鐵磁材料由許多小的磁疇組成,磁疇之間由疇壁分割開。在外磁場作用下,磁疇壁發生位移或磁疇轉動,使疇壁兩邊磁疇的磁化方向趨向外磁場方向的疇擴大,反向磁化的疇縮小,材料就呈現出磁化狀態。
經初始磁化後,在進一步的磁化過程中,疇壁位移須克服材料內部存在的不均勻應力、雜質、空穴等因素造成的勢能壘,因而為非連續的、跳躍式的不可逆運動。磁化曲線和磁滯回線最陡的區域為階梯式跳躍性的變化,垂直段表示跳躍的大小,水平段為兩次跳躍之間等待的時間。磁疇和疇壁的這種不連續跳躍,稱為巴克好森跳躍。
若將一導體線圈置於材料表面,並對材料施加一交變磁化場,則材料疇壁的不可逆跳躍將線上圈內感應出一系列的電壓脈衝信號,經放大後通過擴音器可聽到沙沙的噪聲。
這一現象首先是德國物理學家Barkhausen 於1919年巴克好森發現的,故稱巴克好森效應,相應的磁噪聲稱為磁巴克好森噪聲,簡稱MBN。
巴克好森檢測法主要套用於以下方面:
(1) 鋼鐵材料和構件殘餘應力的檢測,如熱處理、焊接、使用變形等引致的殘餘應力。
(2) 鋼鐵材料顯微組織變化的檢測,如淬火、回火、滲碳、滲氮等各種熱處理過程導致的組織結構、硬度的變化,熱處理缺陷的判斷,硬度及硬化層深度的判斷等。
(3) 檢測應力和顯微組織變化相聯繫的綜合效應,如材料表面的熱處理缺陷、機加工磨削灼傷缺陷、材料疲勞的軟化和硬化以及疲勞壽命的預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