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一個通信系統所能承受的話務量高低反映了其處理用戶業務的綜合能力,然而在現實套用環境中,移動通信系統所承受的話務量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
可以構想在每天夜裡凌晨2、3點鐘,當絕大部分人都在睡眠狀態時,網路中的話務量肯定是極少的;而在白天工作時間,各行各業的人們開始不停的忙碌著,電話的使用率則隨之上升;網路運維人員最為關注的時間點估計是一年一度、全中華民族普天同慶的除夕之夜,將無疑是考驗網路設備性能的最關鍵時刻。
為了區分在不同時刻網路話務量的變化,我們將網路中話務量最大的1個小時稱為忙時,而在這1個小時內所有用戶的呼叫總次數稱為“忙時呼叫次數”,即為BHCA(Busy Hour Call Attempts)。
BHCA請求次數越大,對程控交換機/電話網路處理器的壓力也就越大。如果一個通信系統能夠處理的BHCA低於實際BHCA,則會造成電話網路瓶頸,將會導致通訊擁堵影響客戶的滿意度。
如果一個通信系統能夠保證所有用戶的業務請求在忙時能夠被正常處理,那么在系統的閒時肯定也沒什麼問題。
和CAPS區別
因為網路的整體處理能力與身處其中的單個用戶行為有著密切的聯繫,BHCA可分為系統BHCA和單用戶BHCA兩種:
l 系統BHCA:
反應系統的整體業務處理能力。
l 單用戶BHCA
反應網路中的所有用戶行為。
在實際情況下,由於對每個用戶進行精確度量不大現實,通常情況下單用戶BHCA是根據典型的呼叫模型進行抽象和估算得來,如平均每次的呼叫時長是多少秒?多長時間進行一次位置更新、切換業務?彩鈴用戶的比例是多少?簡訊、彩信業務的使用頻率等等,BHCA的計算是一個較為複雜的過程,計算公式中包含了有效電路,預期阻塞率和分配到每次呼叫請求的愛爾蘭容量。
系統BHCA值常常也會體現為CAPS(Call Attempts Per Second,每秒呼叫嘗試建立數量)來進行描述,它拋開了用戶數量的考慮,僅關注網路實體對用戶業務的處理能力,我們經常聽到“X設備的呼叫處理能力是500CAPS”,即是指該系統每秒鐘可以接通500個用戶之間的語音呼叫。
系統BHCA與CAPS的換算關係為:系統BHCA= CAPS × 3600秒
單用戶BHCA與CAPS換算關係為:單用戶BHCA = CAPS × 3600秒/用戶數=平均話務量×3600秒/ 平均占用時長
平均話務量:指的是每用戶的平均話務量。
計算方法
單位時間內通信系統用於呼叫處理的時間開銷為:t=a+bN
t:系統開銷,表示處理機時間資源的占用率。
a:固有開銷,表示與呼叫處理次數(話務量)無關的系統開銷。
b:非固有開銷,與呼叫處理次數有關的系統開銷。
N:單位時間內系統所處理的呼叫總數,即BHCA。
例:某處理機忙時用於呼叫處理的時間開銷平均為0.85,固有開銷a=0.29,處理一個呼叫平均需時32ms,求其BHCA為多少?
0.85=0.29+(32/1000/3600)×N
結果:N=63000次/小時
計算實例
單位時間內處理機用於呼叫處理的時間開銷為:
t=a+bN
a:固有開銷
b:處理一次呼叫的平均開銷(非固有開銷)
N:單位時間內所處理的呼叫總數,即處理能力值(BHCA)
例:某處理機忙時用於呼叫處理的時間開銷平均為0.85,固有開銷a=0.29,處理一個呼叫平均需時32ms,求其BHCA為多少?
0.85=0.29+(32X10-3/3600)X N (32X10-3/3600為32剩以10的-3除以3600,單位轉換為小時)
N=63000次/小時註: 影響呼叫處理能力的因素。
影響因素
l 系統容量影響
用戶數量越多,掃描程式的開銷與連線埠數量相關,時鐘級固定開銷也就越大,導致單位時間能處理的呼叫數目減少。
l 控制結構影響
多處理機結構,存在額外通信開銷。
l 處理機性能影響
包括指令功能、工作頻率、存儲器定址範圍和I/O連線埠數量。
l 軟體設計水平
重要因素,包括程式結構、算法、數據結構和採用的程式語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