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 740f(B2 740(f))

B2 740f

B2 740(f)一般指本詞條

在法國投降之後,大約有160輛B1重型坦克完好無損的被德軍繳獲,德軍將其命名為B2 740(f)重型坦克,在其坦克部隊中服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B2 740f坦克
  • 英文名稱:B2 740f
  • 研製時間:1921年
  • 服役時間:1932至1944
  • 國家:法國/德國
簡介,B2 740f,作戰套用,char B1,發展沿革,技術特點,性能數據,服役事件,

簡介

Char B1 bis坦克防護良好,其前裝甲可以抵禦德軍37毫米PaK 35/36反坦克炮的打擊,如果想要給它們致命一擊,德軍Pz.Kpfw.III F型坦克必須在500米距離內命中其薄弱部位。但法軍的陳舊作戰思想一直把坦克作為步兵支援武器……

B2 740f

在短暫的法國之戰中,面對占絕對優勢的德國軍隊,盟軍遭到了慘敗;但是法軍的B1bis坦克在戰局極為不利的情況下,與強大的空中支援下的德國軍隊進行了殊死戰鬥。在很多時候,他們是在缺少步兵協同,沒有空中支援,甚至是單槍匹馬的情況下,與德軍的優勢部隊作戰,並取得了重大的戰果。雖然法軍在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裡就遭到了全面的軍事失敗,但是B1重型坦克部隊的作戰還是可圈可點的。
由於B1坦克的裝甲防護很好,因此他們可以抵禦德軍的37mm反坦克炮的攻擊,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德軍IV號坦克的75mm低速坦克炮也無法擊穿B1坦克的正面裝甲。因此德軍經常稱他們的37mm Pak36為“敲門磚(door-knocker)”。

作戰套用

1940年5月14日,德軍裝甲部隊渡過馬斯河之後,古德里安命令德軍前鋒繼續向西進軍,以便從側翼包抄防守馬斯河戰線的法軍。位於德軍前進路線上的斯通尼鎮和附近的woody hills of Mont-Dieu高地是法國人唯一能阻止德軍的地區。5月15日至17日,法德雙方為了爭奪斯通尼鎮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小鎮的控制權多次交手。直到5月25日,德軍才完全控制了斯通尼鎮和附近的Mont-Dieu高地。戰鬥非常殘酷,德國人給這次戰役起了一個形象的名字:1940年的凡爾登。
5月16日在斯通尼高地(Stonne)的戰鬥中,一輛由比洛特(Bilotte)中尉指揮的名為”Eure”的坦克在沒有任何步兵和坦克支援情況下,突入了德軍剛剛占領的Stonne鎮。它襲擊了德軍第8裝甲團的一支縱隊,擊毀了至少2輛4號坦克,11輛3號坦克和2門Pak36反坦克炮。它的第一次射擊就同時擊毀了車隊中的首尾兩輛坦克,車隊的第一輛坦克是用47mm火炮擊毀的,而車尾的坦克則是用其75mm火炮擊毀的。小鎮中的德軍部隊用手頭的各種反坦克武器向這輛坦克射擊,但是沒有一發炮彈能夠穿透它的裝甲;據戰後統計,這輛坦克至少被擊中了140次;之後,這輛坦克安全的穿過了斯通尼鎮。此戰之後,比洛特中尉的戰友們稱他為“斯通尼屠夫”。
在5月16日下午5點左右,由杜梅克(Doumecq)中尉指揮的“利克維爾”(Riquewihr)坦克沿著Stonne進攻,遭遇了一支德軍步兵分隊,他們使用步兵武器和反坦克槍的射擊被證明是無效的。這輛坦克驅散了德軍步兵然後把他們趕到一個由Schutzen64團防守的小村莊中。當防守的德軍士兵看到這輛坦克血腥的履帶之後,他們全部潰逃了。--分頁--

char B1

1921年開始研製的重型坦克,由於試驗進度的拖延,直到1934年才裝備部隊。從1935年到1940年,一共生產了兩種型號共403輛坦克。B1重型坦克在車體前部安裝了一門75毫米火炮,由駕駛員進行裝彈瞄準和射擊。(坦克世界的75跑不可以用啊,悲劇,為啥不是M3格蘭特呢。)

發展沿革

前身是法國的char B1坦克,在法國投降之後,大約有160輛B1重型坦克完好無損的被德軍繳獲,德軍將其命名為B2 740(f)重型坦克,在其坦克部隊中服役。
一戰之後法國人大陸軍的雄心被再次激發起來,英和德國的坦克戰給予法國人巨大的觸動。法國人不甘心使用輕型的FT-17坦克,在偉大的法國裝甲兵之父艾斯丁將軍的建議下,法國開始開發多功能的戰鬥坦克。他們將75毫米的步兵炮安裝在坦克地盤前部,充當固定支援火力,而坦克上部安裝的炮塔是34倍口徑的的SA35型47毫米炮,用來射殺裝甲目標,這樣它就可以在戰場上應對多重目標了。
法國的各個軍工部門也很配合,都對這個項目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而且開始各自設計樣車,而受到軍方青睞的方案將給予1000輛以上的訂單。當時有四家公司競標此計畫,這些公司包括FAMH海軍冶金公司、FCM地中海造船廠、迪勞內-貝利維爾和施奈德-雷諾公司,當時軍方承諾會將各公司提交樣車的中標部分進行組合匹配,以便製成最優良的坦克。1924年5月總共提交了5輛樣車,其中施奈德-雷諾公司提交了兩台樣車:SRA和SRB。經過整合,這四個公司都作為提供勞務和零部件的分承包商,整車的最終組裝定於在巴黎的雷諾工廠完成。這個車的最初設計只有13噸,裝甲也就25毫米厚,但是在生產當中經過不斷改進,它的車身裝甲發展到60毫米,而且兩側也有同樣的裝甲,最大重量也增加到了30噸左右,並且命名為夏爾B1-BIS重型坦克。

技術特點

Char B1型坦克採取了隔艙化設計,坦克車體內部分為兩個主要艙室,由一個防火隔板隔開。車組乘員(車長/炮手,駕駛員/炮手,主炮裝填手和機電員)位於前部隔艙內,而引擎、油箱和傳動裝置則位於後部隔艙;這種設計提高了車體乘員的生存能力。車體裝甲為焊接/鉚接的軋制均質裝甲,其正面最大裝甲厚度為60毫米,側面裝甲厚度也達到了55毫米。坦克的駕駛艙位於車體中央左部,駕駛艙外殼也是整體鑄造的(裝甲厚度為48毫米),它與車體的其它部分採用鉚接的方式連線。駕駛艙外殼部分是車體戰鬥部防護的一個弱點,但實際上這個位置幾乎是不可能被擊中的。駕駛員可以通過安裝在駕駛艙頂部的一個觀察角度為180度的潛望鏡來觀察,也可以自接通過一個可調寬度範圍為12毫米一100毫米的觀察窗來觀察。因為駕駛員位於車體右側(75毫米火炮的炮手),所以火炮的觀瞄設備也位於駕駛員位置。火炮瞄具位於駕駛員潛望鏡的下方,火炮瞄具的兩個物鏡分別與上圖所示的兩個垂自的觀察狹縫所對齊。它是一個雙目稜鏡,其放大倍數為3. 5倍。這種L. 710型瞄準鏡還兼有火炮測距儀的功能,其視界為11.15度,瞄準鏡內表尺分劃可以滿足1600米內精確射擊的需要。車體火炮的俯仰角為-5度-+15度,但是在車體不動的情況下,其水平射界只有1度,為了能夠通過快速準確的車體轉向將車體火炮對準目標,這種坦克需要一種可精確控制的轉向系統,而Naeder靜液轉向系統可以很好地完成上述要求。簡單來說,Naeder系統是一種雙重差速傳動/轉向機構,它可以提供一個與傳動齒輪選擇無關的持續轉向半徑。在需要轉動坦克將車體火炮對準目標的時候,駕駛員可以通過離合器調整兩側履帶的速度,當兩側的履帶按相同速度、相反方向轉動時,坦克就可以實現原地轉向(轉彎半徑為零)。另外,在越野條件下,這種系統還可以隨時調整兩側履帶的速度,保證坦克始終沿直線前進。

性能數據

重量 / 最大載重量(噸)
19.53/20.9
價格(銀幣)
177,250
車組成員
1. 車長
2. 駕駛員
3. 通訊員
4. 炮手
行動信息
發動機功力(馬力)
350
最大速度(千米 / 小時)
28
轉彎速度(度 / 秒)
24
裝甲信息
車身裝甲(毫米)
前方 60
兩側 60
後方 55
炮塔裝甲(毫米)
前方 46
兩側 46
後方 46
武器信息

47mm SA37
彈藥量(枚)
112
殺傷力( HP )
41-69
穿透力(毫米)
50-83
射速(發 / 分鐘)
27.27
觀察範圍(米)
380
通訊範圍(米)
810

服役事件

在德軍占領法國之後,將它們編入自己的部隊並且改名為B2 740(f)坦克,他們一直被作為訓練和二線坦克使用,甚至在盟軍諾曼第登陸之後還會碰上這種古老的戰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