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2007年1月9日,蘋果電腦公司正式更名蘋果公司,雖然前後僅僅兩個字的差別,卻標誌著以電腦為核心的戰略被喬教主毫不猶豫的一巴掌拍死在沙灘上,一個新的以消費電子和移動網際網路為中心的蘋果時代來臨!蘋果把電腦放在一旁,高舉AppleTV和iPhone,亮出了
AppStore,悄然進入移動網際網路。兩招,僅僅兩招,就搞得歐美的電信運營商唯蘋果馬首是瞻。縱觀
蘋果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AppStore模式的成功並非偶然,除了獨特、無與倫比的感性化外觀設計之外,iPod+iTunes模式的借鑑和移植,也是其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讓我們就從iTunes談起,探討蘋果Appstore的"前世今生"。
前世
MP3不是蘋果發明的,iPod也不是世界上最漂亮的mp3播放器,做iTunes這種平台蘋果也不是第一個吃的螃蟹,但蘋果將iPod與iTunes完美整合,開創出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iPod用戶通過iTunes,可以輕鬆找到想要的音樂,便宜的價格,便捷的付費,從外觀到內容,蘋果為音樂迷提供最好的音樂體驗。通過這種模式,蘋果很快控制了整個線上音樂服務,向下掌控用戶,向上掌控音樂發行商,從而使得iPod的人氣不斷飆升,而iTunes的歌曲庫和下載量也不斷瘋狂增長。分析來看,iPod+iTunes模式的發展有幾個明顯的特點:
第一,融合帶來了雙贏。iPod在2001年推出時,銷量並不如意,而2003年隨著iTunes正式發布,iPod的銷售迅速飆升!沒有iTunes的iPod也僅僅是萬千音樂播放器中的一種。
第二,iTunes實現了長期穩定的盈利增長。雖然相比iTunes,蘋果從iPod終端銷售中獲得更多的利潤,但該模式成功的關鍵在於iTunes的融入。iPod畢竟有產品周期,而iTunes提供音樂服務則將一直伴隨著iPod,從這個角度看,iTunes的收入不僅為蘋果增加了一種新的盈利模式,還提供了長期穩定的利潤來源。
第三,用戶教育。iPod用戶接受了iTunes平台,建立了在iTunes上消費的習慣,為iPhone+AppStore做好了用戶教育。在iPod+iTunes模式的成功中,蘋果看到了基於終端的內容服務市場的巨大潛力,萌生從電子產品生產商,向基於終端轉變為內容服務提供商的意識。而移動通信市場的快速發展,使得蘋果下定決心正式進軍移動網際網路,並對iPod+iTunes模式進行移植和擴展,構建自身完整的數字娛樂內容服務戰略。
今生
iPhone感性化的手機設計讓人愛不釋手,火爆的排隊購機場面令其他手機廠商眼紅又嫉妒得夜不能寐,而基於iPhone的AppStore在推出幾個月內應用程式下載成績讓人難以相信,從蘋果進入電信領域那一刻開始,就沒停止過給這個行業帶來驚訝。
在iPhone出現後,各終端廠商開始效仿,造出各種山寨版iPhone手機。技術、外觀、功能上的模仿自然不在話下,可是這些模仿並沒有給終端廠商們帶來讓他們欣喜的收益,原因很簡單,iPhone手機的成功不僅是外觀偶然的風靡,而是基於手機終端構建起來的服務和商業模式的成功。
蘋果從來就沒有把眼光僅僅盯在賣iPhone手機上,因為iPhone與之前的iPod一樣,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數碼產品終究是有生命周期的,只有引入類似iPod+iTunes的模式,在手機售出之後繼續提供更多的內容服務,才是吸引和留住用戶的根本。蘋果也正是這樣做的,在iPhone大賣之後馬上在原有iTunes平台上,加入了AppStore的模組,移植和拓展iPod+iTunes的模式,以"賣手機+賣內容"的策略繼續著神奇。
典型的C2C模式
AppStore的模式其實是一種典型的C2C模式:所有人都可以成為開發者。蘋果對開發者並未有任何的資金或者資質的限制;為開發者提供方便。開發者在註冊之後,AppStore就會為其提供AppSDK和相應的技術支持,幫助開發者設計SDK工具箱。同時,開發者可以很方便地在AppStore這個平台上交易,平台會幫助開發者行銷產品;幫助用戶進行選擇。AppStore通過排行榜、搜尋等方式幫助iPhone用戶很方便在平台上找到想要的應用程式。這種模式強調的是在開發者與用戶之間搭建平台,AppStore只充當平台,幫助推廣和支付,收取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