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a son》即《Kurt Cobain: About A Son 》,是一部關於 Kurt Cobain 的記錄片,由美國導演 AJ Schnack 根據採訪 Kurt Cobain 的錄音磁帶為基礎創作而成,在這部記錄片中,科本以第一人稱的角度回顧了他短暫的一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一個孩子
- 外文名:About a son
- 其它譯名:科特·科本:關於一個孩子
- 出品時間:2006年
- 製片地區:美國
- 導演:AJ Schnack
- 類型:紀錄片
- 主演:科特·柯本
- 片長:96分鐘
- 上映時間:2006年
Kurt Cobain 用了13年時間,依舊沒能走出人們的視線。2006年10月,福布斯公布 Kurt Cobain 為2006年度掙錢最多的已故名人。這大多要歸功於科本的遺孀——同樣帶有傳奇色彩的 Courtney Love。這個不甘寂寞的寡婦於2006年4月以5000萬美元的高價出售了其名下 Nirvana 涅槃 樂隊25%的作品著作權,並且這部分著作權依舊會每年為 Nirvana 帶來超過100萬美元的進帳。另外,Kurt Cobain 那永不妥協的不羈形象多年來一直被多家知名廣告公司屢試不爽——試想,如果 Kurt Cobain 依然在世,鬼才知道這些廣告商要使出多大的本事才能徵得他本人的同意。
當然,這一切商業上的成功都是無可厚非的。就像 Jim Morrison、Jimi Hendrix 這些在 Kurt Cobain 之前隕落的巨星一樣,他們短暫的、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都從他們生命結束那一刻起演變成為另一種更為持久、穩定的形式存續於世,那可謂是一種華麗的身後效應。具體到科本的情況來說,在過去十年中,我們曾見識過太多與他有關的影像、文字以及音樂作品:有充滿了毫無新意的噱頭的記錄片《Kurt And Courtney》(Nick Broomfield),有充滿個人想當然主義的電影《Last Days》(Gus Van Sant),有感情十分細密的人物傳記《Heavier Than Heaven》(Charles Cross),以及2002年公諸於世的科本日記,還有2004年發行的全Demo版的 Nirvana 作品3CD套裝《With The Lights Out》。然而,相比於人們對這個男人的愛,這些還是遠遠不夠的。於是,新的周邊產品還在層出不窮。
2006年,又一部關於 Kurt Cobain 的記錄片《Kurt Cobain: About A Son 科特·科本:關於一個孩子》問世了。它由美國導演 AJ Schnack 根據著名音樂記者 Michael Azerrad 在1993年創作傳記《Come As You Are: The Story Of Nirvana 做你自己:涅槃的故事》時所留下的採訪 Kurt Cobain 珍貴錄音磁帶為基礎創作。
在這部記錄片中,科本以第一人稱的角度回顧了他短暫的一生:從童年到青春期,再到進行音樂探索的日子,以及之後是如何面對那些瞬間而至的名譽。出現在影片中的對話都是在此之前從未公開發表過的,它向人們勾勒出了一個被全世界談論了十幾年卻始終沒有多少人真正了解的孤獨的藝術家形象。
和前面所提到的那些記錄片不同的是,《Kurt Cobain: About A Son 科特·科本:關於一個孩子》的真實性與客觀性是令人不可思議的,在這裡面,科本是活生生的,一切足跡和視角都是他本人的。他曾經的那些經歷被再次擺放到他所居住過的城市,和現在生活在那裡的人們聯繫到一起,就好象這一切還都在延續著,他從未真正離開過。而其特別之處在於:在此過程中,科本的面孔始終未曾出現過,甚至連原聲音樂中都不曾出現一首Nirvana的作品。
不得不說,《Kurt Cobain: About A Son 科特·科本:關於一個孩子》是一部不那么俗套的記錄片。這其中包括了若乾首對科本本人具有重大影響意義的歌曲(當然不包括 Nirvana 的),穿插五段採訪片段,以及由 Death Cab for Cutie/Postal Service 的核心成員 Ben Gibbard 和曾出任 Nirvana 專輯製作人的 Steve Fisk 所共同創作的純器樂氛圍音樂。當然,“科本的歌”是這張原聲的絕對主角,製作人細心的將這些作品按照對科本的先後影響順序排列,這也是為什麼 R.E.M 和 David Bowie 會出現在很靠後而不是打頭陣,而 Mudhoney 則出現在最中間。
這張專輯本身就是一部關於 Kurt Cobain 的記錄片。以代表了科本的藍領階級出身的 Arlo Guthrie 的《Motorcylce Song》正式開場,緊接著就是科本所崇拜的第一支樂隊 Melvins 的《Eye Flys》,以及代表了他早期朋克搖滾情結的 Bad Brains 的《Banned in DC》;《Put Some Sugar On It》是科本曾一度鐘情的標準 K Records 式的天真流行小曲兒,出自 Half Japanese 樂隊——K Records 廠牌的老闆、美國獨立搖滾教父 Calvin Johnson 是科本的偶像之一;接下來則是曾被 Nirvana 翻唱過的,也是科本從初涉搖滾圈以來便與之建立保持了長期親密接觸的 The Vaselines 樂隊的《Son Of A Gun》;而後,Butthole Surfers 的《Graveyard》和 Scratch Acid 的《Owner's Lament》則反映了此時的科本已經進入開始將後硬核與傳統搖滾融合改良的時期。
隨著故事的推進,Nirvana 進入了主流唱片公司並取得了後《Nevermind》時代的勝利,配合這段時期的選歌開始變得有些讓人摸不著章法,象徵意味越來越濃重,壓倒性的多於一目了然的傳記性。科本在穿插的口述中講到了當時不得不面對的公眾和媒體製造的巨大壓力,同時也率直的交代了是如何與 Courtney Love 墜入愛河(影片中此段選曲為 Teenage Fanclub 的《Star Sign》,但並未收入專輯),以及開始沉迷於嗑藥,並逐漸對 Nirvana 充滿幻滅感。用作結尾的 David Bowie 的《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和 Leadbelly 的《Bourgeois Blues》無疑是對後期瀕臨崩潰的科本的最佳寫照。
電影原聲其實並不一定總是影片的附屬品。優秀的電影原聲,應該達到讓人只聽音樂就好象看過電影的效果。這點在記錄片上顯得尤其明顯。《Kurt Cobain: About A Son 科特·科本:關於一個孩子》的原聲從 Kurt Cobain 的個人音樂喜好出發,準確的用音樂做出了人生節點,帶著人們以 Kurt Cobain 的視角回到了逐漸那個遠去的時代,從這點來說,它確實已經可以脫離影片本身存在,獲得完全獨立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