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ARM9嵌入式Linux系統構建與套用
- 作者:潘巨龍
-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08月
圖書簡介:
內容提要
圖書目錄
1.1嵌入式系統定義和組成
1.1.1嵌入式系統定義
1.1.2嵌入式系統組成
1.2嵌入式系統的特點
1.3嵌入式系統的發展
1.4從嵌入式系統到嵌入式作業系統
1.5 ARM9基本系統
1.5.1基本系統
1.5.2 HHARM2410系統簡介
1.5.3 HHARM9教學實驗系統簡介
1.6編程調試的常用方法
1.6.1 ARM—Star仿真器及ADS仿真調試
1.6.2 Linux的minicom交叉調試
1.7嵌入式Linux環境下編程
1.7.1 GNU cc編譯器與調試器
1.7.2 Make命令和Makefile
1.7.3開發環境的建立
1.7.4嵌入式Linux開發流程與模式
2 ARM體系結構及指令系統
2.1編程模式
2.1.1 CPU運行模式
2.1.2暫存器組
2.1.3定址方式
2.2指令系統
2.2.1傳送指令
2.2.2數據處理指令
2.2.3分支指令
2.2.4雜項指令
2.2.5協處理器指令
2.3彙編語言程式設計示例
2.4$3C2410的硬體結構
2.4.1 內 核
2.4.2片內資源
2.4.3存儲體系
3$3C2410通用接口
3.1 串 口
3.1.1 串列接口原理和說明
3.1.2 RS一232C串列接口
3.1.3 RS一485串列接口
3.2 IIC匯流排
3.2.1原理和說明
3.2.2S3C2410對IIC支持
3.2.3程式解讀一
3.2.4程式解讀二
3.2.5實驗內容、步驟和思考題
3.3 CAN和SPI匯流排
3.3.1原理和說明
3.3.2$3C2410的SPI介紹
3.3.3程式解讀一
3.3.4程式解讀二
3.3.5程式解讀三
3.3.6實驗內容、步驟和思考題
3.4 E2PROM介紹
3.4.1實驗原理和說明
3.4.2程式解讀一
3.4.3程式解讀二
3.4.4實驗內容、步驟和思考題
4時鐘與看門狗
4.1 時鐘
4.1.1實驗原理和說明
4.1.2對X1227晶片的操作
4.1.3程式解讀一
4.1.4程式解讀二
4.1.5程式解讀三
4.1.6實驗內容、步驟和思考題
4.2看門狗
4.2.1原理和說明
4.2.2程式解讀一
4.2.3程式解讀二
4.2.4實驗內容、步驟和思考題
5 A/D和D/A轉換
5.1 片內A/D和擴展A/D轉換
5.1.1 A/D原理和說明
5.1.2實驗內容和步驟
5.2 D/A(數/模)轉換
5.2.1 D,/A原理和說明
5.2.2實驗內容、步驟和思考題
6 LCD液晶顯示器和觸控螢幕
6.1 LCD液晶顯示器介紹
6.1.1原理和說明
6.1.2 LCD的選型
6.1.3不同LCD驅動程式的移植
6.1.4 MiniGUI免費版本的移植過程
6.1.5 MiniGUI原始碼分析
6.1.6實驗內容、步驟和思考題
6.2觸控螢幕
6.2.1觸控螢幕簡介
6.2.2實驗原理和說明
6.2.3程式解讀
6.2.4實驗內容、步驟和思考題
7 系統引導和核心裁剪與移植
7.1系統小型化
7.2核心移植
7.3系統引導程式bootloader
7.4啟動代碼、核心與ramdisk的燒寫
7.4.1啟動代碼的燒寫
7.4.2 Linux核心的燒寫
7.4.3燒寫ramdisk映像
7.5加入應用程式的ramdisk檔案系統映像製作
8 用戶驅動和應用程式的移植
8.1用戶驅動模組的插入
8.1.1原理和說明
8.1.2程式解讀
8.1.3實驗內容、步驟和思考題
8.2應用程式的移植
8.2.1 pure—ftpd原理和說明
8.2.2實驗內容、步驟和思考題
9 檔案系統
9.1常用檔案系統
9.1.1檔案系統簡介
9.1.2 Ext2和Ext3檔案類型
9.2 romfs檔案系統
9.3 jffs2檔案系統
9.4 RAMFS檔案系統
9.5S3C2410上jffs2的移植
9.6 cramfs的移植
9.7各種檔案系統的選擇
9.8實驗內容、步驟和思考題
10基於ARM9的WLAN電子郵件移動終端開發
10.1項目簡介
10.2系統概要設計
10.2.1硬體設計
10.2.2軟體設計
10.3 收發郵件代碼
10.3.1配置無線網卡
10.3.2接收郵件部分代碼
10.3.3傳送郵件部分代碼
10.4用戶界面設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