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INFO套用於開發技術

ARC/INFO套用於開發技術

本書是作者在參考ARC/INFO英文手冊和隨機文檔資料的基礎上,結合作者多年來使用和講授PC版、工作站版、Windows NT版和UNIX版ARC/INFO的經驗編寫而成。 本書在《ARC/INFO套用與開發技術》基礎上擴展而成。根據讀者要求,對原書的部分章節進行了調整,在原書基礎上增補了ARC/INFO重要模組——地形處理模組(TIN)的內容,同時增加了ARC/INFO 8.0版的ARCMAP、ARCCATALOG、GEODATABASE的概念、模型、使用方法和ARCIMS、ARCSDE及二次開發環境、方法和工具(AML、ODE和ARCOBJECTS)等新的內容。 本書共分17章,內容包括ARC/INFO基本概念、主要模組功能、二次開發語言、地形分析模組TIN和ARC/INFO 8.0版新增環境、概念和工具等,本書的最後,詳細介紹了設施選址和水土流失強度分析的工程實例。 本書是ARC/INFO初學者、教學人員以及套用開發人員的一本重要的參考書。

基本介紹

  • 書名:ARC/INFO套用於開發技術
  •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 頁數:716頁
  • ISBN:7307034514
  • 品牌:武漢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 作者:樊紅 詹小國
  • 出版日期:1995年5月1日
  • 開本:16開
  • 定價:80.00
內容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在參考ARC/INFO英文手冊和隨機文檔資料的基礎上,結合作者多年來使用和講授PC版、工作站版、Windows NT版和UNIX版ARC/INFO的經驗編寫而成。
本書在《ARC/INFO套用與開發技術》基礎上擴展而成。根據讀者要求,對原書的部分章節進行了調整,在原書基礎上增補了ARC/INFO重要模組——地形處理模組(TIN)的內容,同時增加了ARC/INFO 8.0版的ARCMAP、ARCCATALOG、GEODATABASE的概念、模型、使用方法和ARCIMS、ARCSDE及二次開發環境、方法和工具(AML、ODE和ARCOBJECTS)等新的內容。
本書共分17章,內容包括ARC/INFO基本概念、主要模組功能、二次開發語言、地形分析模組TIN和ARC/INFO 8.0版新增環境、概念和工具等,本書的最後,詳細介紹了設施選址和水土流失強度分析的工程實例。
本書是ARC/INFO初學者、教學人員以及套用開發人員的一本重要的參考書。

媒體推薦

前言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集地球科學、信息科學與計算機技術為一體的高新技術,在國內外已成為一門蓬勃發展的新興產業,在國內也日益受到各級政府和產業部門的高度重視。目前,GIS技術已廣泛套用於資源管理、環境監測、災害評估、城市與區域規劃等眾多領域,成為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有效的輔助決策支持工具。
在當前眾多的地理信息軟體中,影響最廣、功能最強、市場占有率最高的產品首推美國環境系統研究所(ESRI)開發的ARC/INFO系統。ARC/INFO是ESRI公司於1982年推出的第一套地理信息軟體。迄今為止,ESRI公司已經推出的最新軟體及相關產品包括:win.dows NT版和UNIX版本ARC/INFO 8.0;PC版ARC/INFO 3.4.2,以及ARCCAD V11.3,ARCVIEW V3.2A等。最近,ESRI公司將ARCVIEW3.2升級到ARCGIS 8.1,ARCGIS 8.1的許多功能與ARC/INFO 8.0的功能已比較相似。
越來越多的人希望了解和學習ARC/INFO地理信息系統軟體,但是,由於ARC/INFO系統功能複雜,加之系統的中文資料極少,給學習者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我們編寫這本書,就是希望能為有志於學習ARC/INFO的教學人員和套用人員提供一本簡明實用的參考讀物。
本書是作者在參考ARC/INFO Windows NT。版手冊、UNIx工作站版手冊及隨機文檔資料和ESRI公司的ARC/INFO 8.0齣版物的基礎上結合作者多年來使用和講授ARC,/INFO的經驗,並結合作者所做過的工程實踐經驗編寫而成,是作者多年來的教學和工程實踐經驗的總結。
本書是《ARC/INFO套用與開發技術》一書的修訂版,原書出版後,得到廣大熱心讀者的厚愛,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已全部銷售完畢,現仍收到不少讀者的求購信息。應廣大讀者的要求,適應ARC/INFO快速更新的需要(近期已推出8.1版),本書在保持原書基本風格和章節的基礎上,對原書的部分章節進行了調整,在原書基礎上增加了對ARC/INFO重要模組——地形處理模組(17IN)的介紹,同時增加了對8.0版桌面ARC/INFO(Desktop)部分的概念、數據模型、基本功能以及開放開發環境(()DE)和Arcobjects二次開發工具等新的內容的介紹,本書還簡要介紹了ARC/INFO空間數據引擎(ArcSDE)和ARC/INFO網路地圖系統(ArcIMS)的基本概念和套用,此外,本書提供了內容翔實的可上機操作的工程實例。本書不僅適用於廣大windowsNT、版和UNIX版的ARC/INFO的教學人員和套用人員,同樣也適用於PC版ARC/INFO的使用者。對於從事GIS套用開發的工程技術人員,本書也是一本很有價值的指導讀物。
全書共17章,各章獨立成篇。ARC/INFO導論,概要介紹ARC/INFO,可使讀者對ARC/INFO有一個全面的認識;ARC/INFO的數據型和模型和數據組織,介紹ARC/INFO的地理關係模型和拓撲模型及其實現;ARC/INFO的工作環境,為上機實習做好準備;其餘內容包括;ARC/INFO的基本空間分析操作;ARC/INFO的屬性數據管理模組INFO數據管理庫系統,ARC/INFO地圖編輯模組ARCEDIT模組的主要功能和命令;ARC/INFO的地圖顯示和輸出模組ARC/INFO模組的主要功能和命令;ARC/INFO地形處理模組TIN模組的主要功能和命令;AML宏命令語言及其程式設計方法;AML菜章檔案和圖形界面設計方法;ARC/INFO8的桌面地圖編輯和查詢工具。
……

圖書目錄

第1章 ARC/INFO導論
1.1 ARC/INFO數據模型簡介
1.2 ARC/INFO的功能
1.3 ARC/INFO的命令語言與用戶接口
1.4 AML
1.5 ARC/INFO的主要模組
1.6 ARC/INFO擴展模組簡介
第2章 ARC/INFO數據模型
2.1 地圖如何描述空間數據
2.2 空間信息在計算機中的表示
2.3 ARC/INFO的表達模型
2.4 數據組織
2.5 ARC/INFO支持的特徵類型
2.6 ARC/INFO中拓撲結構的表示
2.7 地理數據的組織
第3章 ARC/INFO的工作環境及空間數據採集
3.1 ARC/INFO的命令語言和用戶接口
3.2 系統的啟動
3.3 幫助信息
3.4 用戶工作區
3.5 圖形硬體的使用
3.6 ARC數位化
3.7 數位化的工具和命令
3.8 改正數位化錯誤
3.9 對地圖特徵指定正確的屬性
3.10 ARC/INFO中Coverage的重要容限值
3.11 Coverage的TOL檔案
3.12 重要的處理準則
3.13 利用Coverage的疊置進地更新和維護
第4章 ARC地理分析
4.1 基本空間分析操作
4.2 空間操作命令小結
4.3 執得地理分析的步驟
4.4 舉例:郊遊公園的選址
第5章 INFO資料庫管理系統
5.1 INFO的數據檔案結構
5.2 INFO目錄
5.3 INFO的啟動與退出
5.4 INFO外部數據檔案
5.5 主要的INFO命令
5.6 邏輯表達式
5.7 算術表達式
5.8 INFO查找(LOOKUP)表的使用
第6章 ARCEDIT地圖的坐標和屬性編輯
6.1 ARCEDIT簡介
6.2 建立工作站環境
6.3 編輯和結合(SNAPPING)環境
6.4 編輯對象
6.5 特徵的繪製和符號的表示
6.6 加入COVERAG特徵
6.7 選擇要編輯的元素
6.8 編輯坐標
6.9 編輯屬性
第7章 ARCPDIT地圖的顯示和輸出
7.1 影響地圖輸出的因素
7.2 指定地圖輸出的環境
7.3 地圖版參數
7.4 增加製圖要素
7.5 地理特徵的輸出
7.6 用ARCPDIT查詢、統計、分類
7.7 互動式地圖製作
7.8 直觀圖輸出
第8章 TIN:地形表面的分析和顯示
第9章 AML宏命令設計語言
第10章 AML界面設計
第11章 ArcMap
第12章 ArcCatalog和ArcToolbox
第13章 建立Geodatabase
第14章 開放式開發環境ODE
第15章 ArcIMS和ArcSDE簡介
第16章 ARC/INFO工程套用實例一
第17章 ArcTools及工程套用實例二
附錄
參考文獻

文摘

書摘
3.9.2 發現和修改屬性編碼錯誤
特徵的屬性編碼檢驗必須分三步。首先,檢驗在鍵盤輸入屬性值時是否出錯了;其次,檢驗在地圖解譯和編制過程中,賦給每個特徵的屬性是否正確(如一個土地覆蓋為湖的多邊形,其傾角是否為零);第三,檢驗屬性值是否與正確的Coverage特徵相連,若保證多個特徵用惟一的用戶標識,這將有助於減少第三類錯誤。
印刷上的錯誤是最容易識別和解決的。可以有多種方法,例如,可以把每個屬性表列印兩次,然後比較兩個表,以識別和糾正印刷錯誤。這些錯誤糾正之後,就該檢查賦值時弄錯的和不合邏輯的屬性編碼。
ARC/INFO有三個命令檢查錯賦的屬性編碼。
CODEFIND:用於檢查是否所有的編碼都落在有效值的範圍內,每個編碼能與一張有效編碼值的表匹配,或者編碼不落在無效編碼範疇之中。
CONSIST:識別項之間不合理的或不一致的編碼組合。例如,一個地形為水的多邊形,其傾角必為零,土地類型必是水等等。
FREQUENCY:對要求的項用一清單列出所有出現過的編碼及其出現次數。通常出現頻率低的編碼意味著一個少有的編碼或者是一個編碼錯誤。
當編碼值糾正了之後,在ARCPLOT中可以產生一系列的檢查圖,來檢查編碼賦予Cov-erage特徵是否有錯。
屬性編碼的第三種問題是保證屬性與恰當的特徵相聯。這就要求證實特徵的相同用戶標識碼既出現在特徵之中,亦出現在特徵的屬性記錄之中。特徵的用戶標識碼存儲在兩個地方,其一是存儲在特徵屬性表中,作為Coverage的用戶標識項(COVER-ID),其二是存儲在位置數據中,定義線段、點和多邊形。必須注意:要使每一個特徵的用戶標識碼在兩個地方的值相等。
要更新用戶標識碼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用ARCEDIT或用INFO在屬性表中更新用戶標識碼,再用IDEDIT更新位置數據中的用戶標識碼。
ARCEDIT中,用CALCULATE、FORMS、UPDATE或ARCEDIT其他命令都可以給用戶標識碼賦新值。如果在ARCEDIT期間,只對屬性編碼作了編輯,就不必再用BUILD或CLEAN更新Coverageo
更新用戶標識碼的第二種方法是用INFO在屬性表中更改Coverage標識項的值。然後再用ARC IDEDIT命令把屬性表中新的Coverage標識值拷貝到Coverage中每個特徵位置數據區存儲的用戶標識碼中。
有時ARC/INFO內的編碼檢驗並非必須,尤其是若當前數據集只限在ARC/INFO內使用時,例如,一個縣級的土地資料庫是常常被訪問的,這種資料庫通常在ARC/INFO系統之外維護,並且ARC/INFO的訪問只是為了查詢和分析。在這種情況下,重要的只是檢驗是否能在INFO中正確地讀數據檔案以及能否把屬性記錄與Coverage特徵中存儲的恰當的位置信息相聯繫。
若對Coverage屬性只作編碼編輯,那么,Coverage就不必用BUILD或CLEAN重建,只有當特徵屬性表中的用戶標識碼值作了修改,才必須用IDEDIT更新Coverage的位置信息。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