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 13.0機械與結構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

ANSYS 13.0機械與結構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

《ANSYS 13.0機械與結構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是2011年7月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仁喜。

基本介紹

  • 書名:ANSYS 13.0機械與結構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
  • 又名:ANSYS13.0機械與結構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含1DVD)
  • 作者:胡仁喜
  • ISBN:978-7-111-34738-5
  • 類別:CAD/CAM/CAE
  • 頁數:504頁
  • 定價:69.00元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7月
  • 開本:16
  • 叢書名:ANSYS工程套用系列叢書
  • 字數:780千字
內容簡介,前言,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以最新版本ANSYS13.0為依據,對ANSYS分析的基本思路、操作步驟、套用技巧進行了詳細介紹,並結合典型工程套用實例詳細講述了ANSYS在機械與結構工程中的套用方法。書中儘量避開了繁瑣的理論描述,從實際套用出發,結合作者使用該軟體的經驗,實例部分採用GUI方式一步一步地對操作過程和步驟進行了講解。為了幫助用戶熟悉ANSYS的相關操作命令,在每個實例的後面列出了分析過程的命令流檔案。
全書分為10章:第1章介紹ANSYS概述;第2章介紹ANSYS13.0圖形用戶界面;第3章介紹建立實體模型;第4章介紹ANSYS分析基本步驟;第5章介紹靜力分析;第6章介紹非線性分析;第7章介紹動力學分析;第8章介紹熱分析;第9章介紹參數化與最佳化設計;第10章介紹格線、單元和子模型高級分析。
本書適用於ANSYS軟體的國中級用戶,以及有初步使用經驗的技術人員;本書可作為理工科院校相關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師學習ANSYS軟體的培訓教材,也可作為從事結構分析相關行業的工程技術人員使用ANSYS軟體的參考書。

前言

現代工業的典型特徵是大量使用計算機,無論是產品的開發、設計,還是分析、製造過程中,計算機的套用都極大地提高了效率和質量。計算機輔助工程(CAE)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它是計算機技術和現代工程方法的完美結合。
有限單元法作為數值計算方法中在工程分析領域套用較為廣泛的一種計算方法,自20世紀中葉以來,以其獨有的計算優勢得到了廣泛的發展和套用,己出現了不同的有限元算法,並由此產生了一批非常成熟的通用和專業有限元商業軟體。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工程軟體也得以廣泛套用。ANSYS軟體以它的多物理場耦合分析功能而成為CAE軟體的套用主流,在工程分析套用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套用。
ANSYS軟體是美國ANSYS公司研製的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FEA)軟體,它是世界範圍內增長最快的CAE軟體,能夠進行包括結構、熱、聲、流體以及電磁場等學科的研究,在核工業、鐵道、石油化工、航空航天、機械製造、能源、交通、國防軍工、電子、土木工程、造船、生物醫藥、輕工、地礦、水利、日用家電等領域有著廣泛的套用。ANSYS的功能強大,操作簡單方便,現在它己成為國際最流行的有限元分析軟體,在歷年FEA評比中都名列第一。目前,中國100多所理工院校採用ANSYS軟體進行有限元分析或者作為標準教學軟體。
本書以最新版本ANSYS13.0為依據,對ANSYS分析的基本思路、操作步驟、套用技巧進行了詳細介紹,並結合典型工程套用實例詳細講述了ANSYS在機械與結構工程中的套用方法。
書中儘量避開了繁瑣的理論描述,從實際套用出發,結合作者使用該軟體的經驗,實例部分採用GUI方式一步一步地對操作過程和步驟進行了講解。為了幫助用戶熟悉ANSYS的相關操作命令,在每個實例的後面列出了分析過程的命令流檔案。
全書分為10章:第1章是ANSYS概述;第2章介紹ANSYS13.0圖形用戶界面;第3章介紹建立實體模型;第4章介紹ANSYS分析基本步驟;第5章介紹靜力分析;第6章介紹非線性分析;第7章介紹動力學分析;第8章介紹熱分析;第9章介紹參數化與最佳化設計;第10章介紹格線、單元和子模型高級分析。
本書附有一張多媒體光碟,光碟中除了有每一個實例GUI實際操作步驟的視頻以外,還以文本檔案的格式給出了每個實例的命令流檔案,用戶可以直接調用。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有限單元法簡介
1.1.1 有限單元法的基本概型
1.1.2 有限單元法的分析步驟
1.2 ANSYS簡介
1.2.1 ANSYS的結構分析
1.2.2 ANSYS13.0版本的新特點
1.3 ANGYS13.0的啟用和配置
1.3.1 ANSYS13.0的啟動
1.3.2 ANSYS13.0運行環境配置
1.4 程式結構
1.4.1 處理器
1.4.2 檔案格式
1.4.3 輸入方式
1.4.4 輸出檔案類型
第2章 ANSYS13.0圖形用戶界面
2.1 ANSYS13.0圖形用戶界面的組成
2.2 啟動圖形用戶界面
2.3 對話框及其組件
2.3.1 文本框
2.3.2 單選列表
2.3.3 雙列選擇列表
2.3.4 標籤對話框
2.3.5 選取框
2.4 通用選單
2.4.1 檔案選單
2.4.2 選取選單
2.4.3 列表選單
2.4.4 繪圖選單
2.4.5 繪圖控制選單
2.4.6 工作平面選單
2.4.7 參量選單
2.4.8 宏選單
2.4.9 選單控制選單
2.4.10 幫助選單
2.5 輸入視窗
2.6 主選單
2.6.1 優選項
2.6.2 預處理器
2.6.3 求解器
2.6.4 通用後處理器
2.6.5 時間歷程後處理器
2.6.6 拓撲最佳化器
2.6.7 最佳化器
2.6.8 機率設計和輻射選項
2.6.9 運行時間估計量
2.6.1 0記錄編輯器
2.7 輸出視窗
2.8 工具條
2.9 圖形視窗
2.9.1 圖形顯示
2.9.2 多視窗繪圖
2.9.3 增強圖形顯示
2.10 個性化界面
2.10.1 改變字型和顏色
2.10.2 改變GUI的啟動選單顯示
2.10.3 改變選單連結和對話框
第3章 建立實體模型
3.1 幾何模型的輸入
3.1.1 輸入IGES單一實體
3.1.2 輸入SAT單一實體
3.1.3 輸入SAT實體集合
3.1.4 輸入Paras01id單一實體
3.1.5 輸入Parasolid實體集合
3.2 對輸入模型修改
3.3 自主建模
3.3.1 自上而下建模
3.3.2 自下而上建模
第4章 ANSYS分析基本步驟
4.1 分析問題
4.1.1 問題描述
4.1.2 確定問題的範圍
4.2 建立有限元模型
4.2.1 創建實體模型
4.2.2 對實體模型進行格線劃分
4.3 施載入荷
4.4 進行求解
4.4.1 求解器的類別
4.4.2 求解檢查
4.4.3 求解的實施
4.4.4 求解會碰到的問題
4.5 後處理
4.6 分析步驟示例——工字鋼懸臂樑
4.6.1 分析問題
4.6.2 建立有限元模型
4.6.3 施載入荷
4.6.4 進行求解
4.6.5 後處理
4.6.6 命令流
第5章 結構靜力
5.1 靜力分析介紹
5.1.1 結構靜力分析簡介
5.1.2 靜力分析的類型
5.1.3 靜力分析基本步驟
5.2 平面問題靜力分析實例
5.2.1 分析問題
5.2.2 建立模型
5.2.3 定義邊界條件並求解
5.2.4 查看結果
5.3 軸對稱結構靜力分析實例
5.3.1 分析問題
5.3.2 建立模型
5.3.3 定義邊界條件並求解
5.3.4 查看結果
5.4 周期對稱結構的靜力分析實例
5.4.1 分析問題
5.4.2 建立模型
5.4.3 定義邊界條件並求解
5.4.4 查看結果
5.5 任意三維結構的靜力分析實例
5.5.1 分析問題
5.5.2 建立模型
5.5.3 定義邊界條件並求解
5.5.4 查看結果
第6章 非線性分析
6.1 非線性分析介紹
6.1.1 非線性分析簡介
6.1.2 非線性分析的類型
6.1.3 非線性分析基本步驟
6.2 幾何非線性分析實例
6.2.1 分析問題
6.2.2 建立模型
6.2.3 定義邊界條件並求解
6.2.4 查看結果
6.3 材料非線性分析實例
6.3.1 分析問題
6.3.2 建立模型
6.3.3 定義邊界條件並求解
6.3.4 查看結果
6.4 狀態非線性分析實例
6.4.1 分析問題
6.4.2 建立模型
6.4.3 定義邊界條件並求解
6.4.4 查看結果
第7章 動力學分析
7.1 動力分析基本步驟
7.2 結構模態分析實例
7.2.1 分析問題
7.2.2 建立模型
7.2.3 進行模態設定、定義邊界條件並求解
7.2.4 查看結果
7.3 諧回響分析實例
7.3.1 分析問題
7.3.2 建立模型
7.3.3 查看結果
7.4 瞬態動力學分析實例
7.4.1 分析問題
7.4.2 建立模型
7.4.3 進行瞬態動力分析設定、定義邊界條件並求解
7.4.4 查看結果
7.5 回響譜分析實例
7.5.1 分析問題
7.5.2 建立模型
第8章 熱分析
8.1 熱分析介紹
8.1.1 熱分析的類型
8.1.2 熱分析的基本過程
8.2 熱一結構耦合分析實例
8.2.1 分析問題
8.2.2 建立模型
8.2.3 求解
8.2.4 後處理
8.3 熱一應力耦合分析實例
8.3.1 分析問題
8.3.2 建立模型
8.3.3 定義邊界條件並求解
8.3.4 查看結果
第9章 參數化與最佳化設計
9.1 參數化設計語言
9.1.1 參數化設計語言介紹
9.1.2 參數化設計語言的功能
9.1.3 參數化設計語言實例
9.2 最佳化設計
9.2.1 最佳化設計介紹
9.2.2 最佳化中的基本概念
9.2.3 最佳化設計步驟
9.2.4 最佳化設計示例
9.3 拓撲最佳化
9.3.1 拓撲最佳化介紹
9.3.2 拓撲最佳化方法
9.3.3 拓撲最佳化步驟
9.3.4 拓撲最佳化示例
第10章 格線、單元和子模型高級分析
10.1 自適應格線劃分
10.1.1 自適應格線的條件
10.1.2 自適應格線過程
10.1.3 自適應格線劃分示例
10.2 子模型
10.2.1 子模型介紹
10.2.2 子模型方法
10.2.3 子模型過程
10.3 單元的生和死
10.3.1 單元的生和死介紹
10.3.2 單元的生和死方法
10.3.3 單元的生和死步驟
10.3.4 單元的生和死示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