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行動
宋師平蜀
公元965年(乾德三年)正月初,西路
王全斌突破劍門險要,大敗蜀軍,俘王昭遠,繼占領劍州(治普安,四川劍閣)。東路劉廷讓軍突破巴東咽吭夔州(治四川奉節東白帝),連克萬(治南浦,四川萬縣)、開(治開江,四川開縣)、忠(治臨江,四川忠縣)、遂(治方義,四川遂寧)等州。兩路直逼成都,
孟昶舉城投降,後蜀滅亡。
全師雄揭竿作亂
宋太祖詔令蜀兵赴汴京,飭王全斌優給川資。王全斌等將領擅自剋扣,蜀兵大怒,行至締州,揭竿作亂,推舉後蜀將領
全師雄為帥,反叛朝廷,眾至十餘萬,號”興國軍”。王全斌遣馬軍都監朱光緒前往招撫,光緒誅殺師雄全家,納其愛女,師雄大怒,遂無歸志。遂攻據彭州、成都十縣,群起回響,師雄自稱興蜀大王,分兵守備要塞。
崔彥進、
高彥暉等分道攻討,皆為所敗,彥暉陣亡。師雄遣兵斷劍閣,緣江置寨,所控達十七州。
劉光義,
曹彬率軍出擊,因軍紀嚴明,深得蜀民歡迎,多次擊敗叛軍。次年,師雄逃據金堂。病奉。餘部奉謝行本為首領,繼續抗宋,不久亦失敗。
嘉州之戰
全師雄反叛朝廷後,虎捷指揮使
呂翰據嘉州反叛,與
全師雄的部將劉澤合兵,眾至五萬,誅殺刺史、通判;
曹彬與
王仁贍率大軍包圍嘉州,呂翰棄城遁逃,曹彬縱兵追擊,重創叛軍,殺戮數萬人,呂翰率殘軍逃至雅州。
康延澤定普州
宋師平蜀,因將士特功為惡,全師雄兵叛,境內騷然。八月詔以西川兵馬都監
康延澤為普州刺史。延澤向
王全斌要兵護送,全斌僅給百騎。延澤至簡州,招集逃亡,共得一千人,路經叛軍境內,延澤宜諭蜀民,又得三千人。延澤遂率四千士兵大敗叛將劉澤三萬餘眾。十一月,康延澤且行且戰至普州,劉澤率殘軍敗將投降,普州境內始平,詔以延澤兼東川七州招、安巡檢使。
室韋叛遼
遼應歷十五年(965),三月癸酉,近侍東兒進匕箸不時,手刃刺之。丁丑,大黃
室韋酋長寅尼吉叛。夏四月乙巳,小黃室韋叛遼,雅里斯、楚思率軍征討,為宋軍所敗。穆宗命禿里代雅里斯為都統,女古為監軍;率輕騎進討,並令撻馬尋吉里持詔招諭,但為室韋所拒。室韋酋長寅尼吉率部逃入敵烈。
文化事件
黃荃逝世 。 黃荃(?-965),五代後蜀成都人。從刁光胤習竹石花鳥,又學孫位龍水、松石、花雀,李升山水竹樹,藤昌佑花竹等。後自成一體,與南唐徐熙並稱徐黃,形成五代、兩宋花鳥畫兩大流派。
吏治行政
呂餘慶整頓吏治
乾德三年(965),宋師削平蜀地後,大將王全斌、崔彥進、王仁贍等日夜宴飲,不恤軍務,將士恃功驕恣,大肆擄掠,蜀境騷然,群盜四起,太祖特命參知政事
呂餘慶權知成都府。呂餘慶到位後,大力整頓吏治。一日,藥市始集,街吏馳報一軍校酒後持刀,搶劫商人的貨物。呂餘慶立命逮捕,當即斬首。將士畏服,蜀民安居,境內宴然。以功加吏部侍郎。
馮瓚知梓州
乾德三年(965)二月,宋師初平劍外,盜寇橫行。詔命樞密直學士
馮瓚知梓州。即任數日,後蜀軍校上官進糾集三千餘黨,乘夜攻梓州城。時城中只有三百騎兵,馮瓚安慰將士說:”敵軍乘夜攻城,必是烏合之眾,我們嚴加守備,天明後敵軍自會潰退,”遂令部下分守城門,馮瓚坐鎮城樓,親自指揮。半夜時分,馮瓚令將士擊五鼓,敵軍遁逃,瓚令騎兵追擊,俘獲上官進,立斬於市。馮瓚招降敵軍千餘人,赦其罪,梓州始安。
王全斌屠殺蜀降兵
三年(965)正月,王全斌率宋師平蜀,全斌怕蜀兵作亂,將他們幽禁在成都夾城中。三月,全師雄率蜀軍揭竿作亂,聲勢愈演愈烈,宋將請求盡誅降兵。康延澤請求釋放七千餘老幼病殘者,用兵護送兩萬餘青壯者浮江而下赴汴京,假若敵軍來攻奪,再殺不遲。諸將不從,盡誅蜀兵二萬七千餘人;蜀民聞訊,堅拒宋軍。
孟昶卒
孟昶,原名仁贊。祖先邢州龍岡(河北邢台)人。天祐十六年(919),生於太原。父盂知祥原為西川節度使,應順元年(934)稱帝,國號蜀,以昶為檢校太保、同平章事、崇聖宮使、東川節度。知祥病重,立為皇太子,權監軍國;明德元年(934)七月,父死,嗣立,趙季良、張知業、李仁罕專權,四年(937),改元廣政,誅李仁罕、張知業,親掌國政。廣政十三年 (950),加得睿文英武仁聖明孝皇帝。孟昶荒淫無度,用度不足,鐵鑄為錢,不親政事,用王昭遠、伊審征、韓保正、趙崇韜分掌機要。宋平荊楚後。,昶日益不安,欲遣使朝貢,為王昭遠等所阻。乾德二年(964),遣趙崇韜等到汴京刺探軍情,彥韜密將孟昶欲與劉鈞聯兵伐宋的蠟丸帛書上太祖。太祖早有伐蜀意,但苦於找不到藉口,現見密書,大喜道:”我出師有藉口了。”遂派忠武節度使王全斌等率五萬大軍伐蜀。宋軍勢如破竹,連擒王昭遠、趙崇韜等蜀將,兵逼成都。巨年正月,孟昶降宋。五月,孟昶至汴京朝見太祖。六月,授昶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兼中書令、秦國公。六月五日卒,贈尚書令,追封楚王,謚恭孝。
侯益卒
侯益,汾州平遙(今山西平遙)人。早年從軍隸李克用麾下。後唐莊宗時,屢立戰功,累遷至馬前直副都校。明宗即位,改本直左廂都校。天成元年(926),破朱守殷,以功授左右馬前從馬直都校、領潘州刺史。在唐河破契丹軍,改授寧州刺史,後召為羽林軍五十指揮都校、領費州刺史。應順元年 (934),出為商州刺史,在金州破蜀軍,加西面行營都巡檢使。後晉天福元年(936),召為奉國都校、領光州防禦使。七月九日在虎牢破張從賓,拜河陽三城節度,充鄴都行營都虞侯。後移鎮潞州:天福四年,遷武寧軍節度、同平章事。五年,移鎮秦州,充西面都部署。後改河中尹,護國軍節度;契丹入據汴京,降契丹,授河中尹、護國軍節度。後漢高祖即位,加兼侍中。乾祐元年(948),授開封尹兼中書令,不久封魯國公,廣順元年(951),封楚國公,改太子太師,後改封齊國公。顯德元年(954),告老歸洛陽。乾德三年 (965)卒。年五十八歲,贈中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