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D58-4是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生態農業育種中心針對西北地區乾旱、少雨的特殊生態環境條件,選擇抗旱、豐產的多親本進行複合雜交而選育成的節水型春小麥新品種,其特點有芽鞘白色,幼苗直立,葉相下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91D58-4
- 91D58-4:中心針對西北地區乾旱
- 少雨的:特殊生態環境條件
- 選擇抗旱:進行複合雜交
基本信息,品種來源,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技術,
基本信息
91D58-4是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生態農業育種中心針對西北地區乾旱、少雨的特殊生態環境條件,選擇抗旱、豐產的多親本進行複合雜交而選育成的節水型春小麥新品種。
品種來源
91D58-4系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採用多親本複合雜交育成。雜交組合為[(80642×高原338)F1×(80-143×高原472)F3-5]F2×多年生一號。1991年定型,原代號為
91D58-4。屬普通小麥Lutescens AL.變種。1997—1999年參加青海省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19
99年11月25日青海省第五屆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定通過。1999—2002年參加甘肅省西片水地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
特徵特性
山旱地種植株高89.9厘米,水澆地株高106.5
厘米,莖稈粗壯。莖葉有臘質。後期穗下節間呈紫紅色。穗紡錘形、無芒、穎殼白色、無茸毛
。穗長8.33厘米,每穗小穗數22.15個。山旱地穗粒數28.02粒,水地50.7粒。籽粒卵圓形,紅
色,腹溝淺,冠毛少,半角質。山旱地千粒重46.2克,柴達木盆地水澆地千粒重60.5克。容重775克-804克/公升。籽粒粗蛋白質含量14.0%,濕麵筋含量36.3%,澱粉含量68.7%,出粉率72.4
% 。春性,生育期142±7天,出苗至抽穗76±4天,抽穗至成熟66±3天。屬中熟品種。耐旱性強,耐青乾,抗落粒,抗葉銹和稈銹,輕感條鏽病。
產量表現
91D58-4品系1999年參加甘肅省區域試驗預備試驗,6個參試點平均畝產537.6公斤,位居21個參試品種(系)的第五位;2000—2001年參加甘肅省西片水地春小麥區域試驗。三年6個參試點平均畝產493.8公斤,較對照品種高原602增產1.4%,居8個參試品種(系)的第三位。其中:2000年6個參試點平均畝產526.2公斤,較對照品種高原602增產0.8%,位居8個參試品種(系)的第四位。2001-2002兩年6個參試點產量水平376.7—598.4公斤,平均畝產477.6公斤,較對照高原602增產1.7%,居9個參試品種(系)的第四位。2002年參加甘肅省西片水地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25—480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0.2%。
該品系在青海省區試和生試中表現突出,在1997-1998年青海省旱地區試中,產量居第二位,平均畝產284.1±108.78公斤。比阿勃增產19.37%,比第二對照品種增產17.64%。1998年6個旱地生產試驗點都比對照增產,平均畝產295.45公斤。增產22.01%。1999年4個旱地生產試驗點,平均畝產311.25公斤,增產26.20%。
栽培技術
91D58-4適宜在中等肥力條件的地塊種植,播前每畝施有機肥3-5立方米。磷酸二銨15公斤作底肥;苗期每畝追施尿素20公斤。氮磷比為1:0.7。播種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3℃)。播種量:山旱地每畝15-17公斤,水澆地每畝22.5-25公斤。山旱地每畝保苗25-30萬株,水澆地每畝保苗30-35萬株。田間最高總莖數:山旱地每畝45-50萬莖,水澆地每畝50-60萬莖。山旱地每畝成穗30-35萬穗,水澆地每畝成穗35-40萬穗。秋季深翻土地,冬灌。冬春季耙耱保墒,播前淺耕或深耙。播種機條播,保證苗全、苗勻。播前,用種子重量0.2%多菌靈拌種防治黑穗病。
91D58-4適宜青海省東部山旱地、水源較缺乏的不保澆水地、柴達木盆地綠洲農業區的水澆地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