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85美術運動是中國現代藝術史中第一次全國規模的
前衛藝術運動,對過去二十年的當代藝術影響深遠。1985~1990年,這一後來被稱作“’85新潮”的時期,標誌著中國當代藝術的誕生和文化轉型的開始,是中國藝術史上的一次創作
高潮和重要轉折點,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作品和藝術家紛紛湧現,從此影響和改變了中國藝術的走向和格局及其與世界藝術的關係。
1989年2月在
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現代藝術展”把這次前衛運動推向了高潮,展出了“中國第一代當代藝術家最重要的代表作”。其中,
王廣義“打著黑格子的
毛澤東畫像”得到了最廣泛的關注,由此奠定了他在藝術史上的地位。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藝術評論家
周彥回憶說,中國美術館是當時“中國最高藝術殿堂”,當代藝術如此叛逆肯定很難進入,“我們與
文聯、
文化部進行了多次溝通”。
作為意義非凡的“’89展”的主要推動者之一,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築藝術評論家
王明賢回憶說,“資金籌備很艱難,贊助非常難找”,經過
高名潞等人的奔波,他們找到了《讀書》《美術》等刊物和協會的支持,同意承辦展覽。作家
馮驥才聽說正在醞釀的展覽時,“非常感動”,他任主編的天津文聯《
文學自由談》刊物提供了不少資助。
北京商人宋偉也是這個展覽的主要資助人。“此前舉辦的‘人體藝術展’很轟動,排隊買票的人很多,一些贊助人也認為這次‘不一樣’的展覽是賺錢的機會”,
王明賢說,“當時藝術家特別困難,畫能賣幾百塊錢就不錯了。”
目錄
85美術運動VOL01
修訂版序高名潞
初版序高名潞
導論作為一般歷史學的當代美術史
第一節歷史的意義
第二節歷史學的標準
第一章新時期美術概觀(1976—1984)
第一節人的覺醒
第二節藝術——“真、善、美”的復歸
第三節“文革”後的理論批評(1979—1984)
第四節一個創作時代的終結——“反精神污染”和“第六屆全國美展”
第二章面對’85前衛思潮的衝擊:80年代的學院藝術和傳統藝術
第一節從“唯美”到“新學院主義”
第二節觀念更新:學院中的新一代藝術家
第三節“中國畫已到了窮途末日的時候”——李小山的《我見》
第四節中國畫的現代轉型?
第五節傳統的應戰
第三章理性之潮
第一節人文理性、本體理性和思維理性
第二節北方藝術群體
第三節從“江蘇大型現代藝術展”到“紅色·旅”
第四節“’85新空間”展覽與“池社”
第五節非群體性的上海美術角
第八節其他具有理性傾向的群體
第四章生命之流
第一節生命本體、自然意識與宗教情感
第二節從“雲南、上海新具像”到“西南藝術研究群體”
第三節“十一月畫展”和京津新潮美術
第四節江蘇“新野性畫派”、“徐州現代藝術展”及深圳“零展”
第五節西北的群體與畫家
第六節西南的群體與畫家
第七節中原與各地的群體和畫家
第五章超越與回歸——後’85的新潮美術
第一節珠海會議——對’85美術運動的第一次檢閱
第二節“廈門達達”系列藝術活動
第三節行為參與和作為文化活動的藝術
第四節湖南“0藝術集團”與“湖南青年美術家集群展”
第五節湖北青年美術節
第六章80年代的建築思潮
第二節現代環境藝術觀念的興起
第一節中國現代美術運動之景觀
第二節新文化價值與現代中國美術的歷史回顧
第三節中國現代美術運動與新文化價值
第四節文化選擇與語言形態
第五節80年代的美術報刊
中國當代美術編年紀事:1977—1989
外國人譯名對照表
初版跋
初版編後記
'85美術運動VOL02
第一章“文革”後自發的畫會和展覽
新春畫會
星星畫會
十二人畫展
第二章’85美術運動的總結和檢閱
全國油畫藝術討論會
’85青年
美術思潮大型幻燈展暨學術研討會(珠海會議)
第三章理性之潮
北方藝術群體
江蘇青年藝術周與“紅色·旅”
“’85新空間”與“池社”
非群體的上海美術
其他具有理性傾向的群體
第四章生命之流
“新具像”到“西南藝術研究群體”
“十一月畫展”與京津新潮藝術
“新野性主義”畫派和“南京人”
徐州現代藝術展
深圳“零展”
西北的群體
西南其他群體
中原各地的群體
湖南群體
湖北群體
第五章觀念與行為及“反藝術”活動
廈門達達
行為、觀念和“反藝術”活動
第六章《當代新潮美術》電視專題片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