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特徵, 建築格局,主要景點,開發建設,基礎建設,品牌建設,保護措施,文化活動,作用價值,參觀信息,開放時間,門票信息,交通線路,
歷史沿革
1958年
中蘇決裂,1964年8月2日
北部灣事件爆發,美國驅逐艦馬克多斯號與越南海軍魚雷艦發生激戰,並延燒到中國南部地區。
毛澤東隨後在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上兩次指出,中國經濟命脈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區,不利於備戰,各省要建立自己的戰略後方。
20世紀60年代,國家決定在大後方西南地區建一個核工廠,有關部門多次考察、論證後,在重慶涪陵白濤鎮選址。為了保密,從此白濤的地名也隨之從地圖上消失。
1966年,周恩來批准建造中國第二個核原料工業基地——816軍工洞,即為製造核子彈提供核原料的地下核工廠,此工程被列為絕密級軍事機密。
1967年2月,工程兵第54師(代號“8342部隊”)所屬的三個團入川,承擔起816工程的建設任務。
1970年,第54師參加
抗美援越的一個團和留在酒泉基地的一個團全部歸建。隨後又有負責架橋鋪路、建廠房和住宅區的建築公司、涪陵區縣調配的萬名民工,加上從全國徵調的人才和老廠轉調的技術尖子也近萬人進駐。
1975年,第54師完成坑道施工任務,奉命撤離白濤。
1984年,因國家戰略調整,工程停建。停建時,工程已完成85%的建築工程、65%的安裝工程、總投資達7.4億元人民幣。再後來,“816工程”中的極小一部分洞體被中國核工業
建峰化工總廠作為物資倉庫加以利用。
2002年4月8日,國防科工委以科工密辦(2002)14號文同意對816工程解密。
2010年4月,816洞體工程的部分區域,開始成為旅遊項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816工程遺址位於重慶市涪陵區東南部白濤街道,距涪陵城區20千米,距重慶主城80千米。319國道途經。地理坐標東經107°30′26″、北緯29°33′24″。西至烏江,西北以白濤河沿線為界,南部以金子山山麓為界。
氣候特徵
816工程遺址洞內全年平均溫度16~21攝氏度,冬暖夏涼,四季恆溫。
建築格局
816工程遺址總占地面積45.2公頃,洞內規劃面積10.4萬平方米,大型洞室有18個,道路、導洞、支洞、隧道及豎井等達到130條,所有洞體的軸向線長疊加達20餘千米,其中,最大洞室高達79.6米,側牆開挖跨度為25.2米,拱頂跨度為31.2米,面積為1.3萬平方米。
816工程遺址洞體內廠房進洞深度400米左右,頂部覆蓋層最厚達200米,核心部位廠房的覆蓋層厚度均在150米以上。816洞體可以預防100萬噸當量
氫彈空中爆炸衝擊和1000磅炸彈直接命中攻擊,能抵抗8級地震的破壞。
主要景點
816工程遺址主要遺存有:洞室、道路、導洞、支洞、隧道及豎井等;主廠房、反應大廳、反應大鍋、中央控制室等;電機、控制設備等。
104核發電廠房長104.5米、寬25米、高31.2米,建築面積9623.2平方米,內設2台8萬千瓦的汽輪發電機組及其輔助系統。
9號引水洞長3千米,是整個工程的供水系統。輸水管道長2862.2米,直徑3.5米,儲水量為2.7萬立方米。採用8台源江48-15型水泵從烏江直接取水,提水高度60米,主要作為冷卻用水,供給反應堆三迴路使用。
105堆工熱工迴路廠房長177.6米、寬20米、高32.5米,建築面積1.52萬平方米。廠房內布置一迴路系統設備,從洞口向里設有10台蒸發器,10對主熱、5台主泵及其他迴路設備。
101工號是816工程最大的洞室,也是主反應堆所在地,按工藝流程上下共有12層。其中核心區域是3樓反應堆鍋底、7樓儀表室、8樓反應堆大廳、9樓中央控制室。101工號是以石墨做慢化劑與反射層,普通水做載熱劑,天然鈾為燃料的一個反應堆,是裝備核燃料以實現大規模可控制裂變鏈式反應的一套裝置,其核心區域擁有當時國內最先進的計算機機體。
3樓反應堆鍋底在設計上是整個工程輻射最強烈的地方,工程投產後這裡將完全封閉。鍋底上方共有2001個小圓孔,是安裝核燃料棒的插槽,與8樓反應堆堆芯2001個圓孔相對應。反應堆經過中子的碰撞與能量交換過後會產生3種物資:沒燃盡的鈾238、鈽239及雜質。這3種物質通過工藝管進入鍋底,輸送到後處理車間,並經過一年以上的冷卻和消核處理,就能變成成品的鈽239。
7樓儀表室以自動電位差計為主,完整保存1034塊,主要用於測量工藝棒流量,當有故障出現,自動電位差計的指示燈將會顯示紅色。
8樓反應堆大廳長35米、寬24.8米,面積868平方米,是816工程主反應堆的堆芯部分、反應堆核心核能交換之處。反應堆本體由堆芯、金屬結構、進水系統、裝卸料系統、監視系統和控制系統等部分組成。在堆芯活性區石墨柱上設有2001根工藝管道,每根工藝管道內裝有64塊天然鈾釋熱元件和60塊鋁墊塊。鈾元件的總裝載量為215噸。
9樓中央控制室曾安放當時中國國內最先進的計算機機體,是整個核軍工洞體的“心臟”,是協調整個核燃料製造過程的中心樞紐。在計算機控制台正對面有4個直徑2米的圓形控制盤,盤上分別注滿數百個小孔,用來控制工藝管溫度、壓力及流量。
102元件存儲池長66米、寬12米、高12.5米,建築面積1326.53平方米,供長期存放元件和非工作塊之用。102廠房主要分為運行操作間和存儲水池兩部分。各水池設有水閘門(共9台)供水池輪流充、排水之用。
103堆工排風中心長48米、寬15.6米、高21.4米,建築面積3002.93平方米,頂部接高度為地表以上151.79米、直徑為4米的排風塔。
201化學後處理廠房長169.4米、寬18米、高29米,建築面積3045.07平方米。主廠房按3區8個工段設計,一區布置有放射性設備、管道、儀表、閥門的高低設備室;二區為高低安裝廳、檢測廊、量槽間;三區為控制室、分析室、人行通道。放射性設備、管道經清洗去污達到允許標準後,檢修人員可進入一區直接檢修。
開發建設
基礎建設
2010年,816工程首次作為景點向遊客部分開放。
2015年,涪陵區政府對816工程進行為期一年的全封閉打造,進一步完善升級景區設施。
2016年9月25日,816工程休整一年後重新開門迎客。
2018年7月,涪陵區816地下核工程景區公路改線工程完工並正式開放通行。
品牌建設
1978年,816工程設計獲國家科技大會獎集體獎。
2009年12月,816工程遺址被列入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2017年12月2日,816工程遺址被列入“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單。
2018年1月27日,816工程(816景區)入選“
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入選理由:三線工程之一,中國第二個核原料工業基地,號稱“世界第一人工洞體”;中國第一台原子能發電廠;中國唯一解密核反應堆。
2023年5月30日,入選2023年度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9月25日,816工程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重慶市國防教育基地名單。
2024年3月,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列入“第八批重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名單。
保護措施
816工程自停建以來一直被封存,做了大量的保護性工作,包括開展洞體修復保護工作及816工程歷史資料和回憶錄的編寫整理。按照涪陵區發展旅遊產業的整體規劃和部署,前後4次就816遺址的保護和利用進行規劃編制,陸續投資對景區周邊環境及洞內結構進行治理。挖掘三線精神內涵,積極融入全國大三線文化圈。2016年啟動升級打造工程,在保護816工程核心區域的真實風貌、空間尺度、歷史痕跡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洞內外基礎設施,實施亮化美化工程。其中包括洞內各洞室及通道的裂隙水排放工作、各洞室的安全結構鑑定、各洞室的三維結構測繪,以及101、105、104等洞室的加固、排危工作。
文化活動
2011年5月22日,總參工程兵某設計研究所第一批40餘名工程師,赴重慶涪陵參觀816地下核工程。
2014年10月6日,央視新聞特別節目探秘“三線建設”時期最高核機密——816地下核工程。
2017年5月4日下午,全國百家網路媒體探秘816地下核工程。
2020年9月18日,重慶空管分局後勤服務中心聯合第一黨支部組織黨員赴816地下核工程和烈士墓。
作用價值
據專家論證,816工程是中國
三線建設這段不能被磨滅歷史的重要代表性工程。同時,作為曾經的核工廠實體,816工程以旅遊產品的形式對大眾開放,無論在中國國內還是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816工程還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國防教育工程。
參觀信息
開放時間
4月1日-10月31日 09:00-17:00;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09:00-16:30
門票信息
套票價格:60元/人(包含816工程景區門票、電瓶車)
交通線路
路線一:重慶主城—沿江高速—銀百高速—梓白高速—白濤街道—816工程景區
路線二:重慶火車北站(動車)—涪陵北站(乘坐121路公車)—羅家花園(乘坐208到山窩方向公車)—816工程景區。
路線三:重慶北站(普快)—涪陵站(乘坐101路公車)—羅家花園(乘坐208到山窩方向公車)—816工程景區。
路線四:重慶紅旗河溝汽車站—重慶涪陵客運西站(乘坐208到山窩方向公車)—816工程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