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波密地震

8·21波密地震

2017年8月21日9時12分,西藏林芝市波密縣(北緯30.37度,東經94.84度)發生3.1級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8·21波密地震
  • 地點:西藏林芝市波密縣
  • 時間:2017年8月21日
  • 震級:3.1級
背景信息,地震經過,地震傷亡,

背景信息

亞歐板塊和印度板塊的碰撞形成了高聳的青藏高原。其實,青藏高原並不是一個整體,而是由好幾個次一級的小塊體構成的,從南向北依次為喜馬拉雅地塊、拉薩地塊、羌塘地塊、松潘-甘孜地塊、柴達木地塊和祁連山地塊等。這些地塊基本為東西走向,呈條帶狀,組成了我們熟悉的青藏高原。
我們所說的印度板塊和亞歐板塊的碰撞,一般指的是在喜馬拉雅山兩側的撞擊,這次撞擊形成了喜馬拉雅山只是高原的一部分,並不是全部,而且發生的時間較晚,大約是在6000萬年前才開始的。在更早的時候,大約是5億年前,印度板塊與後來的亞歐板塊之間,有一系列比較小的大陸,分別就是上面我們列舉的那幾個次級的地塊,這些地塊之間隔著海洋。大約從5億年前開始,靠近北部的這些小地塊(崑崙、祁連地塊等)就開始了向北的匯聚,並逐漸拼合到後來的亞歐板塊上。接著,在2.5億年之後,隨著超大陸的裂解,印度板塊開始從南板塊長途奔襲過來,它們中間的其餘的小地塊也開始了慢慢的拼合。在6000萬年前的時候,印度板塊最終與亞歐板塊撞在一起,它們之間的海洋也最終消失。因而我們平常所說的,印度板塊和亞歐板塊的碰撞形成了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其實只說對了一半,青藏高原是由多個次級地塊多次碰撞拼合才形成的。
在6000萬年之前,中國的西部還大都在海面以下,當時的地勢是東高西低,大河向西流。隨著後面的撞擊的持續,青藏高原地區才一點點地從一片窪地長成今天的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的高原。
高原的擴張從未停止——印度板塊正以每年30多毫米的速度向北移動。
青藏高原作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實際上並不是一開始就是這樣。幾千萬年以來,青藏高原不僅在高度上不斷生長,而且在水平方向上也沒有放棄擴張。
8·21波密地震
如果你去擠壓一塊橡皮泥,在擠壓的方向上橡皮泥會縮短,兩側會被擠出。對於青藏高原來說,也有類似的效應。來自南方的力量一直往北壓去,但是北方也存在同樣堅硬的地塊,比如華北板塊、塔里木板塊等。在這些堅硬板塊的阻擋下,青藏高原內部的物質開始向兩側運動。
利用GPS數據對青藏高原及喜馬拉雅山兩側板塊運動的研究發現,印度板塊以每年30多毫米的速度向北移動。越過喜馬拉雅山後,這個速度下降了一半。消失的那部分速度分量被喜馬拉雅山吸收而升高,餘下的一半則繼續推擠著高原向北運動。這一半又有一部分被高原內部的變形吸收,另外一部分則在高原的中部逐漸轉向,分別向東和向西走去。
當然,高原擴張領地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因為高原的四周同樣也是大陸,也不會輕易讓步。所以在不斷的擠壓過程中,高原周邊原本平坦的陸地也就逐漸變成了高山峻岭區。

地震經過

中國地震台網正式測定:2017年8月21日9時12分在西藏林芝市波密縣(北緯30.37度,東經94.84度)發生3.1級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8·21波密地震

地震傷亡

暫無人員傷亡報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