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式中型坦克

79式中型坦克

79式中型坦克(中國代號:ZTZ-79坦克,英文:Type 79 Medium Tank),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北方工業公司在69-Ⅱ式坦克的基礎上改進研製的第二代主戰坦克。

該坦克配備105毫米線膛炮,安裝了從英國馬可尼公司引進的火控技術。坦克在火力、火控系統、特種防護、通信、防二次殺傷效應等方面均有重大提高,是80年代中期入役的先進中國坦克,也是中國第一種大量融入西方坦克技術的主戰坦克。

79式中型坦克研製初期曾用69-3式坦克代號,於1981年改裝成功初樣車,1983年生產2台正式樣車。1984年首批生產,1986年1月國家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批准設計定型,並正式命名為“79式中型坦克”。外國媒體稱,79式中型坦克產量為800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79式中型坦克
  • 英文名稱:Type 79 Medium Tank
  • 前型/級69式中型坦克
  • 次型/級80式主戰坦克
  • 研製時間:1981~1985年
  • 服役時間:1984年
  • 定型時間:1986年1月
  • 國家:中國
  • 研製單位:中國北方工業集團
  • 戰車類型:中型坦克
發展沿革,歷史背景,研製過程,技術特點,總體布局,防護系統,火炮系統,動力系統,火控電子,特殊裝置,性能數據,衍生型號,79-Ⅱ坦克,84式搶救車,PGZ88高炮,服役動態,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歷史背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採取了軍事封鎖和經濟遏制。韓戰爆發後,中國軍隊赴朝參戰。1950年12月,美國商務部宣布中國為“敵對國家”,並按照美國《1949年出口管制法》,將中國列入全面禁運的Z組。1952年,巴黎統籌委員會(又稱輸出管制統籌委員會)成立專門的中國委員會,設立“中國禁單”,即對中國貿易的特別禁單。該禁單所包括的項目比對蘇聯和東歐國家所適用的“國際禁單”項目多500餘種。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中美關係改善。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確定了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1979年1月,中國與西方國家的安全關係不斷擴展深入,軍事技術合作迅速展開。
美國與巴黎統籌委員會美國與巴黎統籌委員會
在陸軍武器裝備方面,中國從英國引進了許多技術。1978年3月7日,經鄧小平拍板,中國與英國正式開始了引進L7型105毫米線膛坦克炮及彈藥全套生產技術的談判。引進契約在國內被稱為“三七”工程,分兩期進行。第一期引進項目包括105mm線膛高膛壓坦克炮和全套彈藥(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榴彈、碎甲彈)、戰鬥室滅火抑爆系統、8000型電台和VIC-1車內通話器。第二期引進項目包括擾動式簡易火控系統、身管熱護套、夜視觀瞄設備等。這個項目意義重大,對中國陸軍主戰裝備的發展影響深遠。

研製過程

79式坦克是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研製的主戰坦克。20世紀80年代,中國經過談判引進了英國的L7型105毫米線膛坦克炮技術和英國馬可尼公司的火控技術。105毫米線膛坦克炮的穿甲能力相當優秀,測試表明,它可以擊穿兩輛並排擺放的59式坦克。
英國L7型105毫米線膛炮炮管英國L7型105毫米線膛炮炮管
在研製初期,79式中型坦克被稱為69-3式中型坦克,是在59-Ⅱ和69-ⅡA式中型坦克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其底盤主要採用了69-ⅡA的設計,安裝105毫米線膛坦克炮、自動滅火抑爆裝置以及微光夜視瞄裝置等。
在研發過程中,對於69-3式坦克的總體設計方面提出了以下指導思想:要求安裝集體三防系統,預留三防部件的安裝位置,要求抓緊研製相應的三防裝置,等全系統試驗定型、配套設備有保證的前提下,進行裝車和改進的設計要求。通過摸底試驗,中方掌握了三防部件在69-3式坦克上安裝使用的可行性數據,初步證實三防裝置總體設計合理可行。經過首批兩輛69-3式坦克的正式裝車試驗以及必要的補充試驗,該坦克的三防系統終於通過了設計定型。
隨著坦克工業的發展,中國坦克製造廠的設備、製造水平也隨之得到發展。在研製69-3式坦克的過程中,為對該坦克的火力、火控系統實施更好的檢測,坦克製造廠對其靶場也進行了技術改造,先後添置了廣角天幕靶、滅火抑爆試驗用的高速攝影機、火控專用檢測儀器等,並增建了活動目標靶道、綜合炮位、大型液壓同步試驗台等設備,使靶場成為可供坦克火力和火控等試驗晝夜使用的綜合性靶場。
同時,對首批兩輛69-3式坦克的主要試驗有:道路行駛試驗、雷射測距儀性能試驗、實彈射擊試驗、電磁干擾試驗和夜視視距摸底試驗。試驗表明,火控系統滿足裝車技術條件的各項要求。兩輛坦克在白天和夜間星光條件下射擊的四組炮彈,命中率為100%,優於規定指標。火控系統和電台共車工作時未發現干擾現象。隨後,按照裝甲兵的要求,又對該坦克進行了行程1000千米的冬、夏季環境試驗。整個試驗證明,該坦克質量可靠,性能穩定。
79式中型坦克參加國慶閱兵79式中型坦克參加國慶閱兵
1984年10月1日,69-3式坦克順利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壯了國威和軍威。1986年初,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69-3式坦克正式命名為“1979年式中型坦克”,簡稱79式中型坦克。
79式中型坦克,是中國在1979年後改革開放時期,引進西方國家先進坦克技術的首次大規模嘗試。79式中型坦克上共採用引進國外3項新技術,同時增加國內42項新技術。據西方媒體報導,79式中型坦克總計生產800輛。

技術特點

總體布局

79式坦克車體前部左側為駕駛室,裝有操縱裝置、觀察裝置、檢測儀表等。車體中部為戰鬥室,頂部裝有炮塔。炮塔由裝甲鋼鑄造而成,炮塔內有3名乘員,車長在火炮左側。炮長位於火炮左側、車長的前下方,裝填手在火炮右側。炮塔低矮,流線型好。炮塔內空間較小。該車套用了人機工程合理布置火控部件,操作方便。戰鬥室採用了旋轉底板,炮塔座圈和方向機也進行了改進。車體中部安裝有彈架和三防裝置的濾毒罐。車體後部為動力傳動室,發動機橫置。
79式中型坦克四視線圖79式中型坦克四視線圖
在外形上,79式坦克與59式坦克的不同之處在於,79式坦克車體兩側裝有側裙板,且有便於乘員登車的踏孔。59式坦克則沒有這些。59式坦克裝有偽裝燈和大燈兩個,79式坦克前部的偽裝燈和大燈每側兩個,炮塔頂部還有一個雷射測距儀。

防護系統

儘管79式坦克的車體、炮塔基本上與59式坦克相同,但79式坦克的防護系統比59式坦克更進一步。其車體採用鋼裝甲板焊接而成,車首上裝甲板與水平面成30°夾角,車首下裝甲板與水平面成35°夾角,跳彈能力較好。為了加強側面防護力,79式坦克車體兩側增裝了夾布橡膠禁止裙板,從而有效地提高了防禦單兵火箭對坦克側部襲擊的能力,也能有效地防止或消弱破甲彈的攻擊。
79式中型坦克79式中型坦克
滅火裝置和三防裝置是車內主要的特殊防護系統。79式坦克安裝了帶濾毒罐和增壓風扇的三防系統,其中包括自動控制密閉的戰鬥乘員室,過濾通風建立超壓的集體防護,以及乘員個人防護器材等。可防護衝擊波、熱氣流、空氣放射性沾染、化學毒劑和生物戰劑等,提高了坦克通過原子爆炸區和生物化學毒劑污染區的防護能力,保障乘員不受到傷害,提高了乘員的戰鬥力。因此,79式坦克是中國第一個裝有半自動、超壓、集體防護三防系統的戰鬥坦克。
此外,79式坦克還裝有熱煙幕系統。坦克外表面塗敷了三色迷彩塗料,提高了坦克偽裝隱蔽能力。
79式坦克還在戰鬥室安裝了自動滅火抑爆裝置。當破甲彈穿透裝甲後,該裝置的光學探測器能在10毫米內探測出金屬射流發出的光,並能在60~80毫秒內實現滅火、抑爆。該系統靈敏度高,能防止誤 報警,還具有手動操作的功能,在斷電後的兩小時內,使用緊急開關仍能正常啟動系統工作。該系統分布在炮塔內,實驗證明它具有良好的抑爆功能,可有效地抑制住乘員室內的“二次殺傷效應”對車輛和乘員的傷害,從而提高了坦克的生存力。此外,79式坦克還利用向發動機排氣管中噴射柴油的辦法,形成濃厚的熱煙幕來達到隱身的目的,效果極為顯著。79式成為中國第一種配備核防護系統的坦克,而且首次使用前投影反應式防護系統。

火炮系統

79式坦克安裝了1門105毫米線膛坦克炮,該炮原型為英國皇家兵工廠的L7型105毫米線膛炮,採用以色列的抱箍固定石棉熱護套。在炮塔頂部裝填手視窗座圈上安裝有1挺12.7毫米高射機槍,可打擊低空飛行的敵機。在火炮右側安裝有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在駕駛員右側安裝有1挺7.62毫米航向機槍,可打擊敵近距離地面目標。與59式坦克、69-Ⅱ式坦克的最大差別是在火炮上。69-Ⅱ坦克的炮膛抽菸裝置在炮口處,而79式坦克的炮膛抽菸裝置移到了身管中部偏後的位置。最引人注目的是79式坦克身管上密密麻麻地布滿了火炮熱爐套,遠遠看去,顯得殺氣騰騰。
79式主戰坦克79式主戰坦克
79式坦克主炮的身管熱護套由薄鋁板、矽橡膠帶及卡箍等組成,可以有效減少由於身管受日照彎曲而引起的彈丸散布,提高了火炮的射擊精度。為了提高校炮精度,火炮還備有105毫米炮口校炮鏡。該火炮不僅射擊精度高,而且威力大,身管壽命長,更換身管方便。其配用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碎甲彈可以適用於不同目標。其中,鎢合金彈芯脫殼穿甲彈能夠在常規距離上擊穿厚度較大的均質或複合裝甲。
吊裝79式中型坦克炮吊裝79式中型坦克炮

動力系統

79式坦克採用了比59式坦克功率更大的主動力裝置。該坦克的柴油動力裝置採用水冷方式,12缸、V型、四衝程,在2000轉/分鐘,可發出426千瓦(580馬力)的最大功率、除主動力裝置不同外,79式坦克的傳動裝置也比59式坦克更為先進,增加了液壓助力操縱裝置,從而大大減輕了坦克駕駛員的體力消耗。
79式中型坦克79式中型坦克
與69-II式坦克相比,79式坦克在火力、火控系統、特種防護、通信、防二次殺傷效應等方面均有重大提高,使用方便性和零件耐久性也有顯著改善,其中某些項目具有國際先進水平。

火控電子

火控系統
79式坦克的火控系統為帶數字式彈道計算機的TSFCS型簡易火控系統(馬可尼火控系統 FCS),系統反應時間不超過10秒。這種火控系統可用於晝間或夜間短停對運動目標精確瞄準射擊。79式坦克的夜視器材性能有了很大改進,它用二代被動微光夜視器材取代了69式坦克的主動紅外夜視器材,如炮長配裝了微光夜視瞄準鏡,車長配裝了微光夜視觀察鏡,駕駛員配裝了微光夜視儀
79式主戰坦克79式主戰坦克
79式坦克的火控和觀察、瞄準裝置主要由彈道計算機級及觀察、瞄準儀器兩部分組成。彈道計算機是彈道計算機組的主要組成部分,能迅速處理來自各控制裝置和感測器的所有數據,並計算出火炮瞄準所需的高低和方位補償角。此外,彈道計算機組還包括環境數據輸入裝置、裝填手控制盒、傾斜角感測器、角速度和角位移感測器、炮解算器及溫度補償裝置、穩定器開關裝置等,可以修正引力、偏流、身管磨損、火炮跳角、彈種、視差、環境溫度、海拔高度、藥溫、橫風、目標距離、目標運動速度、耳軸傾斜角等參數的影響,“靜對靜”射擊時可在千餘米距離上達到80%以上的首發命中率。
79式坦克的觀察瞄準儀器種類齊全,主要有炮長潛望式瞄準鏡、車長晝夜指揮儀、駕駛員夜視儀等。其中,晝夜指揮儀和駕駛員夜視儀均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這樣,79式坦克就可以在不開燈的情況下,在夜間進行行駛和射擊,大大提高了坦克本身的夜戰能力和生存能力。
79式中型坦克79式中型坦克
車載電台
79式坦克的電台也是專門研製的。它採用了電子抗干擾技術和防偵聽的加密裝置,保密性好,可靠性高,波道較多,通信距離遠,便於分級指揮、組網。其電源裝置與69-Ⅱ式坦克基本相同,是一種比59式坦克額定功率高一倍的矽整流式發電機,其蓄電池電容量也大大增加。

特殊裝置

79式中型坦克乘員全部換裝了西方制式的硬式頭盔,而不是蘇聯式的軟坦克帽。這頂頭盔是原裝進口的美國CVC T56硬式坦克頭盔。由於進口的VRC8000坦克電台和通話器接口不兼容中國軍隊的老式坦克帽,需要配套引進西方制式的頭盔。
中國TMT98式坦克頭盔中國TMT98式坦克頭盔
中國開始曾考慮進口英國坦克頭盔,但對方要價太高,當時英國人規定至少50頂起售,共要價約合人民幣500萬元,而當時一輛59式坦克的出廠價才不過20萬元。最終這一計畫也不得不放棄。於是中國轉而引進了美國的CVC整體式頭盔。但經過試驗使用後,普遍感覺效果不好,硬式頭盔不能摺疊,攜帶不方便,還很占地方,而且很熱很不實用,中國軍隊官兵都不喜歡。90年代後期,中國決定自行研製坦克頭盔,國產TMT98式坦克頭盔問世,參加了1999年國慶閱兵。

性能數據

79式中型坦克參考數據:
研製信息
研製時間
1982年
底盤類型
履帶式
負重輪數量
五對
基本參數
乘員
4人
車長
9.22米(火炮向前)
車寬
3.27米(不帶裙板)
車高
2.4米(至炮塔頂)
戰鬥全重
37,500千克
最大速度
50公里/小時
最大行程
580-600千米
最大爬坡
32度
最大側坡
30度
越壕寬
2.7米
越垂牆高
0.8米
涉水深
1.4米
潛度深
5米
武器裝備
主炮
一門105毫米線膛炮(備彈44發)
高射機槍
1挺12.7毫米高平兩用機槍(備彈300發)
輔助機槍
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和1挺7.62毫米航向機槍(共備彈2250發)

衍生型號

79-Ⅱ坦克

79式中型坦克還有一種發展型,稱為79-Ⅱ式坦克。該坦克是在69-Ⅱ主戰坦克的基礎上進行了4個項目的改進而成的。主要是增加了熱像儀,進一步提高了夜戰能力;增加了炮控系統電液複合式雙向穩定器;在炮塔前部兩側焊裝了煙幕彈發射器支架,炮塔周圍加裝了柵欄式禁止。79-Ⅱ式坦克於1983年開始研製,1984年試製成1台樣車。但該坦克最終並沒有裝備人民裝甲兵,而是供研究之用。
79式中型坦克79式中型坦克

84式搶救車

84式中型坦克搶救牽引車,是在653中型坦克搶救車基礎上利用79式主戰坦克底盤研製而成,安裝了絞盤、吊具等搶救設備。改進後的搶救車於1984年正式定型並裝備中國部隊,其代號為WZ653A,正式名稱為84式中型坦克搶救車。
84式坦克搶救車84式坦克搶救車

PGZ88高炮

PGZ-88式雙管37毫米自行高炮,是中國採用改進型79式坦克底盤自行研製的第一代具有良好戰技性能的小口逕自行高炮。1978年3月開始研製,1980年6月確定研製方案和性能指標,1985年9月製造出工廠鑑定樣車,1986年10月生產出4輛設計定型樣車,1989年11月設計定型後投入批量生產並裝備部隊。
PGZ88式雙37毫米自行高炮PGZ88式雙37毫米自行高炮
PGZ-88式雙管37毫米自行高炮採用H/PJ76式雙管37毫米自動艦炮(又稱:76A型雙管37毫米艦炮),用改進型79式坦克底盤,在全封閉焊接炮塔上安裝有搜尋測距雷達、敵我識別應答機、光電坐標儀、光環鏡和機電混合模擬式指揮儀等火控系統。

服役動態

列裝部隊
79式中型坦克在中國陸軍中是整師裝備。駐地山東濰坊的原陸軍第26軍坦克八師,是全軍僅有全部裝備79式坦克的部隊,而且是整師裝備。
79式主戰坦克裝備中國陸軍79式主戰坦克裝備中國陸軍
1984年坦克八師開始接裝79式坦克,當年該師駕駛79式坦克參加了國慶35周年閱兵。1998年坦克八師改編為裝甲第八師,2013年撤銷番號,拆分為一個裝甲旅和一個機步旅。其原有的9個營79式坦克,4個營劃歸新組建的裝甲旅,其餘5個營編入26軍的三個摩步旅。
獲國家獎
1987年,79式中型坦克榮獲中國“國家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隨後,中國又很快研製出了80式、88式系列主戰坦克。

總體評價

79式中型坦克的研製成功,使中國的坦克技術前進了一大步,為後續更先進的主戰坦克的研製打下了良好基礎。
79式主戰坦克79式主戰坦克
79式中型坦克在火力、火控系統、特種防護、通信、防二次殺傷效應等方面均有重大提高,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入役的最先進國產坦克,也是中國第一種大量融入西方坦克技術的國產主戰坦克。該坦克創造了很多首次和第一,包括首次安裝西方制式的83式105毫米坦克炮;配備二代被動微光夜視系統;配備帶數字式彈道計算機的TSFCS型簡易火控系統;安裝身管熱護套;使用炮控和駕駛液壓助力裝置;加裝橡膠側裙板;配備超壓集體三防和自動滅火抑爆系統;使用熱煙幕和干擾彈系統。79式坦克以其精準的火控,強悍的105炮,良好的防護,在戰場上可以與蘇聯的T-62坦克,以及早期型T-72坦克相抗衡,所以這種高端的五對負重輪從沒出口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