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BDRM型戰略核潛艇

667BDRM型戰略核潛艇

667BDRM型戰略核潛艇(俄文:667БДРМ "Дельфин",譯文:海豚;英文:Project 667BDRM "Delfin";北約代號:DELTA IV,譯文:德爾塔IV),是蘇聯海軍建造的最後一型戰略核潛艇,也是“德爾塔”級中的最後一型,是21世紀俄羅斯海軍海基戰略核力量的中堅。

該級艇設計時以攻擊美國本土為主要使命,裝備了蘇聯第一型水平較高的潛基彈道飛彈,在較安全的水域發射,即可覆蓋美國領土的大量戰略目標。和平時期,該級艇可使用改裝的飛彈發射商業衛星。

該級艇共建造了7艘,首艇於1981年開工建造,1985年正式服役,最後一艘於1990年服役,有6艘正在服役,全部配屬北方艦隊第13潛艇總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667BDRM型戰略核潛艇
  • 英文名稱:Project 667BDRM "Delfin"
  • 前型/級667BDR型戰略核潛艇
  • 次型/級955型戰略核潛艇
  • 研製時間:1975年
  • 服役時間:1986年
  • 定型時間:1981年
  • 國家:蘇聯/俄羅斯
  • 設計單位:紅寶石設計局 
  • 建造單位:北德文斯克造船廠 
  • 建造數量:7艘 
發展沿革,研製背景,生產建造,技術特點,外形設計,動力系統,武器系統,電子系統,性能數據,改裝升級,服役動態,該級各艇,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667BDRM型戰略核潛艇是667B,667BD和667BDR後出現的蘇聯新一代戰略核潛艇。667BDRM由列寧格勒魯賓設計局設計,總設計師為科瓦廖夫(С.Н.Ковалев),於1975年9月由蘇聯部長委員會批准並實施。共建造7艘,均由位於北德文斯克的北方造船廠(海軍402廠)建造。
葉卡特林堡號葉卡特林堡號

生產建造

編號系列號舷號開工日期下水日期完成日期交付日期
K-51
379
851
818(2000)
1981年2月23日
1984年3月7日
1984年12月29日
1985年3月4日
K-84
380
855(1991)
829(1997)
1982年2月17日
1985年3月17日
1985年12月30日
1986年2月15日
BS-64
(K-64)
381
815(1990)
855(1992)
1982年12月18日
1986年2月2日
1986年12月23日
K-114
382
805(2000)
1984年2月22日
1987年6月22日
1987年10月30日
1989年1月
K-117
383
859(2000)
820(2012)
1985年4月20日
1988年2月8日
1988年9月30日
K-18
384
807(1991)
820(1994)
804(2000)
1986年2月7日
1989年2月2日
1989年10月10日
K-407
385
825(1991)
849(2000
1987年2月2日
1990年2月28日
1990年11月27日
生產建造參考資料

技術特點

1975年9月,蘇聯政府發布設計新型核潛艇的決定。D-4型(667БДРМ型)是第二代彈道飛彈核潛艇的最後一型,是D-3型的改進型,也可說是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過渡型。這一型的改進包括了武器、射擊控制系統、聲吶、雷達及降噪等多方面。D-4型裝備16枚改進的洲際彈道飛彈P-29PM型(PCM-54、SS-N-23)飛彈,Д-9РМ飛彈系統,射程8300千米,但也有說達9300千米的。
P-29PM可裝4個(每個威力為250千噸)或10個(每個100千噸)可分導的彈頭,精度更高(圓機率偏差250米),彈道散布的半徑更大,可在水下55米深度一次齊射完所有的16枚飛彈,且不受氣候條件限制。據稱,P-29PM是蘇聯最後一型採用液體燃料的彈道飛彈。其後的P—39型(PCM-52型,SS-N-20)就是固體燃料的,裝備於颱風級。不過,P-29PM是不是真的就是最後一型液體燃料的彈道飛彈,還有待觀察。俄羅斯對火箭使用液體燃料或固體燃料就有各自的支持者,因為兩種燃料各有其優缺點。P—29PM型還在使用,因為D-4型艇近幾年在俄羅斯舉行的有數的幾次軍事演習中,發射過彈道飛彈。
P-29PM長14.8米,直徑1.9米,長度比D-3型上的P-29P的14.1米還長0.7米,直徑也大0.1米。因此,又不得不把發射筒的圍殼頂部加高。Д—9РМ飛彈系統比D-3型上的更完備。D-4型的戰術技術要素:水上排水量11700噸,水下排水量18200噸;最大長度167.0米,比D級的前3型都長,最大寬度4型艇都一樣,為11.7米,但D-4型的耐壓艇體直徑略有增大,平均吃水8.8米;水上最大航速14節,水下最大航速24節。同樣採用5葉低噪聲螺旋槳。下潛深度、自給力4型艇都一樣,艇員135人。動力裝置OK-700A型,180兆瓦;2座壓水堆BM-4СГ型。動力裝置其他沒有改變。水下排水量18200噸,似乎偏大,有待進一步查實。
D-4型集中採取了前3型艇的各種降噪措施,還在動力區安裝了局部消聲器。利用了螺旋槳噪聲輻射規律的研究成果,在非耐壓艇體上有專設的流線型裝置,改善螺旋槳工作區的來流,使之更均勻。據稱,D-4型的噪聲級已和美彈道飛彈核潛艇俄亥俄級相當。在觀通導航設備方面有一些新的裝備。作戰情報指揮系統是“公共馬車—БДРМ”型,1981年研製成功。它第一次使用了直觀的信息顯示,並能將一些任務的完成情況,用圖表的形式顯示在雙色顯示設備上。其改進型能完成50多項任務,但對洲際彈道飛彈的控制除外。除“托鮑爾-M”導航系統外,還有衛星導航系統“閘門”(АДК-3M)。通過每2天上浮到潛望深度,用天體修正法可校驗本艇位置。通信系統為“閃電-ДМ1”或“閃電-Мс2”。衛星通信系統同D-3型的,為“海嘯-БМ”,還有漂浮式拖曳天線“大鯡魚”,其收放裝置為“燕子”。聲吶系統是“鰩”系列中的一型。這已經是第三代聲吶。在艇的首端有一個大尺寸的基陣,高度4.5米,直徑8.1米,安裝在無肋骨的玻璃鋼導流罩內。這種無肋骨的導流罩是首次在俄潛艇上採用的。一般的聲吶導流罩有肋骨,是為了進行結構加強。但肋骨對導流罩的透聲性能有影響。因此,無肋骨的導流罩可以減少對聲吶基陣工作的干擾。此外,還有一個拖曳基陣。在D-4型尾部垂直穩定翼上的導流罩內有它的收放裝置。“鰩”和“公共馬車”系列中的產品曾裝備於V-3型艇上。雷達系統是“梯形瀑布”(MPK-50),搜尋雷達是“港灣-П”(МРП—21A)。另有“曙光”指揮潛望鏡,ПЗНГ型潛望和MT—70-8電視系統。
D-4型的魚雷武備仍為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的魚雷除сАэт—60M,5э—64M等外,還可發射“瀑布”火箭助飛魚雷,即反潛飛彈。V—3型艇也可發射這型魚雷。D-4型在飛彈艙後面,安裝了一個漂浮救生艙,在潛艇失事沉沒時,供艇員救生、離艇用。從照片上也可看到漂浮救生艙出口處的外蓋。D級前3型的漂浮救生艙安裝在第10艙。此外,艇在首和尾各有一部可收放的螺旋槳側推裝置,有利於艇的迴轉,可在進出港離靠碼頭時使用。可惜我們沒有掌握D-4型的比較詳細的總布置圖,俄也未公布過。但從有關簡圖上可以看出漂浮救生艙和首、尾側推裝置的布置位置。
D-4型共建7艘,都由北方機械廠建造。這7艘艇都在北方艦隊服役,以亞蓋利娜亞港為基地。這個基地建有防衛嚴密、隱蔽的工程,專供艇的停泊和修理。艇能駛入山洞掩體,避開核彈襲擊,而不是停泊在外,“暴露”在水面上。首制艇K-51艇於1981年2月開工,1984年12月交艇。第6艘K-18艇“卡累利阿”號於1986年2月7日開工,1989年10月入役。第7艘K-407艇“新莫斯科夫斯克”號於1987年12月開工,1990年11月入役。這兩艘都參加了俄羅斯的“安全—2004”的軍事演習。K—18艇在演習中還發射了一枚實彈,K—407艇則進行了兩次電子模擬發射彈道飛彈的演練。
K-407艇於1991年8月6日從水下將16枚飛彈一次全部齊射出去。在此前的1989年,K-84艇曾進行過一次齊射16枚的試射,但第二枚因技術原因而取消。在1995年3月20日K-407艇在進行訓練時曾和美艇“茴魚”號相撞,艇非耐壓艇體首端輕微破損。1998年7月7日還進行過一次運載火箭“無風—1”型的發射,載有兩枚德國的人造衛星,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從水下發射人造衛星進入近地軌道。

外形設計

667BDRM是典型的蘇聯雙殼體結構,水滴線型,圓鈍形低矮艇首;指揮塔圍殼輪廓低矮,位於艇體前端;大型潛水舵位於指揮塔圍殼前緣,中等高度位置;特點鮮明的大型突出狀平頂飛彈發射艙位於指揮塔圍殼後方,前緣與指揮塔圍 殼融合。飛彈艙徑直延伸至艇尾方向,長度約占整個艇體一半,末端與艇尾融合;艇尾尾舵可見,前緣略傾,尾尖瘦,圓柱形艇體。艇內採用小分艙布置,包括魚雷艙、蓄電池艙、住艙、指揮艙、飛彈艙、輔機艙、反應堆艙、主機艙和尾艙。
667BDRM的飛彈圍殼667BDRM的飛彈圍殼
667BDRM型戰略核潛艇(“德爾塔”IV級)與667BDR型戰略核潛艇(“德爾塔”III級)的不同之處在於艇長增加了20英尺,同時在飛彈發射筒艙的尾部增加了一個水密艙室。設計在667BDR的基礎上增高了“龜背”,飛彈艙非耐壓殼體與前幾型艇基本相同,使用了複合材料製作的整流罩,增加艇首以及尾部結構的長度,並且加大了耐壓殼直徑,採用圍殼舵,尾部為十字形操縱面,尾部安裝了位置較低的有一定角度的水平尾鰭板,兩側有減搖鰭,以增加穩性。外層非耐壓殼體的大致分為3部分。耐壓殼體由電渣重熔技術製造的高強度鋼製成。為了保證尾部螺旋槳的流場特性,在外層的非耐壓殼中安裝了特殊的水動力裝置。為了降低噪音,使用了大量的降噪裝置:在動力艙段雙層減震伐(在海狼上,美國才開始使用這一技術),在潛艇耐壓殼和非耐壓殼都使用了新型消聲瓦。為了保證艇員的戰鬥力,潛艇上還設有陽光放,桑拿浴和健身房(這些都快成蘇俄核潛艇的標準配備了)。外層非耐壓殼體的設計可以分為早期型(其實就是第一艘)和後期型兩種,主要區別在於排水空的大小和形狀(早期型使用了大量的小型排水口,而後期型是兩個大開縫的排水口,可以顯著減小流體噪音)。

動力系統

推進系統為兩座緊湊布置型VM-4SG壓水反應堆,搭配OK-700蒸汽發生裝置,熱功率為180-200萬千瓦,可提供軸功率36.75萬千瓦,堆芯壽命12年,續航力可達300000海里。裝備2台GT3A-635齒輪減速裝置的蒸汽輪機,共6萬馬力(與俄亥俄相同,稍微小了點)。採用浮筏減振整體式機座,雙軸,首艇的螺旋槳為2個同軸4葉槳,之後的為低噪音的5葉槳,後來這些潛艇全部換用了7葉槳。(所以在有的人在看到早期照片後會以為667BDRM為5葉槳)。

武器系統

裝設16具彈道飛彈發射筒,可發射SS-N-23型三級液體燃料飛彈,射程8300km,每枚飛彈攜帶4~10個威力為100ktTNT當量的分導式多彈頭,圓機率偏差500m。該型飛彈與SS-N-18型飛彈直徑相同,但彈體更長一些。
飛彈發射井飛彈發射井
該級艇的自衛武器為4具533mm魚雷發射管,可發射53型魚雷,航速45kn,航程20km,潛深305m;SS-N-15反潛飛彈,射程45km。D-Ⅲ型艇還裝有2具400mm魚雷發射管,可發射40型魚雷,航速30kn,航程13km。裝載量為18枚。

電子系統

該級艇裝備了“破釜沉舟”型聲吶系統,有較大功率的發射機,有無肋骨結構的玻璃鋼聲吶導流罩;“鯊魚鰓”型主/被動中低頻搜尋和攻擊用艇殼聲吶;“鼠鳴”型主動高頻攻擊用艇殼聲吶;“鯊魚皮”型被動低頻舷側陣聲吶;“金字塔”型被動甚低頻搜尋拖曳線列陣聲吶,收放於尾垂直穩定翼上部管狀收藏器中。
電子設備及聲納電子設備及聲納
該級艇裝備了“旋風”型綜合導航系統,包括慣性導航、天文導航、衛星導航、“鱈魚眼”型無線電六分儀、導航聲吶等設備,為潛艇提供精確的艇位置數據,以提高發射飛彈的命中精度。
艇上的通信系統有特高頻與超高頻通信天線,甚低頻、極低頻拖曳浮標和浮力天線,“活動彈簧”型衛星通信系統,保證潛艇與岸上指揮部順利通信。
MGK500聲納MGK500聲納
艇上設有“公共馬車”型作戰情報控制系統,電視監視系統,計算中心等。還裝備了“槳磚/磚群”電子戰系統偵察雷達和“場燈”測向儀,“窺探盤”I波段對海搜尋雷達以及“克里姆”-2型敵我識別器。

性能數據

艦體參數
項目
艇長
167米
艇寬
11.7米
吃水
8.8米
排水量
11740噸(水上)
18200噸(水下)
航速
19節(水上)
24節(水下)
潛深
300米-450米
自持力
90天
噪聲值
125~145分貝
動力裝置
2座VM-4SG型(OK-700型)壓水式反應堆
動力
堆功率200兆瓦,可提供軸功率37兆瓦
傳動
雙軸,7葉螺旋槳
艦員編制
114-135名(軍官41名)
武器裝備
項目
彈道飛彈
16枚SS-N-23“輕舟”(R-29PM型)潛射彈道飛彈
魚雷
4具533毫米魚雷管,載18枚53-65K型魚雷和SS-N-15型反潛飛彈
搜尋雷達
“魔盤”(Snoop Tray)搜尋雷達,I波段
聲納
MGK-503M型“鯊魚腮”(Skat-2/Shark Gill)主/被動搜尋與攻擊艦殼聲納,中/低頻
鯊魚皮”(Shark Hide)被動舷側陣列聲納,低頻
MGK-519型“鼠叫”(Mouse Roar)主動攻擊艦殼聲納,高頻
“狐鰹”(Pelamida)被動搜尋拖曳陣列聲納,超低頻
電子對抗
“磚漿”(Zaliv-P/Brick Pulp)無源威脅截獲告警系統
“公園燈”(Park Lamp)偵察側向設備
通訊系統
2部超低頻電子測位通訊浮標
衛星導航系統
船舶慣性導航系統
“歡春”(Pert Spring)衛星通信系統
“鱈眼”(Cod Eye)輻射測量六分儀
性能數據參考資料

改裝升級

1999年,K-64根據09787型方案,拆除所有的飛彈發射井,改裝成核動力深水站和水下無人航行器的載體,供俄國防部深水研究總局使用。舷號由K-64更改為BS-64。2015年8月11日,BS-64從俄羅斯北德文斯克市小星星船舶修理中心第15車間完成改裝後正式出塢。
BS-64BS-64
2003年,K-114開始檢修升級。大修後,其聲吶設備性能有大幅度提高,採用了綜合聲吶系統,包括採用拖曳線列陣聲吶。與此同時,艇上還裝備了“旋風”型綜合導航系統,包括慣性導航、衛星導航、導航聲吶等設備,為潛艇提供精確的艇位數據,以提高發射飛彈的命中精度。增加了電子戰措施,改進了雷達設備,保證潛艇與岸上指揮部順利通信。系統由1998年改進的D-9РМ飛彈系統和Т РВ-671РТМ魚雷飛彈系統組成,飛彈作了重大改進,由兩級液體飛彈發展到三級液體飛彈。每枚飛彈攜帶4-10個威力為10萬噸TNT當量的分導式多彈頭。飛彈可在水下55米深處潛航狀態下發射,最大射程增大到8300公里,減小了圓機率偏差,提高了命中精度。4套533毫米魚雷發射器可發射所有型號的現代化魚雷、反潛飛彈魚雷及水文對抗儀。其發射53型魚雷,航速45節,航程20公里,潛深305米。其發射SS-N-15反潛飛彈,射程達45公里。雖然冷戰結束後,K-114不再以美國城市為攻擊目標,但它具有攻擊美國任何城市的能力。它的發展增添了美國的新憂。2005年重新服役。
2007年4月,K-407開始維修,此次維修共對100多個系統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其中包括R-29RMU2潛射彈道飛彈,降低了噪音,其防止探測的能力得到極大地改進,同時其生存力與核安全性也得到了極大地提升。2012年,重新服役。

服役動態

1989年8月6日,葉卡捷琳堡號(K-84)執行任務代號巨獸-1的16枚彈道飛彈連發任務,旨在測試在核戰中SSBN能否快速將所有載彈發射出去(這一點對於SSBN來說尤為重要),起初還是挺順利的,但當發射第六枚R29的時候,事故發生了。當這枚飛彈剛剛射出艇體的時候,燃料和氧化劑發生了泄露造成了火災,進而引發了發射管內的壓力也突然增大,兩種因素同時作用,直接將還未完全射出的飛彈摧毀在了發射管內。不過萬幸的是,事故沒有造成潛艇的損毀,也沒有人員傷亡。
2009年,吊裝飛彈中的667BDRM2009年,吊裝飛彈中的667BDRM
1991年8月6日,諾沃莫斯科夫斯克號(K-407)執行任務代號巨獸-2(Behemoth-2)的16枚彈道飛彈連發任務,揮官為Sergey Yegorov,K-407在實驗之前也改裝了一定的測量設備來記錄數據。潛艇以15秒左右一發的速度把所有的飛彈成功的發射了出去,第一發和第二發成功的擊中了靶場的目標,其他飛彈在成功升空之後在安全高度進行了自毀。這次實驗也成為人類歷史上唯一一次成功的SSBN全彈發射實驗。
1993年3月19日,諾沃莫斯科夫斯克號(K-407)在摩爾曼斯科與跟蹤她的美國海軍棋魚級核潛艇SSN-646號發生了碰撞。K407的首部整流罩一頭裝上了SSN646,兩艘船都沒有嚴重損壞。
1996年,葉卡捷琳堡號(K-84)駛入位於北德文斯克的“星火”船廠進行大修,但是由於資金缺乏,維修工作直到1998年才正式開始,該艇在2002年5月下水,9月進行靜態試驗,12月進行航海試驗,2003年7月23日重新服役,該艇大修後還能服役10至15年。
1998年,諾沃莫斯科夫斯克號(K-407)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從巴倫支海下用SS-N-23成功的發射了兩枚德國的商業衛星: Tubsat-N 和 Tubsat-N1。
K-81被燒壞的聲納整流罩K-81被燒壞的聲納整流罩
2004年2月中旬,卡累利阿號(K-18)和諾沃莫斯科夫斯克號(K-407)參加俄軍代號為“安全——2004”的戰略演習,但兩艇先後發射戰略飛彈均告失敗。
2011年12月30日,葉卡捷琳堡號(K-84)發生大火。

該級各艇

編號
艦名
俄文艇名
入役時間
備註
K-51
維爾霍圖利耶
Verkhoturye
Верхотурье
12/29/1986
曾用XXVI Zvezda KPSS
1999年2月9日更為現名
1996年退出現役進行R29飛彈系統的改裝升級
2000年12月後重新服役
2013年02月重新服役
K-84
葉卡捷琳堡
Екатеринбург
02/**/1986
2011年12月30日發生火災
2011年退出現役進行R29飛彈系統的改裝升級
2014年12月重新服役
BS-64
(K-64)
博得慕斯科夫
Помосковье
Podmoskovye
02/**/1988
1999年進行改裝。編號由K-64變更為BS-64。
2015年重新服役。
K-114
圖拉
Тула
01/**/1989
2003年開始檢修升級。
2005年重新服役。
K-117
巴爾揚斯克號
Брянск
03/**/1990
2002年-2008年進行檢修,及改裝,升級了飛彈系統
K-18
卡累利阿
Карелия
02/**/1991
2004年10月進行檢修及改裝,安裝升級飛彈系統
K-407
諾沃莫斯科夫斯克
Новомосковск
Novomoskovsk
02/20/1992
2008年退出現役進行R29飛彈系統的改裝升
2012年完成了改裝和中修重新服役
本級艦參考資料

總體評價

667BDRM型戰略核潛艇是在“揚基”級核潛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改進了武器系統,提高於綜合作戰能力,具有如下技術特點。1.攻擊力強,該級艇為裝備SS-N-8、SS-N-18和SS-N-23等3型飛彈6種彈頭,共發展了4型艇,充分體現了以攻擊為主的指導思想。發揮了俄羅斯對液體燃料推進技術的優勢,採取了固液並舉的方針。飛彈的射程達到9000km,彈頭採用了單一彈頭、集束式及分導式多彈頭,可同時攻擊多個目標,增加了突防能力和打擊威力,命中精度達到500m,可在本國海域攻擊美國國土。
2.生命力強,該級艇採用雙殼體結構,儲備浮力大,採用小分艙,一艙進水不沉,艇體與指揮台圍殼適於冰下活動,耐碰撞,抗衝擊,具有較好的生命力。
3.噪聲低,安靜性好,該級艇採用了大量先進降噪措施,艇體外形光順,流水孔少,採用浮筏減振,敷設消聲瓦,採用7葉大側斜螺旋槳,提高了螺旋槳加工精度,具有90年代初期俄羅斯潛艇低噪聲的水平。
4.裝備大功率先進反應堆,該級艇裝備了VM4型壓水堆,單堆功率大,使艇具有高航速。堆芯壽命長達12年,使艇在服役期內只需換一次燃料。採用緊湊型布置減小了動力裝置體積重量,自動控制程度較高。
5.改善居住性,增大自持力,該級艇噸位大,艇內空間充裕,使艇員居住、飲食、生活和保健條件較好,艇上設有健身室、日光浴室、桑拿浴室等設施,使艇的自持力達到90天,提高了艇的作戰效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