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歷史背景
20世紀50年代,中國裝備仿製的蘇式
AK-47突擊步槍、
SKS半自動步槍和RPD輕機槍在中國統稱為56式槍械,均發射56式7.62mm中間威力型槍彈。其中56式半自動步槍(代號:SKS),射擊精度好,帶摺疊的刺刀。56式衝鋒鎗(AK-47),能連發射擊,火力較猛,但射擊精度差,槍短,有小握把,不利於拼刺格鬥。所以,新研製的自動步槍必須在步槍作戰效能(射擊精度、刺刀)的前提下,揉合衝鋒鎗連發射擊性能以加強火力。此種“步沖合一”概念,與
突擊步槍概念不同的是特彆強調步槍的性能,必須是在全面保持步槍一切特點的基礎上,設計成能單發、連發射擊的自動步槍。根據中國的戰術思想,廣泛列裝部隊和民兵需要一支性能優良、突出步槍作戰效能的自動步槍。
新槍研製時,中國尚沒有標準的輕兵器研製程式,因此研製前的戰術技術論證、戰術技術指標下達以及研製任務的安排都不正規。新槍研製僅明確幾條原則:研製的自動步槍必須是突出半自動步槍的全部特點,實現單、連發射擊,重點提高連發精度。
研製歷程
1958年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軍械部批准新通用自動步槍列為研究項目。設計思想是具有56式半自動步槍的精度、拼刺優勢,兼有56式衝鋒鎗的連發和可靠性,強調“步沖合一”,搞出一支能連發的自動裝填步槍,具有拼刺優勢的槍長,300~400米距離上有著準確的射擊精度和必要時的連發射擊能力。
1959年9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軍械部的組織下,軍械科學研究所張才忠與北京工業學院55屆高年級學生11名一起參加在296廠進行的新式通用步槍的設計。
1959年11月,由研究所、院校和工廠聯合成一個設計試製組,將6種樣槍綜合成01、02、03三個方案。改進後的新槍經過多次測試和試驗。
1963年,該槍完成設計定型並命名為1963式7.62mm自動步槍(簡稱:63式自動步槍)。
列裝入役
裝備部隊
1964年,工廠批量生產63式自動步槍。
1964年,部隊驗收586支。
1965年,部隊驗收168支。
1966年,部隊驗收332支。
1967年5月,中國國防科委向中央軍委提交63式自動步槍裝備部隊的報告。1967年5月19日中央軍委常委會第60次會議討論通過。隨後中央軍委批准該槍列入軍隊裝備體制。
1967年6月21日,裝備部向副總參謀長報告:“自動步槍1963年設計定型,經7個軍區試用,反映精度好,槍刺較長,利於白刃格鬥,槍型也很適合各種姿勢射擊和各種持槍方式,建議換掉1956式半自動步槍和1956式衝鋒鎗。”
1968年7月28日,中央軍委辦公廳通知,1963式7.62毫米自動步槍批量生產和裝備部隊問題已經軍委常委會第69次會議通過。
隨後總參決定63式自動步槍先裝備中央警衛團,警衛一、二師和空降兵。
早期出廠的63式自動步槍質量是好的。因為沿用蘇聯嚴格的槍械定型規則,經過國家靶場各種考核試驗才過關的。
63式自動步槍除了曾在中國軍隊中裝備外,也曾被用於
抗美援越。還有相當一部分外銷和援助別國,例如
阿富汗地區的武裝派別中也有一些63式改型步槍,在北美的民用槍械市場也有63式自動步槍。
停產撤裝
1969年工廠生產了6000支63式自動步槍。隨後軍委辦事組強令從1970年開始年產60萬支該槍,超出工廠實際產能的5倍。工廠應急採取諸多提高生產效率的措施:把鑄鍛機匣改成沖鉚機匣,槍管與機匣連線由M25x1.5毫米的螺紋連線改為直徑18毫米圓柱孔的壓配合連線,其它工藝也都有簡化,全槍一共180餘項未經考核過關的修改。大量生產的結果是產品質量粗糙,出現槍管與機匣等部位連線精度差等問題。
同時製造過程和成品檢驗、軍代表驗收等制度的放鬆,導致63式自動步槍故障頻出。
1971年4月,296廠展開了技術攻關,針對出現的主要問題,做了一些修改。很快,工廠拿出了改進後的樣槍,上級認可下令按該樣槍規格生產。可是又由於環境所致,產品圖紙又被多次任意更改,生產秩序混亂,按新樣槍進行批量生產進度緩慢。
1972年6月21日,總後勤部裝備部報告:“1971年6月前共生產46.9萬支,其中援外10萬支,裝備部隊32萬支。因精度差,互換性差,射擊噴火等嚴重質量問題,部隊不願使用,要求更換。”除報告提出的問題外,還有槍木托易折斷、機匣蓋跳飛等問題。
1972年軍委下令停發63式自動步槍,到1972年底庫存27萬支。
1976年3月6日,常規裝備發展領導小組(76)5號檔案-回復《裝備部關於1963式自動步槍停產問題的請示》中顯示:“截至1975年底共生產63式自動步槍210萬支,除去援外和民兵、外貿,現有140萬支。換裝了50萬支。因精度差,部隊反映不好。建議改產1956式半自動步槍。從裝備發展考慮還應研製新型自動步槍。”
1977年9月7日,第五機械工業部(簡稱:五機部,即兵器工業部)召開專業會議,確定296廠轉產1956式半自動步槍。
1978年鑑於63式自動步槍存在的問題,中央軍委決定暫時停產並從部隊撤裝63式自動步槍,恢復使用56式半自動步槍。
技術特點
總體設計
63式自動步槍的自動機借鑑56式衝鋒鎗結構,槍機迴轉閉鎖,機頭上的螺旋凸起與機框上的螺旋槽配合,由槍機框帶動機頭完成開、閉鎖動作及前後運動。大部分結構參數與56式衝鋒鎗相同。63式的自動機有兩點改進,一把活塞與機框分開,二降低了自動機質量中心距槍管軸線的距離。以減少動力偶、提高點射精度。
63式自動步槍機匣為機加工鍛件機匣,槍管與機匣連線為M25×1.5螺紋聯接。機匣結構與56式半自動步槍相似,機匣下面,突出前支腳和後支腳以便與發射機支架相扣合,並把槍托結合在槍身上。機匣的前部是裝槍管孔和閉鎖支承面,機匣中間有前支腳相連,機匣後部有後支腳及後撞擊面連線,機匣的兩側則比較薄,為2.5mm。總體來看,機匣剛度,強度足夠,而且重量不大。
63式自動步槍重新設計的導氣式自動方式,並在中國步槍上首次採用了導氣孔調節塞,設有直徑分別為3.8cm和2.5cm 的大、小兩個氣孔,且調節方便。在戰場上戰士可根據環境條件自行調節,從而保證了在各種使用條件下機構動作的可靠性。該槍活塞、調節塞均自前方裝入導氣箍上的活塞筒內。有氣體調節裝置,在正常條件下用小氣孔射擊,自動機運動平穩,減少撞擊保證射擊精度的提高,特殊情況下用大氣孔射擊自動機有較大能量,保證動作可靠性,同時大量射擊是在正常情況下進行,全槍壽命也可以得到保證。導氣系統結構比較簡單,裝拆、變換都很方便,動力參數性能也很合理,是保證可靠性的有力措施。
63式自動步槍發射機重新設計,是迴轉擊錘、掛鈎阻鐵。特點是擊錘簧仍用圓柱螺旋彈簧,製造使用都較方便。發射機仍採用發射機支架組裝成獨立部件,在全槍分解結合時便於的裝、拆於機匣上。工藝製造比56式衝鋒鎗簡單,阻鐵、掛鈎、支架都可用衝壓成型。發射機動作可靠,勤務性好。
63式自動步槍瞄準裝置表尺、準星與56式衝鋒鎗一樣,採用弧形表尺座圓形游標。
火力性能
63式自動步槍有單、連發發射機構,採用氣體式調節機構,以保證各種環境下的使用可靠性,火力較強,是步兵分隊近戰消滅敵人的有效武器。該槍在400米內射擊效果最好,集中火力能殺傷800米內的目標和500米內低空飛行的飛機和傘兵,在1500米距離上仍有殺傷效果。
63式自動步槍,擁有56式半自動步槍的精度和56式衝鋒鎗的火力連續性,是當時使用M43中間型槍彈的各類槍械中,中距離精度及火力持續性結合得較好的一種步槍。由於採用了56式半自動步槍的槍管,在100m距離上其準確度為:單發R50為5cm,R100為12cm,射彈散布與56式半自動步槍相當,百米距離上點射射彈70%密集界為20cm×20cm,比56式衝鋒鎗有大幅度提高。具有獨創性的是,擁有空倉掛機性能(56式衝鋒鎗沒有),其他國家裝備的M14、G3、M16等自動步槍都尚未具備這項功能
彈匣槍刺
63式自動步槍可以在不摘取彈匣的狀態下,使用56式半自動步槍的弧形彈夾直接向20發彈匣內壓彈。在當時中國工業原料缺乏的情況下顯得尤為重要。戰鬥中,普通戰士可攜帶1~2個彈匣以及足夠數量的彈藥便可支持一場中型規模的戰鬥,大量節約了鋼材。
該槍的彈匣很有特點,採用0.75mm厚的鋼板沖焊組合,結構與56式衝鋒鎗彈匣一樣,並增加空倉掛機導向槽,調整了供彈路線可靠性好。同時也保持了56式半自動步槍的能夠在不卸下彈匣的情況下,通過機框前部導槽向彈匣內壓裝槍彈的功能。彈匣兩側上有“五角星”圖案。
63式自動步槍採用了專用連線件連線的三棱深槽槍刺。強度高,穿刺性好,不易折斷,大大提高了白刃格鬥時槍刺的強度、剛度和刺入深度。在射擊時展開槍刺還可起到槍口配重的作用,抑制連發時的槍口上跳。
該槍的槍托類似於56式半自動步槍,但是貼腮位置更加平展舒適,有利於精度射擊。
性能數據
63式自動步槍參考數據:
全槍長 | 1342mm(刺刀打開) |
1032mm(刺刀摺疊) |
全槍寬 | 68mm |
全槍重 | 3.87kg(含一個空彈匣、通條) |
槍管長 | 520mm |
口徑 | 7.62mm |
膛線 | 4條右旋矩形膛線,導程240mm |
子彈 | 56式7.62x39mm步槍彈 |
彈匣容量 | 20發(每槍配4個) |
槍口初速 | 735m/s |
有效射程 | 400m |
理論最高射速 | 750發/分 |
壽命 | 10000發(原定壽命15000發) |
服役動態
實戰情況
20世紀60年代初期,一批63式自動步槍援助到越南抗美武裝力量,部隊已經使用過蘇式SKS/56式半自動步槍。美軍對SKS/56式半自動步槍的射擊精度深有體會,但是美軍也掌握了SKS/56式半自動步槍的致命弱點:不能連射,容彈量小,火力密度和持續性都不足。有經驗的美軍在遇上擁有該型槍械的反抗力量時,通常使用M14自動步槍或M60機槍以火力壓制對方。美軍士兵更是一聽到SKS/56式半自動步槍的槍聲即臥倒在地,然後橫向運動,再使用M14步槍進行覆蓋式射擊。或是一人使用M14步槍覆蓋射擊,一人使用M14進行短點射,以密集的射彈壓制對方,使反抗武裝一方也蒙受損失(特別是在200m距離左右,M14使用的7.62×51mm NATO槍彈威力及穿透力強於SKS/56式半自動步槍的7.62×39mm槍彈,在叢林地帶更具有優勢)。
63式自動步槍的參戰,使情況發生了改變。據參戰的澳大利亞部隊人員回憶:“當小分隊正在沿河岸巡邏,突然河岸對面坡地樹叢中響起了熟悉的SKS的槍聲。軍人就地臥倒散開,一邊用電台呼叫救援,一邊使用手中的M14及1挺M60向槍響方向交替射擊並逐步有序後退,移動到一個土堆後面。在移動中,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澳軍忽然遭遇到了自動步槍式的點射,聽其聲音與越共裝備的AK47有所不同,而且方式也有差異,全是兩發短促的點射,散布很小……直到兩個月後,澳方在一次進攻中俘虜了一些越共並繳獲他們使用的武器之後才弄清,原來他們已經使用了一種可以連發的配有帶“五星”標誌的20發彈匣的高精度的SKS步槍。這種步槍後來被稱為68式自動步槍。”
改進提升
1979年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中國參戰部隊反映,56式半自動步槍火力持續性弱,56式衝鋒鎗數量不足。這時一些庫存的63式步槍和完整的63式生產線引起注意,隨即軍工廠重新啟動生產線,在標準型63式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改進項目為:
1、改進彈匣接口尺、卡筍,使63式能使用“五星”20發彈匣及56/56-1衝鋒鎗的彈匣(63式原來的彈匣口尾部有一個空倉掛機讓位槽,如果在原有的63式上使用56式衝鋒鎗的彈匣必須先把空倉掛機取下)。
2、復進簧選用優質線材纏制,增加強度。
3、減小槍機公差,強化擊針處理。
改進後的槍緊急換裝參戰部隊後,部隊反映這種改進後的63式精度可與56式半自動步槍相比,火力持續性增強。在一個搜尋掃蕩敵人的戰例中,曾有兩支改進的63式步槍使用56式衝鋒鎗彈匣在300米距離上採用短點射交替射擊,20分鐘內擊斃擊傷6個機槍手,封鎖住隱蔽洞口火力點,使其無法開火。
被迫撤裝
20世紀60年代末期,63式步槍有可能成為繼56式半自動步槍之後全面裝備中國軍隊的一種新型武器,而且在與蘇聯接壤的邊境駐軍已經開始換裝63式自動步槍,並且獲得了好評。但是就在中國陸軍準備大批量生產換裝的時候,
文化大革命(簡稱:文革)開始了。文革對軍工領域的衝擊也影響了63式步槍的生產質量,要求的產量是實際生產能力的數倍,而工廠為了達到生產數量,簡化、改進工藝近百項,使生產出的63式自動步槍在部隊使用過程中故障頻出,甚至發生了向後噴火、機匣蓋崩飛傷人致殘事件。當時中國部隊中“還我半自動”的呼聲日漸高漲。
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的短暫恢復生產並沒有改變63式自動步槍的命運,很快又再度
停產。其時
81式槍族正在進行最後的靶場實驗。
1981年,81式槍族設計定型並裝備部隊,63式自動步槍終於正式退出現役。但是曾經生產出的上百萬支63式自動步槍,除了一部分外銷和援助別國,還有相當數量儲存在各地的民兵武器庫中,有一些還用於邊防部隊和民兵訓練。
20世紀80年代,63式自動步槍也出口到了國際市場,並被一些武裝組織作為
制式武器使用。其中阿富汗地區武裝人員有不少是63式改型步槍的忠實追隨者。因為63式步槍的木製槍托在寒冷的冬季貼腮瞄準時舒適可靠,不凍臉,不影響瞄準精度。使用AK47彈匣使其在擁有SKS般精度的前提下,保證了良好的火力持續性,短、長點射結合,中距離(300m左右)對多個同時出現的目標打擊十分有效。阿富汗使用者認為,在精度和火力持續性的結合上,只有AK47能與其相比。在2001年針對
阿富汗地區的新聞報導中,仍可見到身背63式改進型自動步槍的反塔聯盟士兵。
總體評價
正面評價
63式自動步槍的研製採取一系列的技術措施,綜合看達到了戰術技術要求,並有較好的性能:
1、從總體上綜合了56式半自動步槍和衝鋒鎗的優點,突出步槍的戰術性能和要求,實現了連發射擊,加強了步槍的火力。
2、射擊精度良好,單發精度相當於56式半自動步槍,點射精度大大優於56式衝鋒鎗,射擊時,操槍平穩,槍口不上跳。
3、動作可靠,能夠在風沙、嚴寒、泅渡江河等特殊條件下可靠射擊,63式在國家靶場試驗時通過了這些嚴酷的考驗。滿足了壽命15000發要求,56式半自動步槍只6000發壽命,63式既未增大重量,也未採用特殊的材料,卻提高壽命一倍多,主要是結構設計合理,動力參數配匹得當,把互相制約的可靠性、精度、壽命、重量幾個最主要性能,通過統籌技術措施有機的統一起來。
4、戰鬥勤務性能方面,保持了步槍的一切特點,時持槍方便有力;槍管較長,保證有效射程上的威力,有空倉掛機,上方壓彈機構為及時和隨時射擊帶來方便。全槍結構簡單,分解結合迅速方便。
5、結構工藝性較好,與56式半自動步槍、衝鋒鎗有較多的工藝同一性和繼承性。(網易網)
負面評價
63式自動步槍存在問題:
1、該槍缺乏充分的論證。在研製一種新武器之前必須經過充分的戰術論證,提出符合預側裝備期的戰術技術要求,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而63式自動步槍並沒有進行充分的方案論證,也沒有提出完善的戰術技術要求,所以難成氣候。
2、該槍沒有進行生產定型。63式自動步槍設計定型後沒有搞小批量試製,也沒有進行生產定型,而是邊生產邊改進。生產定型主要是為了考核生產工藝,未經小批量試製定型的生產工藝就用於產品的批量生產是無法保證產品質量的,所以轉人批量生產後,問題百出。
3、該槍沒有嚴格的質量管理程式。63式自動步槍轉人批量生產後本應該嚴格按照定型資料進行生產,如確有必要進行更改,也必須履行各級審批手續。可是由於當時的歷史背景,導致技術資料隨意更改,生產秩序混亂,難以保證產品質量。
另外63式自動步槍全槍過長,在叢林地帶作戰容易勾掛樹枝等物,而且在使用56式衝鋒鎗彈匣時,彈匣容易鬆動脫落。(搜狐網、《現代兵器》、《輕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