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釋義
1972年,
國際計量大會決定,當“
世界時”與“原子時” 之間時刻相差超過0.9秒時,就在“協調世界時”上加上或減去1秒,以儘量接近“世界時”,這就是閏秒。
2022年11月,在法國巴黎閉幕的第27屆國際計量大會上,與會代表通過一項決議,決定最遲不晚於2035年不再引入閏秒。
2022年11月18日,負責協調世界時的國際計量局(BIPM)表示,科學家和政府代表在法國舉行的一次會議上投票決定到2035年取消閏秒。根據決議,閏秒將暫時繼續正常添加。但到2035年,世界時和國際原子時之間的差異將被允許增長到大於一秒的值。各方代表將舉行談判以在2035年之前確定這個值及其處理方式。
閏秒方法
時間的
單位長度嚴格不變,一秒鐘是原子幾十億次振動的時間,但同時要求
原子鐘所指示的時間與平時人們使用的時間基本同步,兩者之差不得超過±0.9秒。若地球自轉
變慢,原子時誤差將超過0.9秒時,便人為地加進1秒去,反之則要扣去1秒鐘。國際上規定,這種閏秒由
國際時間局根據實際情況來隨時處理,但加減必須在特定的時刻進行:12月31日或6月30日最後一分鐘的最後一秒之後。
成因原理
科學上有兩種
時間計量系統:基於地球自轉的
天文測量而得出的“
世界時”和以原子
振盪周期確定的“
原子時”。“世界時”由於地球自轉的不穩定(由地球物質分布不均勻和其它星球的
攝動力等引起的)會帶來時間的差異,“原子時”(一種較恆定的時制,由原子鐘得出)則是相對恆定不變的。這兩種
時間尺度速率上的差異,一般來說一至二年會差大約1秒時間。
作用影響
按照這幾十年來已知的差異來測算,大約5000年後“原子時”會比“
世界時”快1個小時,所以就要通過閏秒來進行調整。自1971年首次增加閏秒以來,“
協調世界時”已經調整了27個閏秒(截至2017年)。事實上,從1958年“原子時”誕生至2006年,兩個計時系統之間已累計差了33秒。
![閏秒 閏秒](/img/5/c82/AZxQTO4MTOiVmMmJTMkZzMllzMxMGOjRTZwgjYmNTMyEDM5MTOlBDM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日晷是古代的計時儀器
日常生活影響:快一秒慢一秒感覺不出來
閏秒調整對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不會產生影響,時間快一秒慢一秒大家都感覺不出來,更不會出現千禧年
千年蟲那樣的問題。到了閏秒這一天,我們的手機時間來自通信
基站,會自動調整。一般手錶需要對照電視台、電台手調,
電波表可自動調整。大部分電腦需要手動調時,如果電腦安裝了一個
校時軟體,就可自動對準了。
航天、軍事影響:一秒鐘飛船已飛過8公里
增加的這“一秒”,對於一些特殊行業來說,足以帶來很大的影響。地球轉了那么多年,誤差日積月累,從量變到質變,如果不設法校準,那么所有的當日都有可能變成。
專家表示,對於
航空航天和軍事、潛水、電力部門等科研單位,一秒鐘的誤差足以引起系列影響。
比如在航天領域,飛船1秒鐘就要飛將近8公里的路程,要是差了這1秒,誤差可就大了:飛船軌道可能偏移,飛船著陸地點可能差上十萬八千里,更糟糕的是飛船的安全會受到巨大的威脅。再比如,
網路通信上,協調世界時被用在很多網際網路標準中,像
網路時間協定就是其中的一種。如果出現1秒的誤差,全世界那么多台電腦一下子都亂了套。
另外,電網故障的維修、電網與電網之間的併網,都需要使用精密時間,如果出了1秒鐘的誤差,甚至有可能是整張電網的停電甚至崩潰。
不增加閏秒的影響
如果不增加閏秒會有什麼影響呢?如果按照世界時與原子時之間時差的累積速度來看(43年減慢了25秒),大概在七八千年後,太陽升起的時間可能就會相差2個小時了,本來中午12點太陽當頭照,而七八千年後就要下午2點太陽才當頭照了。
不足之處
對於授時機構、通信、航天、電子等
時間精度要求較高的領域而言需要時間的
連續性。有些領域的科研需要“
原子時”,全球衛星導航精確到納秒,而
衛星發射需要精確到
微秒以上。
因此,時間作為一個系統內部參數要求儘可能的連續,閏秒的出現,只能起到彌補和修正的作用,但客觀上導致了時間的中斷。
歷史實施
閏秒展示
實施年份 | 6月30日23:59:60 | 12月31日23:59:60 | 實施年份 | 6月30日23:59:60 | 12月31日23:59:6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現實案例
2015年,全球進行閏秒調整。當時,國際標準時
UTC(
協調世界時,"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的縮寫)在閏秒調整前後的
時間標記為:2015年06月30日的23時59分59秒、2015年06月30日23時59分60秒、2015年07月01日00時00分00秒。由於我國位於
東八區(UTC+8),閏秒調整出現在台北時間2015年07月01日上午,當時台北時間的閏秒調整順序為:2015年07月01日07時59分59秒、2015年07月01日07時59分60秒、2015年07月01日08時00分00秒。這次閏秒調整時,
國家授時中心的
長波、短波、
低頻時碼、網際網路、電話和
時間戳服務等授時服務信號同時進行了閏秒調整。
中國調整
閏秒調整對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不會產生影響。從1972年到如今(截至2012年),40年裡已經調過25次了。這幾年沒調,但2005年、2008年,全都有過閏秒,應該說我們日常是感覺不到的。
2015年確定在6月30日進行,屆時,全世界的鐘表都需要撥慢1秒鐘。由於北京處於東八時區,所以將在7月1日7時59分59秒後面增加1秒,屆時會出現7時59分60秒的特殊現象。
2017年確定在1月1日進行,屆時,全世界的鐘表都需要撥慢1秒鐘。由於北京處於東八時區,所以將在1月1日7時59分59秒後面增加1秒,屆時會出現7時59分60秒的特殊現象。
爭議
計時工具
位於經線零度的英國格林威治皇家
天文台,實行“平均
太陽時”,即太陽直照在該天文移動圖片台
子午儀中心子午線上的時間,計算一天的始終。自1972年以來,科學家留意到地球自轉減慢,影響到太陽直照落點時間,天文台要三番四次添加“閏秒 ”,以保持國際公認的“
標準時間”地位。
![閏秒(61秒(閏秒)) 閏秒(61秒(閏秒))](/img/1/3e8/gMzIWM0YjYhRWZiZmYmJGN2czMlJDZyYmMwIDOwY2M3MTMxQmY0MWY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新世紀首次閏秒於台北時間2006年元旦出現
一些科學家便認為,
格林威治時間應由位於法國
巴黎外的“國際原子時間”(International Atomic Time)所取代,因為後者採用
先進技術運算,可準確顯示到小至
納秒,何況閏秒添加往往很混亂。此外,從衛星導航、供電到流動通訊等,凡事都可能因為疏忽那1秒,或未能及時在不同時區加閏,引發程式系統問題。
反對者稱,原子時間“太精確”也會帶來問題,因為人類早已習慣以“日居正中”作為中午的標準,但若改用
原子鐘計時,在地球越轉越慢的現實之中,五千年後的人類將發現,“日居正中”將是下午1時。另外,GMT計時是
大英帝國昔日稱雄世界的見證,事關民族榮耀,英國人顯然不願改用法國計時作為
國際標準。
交付表決
全球定位
系統服務界面委員會在
德克薩斯州沃斯堡舉行的第47屆會議中宣布,他們已經郵寄出停止閏秒的表決案。這項表決案的計畫是:2008年4月:
國際電信聯盟的工作小組將遞交給研究小組關於勸說停止閏秒的7A建議項目;在2008年,研究小組將通過經由郵件讓各
會員國投票表決該議案;2011年,如果70%以上的會員國同意,國際
電信會議將批准該建議案;2013年,如果70%以上的會員國投票廢止閏秒,閏秒將停止使用,並且
世界時(
UTC)將成為連續的時間刻度尺。
![閏秒(61秒(閏秒)) 閏秒(61秒(閏秒))](/img/1/af7/AZzcTZzcTZyQWZhRDNiFGZzATM3cjNyQTOxgjZxUDMiJWMzImMxgzM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或將退休的格林尼治時間
2011年,美國、日本、法國等已向國際電信聯盟遞交了以
原子時取代格林威治時間的申請。中、英兩國明確表示反對。我國曾於2008年和2009年在國際電信聯盟會議上,兩次向國際電信聯盟提交過書面
建議書,
並口頭髮言,表示我國的態度是希望保持現有
國際標準時間的定義不變,即繼續保留“
世界時”。
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2012年1月19日晚間決定,將修改現行世界標準時間——“
世界協調時”的有關提案推遲至2015年的下次大會上考慮。這意味著,原子時還沒有被接受為新的世界
時間標準,源於格林尼治時間的現有時間標準將繼續有效,彌補“世界協調時”和原子時誤差的“閏秒”也將繼續存在。
最新一次
最新一次
調整時間為2017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7時59分59秒後面增加1秒,這次調整是第27次在
世界協調時間中加入“閏秒”。這也意味著現行的時間標準仍未改變,閏秒也將繼續使用。
閏秒頻率
多少年會閏秒?要根據
地球自轉速度而定。
![閏秒(61秒(閏秒)) 閏秒(61秒(閏秒))](/img/2/4d0/AZ3EjN2EzY5IWMlNmZlVTY1IzN3kzM2ETMxcTZkRWNlVzM1gjM2QD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自1985至2013的世界時與原子時之差(秒)
對閏秒不了解的朋友可能會問,這個閏秒是不是有固定的添加頻率?比如說,從2008年到2012年相隔四年再次添加一秒,那么這個四年是不是閏秒的添加頻率?對此,中國科學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
王思潮解釋,閏秒的添加頻率是不固定的,有時一年添加兩次閏秒,有時7年添加一次閏秒,而這一次添加閏秒的時間是4年,如此“漂浮不定”,這個頻率到底如何計算?
地球的轉速越來越慢,相比幾億年之前,慢了很多。據估算,每過35000年左右,地球上一天的長度就會增長1秒鐘。
大家都知道,橢圓形的軌道有兩個焦點,而太陽只處於其中一個,根據
克卜勒定律,相等的時間內掃過相等的面積,地球在相等的時間裡走過的軌道的長度其實是不一樣的,這造成地球離太陽的距離總是變化的,而地球離太陽的遠近,會影響兩者之間的力量對比,從而影響
地球自轉的速度。其次,地球本身不是一個正球體,而是一個近似梨形的
扁球體,內里的物質不均勻,造成其轉動過程中的不
規律性。第三,地球的
地軸與太陽之間有個角度,是“歪著脖子”轉動,因為這個夾角,太陽會產生一種想要糾正它的拉力,想使其垂直轉動,但實際上並不可能,地球會產生一種反拉力,使得地球在自轉過程中像陀螺一樣轉動,在每年都會產生
歲差,雖然看似可以忽略,但是每兩萬六千年,這個誤差就有一圈。
專家表示,因為潮汐作用的影響,地球的轉速正越來越慢,為了調整我們的計時時間和“
地球時間”的差異,會有增添閏秒的現象,從1972年開始,每一次,都是增加閏秒,沒有減少閏秒,因為減少一秒,就是得讓地球轉動變快需要巨大的能量,我們地球上發生的地震、海嘯都不足以產生“秒”一級的能量。
各方觀點
成本巨大
全世界有那么多定位衛星,還有數不勝數的基於時間提供服務的機構,要讓世界各國在同一個瞬間增加一個閏秒,絕非易事。稍有疏忽,電腦、手機、
空中交通管制和
金融交易市場就會因
時間誤差而導致混亂。而且,基於閏秒出現的無規律性和
不可預知性,要在設備上預留“置閏”設定也非常麻煩。總而言之,為了多一個“嘀嗒”,全世界要多付出許多人力財力成本。更難的是,隨著
全球化的深入,一旦有一兩個國家拒絕採用閏秒、或者沒有精確完成置閏,許多
高精度系統就無法在全世界範圍內實現銜接。
那么,何不乾脆全世界統一取消閏秒?事實上,以美國為代表的“實用派”,已經提出取消閏秒的建議。他們認為,既然原子時足夠精準,何不乾脆擯棄由地球和太陽構成的 “天然大鐘”,在軍事、商業、科學測繪等各個領域徹底採用原子時?畢竟這樣一勞永逸。
文化喪失
與此同時,以英國為代表的懷舊派,堅決“捍衛”閏秒存在的必要性。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原台長、
上海市天文學會名譽理事長
趙君亮認為,這不僅僅是因為
格林尼治天文台在英國,更重要的理由是,如果取消閏秒,完全按照原子時生活,將“割裂人類生活的時間與大自然之間的內在聯繫。”有人這樣描述原子時:“作為
科技進步的產物,全面採用原子時,意味著人們可以完全擺脫地球自轉與日月更替,孤獨地奔跑在向前的路上。”
根據
國際計量局測算,如果沒有閏秒,約5000年後原子時將和世界時差1小時。在更遙遠的未來,原子時意義上的正午,對應的景象則是滿天星斗,這樣一來,許多歷史記載中的“
某年某月某日某時,發生某事件”,將很難令後人理解,因為“某時”在彼時,對應的已經是完全另外一副景象。“這種局面意味著人類對於伴隨自我進步的‘時間文化’的一次拋棄”。
閏秒是去是留?這場爭論從1999年開始持續,在2012年1月的國際電信聯盟
無線通信全會上,決定把“最後決定時刻”推遲到2015年。短暫的1秒,蘊含著深厚的政治經濟博弈。不過趙君亮分析,用“閏分”或“閏時”來取代閏秒可能是個比較好的折中方案。如採用閏分,大約100年調整一次;閏時則是5000多年調整一次。比起每隔若干年就要調整一次的閏秒,這樣至少不太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