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山東支邊墾荒活動

50年代山東支邊墾荒活動,為了開發邊疆資源,1955年至1960年,由國務院農墾部、內務部、勞動部等部門統一組織了支援邊疆墾荒活動。

山東省為重點支邊省份之一。六年中全省70多個縣市共遷出110多萬人。遷入地為東北三省及青海、內蒙,其中遷往黑龍江省的人數占遷出總數的73%。1955年遷出13453戶,58848人,其中遷往黑龍江10961戶,47489人:吉林1982戶,8945人:內蒙古自治區510戶,2414人。遷出最多的是梁山縣,遷出28379人,占全省遷出人數的48%。1956年遷出189179人,其中組織105944名青壯年到黑龍江省34個縣建立425個移民新村。該年秋季又動員其家屬3116戶,10113人遷往新村。1957年為做好1956年移民的鞏固工作,又向黑江遷出10715戶,40187名移民家屬。1958年組織25232戶、115723人遷往黑龍江省。其中,原移民家屬11305戶,43593人:新戶13927戶,新戶多系水庫移民。1959年遷出24萬人,其中青壯年14萬人,整戶2萬戶約 10萬人。這一年遷往黑龍江省202562人,吉林省25101人,遼寧省12444人。1960年遷出46.25萬人,其中二分之一遷往黑龍江,四分之一遷往吉林省,四分之一遷往遼寧省。五十年代山東如此大規模地有組織地往邊疆移民,對邊疆的開發和建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後來由於種種原因,使部分移民又陸續返回山東。例如,1956年冬至1957年春,僅青壯年移民分批返回原籍的就有4萬多人。1959年和1960年遷出的整戶移民,返回的戶數占遷出戶數的50%,返回人數占遷出人數的4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