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8歲系列長篇小說:黑眼睛(1982)》是黃蓓佳2010年最新傾心力作“五個八歲”長篇兒童小說系列中的第四部。講述了1982年,艾晚八歲,是家裡最受忽視的孩子,姐姐艾早活潑伶俐,哥哥艾好聰慧異常,使得相貌和資質甚至性格都平平的艾晚在家中似乎成了可有可無的“多餘”孩子。媽媽把家庭未來的希望都寄託到“全能”艾早和“天才”艾好的身上。只有爸爸一視同仁地疼愛艾晚,還特意從遙遠的南方帶回水仙球給她。當艾早在高考中意外落榜,當艾好進人大學少年班卻忽然失蹤,媽媽對他們的期望一個個落空,媽媽才意識到,最普通最平凡的艾晚,也許才是最貼心,最給自己溫暖的孩子,就像那髒兮兮,卻能開出美麗花朵的水仙球……
基本介紹
- 書名:5個8歲系列長篇小說:黑眼睛
- 出版社: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 頁數:239頁
- 開本:32
- 品牌: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 作者:黃蓓佳
-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4667176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爸爸出差回來
第二章艾晚把水仙球帶到了學校
第三章姐姐艾早學騎車的糗事
第四章寒假中幹些什麼
第五章為姐姐保守秘密
第六章猜燈謎
第七章艾好和陳清風
第八章製造天才的過程
第九章艾晚差點兒煮出一鍋水仙湯
第十章趕作業
第十一章兩個奇怪的人
第十二章神童艾好
第十三章艾晚成了盯梢者
第十四章水仙花在開春時死去
第十五章姐姐終於獲了獎
第十六章高考出了意外
第十七章第一份錄取通知書到青陽
第十八章送艾好上大學
第十九章只剩下艾早和艾晚的家
第二十章艾好在大學迷上了一件事
第二十一章姐姐不想上復讀班
第二十二章艾好失蹤了
第二十三章針尖對麥芒的母親和女兒
第二十四章長大是什麼滋味
後記
後記
80年代的艾晚,在青陽小城一個普通的多子女的家庭中,靜悄悄地長大。她的母親極度要強,父親常年出差在外,姐姐強勢,哥哥是少年天才。平凡的艾晚必須用盡全力,才能從哥哥姐姐的身後擠出空間,大口地呼吸,飛快地成長。沒有人在意她,也沒有人花時間花精力呵護她,一切靠她自己領悟。她活得就像海螺盆里的水仙花,安靜,低調,給一點點清水就心滿意足,連開出來的花朵都是那種不事張揚的芳香。她在這個家庭里學會了察言觀色,學會了替父母分擔憂愁,替姐姐嚴守戀愛秘密,替哥哥張羅生活。她用一隻眼睛向內關照自己的同時,用另一隻眼睛向外注視著她的哥哥姐姐。她的生活哲學不是別人教出來的,是她自己品咂和揣摩出來的。她的童年辛苦而壓抑,但是我們可以想像,一旦她長大,她有了一雙會飛的翅膀,一切的成長經驗都會成為她的財富,助她一鳴驚人,鵬程萬里。
在中國從前的多子女的家庭中,艾晚的成長故事是常態。五根指頭尚且有長有短,一個家庭中的兄弟姐妹自然有強有弱。強大和喧鬧的那個容易被父母重視,低調柔弱的一個往往被棄之一邊,任由他(她)自然生長。當然,反之也有可能,要看父母的心氣和情緒。孩子們在這樣的家庭里,在父母的漠然和兄弟姐妹的包抄中,要爭先恐後地長,竭盡全力地突圍,才能為自己爭取到權利,否則你永遠都是家庭當中最邊緣的人。
有趣吧?在今天的時代,獨生子女被稱為“小皇帝”的時代,讀一讀艾晚的故事,孩子們是否會有一些感慨和感悟呢?
在這套系列小說中,《黑眼睛》是我寫得最順手最熨貼的一本書,因為這裡面的生活場景與我的個人經驗最接近。8歲的女孩艾晚,是我最偏愛、也最心疼的一個孩子,以至於當我寫完這本書的最後一個字,我對她的牽掛依舊無法終止。我把艾晚更為詳盡的故事,寫進了我的另一本作品《艾晚的水仙球》里,我希望我的艾晚快樂地長大,蓬勃、淡雅地長大。書中17歲的姐姐艾早,無論是年齡還是成長故事,都跟我自己的記憶最吻合。書里寫到的半夜排隊買副食品啊,伺候煤球爐子啊,學騎腳踏車啊,在文化館裡晃蕩啊,包括那些居家過日子的細節,穿戴打扮的細節,我到今天記憶猶新,閉上眼睛就能看到那一切,聞到那些煤煙的氣味,那些充斥著荷爾蒙和飯香汗臭的成長的氣味。
所以,寫這樣的一本書,對於我自己,真正的是享受啊。
序言
到了《黑眼睛》的時代,20世紀80年代,情況有了大大的不同,我的讀者的父母們,應該都是那個時代出生和長大的吧?如果父母和孩子同讀這一本書,相信會勾引出許多酸甜苦辣的童年記憶,會有許多關於自己的成長故事要對孩子講述。
所以,《黑眼睛》這本書,與其說是寫給小朋友看的,不如說是為父母和孩子之間架設橋樑用的。這是一個話題,一些談資,一連串有趣的故事,一種銘刻在心的成長記憶。
書中故事發生的那年,1981年,艾家的姐弟三個正是如花盛開的年紀:精靈姐姐艾早17歲,天才哥哥艾好13歲,弱勢的小妹妹艾晚8歲。而我自己,本書作者,那年正在北京,讀大學四年級。
關於那個時代,我的腦子能記住的,幾乎全都是美好——美好,清新,奮發,激情,浪漫。還有一個詞語,那就是——改變,改變社會,改變生活,改變我們對民主和自由的認識,以及我們對於未來前途的期許。
那個時候,中國社會剛剛走出“文革”陰影,正在努力掙扎著尋找一種新的社會秩序,新的社會形態。市場的自由化還沒有建立起來,商品極度匱乏,需要艾晚的爸爸天南地北地採購回來,再憑票供應給市民。鄧麗君的歌聲飄蕩在大街小巷,讓人們聽慣了“紅歌”的耳朵一時間驚為天籟。電視機開始製造出來,慢慢走進中國人的家庭,雖然螢幕只有一本雜誌那么大小,手捏住天線才能播出雪花點點的畫面,但是新奇的電視連續劇照樣讓觀眾們如痴如醉。總之,當時的中國就像一個似醒未醒的巨人,它身上有一種蠢動不安的氣息,也有一種迷茫的、尋找的不確定,而正是這一點特質,造就了那個時代的不平凡性,造就了那些值得記住也應該記住的歷史片斷。
可能講得深刻了一些,準備捧讀我這本書的小朋友們未必能夠理解。可是沒關係,書中的故事非常有趣,讀起來不會有任何障礙。故事背景是沉在海水之下的冰山的軀體,它很龐大,但是它進入不到你的視線,那是等你長大之後,某一天回憶到這本書的時候,才能領悟和驚覺的東西。
在這裡,我要講述的,是關於我們從前如何長大的事情。長大是一件快樂的事,也是一件辛苦的事。長大的過程中,有很多秘密,有很多苦惱,有很多迷茫,也有很多幻滅。你得像書中的小妹妹艾晚一樣,一件一件地經歷過,體驗過,然後才能跨進真正的人生的門檻,才能見到遠處熠熠的光亮。這時候你會如釋重負地嘆一口氣:喔,原來生活是這樣的,世界是這樣的。
《黑眼睛》,它不僅僅是艾晚長大的故事,也是上個世紀80年代很多孩子長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