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精密無縫鋼管

45#精密無縫鋼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45#精密無縫鋼管
  • 處理溫度:正火850,淬火840
  • 用途:製造鋼筋套筒與液壓油缸
  • 硬度:大於HRC55
化學成分,用途,熱處理工藝,

化學成分

碳(C)量是0.42~0.50%,Si含量為0.17~0.37%,Mn含量0.50~0.80%,Cr含量<=0.25%。
45#精密無縫鋼管熱處理方法:
推薦熱處理溫度:正火850,淬火840,回火600.
45#精密無縫鋼管為 優質碳素結構用鋼 ,硬度不高易切削加工,模具中常用來做模板,梢子,導柱等,但須熱處理 。
1. 45#精密無縫鋼管淬火後沒有回火之前,硬度大於HRC55(最高可達HRC62)為合格。
實際套用的最高硬度為HRC55(高頻淬火HRC58)。
2. 45#精密無縫鋼管不要採用滲碳淬火的熱處理工藝。
調質處理後零件具有良好的綜合機械性能,廣泛套用於各種重要的結構零件,特別是那些在交變負荷下工作的連桿、螺栓、齒輪及軸類等。但表面硬度較低,不耐磨。可用調質+表面淬火提高零件表面硬度。
滲碳處理一般用於表面耐磨、芯部耐衝擊的重載零件,其耐磨性比調質+表面淬火高。其表面含碳量0.8--1.2%,芯部一般在0.1--0.25%(特殊情況下採用0.35%)。經熱處理後,表面可以獲得很高的硬度(HRC58--62),芯部硬度低,耐衝擊。

用途

45#精密無縫鋼管通常用於製造鋼筋套筒與液壓油缸。

熱處理工藝

45#精密鋼管熱處理是機械製造中的重要工藝之一,與其他加工工藝相比,熱處理一般不改變45#精密鋼管的形狀和整體的化學成分,而是通過改變45#精密鋼管內部的顯微組織,或改變45#精密鋼管表面的化學成分,賦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其特點是改善工件的內在質量,而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為使金屬45#精密鋼管具有所需要的力學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除合理選用材料和各種成形工藝外,熱處理工藝往往是必不可少的。鋼鐵是機械工業中套用最廣的材料,45#精密鋼管顯微組織複雜,可以通過熱處理予以控制,所以45#精密鋼管的熱處理是金屬熱處理的主要內容。另外,鋁、銅、鎂、鈦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過熱處理改變其力學、物理和化學性能,以獲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在從石器時代進展到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的過程中,熱處理的作用逐漸為人們所認識。早在公元前770至前222年,中國人在生產實踐中就已發現,銅鐵的性能會因溫度和加壓變形的影響而變化。白口鑄鐵的柔化處理就是製造農具的重要工藝。
公元前六世紀,45#精密鋼管兵器逐漸被採用,為了提高鋼的硬度,淬火工藝遂得到迅速發展。中國河北省易縣燕下都出土的兩把劍和一把戟,其顯微組織中都有馬氏體存在,說明是經過淬火的。
隨著淬火技術的發展,人們逐漸發現淬冷劑對淬火質量的影響。三國蜀人蒲元曾在今陝西斜谷為諸葛亮打制3000把刀,相傳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這說明中國在古代就注意到不同水質的冷卻能力了,同時也注意了油和尿的冷卻能力。中國出土的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4)中山靖王墓中的寶劍,心部含碳量為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卻達0.6%以上,說明已套用了滲碳工藝。但當時作為個人“手藝”的秘密,不肯外傳,因而發展很慢。
1863年,英國金相學家和地質學家展示了鋼鐵在顯微鏡下的六種不同的金相組織,證明了鋼在加熱和冷卻時,內部會發生組織改變,鋼中高溫時的相在急冷時轉變為一種較硬的相。法國人奧斯蒙德確立的鐵的同素異構理論,以及英國人奧斯汀最早制定的鐵碳相圖,為現代45#精密鋼管熱處理工藝初步奠定了理論基礎。與此同時,人們還研究了在金屬熱處理的加熱過程中對金屬的保護方法,以避免加熱過程中金屬的氧化和脫碳等。
1850~1880年,對於套用各種氣體(諸如氫氣、煤氣、一氧化碳等)進行保護加熱曾有一系列專利。1889~1890年英國人萊克獲得多種金屬光亮熱處理的專利。
二十世紀以來,45#精密鋼管物理的發展和其他新技術的移植套用,使45#精密鋼管熱處理工藝得到更大發展。一個顯著的進展是1901~1925年,在工業生產中套用轉筒爐進行氣體滲碳;30年代出現露點電位差計,使爐內氣氛的碳勢達到可控,以後又研究出用二氧化碳紅外儀、氧探頭等進一步控制爐內氣氛碳勢的方法;60年代,熱處理技術運用了等離子場的作用,發展了離子滲氮、滲碳工藝 ;雷射、電子束技術的套用,又使45#精密鋼管獲得了新的表面熱處理和化學熱處理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