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40組關鍵字,是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和中國紀檢監察報聯合推出的系列報導。
該報導通過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重要時間節點上,回望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從理論的接續創新到實踐的不斷向前,從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戰略到深刻改變生活的小細節,從物質上逐漸富足到精神上愈發自信,中華民族在復興征程上刻印下一個又一個關鍵字”。這些“關鍵字”,見證著我們黨為了民族復興、人民幸福,奮勇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曆程;見證著我們民族奮起追趕、 永不停步,正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偉大曆程;見證著全體中華兒女櫛風沐雨、勤力同心,奮力創造美好生活的偉大曆程。
2019年11月,獲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40年40組關鍵字
- 性質:系列報導
- 推出機構:中紀國家監委網站、紀檢監察報
- 項目:文字系列報導
- 作者:范耀庚、史文杰、呂先富、肖雲祥、徐懷順、毛翔、張磊、姜永斌、管筱璞、王丹、王珍、劉同華、李玉長
- 編輯:戴南、李志勇、張弛、田國壘、徐傑、李張光
- 報送單位:部委專業報初評審員會
- 刊播單位/發布平台:中國紀檢監察報
采編過程,社會效果,初評評語,關鍵字組一,關鍵字組二,關鍵字組三,關鍵字組四,關鍵字組五,關鍵字組六,關鍵字組七,關鍵字組八,關鍵字組九,關鍵字組十,關鍵字組十一,關鍵字組十二,關鍵字組十三,關鍵字組十四,關鍵字組十五,關鍵字組十六,關鍵字組十七,關鍵字組十八,關鍵字組十九,關鍵字組二十,關鍵字組二十一,關鍵字組二十二,關鍵字組二十三,關鍵字組二十四,關鍵字組二十五,關鍵字組二十六,關鍵字組二十七,關鍵字組二十八,關鍵字組二十九,關鍵字組三十,關鍵字組三十一,關鍵字組三十二,所獲榮譽,
采編過程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宣傳是貫穿2018年的主要宣傳任務。這組報導共40篇,從策劃到采寫,前後歷時達數月之久,舉全社之力精心打磨。報導構思巧妙,選取了40組刻印在人們心中的典型關鍵字,內容涵蓋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領域,通過一組組刻印時代足跡的關鍵字和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故事,沿著歷史發展的脈絡溯源追流,揭示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從哪裡開始、向哪裡前進的發展邏輯,展現改革開放帶來的民眾獲得感、發展成就感。整組報導既有恢弘敘事,又有微觀記錄,切口巧妙、有點有面,兼具思想性、新聞性和歷史縱深感的特點。
社會效果
這組報導在中國紀檢監察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同步刊發,並在多個新媒體平台同步推送。每一篇刊發後,都被各大新聞網站轉載並重點推薦,在網際網路上掀起“刷屏”之勢。中宣部《新聞閱評》發文肯定該報導“全方位展現改革開放歷程”,認為報導讓廣大黨員民眾對“關鍵一招”“必由之路”的豐富內涵有了更準確的把握、更深刻的理解。
初評評語
報導站位高、立意遠,在同類報導中脫穎而出,獨樹一幟。一是思想性強,通過梳理40年來發展脈絡、內在邏輯,生動展現我們黨的指導思想既一脈相承,又緊跟時代、引領時代。二是視角獨特,透過每組關鍵字的“前後聯繫和對比”,多角度描繪國家發展、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景象,生動展現這一波瀾壯闊的偉大曆程。三是情理交融,做到人物命運與宏大事件相結合,歷史細節與細膩情感相結合,用感人故事凸顯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改革,反映黨帶領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的奮鬥歷程。報導推出後迅速形成了規模和聲勢,取得了良好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
關鍵字組一
從“打開國門”到“全方位開放”
“中國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開放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不僅發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習近平
“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11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52次談到“開放”,再次向世界彰顯了中國堅持擴大開放的決心。
40年,從“打開國門”到推動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步伐越來越堅定,目光越來越深邃。
格局: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再到內陸,從經濟特區到自貿試驗區
1978年,中國進出口總額206.4億美元,占全球的0.77%,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如今,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出口市場。
改革開放,從“開眼看世界”開始。
“如果我們不發展或發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較就有問題了。”按照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領導制定的策略,我國1980年開始創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隨後,把經濟特區作為對外開放的領頭羊,並開放14個沿海城市。
以開放促改革,國門打開有多大,改革的步子就有多大。1992年1月,88歲的鄧小平坐上南行列車,他的講話再一次掀起了對外開放的熱潮。“特區的實踐表明,改革開放不僅可以發展生產力,還可以解放生產力。”
開放的格局由東向西漸次推進。從1992年開始,以上海浦東為龍頭,開放蕪湖、九江、黃石、武漢、岳陽、重慶6個沿江城市和三峽庫區,實行沿海開放城市和地區的經濟政策。同時,開放哈爾濱、長春等4個邊境和沿海地區省會城市,開放琿春等13個沿邊城市。
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開放區——沿江開放港口城市——沿邊開放城鎮,再到內地省會開放城市,開放的畫卷由點及面,一筆筆描繪、一幅幅展開,從一枝獨秀變為百花齊放。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推動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以堅持擴大開放的戰略定力,以務實高效的實際行動,引領一個開放大國闊步走向世界。
2013年9月,中國首個自貿試驗區在上海掛牌。2018年10月,海南自貿試驗區批准設立。5年間,廣東、天津、福建、重慶、四川自貿試驗區紛紛設立,12個自貿試驗區組成對外開放的新“雁陣”,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外開放的新空間不斷拓展。
勇氣: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入世”到推動共建“一帶一路”
時間退回到1979年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不久,鄧小平同志在訪美期間,會見了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長阿曼德·哈默博士,並熱情邀請他到中國投資辦企業。
經過多次會談,哈默與中國方面簽訂了包括石油勘探、煤礦開採等方面的初步協定,開始了與中國的經濟合作計畫。
這是中國向世界發出的對外開放的強烈信號,也拉開了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礦的建設序幕。1987年9月,年產能力1553萬噸的安太堡露天煤礦建成投產,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煤礦。
打開國門,先進的技術、管理、人才都引了進來。
同一時期,在廣東省流行一種外向型經濟模式,被稱為“三來一補”,即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由外商提供設備、原材料、來樣,並負責全部產品的外銷,由中國企業提供土地、廠房、勞力。這種“兩頭在外”的企業貿易形式,為當時引進高新技術創造了大量的外匯。
本世紀初,在我國許多產業與已開發國家存在較大差距、我們對國際經貿規則還不十分熟悉、不少中國企業面對競爭加劇產生“狼來了”不安情緒的情況下,我們黨果斷作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戰略決策,勇敢邁向世界市場。
“中國勇敢邁向了世界市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嗆過水,遇到過漩渦,遇到過風浪,但我們在游泳中學會了游泳。”樸實的話語,正是對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生動闡釋。開放讓我們學習如何更好地運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開放讓中國企業在競爭中日益走強。
從引進資金、技術、管理,到“三來一補”“兩頭在外”,再到加入世貿組織、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中國始終以謙遜態度和堅強意志擁抱世界、融入世界。
40年過去了,我們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成為世界經濟最大的確定性、主要的動力源,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成長貢獻率超過30%。中國已被國際輿論稱為“世界經濟穩定的關鍵”。
“回顧歷史,開放合作是增強國際經貿活力的重要動力。立足當今,開放合作是推動世界經濟穩定復甦的現實要求。放眼未來,開放合作是促進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時代要求。”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鏗鏘有力。
從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發起創辦亞投行,到設立絲路基金,再到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在為推動形成深層次全方位開放新格局裝上更多強勁引擎。
胸懷:共商共建共享,為全球提供開放合作的國際平台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不是中國的獨唱,而是各國的大合唱。它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是國際貿易發展史上一大創舉,也必將在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給出了中國方案: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削減制度性成本,精簡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穩步擴大金融業開放,持續推進服務業開放,深化農業、採礦業、製造業開放,加快電信、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開放進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著中國向世界敞開懷抱,同各國攜手並肩,與全球同頻共振,開闢深層次全方位開放的嶄新局面。
制度創新是核心。中國正著力打造全局性的、體制性的開放,為深入參與全球化提供制度支撐,為全球提供開放合作的國際平台。
“我親眼目睹了制度創新的生命力。”港籍工程師李志健講述他眼中的深圳前海新區。企業辦理營業執照和外商投資備案回執時限從20個工作日減少到2個工作日;企業貨物申報數據項減少1/3,船舶申報數據項減少80%、放行時間由1天縮短到1小時;推行國際航行船舶進出口岸“網上查驗”,每年為船舶代理企業節約工作時間9000餘小時……
制度創新催生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如今,世界500強企業一半以上來深圳投資。前海從灘涂起步,短短几年即成長為重要經濟成長極,每平方公里產出超百億元。在前海推出的364項制度創新成果中,有25項在全國複製推廣。
世界銀行最新一份報告,把中國營商環境在全球的排名一次性提升32位,認為中國為中小企業改善營商環境實施的改革數量創紀錄。
“引進來與走出去並重。”引進來重在倒逼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走出去重在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在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過程中,只有在全球配置資金、技術、資源、市場、人才,才能為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
40年彈指一揮間,面向未來,堅定的聲音在迴蕩:“中國推動更高水平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腳步不會停滯!”
關鍵字組二
從“團結起來,振興中華”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1981年北大學子在燕園一起喊出‘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響亮口號,今天我們仍然要叫響這個口號,萬眾一心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
——習近平
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的東北角,豎立著一座書寫著“振興中華”四個大字的石碑。它記述著1981年這個影響全國口號的誕生,見證了那個改革開放大幕初啟、奮力追趕世界的時代,整箇中國社會投身改革、激盪夢想的熱情與期待。
10公里外的國家博物館,則見證了這個夢想的延展與升華。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從“團結起來,振興中華”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改革開放40年來,在振興中華的歷史擔當激勵下,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鼓舞下,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總結歷史經驗,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索奮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一個口號傳遍全國——
激盪起奮發圖強的磅礴精神力量
1981年3月20日晚,中國隊與韓國隊的世界盃男排亞洲區預賽在香港進行,勝者將代表亞洲參加世界盃排球賽。中國男排開局不佳連輸兩局,在5局3勝的賽制下被推入了絕境。
比賽的進程緊緊揪住了千里之外北大學子的心。38號樓的男生們聚集在放有電視的會議室里,不停地為隊員們加油鼓勁,熱切地希望中國男排能把落後的局面扳回來。
第三局開始,中國男排打出了氣勢,雙快、梯次、前交叉、背交叉……層出不窮的快變戰術讓對手防不勝防,場上局勢瞬間扭轉。15比5、15比7,中國男排很快將大比分扳平。在決勝局中,中國男排一鼓作氣,15比9勝出。
“贏了,我們贏了!”北大學生們沸騰了。他們衝下樓去,集聚起來狂歡、遊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隊伍。大家呼喊著“中國隊萬歲”“中國萬歲”“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響徹整個校園。
隨後,人民日報以《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為題報導了此次活動。很快,這一直白卻飽含力量的口號傳遍大江南北,成為那個時代激勵中國人奮發圖強的磅礴精神力量。在城鎮、在鄉村,不少商店、工廠以“振興”“振華”命名。在歷次國慶遊行的隊伍中,“振興中華”也是最響亮的口號之一。
在當時的活動參與者、北大中文系1977級文學專業本科生劉志達看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廣為傳播絕非偶然,而是與改革開放的歷史大背景息息相關。“當時‘文革’剛結束,國門開放使我們認識到自己的國家與世界已開發國家的差距,要在落後的狀況下奮起直追,這個心情與男排勝利帶來的激情完全契合。”
這種精神力量也激勵了一直關注港口建設的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總裁管彤賢。改革開放初期,國內港口起重機要從外國高價進口,很多還是二手貨。而國內企業由於缺乏設計經驗,造出來的產品還不如國外的淘汰貨。
“你沒見外國人那種傲慢,根本看不起我們。”巨大的差距激起了管彤賢的鬥志。帶著一股不服輸的勁,59歲的他決心打造中國人自己的大型起重機,並將公司取名為“振華”。如今,這家以“發展企業、振興中華”為己任的企業,已經成為世界起重機市場的主力軍。
一個夢想愈行愈近——
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團結起來,振興中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僅是一個箇中國人的夢想,也是整箇中華民族的夢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矢志奮鬥的目標。
1982年黨的十二大召開,鄧小平在開幕詞中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要思想。他明確表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集中力量搞四個現代化,著眼於振興中華民族。”
從黨的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全民奮起,艱苦創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階段;到黨的十五大提出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再到黨的十七大提出改革開放目的就是要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我們黨帶領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決心始終如一、路徑愈發清晰。
黨的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聯繫在一起,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夢”深植每箇中國人的心中。
“中國夢的內涵,就是要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表示,中國夢是個人夢與國家夢、民族夢的有機統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找到了實現中國夢的正確路徑,那就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事實證明,這是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富民強國的正確道路。改革開放以來,在國民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奮起直追,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從3679億元增長到82.71萬億元,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從引進技術到自主創新,再到一些科技前沿領域開始進入並跑領跑……我們用幾十年的時間走過了已開發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現代化歷程。
全國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36000多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134元增加到13400多元;基本醫療保險、社會養老保險從無到有,分別覆蓋13.5億人、9億多人;7億多人口擺脫絕對貧困,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總數的70%以上……一組組數據,見證著每一個中國人“逐夢”路上翻天覆地的變化。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莊嚴宣告:“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如今,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一種信念傳承不變——
矢志前行做新時代的奮鬥者
滄海桑田,風雲變幻。一塊鐫刻著“前海”二字的巍峨巨石,見證了深圳前海從“一張白紙”到“最美、最好的圖畫”的轉變。
2012年1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前海石前留下了意蘊深遠的祝福。時隔六年,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前海,詳細了解前海開發開放、規劃建設、深港合作等情況,並在前海石前接見了14名前海建設者和青年創業代表。
來自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的香港青年創業者彭奕亨就是其中之一。親耳聆聽總書記的鼓勵,他感到非常溫暖和鼓舞:“夢工場是圓夢的地方,實現每個人的‘中國夢’,需要我們做新時代的奮鬥者。”
進入新時代,黨的十九大在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部署的同時,明確了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分兩步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目標。新的歷史方位、新的社會主要矛盾、新的現代化時間表……新征程上,面對一道道需要翻越的山樑,一個個必須跋涉的險灘,仍需要我們接續奮鬥。
離深圳不遠,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點工程,創下多項世界之最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然而,剛接手這個工程時,島隧項目總工程師林鳴卻心裡沒底。當時在與國外著名大公司尋求合作時,對方開出了1.5億歐元諮詢費的“天價”。
引進國外技術的路被堵死,林鳴下定決心,一定要用中國人自己的勇氣和智慧,完成這看似不可能的任務。研究、論證、實驗,經過不捨晝夜地攻關,林鳴帶領的團隊用4年的時間啃下了這塊硬骨頭。“如果每個行業都去實現一個夢想,這個國家將變得無比強大。”林鳴此時的感慨穿越時空,與近40年前北大學子的呼喊遙相呼應。
歲月流逝,精神長存。現實再次證明,新時代屬於每一個人,只要精誠團結、共同奮鬥,就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實現夢想的步伐。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問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在考察北京大學勉勵同學們時所說的:“1981年北大學子在燕園一起喊出‘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響亮口號,今天我們仍然要叫響這個口號,萬眾一心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身處新時代,每個人都應牢牢把握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的時代主題,做矢志前行的“逐夢人”,把自身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以不懈奮鬥書寫新時代華章,共同創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
關鍵字組三
從“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從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提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深刻闡述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到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重大論斷,40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不斷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充分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中國堅定走上了“自己的道路”
鄧小平同志在整個社會還處於思想困惑狀態的時候,發出了貧窮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的警告。1978年9月,他在東北視察時指出:我們太窮了,老實說對不起人民。一定要根據現在的有利條件加速發展生產力,使人民的生活好一些。
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明確把全黨的工作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以此為開端,我們黨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中國開始了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從封閉半封閉到對外開放的歷史性轉變。
1982年9月,在黨的十二大上,鄧小平同志向全黨發出響亮的號召:“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
1992年2月29日,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村黨委書記吳仁寶如往常一樣用收音機收聽著新聞,突然,他一拍大腿,一個清晰的判斷湧上心頭:經濟要有大發展了!凌晨2點,他再也睡不著了,立即通知村黨委委員等人開會。他們經研究決定大量購進鋼坯等原材料,以滿足企業今後的大生產。正是這次會議,後來被外界傳為吳仁寶“開一次會議,賺了一個億”。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國內也有一些人對社會主義前途缺乏信心,對改革開放產生懷疑。能否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向前進,成為影響九十年代中國發展進步的重大問題。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在這個重要歷史關頭,鄧小平同志於1992年1月至2月先後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視察,發表重要談話。
從統籌城鄉發展到重大工程建設,從推進國企改革到健全社保制度,從科技實現重大突破到GDP躍居世界第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個個生動片段,為改革開放新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寫下註腳。到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1978年增長71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較1978年增長58倍,農村貧困人口(據2010年的農村扶貧標準)已從1978年約占全部人口的1/4下降為不到10%。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迎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如果貧困地區長期貧困,面貌長期得不到改變,民眾生活長期得不到明顯提高,那就沒有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那也不是社會主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領導人民取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我國發展來到新的歷史起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面對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發展,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圍繞這個重大時代課題,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不斷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思考,提出許多重大論斷、重要思想。比如,強調要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後“兩個30年”的關係,闡明了社會主義在中國建設和發展的連續性完整性;強調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徵和最大制度優勢;將“三個自信”擴展為“四個自信”;等等。這些重要論述豐富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和外延,也為我們走好自己的路,提供了更具實踐廣度、現實深度、歷史厚度的思想理論支撐。
關鍵字組四
從“四個現代化”到“兩個一百年”
“四個現代化”“小康社會”“三步走”“兩個一百年”……這些耳熟能詳的詞語,伴隨著40年的改革開放一路走來。
信念由此而凝聚,目標由此而點亮。40年來,從“四個現代化”到“兩個一百年”,這些詞語背後的戰略猶如那顆最亮的星,指引我們這個偉大的國家不斷前行。
“走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黨工作的著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把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四個現代化”作為新時期的主要任務。鄧小平作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明確提出要“走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
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提出,“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這是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首次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並把中國的現代化與“小康”這個出自《禮記》的理想社會狀態聯繫起來確立中國的發展目標。
1982年,黨的十二大再次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的理念,並首次把“翻兩番”、“實現小康”作為全黨、全國人民的戰略目標提出來:“從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紀末的二十年,我國經濟建設總的奮鬥目標是,在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力爭使全國工農業的年總產值翻兩番”“達到小康水平”。
1987年,黨的十三大提出“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一九八○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二十世紀末,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
1997年,黨的十五大提出“新三步走”的目標,新世紀第一個十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到建黨一百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世紀中葉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關鍵字組五
從“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到“五位一體”“四個全面”
2017年10月24日,黨的十九大審議通過黨章修正案,“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首次寫入黨章。
“十九大黨章作出這樣的修改,一定會使我們黨更加重視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更加重視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我們黨建設得更好,把我們國家發展得更好,人民民眾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推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院)長謝春濤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接受訪談時說。
改革開放40年來,從“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到“三位一體”“四位一體”,再到“五位一體”“四個全面”,我們黨對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思考和探索從未止步,開創並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邁入新境界,引領承載著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
關鍵字組六
從“外國月亮比中國圓”到“四個自信”
“這是一座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大橋建成通車,進一步堅定了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說明社會主義是乾出來的,新時代也是乾出來的!”
2018年10月23日,創下多項“世界之最”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站在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上,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擲地有聲、豪情滿懷。
改革開放40年,從早期少數人妄自菲薄、認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到如今“四個自信”深植中國人內心,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國民心態、民族面貌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民族自信心的建立,民族自卑心的消除,從根上說,取決於國力的振興。”河北大學特聘教授李振綱一語道破國家興衰與人民心態的關係。
關鍵字組七
從“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合肥路街道馬連發老人家中,9本賬本記錄了自1978年以來老馬家40年柴米油鹽的平淡溫馨生活——
從頭10年從牙縫中省錢買腳踏車、縫紉機、電扇,到後來添置電冰櫃、小汽車、商品房,學鋼琴、旅遊……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馬連發一家的家底越來越殷實,生活也越來越多彩。
馬連發家的變化是改革開放以來,億萬中國家庭與時代共同進步的縮影。從當年把“樓上樓下、電燈電話”作為美好生活的象徵和嚮往,到如今,13億多中國人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進,馬連發說,“這就是我們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關鍵字組八
從“大包乾”到“全面深化改革”
立下生死契,按下紅手印。40年前,發端於安徽小崗村的“大包乾”猶如一聲春雷,衝破思想桎梏,喚醒沉睡大地。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小崗村,來到“當年農家”院落,了解當年18戶村民按下紅手印,簽訂“大包乾”契約的情景。習近平總書記感慨地說:“當年貼著身家性命幹的事,變成中國改革的一聲驚雷,成為中國改革的標誌。”
正是從1978年起,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開啟了改革開放這場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偉大變革。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國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現代化道路,實現了從追趕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
關鍵字組九
從“從嚴治黨”到“全面從嚴治黨”
改革開放之初,在實行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經濟的新的歷史條件下,針對黨在思想、作風、組織各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1983年召開的十二屆二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整黨的決定》,決定用三年時間進行一次全面整黨,任務是統一思想、整頓作風、加強紀律、純潔組織。兩年後,在一份名為《關於農村整黨工作部署的通知》的中央檔案中,首次提出了“從嚴治黨”,主要針對的是黨記憶體在的不正之風。
1987年召開的黨的十三大,正式使用了這一表述,明確要求“必須從嚴治黨,嚴肅執行黨的紀律”。十三屆四中全會後,從嚴治黨得到進一步貫徹落實,並在黨的十四大寫入黨章。至此,標誌著我們黨正式將“從嚴治黨”作為管黨治黨的根本原則。
關鍵字組十
從“在南海邊畫了一個圈”到“雄安新區”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這首傳遍大江南北的《春天的故事》,記錄下深圳乃至整個國家和民族難忘的一個歷史時刻。
2017年春天,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定在河北雄安設立國家級新區。燕趙大地上,又一個春天的故事拉開帷幕。“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這座以新發展理念統領建設的未來之城,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雄安新區由此入選“2017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
從“在南海邊畫了一個圈”到“雄安新區”,從“國際都市”到“未來之城”,從“改革開放試驗田”到“創新發展示範區”,一南一北兩座城市共繪改革開放“同心圓”,見證中國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動力變革。
關鍵字組十一
從“摸著石頭過河”到“加強頂層設計”
“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在不斷實踐探索中推進。”習近平總書記曾這樣指出。
這些方法中,有生動的“白貓黑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有形象的“摸著石頭過河”,也有家喻戶曉的“不爭論”等。這些寶貴的方法引領改革開放不斷向廣處延伸、深處拓展,創造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這其中,“摸著石頭過河”和“頂層設計”就頗具代表性。
關鍵字組十二
從“信息高速公路”到“網路強國”
2018年11月8日,江南水鄉烏鎮,再次點亮“網際網路之光”。第五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這個千年古鎮開幕,人們在這裡展望數字世界的未來。作為影響力越來越大的網際網路大國,中國不僅修煉自身,也致力於為全球網際網路發展擴大國際共識,添加制度保障。
“誰掌握了網際網路,誰就把握住了時代主動權。”改革開放以來,從打通“信息高速公路”到建設“網路強國”,從“伴生者”“受益者”到“助力者”“加速器”……中國網際網路作為最具發展活力的領域之一,不斷為發生在中華大地的偉大變革添加新的註腳。
關鍵字組十三
從“希望工程”到“建設教育強國”
“黑屋子、泥台子、爛桌子、破凳子,坐著一群泥孩子。”這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鄉村學校尤其是偏遠山區學校的真實寫照。歷經四十年的變遷,當今中國的鄉村學校,早已舊貌換新顏:高標準的教學樓、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室、平整寬闊的操場、整齊劃一的校服……“村里娃”像城裡孩子一樣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讀書、學習。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向全國人民做出的莊嚴承諾,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必然要求。
關鍵字組十四
從“個體戶”到“民營經濟”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台。”習近平總書記11月1日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擲地有聲,擘畫了新時代民營經濟發展的壯闊藍圖。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民營經濟摸著石頭過河,從無證商販沿街叫賣到合法個體工商戶設點經營,從個體小本買賣到聯戶經營、股份合作、創辦私營企業、開設集團公司形成規模……我國經濟發展能夠創造中國奇蹟,民營經濟功不可沒。
關鍵字組十五
從“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到“新發展理念”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句誕生於1979年深圳蛇口工業區的宣傳語,折射出深圳人“追求效率”的一股子拼勁兒,是深圳經濟特區突破重重阻力、殺出一條血路精神的集中體現,被稱為“衝破舊觀念的一聲春雷”。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40年來,從“效率優先”到堅持科學發展、全面協調可持續,再到“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我們黨每一次發展理念、發展思路的創新和完善,都推動實現了發展的新跨越。
關鍵字組十六
從“三來一補”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主席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強調:“只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大氣力解決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中國經濟就一定能加快轉入高質量發展軌道,中國人民就一定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挑戰,中國就一定能迎來更加光明的發展前景。”
40年來,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不動搖,積極轉變發展方式、最佳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動能,從早期“三來一補”到如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實現由“以價取勝”向“以質取勝”的轉變,更好滿足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關鍵字組十七
從“在希望的田野上”到“鄉村振興戰略”
孟冬時節,山東東明小井村,暖陽高照,村東頭牌坊上的“改革第一村”紅色大字分外醒目,村道兩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描繪農村發展新藍圖”“創建美好鄉村,建設幸福家園”的宣傳畫提振精神、催人奮進。
40年前,小井村和安徽的小崗村一樣,“實在過不下去”的村民們為了吃飽飯,想方設法突破僵化體制的束縛,探索更能出糧的“種莊稼方式”,悄悄搞起了“包產到戶”。
40年來,在黨的富民政策引導下,小井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建起200多個日光溫室大棚,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智慧小井農產品交易平台上線運行,鹹鴨蛋、葉黃蛋、虎杖等當地特產通過電商銷往全國各地。村民們說,現在吃不愁、穿不愁,住樓房、開小車,看病養老有保險,“活得越來越好啦”。小井村黨支部書記李景衛說:“我們要發揚老一輩小井人敢闖敢幹的精神,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再當排頭兵。”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40年前,我們通過農村改革拉開了改革開放大幕。40年後的今天,我們應該通過振興鄉村,開啟城鄉融合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關鍵字組十八
從“下海”到“創客”
2017年9月,青島雷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獲批掛牌新三板,並於11月15日敲鐘上市。此時距路凱林等4個年輕“創客”創辦這家專業從事遊戲筆記本設計、研發和銷售的公司,才不過短短4年半的時間。
“創客”是指努力將創意變為現實的人。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創客”從嶄露頭角到火遍全國,正成長為中國經濟成長的不熄引擎。
翻天覆地的40年,從當年火爆的“下海”到如今遍地的“創客”,創業因改革開放而活躍,創業也推動了改革開放。
關鍵字組十九
從“綠皮車”到“復興號”
“347,348,349……媽媽,這數字怎么不斷在變呀?”“那是列車行駛的速度在變。”11月11日上午,北京開往天津的高鐵C2041次列車上,一位五歲左右的女孩和媽媽指著車廂門楣上的顯示屏一問一答道。
問答間,列車平穩進站,小女孩戀戀不捨:“剛上車就下車呀?下午我們還坐這個車回北京好嗎?”“好啊,媽媽剛剛在手機上訂票了。”
京津城際鐵路是中國首條設計時速達350公里的高速鐵路,全程30分鐘,2018年8月1日起,全部更換為“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列車,每日開行數量136對。因其方便快捷的出行體驗,成為往來京津旅客的首選。而在上世紀70年代,京津的“綠皮車”單程要跑兩個多小時。
“‘復興號’高速列車邁出從追趕到領跑的關鍵一步”,習近平總書記的點讚,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鐵路不斷突破創新,跑出讓世界為之矚目的“中國速度”增添新的註解。
關鍵字組二十
從“糧票”到“移動支付”
“現金、刷卡支付還是支付寶、微信支付?”結賬的時候,一句司空見慣的簡單詢問,背後卻是中國40年來支付方式的變遷——從“糧票”到“移動支付”,支付方式的改變,折射出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見證了一個大國的崛起。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體制經歷了從計畫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等,都影響著人們支付方式的變化。從糧票布票的交換,到現金交易、刷卡消費、網上銀行再到現在的手機支付,消費方式變得越來越便捷,不帶錢包就能走遍天下,讓人們切實感受到40年來發生的巨變。
關鍵字組二十一
從“練攤”到“淘寶”
11月11日,本來是個平淡無奇的日子,因為電商網路促銷,竟成為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的年度盛事,稱之為購物狂歡節並不誇張。2018年的“雙11”,僅天貓全天成交額就達2135億元人民幣,超過其2017年的1682億。
指數級增長的電商交易規模不斷沖刷著人們的想像。然而,改革開放初期,從“練攤”起步的創業者,誰都沒有預料到零售行業會有今天的博大與壯觀。天道酬勤,從“練攤”到“淘寶”,改革開放40年來,勤勞奮鬥的一個個個體,順應時代大潮,在零售業的發展演進中,與時代同行,在實現勤勞致富夢想的同時,也為國家繁榮富強注入不竭的動力。
關鍵字組二十二
從“兩彈一星”到“悟空”“墨子”
1964年10月16日15時,羅布泊,我國第一顆核子彈試驗成功,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後世界上第五個自行研製核子彈並成功實施核爆炸的國家。騰空而起的巨大蘑菇雲,讓歷史永久地記住了這一刻,羅布泊也因此定格在無數中國人的心中,成為我國科研事業的“地標”。
數十年來,我國堅持以自主創新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腳步,從核子彈、氫彈到“天宮”“蛟龍”,從“東方紅一號”到“悟空”“墨子”,從點的突破到系統性提高,我國科研事業和科技創新水平實現了開拓性進展、全局性提升。而在研製核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過程中形成的“兩彈一星”精神,也成為中國人民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寶貴民族精神,激發億萬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勇拼搏。
關鍵字組二十三
從“反對幹部特殊化”到“八項規定”
1979年11月13日,改革開放剛剛邁出腳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高級幹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規定》。
2012年12月4日,黨的十八大後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民眾的八項規定。
兩個重大歷史時期,兩部重要黨內法規。
都是從立規矩開始,從作風建設切入,從最高領導層做起,貫穿其中的正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不變的政治本色和對人民的赤子之心。
關鍵字組二十四
從“發報”到“微信”
2018年11月14日,騰訊公司發布的第三季度業績顯示,微信全球月活躍賬戶達10.8億,同比增長10.5%。“掃一掃”、朋友圈、音視頻聊天……日常生活中,中國人已離不開微信這個即時通訊軟體。而在40年前,我國固定電話用戶不足193萬,人們普遍選擇寫信或發電報進行信息交流。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通信業的發展堪稱奇蹟。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就指出:“先把交通、通信搞起來,這是經濟發展的起點。”40年來,我國堅持改革開放、引入市場競爭,通信技術突飛猛進。
“信息化為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揮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如今,中國在網路規模、網民數量、手機用戶數、移動支付等方面均在世界領先。無處不在的基礎電信網路,無處不在的網際網路套用,無處不在的智慧型終端,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溝通習慣。
關鍵字組二十五
從“先富帶後富”到“打贏脫貧攻堅戰”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華民族千年追求的夢想,是中國共產黨人初心不改、前赴後繼的使命擔當。
回溯過往,從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後富”,到不丟下一個貧困民眾,“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改革開放40年間,我國7億多人脫貧,貧困發生率從97.5%降至3.1%,在世界減貧史上鑄刻了偉大的“中國奇蹟”。
關鍵字組二十六
從"金山銀山"到"綠水青山"
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全面深化,生態文明建設力度空前,美麗中國的新圖景、新畫卷在神州大地徐徐展現。
- 不能腰包鼓了,環境卻糟了
2005年8月15日,在余村村委會會議室里,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聽到幹部匯報說關停了採石礦和水泥廠、打算發展旅遊時,說出了那段深遠影響中國未來的話:“剛才你們講了,下決心停掉一些礦山,這個都是高明之舉……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10年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快速發展的背後,也濃縮了由此帶來的深層次問題,潛伏著暗流涌動的生態危機。
《鄱陽無漁》《鹹潮考驗珠三角》《太湖藍藻再暴發》《大興安嶺的艱難時光》《春天等來的難道只是沙塵暴》……一個個見諸新聞媒體的標題,將那時中國正在經受的挑戰與考驗,刻畫得淋漓盡致。
1:2011年,江西省新建縣南磯鄉,一艘大漁船擱淺在鄱陽湖湖底草坪上。
2:2001年,工作人員在江蘇無錫黿頭渚景區“圍剿”太湖藍藻。3:2002年,採伐後大興安嶺稀疏的森林。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13年9月,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在回答提問時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
福建省永安市上坪鄉龍共村。這裡有萬畝翠竹,千畝桃園,吸引著絡繹不絕的遊客前來遊玩,每年給村民帶來上百萬元的收入。而這一切,得益於龍共村“寧要青山,不要礦山”的堅持。
2000年前後,周邊不少地方出現了採礦熱,龍共村沒有跟風,而是發展禮品桃、蜜桔等特色產業,同時引進毛竹高效經營技術,促進竹產業發展。
1962年以來,塞罕壩林場的三代創業者用青春、汗水和智慧攻堅克難,在自然條件極端惡劣的高寒荒漠上,培育出110多萬畝人工林。
2017年,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得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綠能生金,如今塞罕壩林場的苗木、旅遊等,每年可以帶動當地實現社會總收入6億多元,森林資源總價值更是高達206億元。2017年工業總產值突破5000億元。
- 建設美麗中國,實現永續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謀劃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長遠性、開創性工作,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建設,加強法治建設,建立並實施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大力推動綠色發展,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畫,率先發布《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實施《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推動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立法與執法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共制修訂法律8部,“史上最嚴”的新環境保護法自2015年開始實施;開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實現31個省(區、市)全覆蓋。
同2013年相比,2017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下降22.7%,曾經深入“霾伏”的京津冀地區PM2.5平均濃度更是下降了39.6%。
全國完成造林5.08億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1.66%,成為同期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相比2012年,2017年全國地表水好於三類水質所占比例提高了6.3個百分點,劣五類水體比例下降4.1個百分點。
關鍵字組二十七
從“養兒防老”到“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0年前,一提到養老,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依靠子女。40年後的今天,一個多層次、立體化的養老服務體系正在加快構建和完善,讓老百姓有了更多選擇。從“養兒防老”到“老有所依”,這是改革開放40年我國民生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的縮影,隨著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一步步從願景變為現實,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 飛躍:一張堅實細密的社會保障安全網已然成形
- 立體:教育、就業、收入、醫療……民生保障範圍越來越寬、越來越廣
- 目標: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關鍵字組二十八
從“赤腳醫生”到“健康中國”
“與50年前出生的那一代人相比,今天出生的中國人預期可以多活30多年。”這組數據來自2016年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和我國國家衛生計生委(現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共同發布的醫改聯合研究報告。而創造這巨大的“健康紅利”,我們只用了已開發國家一半的時間。
從“能看上病”到“看得起病”,從“看得好病”到“不得病”,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醫療條件和中國人的健康水平大幅提升。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醫療領域改革大踏步邁進,保障人民民眾身體健康成為黨和政府施政的優先選項之一,“健康中國”正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有力支撐。
- 從“挽起褲腿下田,背上藥箱看病”到“機器人搭檔做手術”
- 從“小病拖、大病扛”到“看病不再那么難”
- 從“以治病為中心”到“以健康為中心”
關鍵字組二十九
從“孔雀東南飛”到“建設人才強國”
1977年,中斷了十年的中國高考制度恢復,570多萬考生走進了考場,支撐中國未來高速發展的人才種子從這一刻悄然萌芽,也預示著知識的冬天結束了。
1978年3月18日,鄧小平同志在全國科學大會上全面闡述了科技人員的政治地位、人才培養等重大問題,旗幟鮮明地提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等著名論斷,開啟了科學的春天。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
回望來路,這40年間,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產力始終與改革開放同向同行,極大地調動了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了我國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活力,為中華民族從富起來到強起來提供了堅實人才支撐。
關鍵字組三十
從“五講四美三熱愛”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把精神文明建設貫穿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過程,著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著力深化拓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著力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升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全社會文明程度,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1981年2月25日,全國總工會、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文聯等9個單位聯合發出倡議,號召全國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開展以“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和“語言美、心靈美、行為美、環境美”為主要內容的文明禮貌活動。倡議宛如一股春風,迅速吹遍了全國,“五講四美”活動生動活潑地開展起來了。隨著“五講四美”深入人心,其內容也在不斷充實。到了1983年初,“五講四美”又增加了“三熱愛”,即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共產黨,從而使其價值指向更加明確。
2006年10月,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闡述了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任務。在吸收各界相關討論成果的基礎上,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正式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鍵字組三十一
從《渴望》到《戰狼》
直到今天,51歲的石大成依然時常回憶起小時候偷偷看電影的場景:躲在影院角落裡,一到銀幕亮起就鑽出來,銀幕上輪番上映過《小花》《廬山戀》《少林寺》……也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只有10歲的劉衛國第一次看到了電視機——一台還不如兩個巴掌大的(9英寸)黑白電視機,“還要憑票才能買!”
40年,仿佛須臾之間。從露天電影到巨幕電影,從黑白電視機到網路電視,從全村一台電視到用手機追劇……光影流轉中,存儲下所有中國人的美好回憶。今天,石大成從偷偷看電影的孩子成為了一名電影從業者;劉衛國家裡的電視機已經多到可以一人看一台;《戰狼》《紅海行動》《歡樂頌》們早已把《敵營十八年》《霍元甲》《渴望》變成了久遠的記憶和情懷。
關鍵字組三十二
從"加入世貿組織"到"一帶一路"
17年前的2001年12月11日,歷經15年的艱苦談判,“黑髮人談成了白髮人”,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
2013年秋天,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引起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熱烈回響。
2018年11月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累計意向成交額達578.3億美元……
幾個重要的時間節點,見證了中國由努力融入世界與世界接軌,到敞開胸懷,積極為國際合作架設平台、鋪設軌道的滄桑巨變,見證了中國打開國門搞建設的決心一以貫之,見證了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
所獲榮譽
2019年11月1日,榮獲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