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烈士陵園

4.29烈士陵園

1942年4月29日, 日本侵略者及其偽軍對我運河以西抗日根據地進行“鐵壁合圍”,武城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與八路軍正規部隊一道奮起反擊,勝利突圍。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出一曲抗日愛國英勇殺敵的悲壯篇章。每到這一天,山東省武城縣和河北省故城縣(當時大部隸屬武城)的各界人士,都要到霍莊烈士陵園進行掃墓,紀念“四、二九”這個難忘的日子.

位置,歷史背景,

位置

[英]“April 29”Cemetery of Martyrs
4.29烈士陵園位於河北省故城縣建國鎮霍莊村

歷史背景

1938年10月下旬,廣州、武漢失守以後,全國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日本鑒於戰線過長、兵力不足,被迫調整侵華政策,逐漸將其主要兵力用於打擊在敵後戰場的八路軍和新四軍,而對國民黨政府採取以政治誘降為主的方針,敵後戰場逐漸成為抗日戰爭的主要戰場。
1942年4月29日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這一天,日本帝國主義為把華北作為它進行太平洋戰爭的後方基地,對冀南抗日根據地進行了空前規模的大“掃蕩”,對冀南抗日軍民進行了滅絕人性的血腥殘殺,製造了駭人聽聞的“4·29”鐵壁合圍慘案。
1942年4月28日,侵華日軍駐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親臨德州,指揮其所屬日軍第12軍、110師團和第75混成旅團11000餘人和偽軍20000餘人,分別從北起龍華,西起垂陽、曲周,南起館陶,東至運河,在飛機、坦克、裝甲車的配合下,對以武城縣運河西為重點的冀南抗日根據地進行“鐵壁合圍”大“掃蕩”。
當時,被圍的有中共冀南區黨委、冀南行署、冀南軍區機關,軍區文工團、行署財政幹校和冀南軍區7旅19、20和21團以及129師騎兵團、軍區特務團、行署公安總局警衛營、冀南銀行、乾訓隊、教導隊,中共武城縣委、武城縣抗日民主政府、武城縣大隊及故城、棗強、垂陽等縣抗日政府大部人員。
4月28日,敵人部署完畢,日軍主力駐德州方面,準備“五一”動手。中央給冀南首腦機關發來急電,告知日軍有掃蕩行動。由於敵強我弱,只能突圍,當時駐德州的岡村寧次聽到武城密探回報,得知我首腦機關正在武北開會,便改變計畫,提前兩天行動。
4月29日凌晨,日偽軍在坦克、裝甲車的配合下開始圍攻。冀南軍區司令部接到日偽軍從大營出發的偵察報告,判斷日偽軍進攻的目標是冀南地區,但認為是一般掃蕩,並不知是大合圍,也弄不清敵軍兵力部署,沒有下達敵情通報和作戰指示。
此時,129師騎兵團發現敵情,團長曾玉良和政委況玉純立即命令全團做好戰鬥準備。曾玉良帶領1個連沿運河南下,況玉純帶4個連向軍區機關靠攏。軍區司令部參謀長范朝利和政治部主任劉志堅指揮部隊及被圍的全體人員反攻突圍。況玉純帶領騎兵團4個連向西南方衝過去,發現日偽軍利用縱橫交錯的壕溝設定了三四道防線,突圍不成。
轉向北面,也不成。中午12點,日偽軍的合圍圈越來越小,外圍部隊和日偽軍展開激戰。下午2點,合圍圈縮小到以霍莊為中心的十幾華里方圓內,日軍的飛機也在頭上盤旋,對被圍人員進行掃射。
這時,突然颳起了大西北風,黃沙四起,天昏地暗,幾米之內對面看不清人。況玉純果斷提出,趁大風之機向正南反擊突圍,劉志堅同意。況玉純率騎兵團4個連立即奔向正南,衝到大邢莊,將阻截的日軍1個小隊全部殲滅。騎兵團衝出大邢莊,又擊退偽軍1箇中隊,打開三四華里長的大缺口。被合圍部隊及其他人員大部分隨騎兵團從缺口衝出第一道合圍圈。
第二道合圍圈是日偽軍的騎兵大隊設定的。況玉純指揮騎兵團4個連的戰士,將馬匹聯在一起,又利用一條壕溝作掩護,12挺機槍向日偽軍騎兵猛烈掃射,大部分日偽軍被打死、打傷,其餘狼狽逃竄。
這時,曾玉良帶領騎兵團另一個連趕到。曾玉良、況玉純率騎兵團帶領大部被圍部隊和人員,從突破口一齊衝出日偽軍的合圍圈。下午5點左右,日偽軍從四面八方匯聚於霍莊附近,對沒有突出重圍的冀南行署財政幹校的學生及後勤人員進行滅絕人性的大屠殺。
日軍“鐵壁合圍”大“掃蕩”,使冀南抗日根據地縮小,抗日形勢惡化,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力量受到很大損失,犧牲、失蹤422人。這就是日軍在武城製造的震撼華北的“4·29”慘案。
解放後,中共武城縣委、武城縣人民政府為紀念在 ·29”“4 反掃蕩戰鬥中英勇獻身的先烈,在霍莊村烈士們遇難的地方修建了烈士陵園,並樹立了紀念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