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旅南征

359旅南征

1944年11月至1945年8月,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第359旅組成南下支隊進軍湘粵邊,開闢五嶺抗日根據地,在進軍途中與日軍和國民黨軍的作戰。

基本介紹

  • 名稱:359旅南征
  • 地點:湘粵邊
  • 時間:1944年11月至1945年8月
  • 參戰方:八路軍第359旅,日軍,國民黨軍
背景,歷程,結果,

背景

1944年日軍占領長沙、衡陽,並沿粵漢(廣州至武漢)、湘桂(衡陽至來賓)兩鐵路繼續進攻。國民黨軍節節敗退。為增強華南的抗日力量,開闢五嶺(越;城、都龐、萌緒、騎田、大庚嶺)抗日根據地,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決定,以八路軍第120師第359旅組成八路軍獨立第1游擊支隊(簡稱南下支隊),在王震、王首道率領下執行甫下任務。

歷程

南下支隊於11月9日從陝西省延安出發,經綏德東渡黃河,越過同蒲(大同至風陵渡)鐵路日軍封鎖線,再南渡黃河天險,進入河南地區,在日軍占領區與國民黨統治區的間隙中行軍。12月29日,南下支隊在通過隴海鐵路時於澠池縣千秋鎮打退國民黨軍的阻攔,1945年1月6日,又在魯山打退了日軍的攻擊;16日,在確山瓦崗附近又與日軍發生遭遇戰。19日,南下支隊在確山以南越過平漢路(北平至漢口),27日進抵湖北省大悟山與新四軍第5師領導機關會師。
南下支隊在大悟山進行了17天休整,派第5大隊進入洪湖一帶開闢根據地,其餘部隊於2月14日向預定目標——湘中地區前進。支隊在新四軍第5師第40、第41團配合下,於19日至23日從黃岡以東分批渡過長江,26日在大冶南的大田畈擊退尾追的日軍獨立混成第84旅團一部。3月3日,南下支隊向大幕山挺進,攻占大幕山的飛雞墩、陳發貴等地;4日在大源鎮、金塘等地擊潰國民黨鄂南地區保全團。至此,南下支隊占領了以大幕山為中心的廣大地區,為開闢鄂南根據地創造丁良好條件。
南下支隊渡江之時,蔣介石急令第9戰區司令長官薛岳將駐茶陵、永興、蓮花的第72軍,駐資興的第99軍星夜開到修水和萍鄉,妄圖在湘北、鄂南消滅南下支隊。南下支隊在金塘、大源休整了10天,然後分兩路向平江開進,並於26日占領平江及其東南的三眼橋。在這裡,南下支隊改稱湖南人民抗日救國軍,同時由原來的4個大隊擴編為6個支隊。4月7日,國民黨第72軍兩個師經長壽街、朱溪廠向平江以北的南江橋進犯;第99軍的兩個師經獻鐘從南面進攻平江;大雲山第4挺進縱隊1000餘人由北逼進。
為打破國民黨軍的圍攻,湖南人民抗日救國軍以一部兵力進剿大雲山國民黨軍第4挺進縱隊,並於9日完全占領大雲山,15日,主力主動撤離平江,轉移至鄂南的通城、崇陽地區,在新四軍第5師第40團的配合下,連克岳陽東南的楊林鋪、大漢湖、毛家鋪等日偽軍據點,殲滅偽軍1個師,使鄂南根據地進一步擴大。根據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主席毛澤東5月4日指示,在這裡成立了湘鄂贛邊區臨時黨委、行政公署和湘鄂贛軍區。7月7日,湖南人民抗日救國軍由大幕山出發,越粵漢鐵路,西渡湖口,繞過長沙,於30日到達湘潭西南的上方橋,8月5日,湖南人民抗日救國軍東渡湘江,沿粵漢鐵路東側繼續南進,進至安仁地區時,遭到國民黨兩個軍的圍攻。且戰且進,17日進入桂東西南的八面山,擺脫國民黨軍的合圍,28日到達廣東省北部南雄縣城西北的百順地區。
這時,奉中共中央命令北上迎接該軍的東江縱隊遭到國民黨第7戰區部隊的圍攻,前進受阻。該軍也遭到國民黨第9戰區的重兵圍攻,難以立足。在此情況下,湖南人民抗日救國軍遂向北轉移,跨過浙贛鐵路(杭州至株洲)進入湘北、鄂南,9月27日在鄂城地區北渡長江,10月上旬在禮山(今大悟縣)地區與新四軍第5師再次會師,中旬,恢復第359旅番號,編入第5師野戰兵團序列。
第359旅南下的第2梯隊,於1945年6月從延安出發南下,進到河南省新安地區時,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遂奉命北上開赴東北,加入東北野戰軍的戰鬥序列。

結果

南下支隊向湘粵邊進軍,歷時近一年,轉戰陝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廣東7省,行程7900餘公里,克服了嚴寒酷暑和山河險阻,作戰74次,打擊了日、偽軍,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圍攻和阻攔,到達了目的地。雖然由於形勢發生根本變化,未能實現創建五嶺根據地的戰略企圖,但保存了基本力量,並開創了湘鄂贛邊抗日根據地,領導和推動了粵漢鐵路沿線人民的抗日鬥爭,擴大了我黨我軍的影響,增強了中原我軍的力量,對鞏固和發展中原解放區起了積極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