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3位巧匠造出三國演義木牛流馬
- 西安牛:張天偉
- 山東牛:季兆福
- 福建牛:余榮貴
簡介
4月7日晚,記者採訪了剛剛參加完2009中國漢中第六屆諸葛亮文化旅遊節“木牛流馬”徵集展示活動,下榻於西安某賓館的三位能工巧匠。他們是西安的張天偉先生,山東的季兆福先生,福建的余榮貴先生。因為此三人是參加這次活動中八位選手裡製作“木牛流馬”中“木牛”的選手,所以陪同記者採訪的市群藝館非遺處王智主任戲稱三人為“木牛三劍客”。第二日,山東的季兆福先生,福建的余榮貴先生就要離陝了。所以當夜記者造訪時,西安的張先生盡地主之誼,請季兆福先生和余榮貴先生吃完羊肉泡饃後正在房間裡興致高漲的“談牛論馬”呢!
西安牛 就是一個好玩
因為一個月前,記者報導過張天偉先生製作 “木牛流馬”,所以和張先生也算老熟人了。一見面,七十多歲的張天偉先生就對記者說:“《陽光報》不錯啊,咱們那篇報導影響大得很,加拿大的報紙都轉載了。”
在漢中的展示會上,張先生的“木牛”是作為壓軸戲。因為張先生的 “木牛”是個縮小了的模型,造型生動,酷似玩具,加上只要輕拍牛臀,就可令其行走,如此精巧神奇,所以在展示時雖然最受觀眾歡迎,但台下還是有人抗議說:“肯定裝電池了,咋拿個電動玩具來哄人呢?”
對此,張先生倒也不惱,解釋道:“說我的‘木馬’是電動玩具,錯了一半,對了一半,打開我的‘木馬’肚子你就知道了,沒有一根電線,都是木頭做的機關。說是玩具,倒也不假,要它馱運糧草走山路,怕要散架了。”
山東的季先生說和自己的“木牛”相比,自己的偏重於科技性,張先生的偏重於觀賞性,張先生呵呵一笑,也承認自己做“木牛”就是為了好玩。張先生:“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太過玄奧,誰也說不清楚。其實我認為那根本就是個傳說,不存在的,我能造出來就是無中生有,純粹娛樂了,圖個好玩我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了。”
山東牛 “和諸葛亮的一樣”
在這次“木牛流馬”的徵集活動中,因“木牛立馬”是靠輪子前行還是靠腿腳前行的問題,參展選手和專家中因分歧而形成了“輪派”和“腿派”。來自山東淄博的季兆福先生就是“木牛流馬”研究者中典型的“輪派”,他製作的“木牛”因為有著四個輪子倒像是木質的四輪車,而他也自認為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其實也就是“人力箱式四輪車”。
季兆福的“木牛”“牛肚”里能裝糧,“牛角”上可捆草,有和《三國演義》里描寫一致“牛舌”機關,可以控制“木牛”的前行和停止,季先生給記者介紹說:“史書記載,木牛者,方腹曲頭,一股四足,頭入領中,舌著於腹……我的木牛是嚴格按照記載復原的。”
他的“木牛”較好地解決了車身轉向、應付山路、車廂負重等問題,所以雖然在外觀上和大家所想像的“木牛”差距較大,還是被公認為最實用的諸葛“木牛”。本身就是三國迷的季先生介紹起他的“木牛”引經據典,談到《杜佑通典》、《元和郡縣誌》、《三國志》等書籍關於“木牛流馬”的記載如數家珍。38歲的他是此次參展選手中最小的一位,但他卻自信滿滿地稱:“我的‘牛’和諸葛亮做的一樣,這已經做到極致了。我帶來的‘木牛’是按照二比一的比例縮小了的,要是不縮小,真的像想史書記載的那樣‘推載八石’了。”
福建牛 受小蟲的啟發
福建建陽市余榮貴先生的“木牛”體積龐大,牛角高聳,一亮相就讓人眼睛一亮。他的“木牛”如何運輸糧草呢?原來此“牛”是靠四蹄移動前行的,前面兩蹄固定不動,僅為保持牛身平衡,而後兩蹄可以活動,人在牛後操縱牛尾,牛尾一壓一抬,後兩蹄就開始邁步,引發此牛全身而動。此牛因為以腳而行,所以最大優勢就是特別適合在崎嶇不平的山路行進,從這一點來說,余先生的“木牛”倒真有諸葛亮“木牛流馬”的影子了。
記者問他是如何製造出這個靠後蹄移動而行的“木牛”時,余先生說他是受到了小蟲子的啟發:“研究‘木牛流馬’的時候常常腦子卡殼,苦惱的很。一次就看到樹上落下一隻拉絲的毛毛蟲,在半空里擺,我突然腦子一動,心想這是不是在給我一個什麼啟示啊。後來就以此造出現在這個‘木牛’了。”
余榮貴先生在幾年功夫里製作了三輛“木牛”,除了一輛被美國通用公司收藏外,其他兩輛這次帶到陝西後,一輛送給了西安群藝館,一輛贈與勉縣武侯廟,他說:“這次有機會走過了三國時期的古棧道,才知道自己的‘木牛’要在這大山里走幾趟還真不容易呢!所以都不要了,回去了我再琢磨琢磨,爭取明年再造一個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