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年

267年

公元267年 農曆丁亥年,寶鼎二年,泰始三年。司馬炎立次子司馬衷為皇太子,司馬炎頒布實施《泰始律》,孫皓造昭明宮,後又迎其父文帝孫和神靈到明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67年
  • 外文名:267 A.D.
  • 農曆:丁亥年
  • 年代:寶鼎二年
  • 歷史事件孫皓造昭明宮
  • 歷史事件司馬炎頒布《泰始律》
歷史紀事,文化紀事,

歷史紀事

司馬炎立其子司馬衷為皇太子
春季,正月丁卯(疑誤),晉武帝立其子司馬衷為皇太子。詔令中說:“近代每當立太子,必定大赦天下。如今世事的盛衰變化將要走向清平,應當表示出喜好與憎惡,使百姓斷絕繞幸的希望。曲意地賜以微小的仁愛,為朕所不取。”於是不赦天下。
晉武帝立其子司馬衷為皇太子。晉禁星氣、在緯之學。吳造昭明宮,二千石以下官均入山督伐木,功役浩大。左丞相陸凱、中書丞華檄諫,不聽。司馬炎頒布《泰始律》。
孫皓造昭明宮
夏季,六月,吳主興建昭明宮,俸祿二千石以下的官吏,都親自進山督促伐木。大規模地開闢苑囿,興建土山、樓台,極盡才藝工巧,工程、勞役的花費以億萬計算。陸凱進諫勸阻,也沒有用。中書丞華核上疏說:“漢文帝時,九州安逸,唯獨賈誼認為,當時的局勢就如同在燃燒著的柴堆上睡覺。現在,強大的敵人占有九州之地,擁有一多半民眾,計謀著想要吞併我國,不僅僅是漢代時的淮南王、濟北王而已。和賈誼的時代相比,哪一個局勢更加緊迫?現在國庫空虛匱乏,編入戶籍的平民,失去謀生的常業,而北方的晉國,積蓄糧食,休養民力,一心一意地謀取東南。另外,交趾陷落,嶺外一帶不穩固,我們前後都有仇敵,首尾布滿威脅,這正是本朝危難的時刻。如果捨棄當前緊迫的事務,盡全力於營造,一旦有意料不到的戰亂發生,就要丟下營造之事而回響烽火告急,驅使積怨之民奔赴利刃相接的戰場,這便是強大的敵人所乘機加以利用的機會。”當時吳國民風奢侈,華核又上疏說:“現在事情很多而勞役繁雜,百姓貧苦而民俗奢侈,各種工匠製做無用的器物,婦女的打扮華麗浮艷,互相仿效,以唯獨沒有自己為恥。兵士、平民之家,也在追逐流俗,家裡沒有一鍋米、一石糧的儲蓄,出門卻穿著絲織的鮮麗服裝;上沒有尊卑等級的差別,下卻有耗財費力的損耗,想得到富裕豐足,豈能夠實現?”這些話吳主一概聽不進去。
司馬炎頒布《泰始律》
《泰始律》是晉武帝司馬炎在公元267年(泰始三年)完成並於次年頒布實施的,但在他的父親司馬昭輔佐魏政期間就開始了。當時司馬昭命賈充羊祜、杜預等人參考漢律魏律開始編纂,到司馬炎建立西晉後不久完成。因頒行於泰始年間,故又稱《泰始律》。張斐杜預為《晉律》作註解,經晉武帝批准“詔頒天下”,注與律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因此該律又名《張杜律》。
孫皓祭父
吳主任命孟仁署理丞相事,侍奉吳主車駕向東迎其父文帝神靈到明陵。路上使者來往不絕,敬問神靈的日常起居。巫者聲稱見到了文帝,其服裝、面色和活著的時候一樣。吳主又悲又喜,在東門外迎拜。等到把文帝的神靈迎進祖廟,接連在七日之內拜祭子三次,安排了各類歌舞藝人,白天黑夜地娛樂。

文化紀事

三國·吳·天發神讖碑
此碑立於吳天璽元年(267)。吳末帝孫皓為造成天命歸吳的對輿論,偽稱天降神讖而刻此石。石在江蘇江寧天禧寺、圓幢形,環而刻之,宋前石已斷三段,故有"三段碑"之稱。宋時曾移至江寧府學尊經閣。清嘉慶十年(1805)校官毛藻印《玉海》不慎失火,此石毀。圖為明代拓片,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碑文傳為皇象書。以隸法入篆,起筆見方而收筆尖銳。字勢奇偉,開懸針篆一路,於後世書壇頗有影響。魏晉時,隸書走著漢末程式化的老路,正書和草書逐漸發展成熟,篆書仍在某些場合出現,但已有古體,在各種書體交相發展中,《天發神讖碑》是別開生面的。帶有周秦遺意的詭奇的書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