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58年農曆戊寅,諸葛誕死,誕字公休,琅邪陽都人,向與夏侯玄、鄧風等友好。司馬昭專權,諸葛誕據壽春舉事,司馬昭派兵討伐。壽春被圍半年余,城破,諸葛誕死。姜維聞諸葛誕死,退還蜀中;又撤漢中諸圍守兵,專守漢稽兩城(今陝西勉縣、成固)。
基本介紹
概述,大事記,司馬昭攻破壽春,吳主孫亮被廢,吳景帝孫休即位,萬安古鎮建立,其他事件,文化記事,《資治通鑑》記載,
概述
戊寅虎年;曹魏甘露三年;蜀漢景耀元年;東吳太平三年,永安元年
大事記
司馬昭攻破壽春
春季,正月,文欽對諸葛誕說:“蔣班、焦彝認為我們不能出城而走,全端、全懌又已率眾投降,這正是敵人沒有防備的時機,可以出城一戰了。”諸葛誕和唐咨等人都認為很對,於是就大力準備進攻的器具,連續五六個晝夜進攻南面的包圍,想要突破重圍而出。包圍圈上的魏國諸軍站在高處發射石車火箭,迎面燒破敵方的進攻器具,箭石像雨一樣瀉下,死傷者遍地,流血充滿塹溝,諸葛誕等又被迫返回城中。城內的糧食越來越少,出城投降者有數萬人之多。文欽想讓北方人都出城投降以節省糧食,留下他與吳國人一起堅守,但諸葛誕不同意,從此兩人之間互相怨恨。文欽平時就與諸葛誕有矛盾,只是因為反對司馬昭的想法相同而結合,事態緊急了就愈加互相猜疑。文欽進見諸葛誕商量事情,諸葛誕就殺掉了文欽。文欽之子文鴦、文虎領兵在小城中,聽到文欽的死訊,就想帶兵去為父報仇,但眾人不為他們效命,二人隨即獨自越過城牆逃出來,投降了司馬昭。軍吏請求殺了他們,司馬昭說:“文欽罪不容誅,他的兒子本來也應該殺掉;但文鴦、文虎因走投無路而歸順,而且城還沒攻破,殺了他們就更堅定了城內敵兵的死守之心。”於是赦免了文鴦、文虎,讓他們率數百騎兵巡城高呼:“文欽之子尚且不被殺,其餘之人有什麼可害怕!”又讓文鴦、文虎都擔任將軍,並賜爵關內侯。城內之人聞訊都很高興,而且人們也日益飢餓睏乏。司馬昭親自來到包圍圈,見城上持弓者不發箭,就說:“可以進攻了。”於是下令四面進軍,同時鼓譟吶喊登上城牆,二月,乙酉(二十日),攻克壽春城。諸葛誕情急窘迫,單槍匹馬率領麾下突擊小城想要闖出城,司馬胡奮手下的兵士把他殺死,又誅殺其三族。諸葛誕麾下的數百人,都拱手排成佇列,卻不投降,每殺一人,就問其餘的人降不降,而他們的態度終究不變,以至於最後全部殺盡。吳將於詮說:“大丈夫受命於君主,帶兵來救人,既不能取勝,又要被敵人俘虜,我決不如此。”於是就脫掉盔甲突入敵人兵陣而戰死。唐咨、王祚等人都投降了。俘虜的吳國兵卒有一萬多人,繳獲的兵器堆得像山一樣。
司馬昭當初包圍壽春之時,王基、石苞等人都想加緊攻城,司馬昭認為:“壽春城牆堅固而兵力眾多,攻城必然損失兵力,如果再有外部敵人來犯,就要表里受敵,這是危險的做法。現在三個叛將相聚在孤城之中,天意或許會讓他們同時被殺,我當以完備的計策把他們圍困在城中。我們只堅守三面,如果吳兵從陸地而來,軍糧必少,我們就用遊動的輕騎兵斷絕他們的運糧道路,這樣可以不戰而打敗敵人。吳兵失敗,文欽等人必成籠中之鳥了。”於是命令諸軍停止進攻堅守不動,終於不用頻頻進攻而破城取勝。議論者又認為:“淮南地區仍為叛逆之徒所占據,這些吳兵的家室都在江南,不可放他們回去,應該把他們全活埋。”司馬昭說:“古人用兵,以保全對方的國家為上策,只殺其首惡而已。吳兵得以逃回去,正好可以顯示我國的寬宏大度。”結果一個不殺,把俘虜分布在三河地區接近京師的地方加以安置。又授予唐咨安遠將軍之職,其餘的副將,也都給了他們相應的地位和封號,眾人都心悅誠服。那些淮南將士吏民被諸葛誕所脅迫掠虜而來的,也都赦免放回。聽任文鴦兄弟收斂其父之屍,並給他們車與牛,拉到舊墓安葬。
吳主孫亮被廢
吳景帝孫休即位
吳景帝孫休(公元234年--264年) 孫權第六子,258年即位,同年殺權臣孫琳,264年孫休死,時年30歲。
萬安古鎮建立
地理位置 萬安位於休寧縣城城東4公里處,為徽州四大古鎮之一。橫江由西向東呈馬蹄形繞過。公元258年至公元589年,萬安一 直為休寧縣縣治所在地。明清時期,隨著徽商的崛起,萬安成為下通州治(今歙縣)
其他事件
甘露三年(公元258年)十二月,姜維申報蜀漢後主劉禪後,將漢中的防務徹底修改。原來的部署是遭遇進攻時占據各個險要關口,據敵於國門之外。這一方針從魏延到王平都加以貫徹,因此取得了興勢一役的大捷。
公元258年的一場會戰中,沙普爾一世再次大敗羅馬軍隊,活捉了羅馬皇帝瓦勒良並俘虜了大批的羅馬士兵。這些俘虜成為沙普爾一世為波斯帝國修建水壩和橋樑的免費勞動力。
甘露三年(公元258年),沙門帛延在洛陽白馬寺譯出大乘方等部《無量清淨平等覺經》、《首楞嚴經》及小乘《除災患經》等。
景耀元年(公元258年),蜀將姜維聞知司馬昭起兩都之兵攻打諸葛誕,便乘機發兵攻打魏國。不久,司馬昭消滅諸葛誕而得勝回師,與蜀軍在東川展開大戰。 蜀主劉禪寵信宦官,屢次降詔調姜維回成都,致使蜀將失去戰機。魏軍長驅直入蜀國腹地。
基督教殉教者聖勞倫斯於公元258年被羅馬人用室外鐵爐活活燒死後,英仙座流星群亦被稱為“聖勞倫斯的眼淚”。據說,聖勞倫斯死前喊道:“我這一邊已經烤糊了。如果你們想達到理想效果的話,該給我翻到另一面了。”
拓跋鮮卑於258年(魏甘露三年)從五原遷至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北),形成部落聯盟。
文化記事
皇象寫《急就章》(249~258年間 )
皇象,字休明,廣陵江都(今江蘇省揚州市)人,三國時吳書法家,曾累官至侍中,青州刺史,是東漢章草專家桂杜度的弟子,擅長小篆、隸書,尤精於章草,有一代絕手之稱。被唐張懷瓘列為神品。草書風格為“沉著痛快”,流傳作品有《急就章》、《天發神讖碑》、《吳大帝碑》、《文武將隊貼》等,其中《急就章》最負盛名。《急就章》原名《急就篇》。本是中國古代兒童的啟蒙讀物,由西漢元帝時黃門令史游編撰,因首句是“急就奇觚與眾異”,所以取此句前二字作為篇名。現在保存的《急就章》摹本中以藏於松江縣博物館的“松江本”為最著名。此本章草和楷書各書一行,字行規範,筆力剛健,於流麗中見豐滿,於變化中見統一,是公認的章草範本之一,此後,章草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就更加突出了。
《資治通鑑》記載
高貴鄉公下甘露三年(戊寅,公元二五八年)
春,正月,文欽謂諸葛誕曰:“蔣班、焦彝謂我不能出而走,全端、全懌又率眾逆降,此敵無備之時也,可以戰矣。”誕及唐咨等皆以為然,遂大為攻具,晝夜五六日攻南圍,欲決圍而出。圍上諸軍臨高發石車火箭,逆燒破其攻具,矢石雨下,死傷蔽地,血流盈塹,復不城。城內食轉竭,出降者數萬口。欽欲盡出北方人,省食,與吳人堅守,誕不聽,由是爭恨。欽素與誕有隙,徒以計合,事急愈相疑。欽見誕計事,誕遂殺欽。欽子鴦、虎將兵在小城中,聞欽死,勒兵赴之;眾不為用,遂單走逾城出,自歸於司馬昭。軍吏請誅之,昭曰:“欽之罪不容誅,其子固應就戮;然鴦、虎以窮歸命,且城未拔,殺之是堅其心也。”乃赦鴦、虎,使將數百騎巡城,呼曰:“文欽之子猶不見殺,其餘何懼!”又表鴦、虎皆為將軍,賜爵關內侯。城內皆喜,且日益飢困。司馬昭身自臨圍,見城上持弓者不發,曰:“可攻矣!”乃四面進軍,同時鼓譟登城。二月,乙酉,克之。誕窘急,單馬將其麾下突小城欲出,司馬胡奮部兵擊斬之,夷其三族。誕麾下數百人,皆拱手為列,不降,每斬一人,輒降之,卒不變,以至於盡。吳將於詮曰:“大丈夫受命其主,以兵救人,既不能克,又束手於敵,吾弗取也。”乃免胄冒陳而死。唐咨、王祚等皆降。吳兵萬眾,器仗山積。
司馬昭初圍壽春,王基、石苞等皆欲急攻之,昭以為“壽春城固而眾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里受敵,此危道也。今三叛相聚於孤城之中,天其或者使同就戮,吾當以全策縻之。但堅守三面,若吳賊陸道而來,軍糧必少;吾以游兵輕騎絕其轉輸,可不戰而破也。吳賊破,欽等必成擒矣!”乃命諸軍按甲以守之,卒不煩攻而破。議者又以為“淮南仍為叛逆,吳兵室家在江南,不可縱,宜悉坑之。”昭曰:“古之用兵,全國為上,戮其元惡而已。吳兵就得亡還,適可以示中國之大度耳。”一無所殺,分布三河近郡以安處之。拜唐咨安遠將軍,其餘裨將,鹹假位號,眾皆悅服,其淮南將士吏民為誕所脅略者,皆赦之。聽文鴦兄弟收斂父喪。給其車牛,致葬舊墓。
昭遺王基書曰:“初議者云云,求移者甚眾,時未臨履,亦謂宜然。將軍深算利害,獨秉固志,上違詔命,下拒眾議,終至制敵禽賊,雖古人所述,不是過也。”昭欲遣諸軍輕兵深入,招迎唐咨等子弟,因釁有滅吳之勢。王基諫曰:“昔諸葛恪乘東關之勝,竭江表之兵以圍新城,城既不拔,而眾死者太半。姜維因洮西之利,輕兵深入,糧餉不繼,軍覆上邽。夫大捷之後,上下輕敵,輕敵則慮難不深。今賊新敗於外,又內患未弭,是其修備設慮之時也。且兵出逾年,人有歸志,今俘馘十萬,罪人斯得,自歷代征伐,未有全兵獨克如今之盛者也。武皇帝克袁紹於官渡,自以所獲已多,不復追奔,懼挫威也。”昭乃止,以基為征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進封東武侯。
〓〓習鑿齒曰:君子謂司馬大將軍於是役也,可謂能以德攻矣。夫建業者異道,各有所尚而不能兼併也。故窮武之雄,斃於不仁;存義之國,喪於懦退。今一征而禽三叛,大虜吳眾,席捲淮浦,俘馘十萬,可謂壯矣。而未及安坐,賞王基之功;種惠吳人,結異類之情;寵鴦葬欽,忘疇昔之隙;不咎誕眾,使揚土懷愧。功高而人樂其成,業廣而敵懷其德。武昭既敷,文算又洽,推此道也,天下其孰能當之哉!
司馬昭之克壽春,鍾會謀畫居多;昭親待日隆,委以腹心之任,時人比之子房。
漢姜維聞諸葛誕死,退還成都,復拜大將軍。
夏,五月,詔以司馬昭為相國,封晉公,食邑八郡,加九錫;昭前後九讓,乃止。
秋,七月,吳主封故齊王奮為章安侯。
八月,以驃騎將軍王昶為司空。
詔以關內侯王祥為三老,鄭小同為五更,帝率群臣幸太學,行養老乞言之禮。小同,玄之孫也。
吳孫綝以吳主親覽政事,多所難問,甚懼;返自鑊里,遂稱疾不朝,使弟威遠將軍據入倉龍門宿衛,武衛將軍恩、偏將軍乾、長水校尉闓分屯諸營,欲以自固。吳主惡之,乃推朱公主死意,全公主懼曰:“我實不知,皆朱據二子熊、損所白。”是時熊為虎林督、損為外部督,吳主皆殺之。損妻,即孫峻妹也。綝諫,不從,由是益懼。
吳主陰與全公主及將軍劉丞謀誅綝。全後父尚為太常、衛將軍,吳主謂尚子黃門侍郎紀曰:“孫綝專勢,輕小於孤。孤前敕之使速上岸,為唐咨等作援,而留湖中不上岸一步;又委罪於朱異,擅殺功臣,不先表聞;築第橋南,不復朝見。此為自在,無復所畏,不可久忍,今規取之。卿父作中軍都督,使密嚴整士馬,孤當自出臨橋,率宿衛虎騎、左右無難一時圍之,作版詔敕綝所領皆解散,不得舉手。正爾,自當得之;卿去,但當使密耳!卿宣詔卿父,勿令卿母知之;女人既不曉大事,且綝同堂姊,邂逅漏泄,誤孤非小也!”紀承詔以告尚。尚無遠慮,以語紀母,母使人密語綝。
九月,戊午,綝夜以兵襲尚,執之,遣弟恩殺劉承於蒼龍門外,比明,遂圍宮。吳主大怒,上馬帶建執弓欲出,曰:“孤大皇帝適子,在位已五年,誰敢不從者!”侍中近臣及乳母共牽攀止之,不得出,嘆咤不食,罵全後曰:“爾父憒憒,敗我大事!”又遣呼紀,紀曰:“臣父奉詔不謹,負上,無面目復見。”因自殺。綝使光祿勛孟宗告太廟,廢吳主為會稽王。召群臣議曰:“少帝荒病昏亂,不可以處大位,承宗廟,已告先帝廢之。諸君若有不同者,下異議。”皆震怖,曰:“唯將軍令!”綝遣中書郎李崇奪吳主璽綬,以吳主罪班告遠近。尚書桓彝不肯署名,綝怒,殺之。典國施正勸綝迎立琅邪王休,綝從之。己未,綝使宗正楷與中書郎董朝迎琅邪王於會稽。遣將軍孫耽送會稽王亮之國,亮時年十六。徙全尚於零陵,尋追殺之,遷全公主於豫章。
冬,十月,戊午,琅邪王行至曲阿,有老公遮王叩頭曰:“事久變生,天下喁喁,願陛下速行!”王善之。是日,進及布塞亭。孫綝以琅邪王未至,欲入居富中,召百官會議,皆惶怖失色,徒唯唯而已。選曹郎虞汜曰:“明公為國伊、周,處將相之任,擅廢立之威,將上安宗廟,下惠百姓,大小踴躍,自以伊、霍復見。今迎王未至而始入宮,如是,群下搖盪,眾聽疑惑,非所以永終忠孝,揚名後世也。”綝不懌而止。汜,翻之子也。
綝命弟恩行丞相事,率百僚以乘輿法駕迎琅邪王於永昌亭。築宮,以武帳為便殿,設御坐。己卯,王至便殿,止東廂。孫恩奉上璽符,王三讓,乃受。群臣以次奉引,王就乘輿,百官陪位。綝以兵千人迎於半野,拜於道側;王下車答拜。即日,御正殿,大赦,改元永安。孫綝稱“草莽臣”,詣闕上書,上印綬、節鉞,求避賢路。吳主引見慰諭,下詔以綝為丞相、荊州牧,增邑五縣;以恩為御史大夫、衛將軍、中軍督,封縣侯。孫據、乾、闓皆拜將軍,封侯。又以長水校尉張布為輔義將軍,封永康侯。
先是,丹楊太守李衡數以事侵琅邪王,其妻習氏諫之,衡不聽。琅邪王上書乞徙他郡,詔徙會稽。及琅邪王即位,李衡憂懼,謂妻曰:“不用卿言,以至於此。吾欲奔魏,何如?”妻曰:“不可。君本庶民耳,先帝相拔過重,既數作無禮,而復逆自猜嫌,逃叛求活,以此北歸,何面目見中國人乎!”衡曰:“計何所出?”妻曰:“琅邪王素好善慕名,方欲自顯於天下,終不以私嫌殺君明矣。可自囚詣獄,表列前失,顯求受罪。如此,乃當逆見優饒,非但直活而已。”衡從之。吳主詔曰:“丹楊太守李衡,以往事之嫌,自拘司敗。夫射鉤、斬祛,在君為君,其遣衡還郡,勿令自疑。”又如威遠將軍,授以棨戟。
己丑,吳主封故南陽王和子皓為烏程侯。
群臣奏立皇后、太子,吳主曰:“朕以寡德,奉承洪業,蒞事日淺,恩澤未敷,后妃之號,嗣子之位,非所急也。”有司固請,吳主不許。
孫綝奉牛酒詣吳主,吳主不受,齎詣左將軍張布。酒酣,出怨言曰:“初廢少主時,多勸吾自為之者。吾以陛下賢明,故迎之。帝非我不立,今上禮見拒,是與凡臣無異,當復改圖耳。”布以告吳主,吳主銜之,恐其有變,數加賞賜。戊戌,吳主詔曰:“大將軍掌中外諸軍事,事統煩多,其加衛將軍、御史大夫恩侍中,與大將軍分省諸事。”或有告綝懷怨悔上,欲圖反者,吳主執以付綝,綝殺之,由是益懼,因孟宗求出屯武昌;吳主許之。綝盡敕所督中營精兵萬餘人,皆令裝載,又取武庫兵器,吳主鹹令給與。綝求中書兩郎典知荊州諸軍事,主者奏中書不應外出,吳主特聽之。其所請求,一無違者。
將軍魏邈說吳主曰:“綝居外,必有變。”武衛士施朔又告綝謀反。吳主將討綝,密問輔義將軍張布,布曰:“左將軍丁奉,雖不能吏書,而計略過人,能斷大事。”吳主召奉告之,且問以計畫。奉曰:“丞相兄弟支黨甚盛,恐人心不同,不可卒制;可因臘會有陛兵以誅之。”吳主從之。
十二月,丁卯,建業中謠言明會有變,綝聞之,不悅。夜,大風,髮屋揚沙,綝益懼。戊辰,臘會,綝稱疾不至;吳主強起之,使者十餘輩,綝不得已,將入,眾止焉。綝曰:“國家屢有命,不可辭。可豫整兵,令府內起火,因是可得速還。”遂入,尋而火起,綝求出,吳主曰:“外兵自多,不足煩丞相也。”綝起離席,奉、布目左右縛之。綝叩頭曰:“願徙交州。”吳主曰:“卿何以不徙滕胤、呂據於交州乎!”綝復曰:“願沒為官奴。”吳主曰:“卿何不以胤、據為奴乎!”遂斬之。以綝首令其眾曰:“諸與綝同謀者,皆赦之。”放仗者五千人。孫闓乘船欲降北,追殺之。夷綝三族,發孫峻棺,取其印綬,斫其木而埋之。
己巳,吳主以張布為中軍督。改葬諸葛恪、滕胤、呂據等,其罹恪等事遠徒者,一切召還。朝臣有乞為諸葛恪立碑者,吳主詔曰:“盛夏出軍,士卒傷損,無尺寸之功,不可謂能;受託孤之任,死於豎子之手,不可謂智。”遂寢。
初,漢昭烈留魏延鎮漢中,皆實兵諸圍以御外敵,敵若來攻,使不得入。及興勢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及姜維用事,建議以為“錯守諸圍,適可禦敵,不獲大利。不若使聞敵至,諸圍皆斂兵聚谷,退就漢、樂二城,聽敵入平,重關頭鎮守以捍之,令游軍旁出以伺其虛。敵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里運糧,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後諸城並出,與游軍併力搏之,此殄敵之術也。”於是漢主令督漢中胡濟卻住漢壽,監軍王含守樂城,護軍蔣斌守漢城。
春,正月,文欽謂諸葛誕曰:“蔣班、焦彝謂我不能出而走,全端、全懌又率眾逆降,此敵無備之時也,可以戰矣。”誕及唐咨等皆以為然,遂大為攻具,晝夜五六日攻南圍,欲決圍而出。圍上諸軍臨高發石車火箭,逆燒破其攻具,矢石雨下,死傷蔽地,血流盈塹,復不城。城內食轉竭,出降者數萬口。欽欲盡出北方人,省食,與吳人堅守,誕不聽,由是爭恨。欽素與誕有隙,徒以計合,事急愈相疑。欽見誕計事,誕遂殺欽。欽子鴦、虎將兵在小城中,聞欽死,勒兵赴之;眾不為用,遂單走逾城出,自歸於司馬昭。軍吏請誅之,昭曰:“欽之罪不容誅,其子固應就戮;然鴦、虎以窮歸命,且城未拔,殺之是堅其心也。”乃赦鴦、虎,使將數百騎巡城,呼曰:“文欽之子猶不見殺,其餘何懼!”又表鴦、虎皆為將軍,賜爵關內侯。城內皆喜,且日益飢困。司馬昭身自臨圍,見城上持弓者不發,曰:“可攻矣!”乃四面進軍,同時鼓譟登城。二月,乙酉,克之。誕窘急,單馬將其麾下突小城欲出,司馬胡奮部兵擊斬之,夷其三族。誕麾下數百人,皆拱手為列,不降,每斬一人,輒降之,卒不變,以至於盡。吳將於詮曰:“大丈夫受命其主,以兵救人,既不能克,又束手於敵,吾弗取也。”乃免胄冒陳而死。唐咨、王祚等皆降。吳兵萬眾,器仗山積。
司馬昭初圍壽春,王基、石苞等皆欲急攻之,昭以為“壽春城固而眾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里受敵,此危道也。今三叛相聚於孤城之中,天其或者使同就戮,吾當以全策縻之。但堅守三面,若吳賊陸道而來,軍糧必少;吾以游兵輕騎絕其轉輸,可不戰而破也。吳賊破,欽等必成擒矣!”乃命諸軍按甲以守之,卒不煩攻而破。議者又以為“淮南仍為叛逆,吳兵室家在江南,不可縱,宜悉坑之。”昭曰:“古之用兵,全國為上,戮其元惡而已。吳兵就得亡還,適可以示中國之大度耳。”一無所殺,分布三河近郡以安處之。拜唐咨安遠將軍,其餘裨將,鹹假位號,眾皆悅服,其淮南將士吏民為誕所脅略者,皆赦之。聽文鴦兄弟收斂父喪。給其車牛,致葬舊墓。
昭遺王基書曰:“初議者云云,求移者甚眾,時未臨履,亦謂宜然。將軍深算利害,獨秉固志,上違詔命,下拒眾議,終至制敵禽賊,雖古人所述,不是過也。”昭欲遣諸軍輕兵深入,招迎唐咨等子弟,因釁有滅吳之勢。王基諫曰:“昔諸葛恪乘東關之勝,竭江表之兵以圍新城,城既不拔,而眾死者太半。姜維因洮西之利,輕兵深入,糧餉不繼,軍覆上邽。夫大捷之後,上下輕敵,輕敵則慮難不深。今賊新敗於外,又內患未弭,是其修備設慮之時也。且兵出逾年,人有歸志,今俘馘十萬,罪人斯得,自歷代征伐,未有全兵獨克如今之盛者也。武皇帝克袁紹於官渡,自以所獲已多,不復追奔,懼挫威也。”昭乃止,以基為征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進封東武侯。
〓〓習鑿齒曰:君子謂司馬大將軍於是役也,可謂能以德攻矣。夫建業者異道,各有所尚而不能兼併也。故窮武之雄,斃於不仁;存義之國,喪於懦退。今一征而禽三叛,大虜吳眾,席捲淮浦,俘馘十萬,可謂壯矣。而未及安坐,賞王基之功;種惠吳人,結異類之情;寵鴦葬欽,忘疇昔之隙;不咎誕眾,使揚土懷愧。功高而人樂其成,業廣而敵懷其德。武昭既敷,文算又洽,推此道也,天下其孰能當之哉!
司馬昭之克壽春,鍾會謀畫居多;昭親待日隆,委以腹心之任,時人比之子房。
漢姜維聞諸葛誕死,退還成都,復拜大將軍。
夏,五月,詔以司馬昭為相國,封晉公,食邑八郡,加九錫;昭前後九讓,乃止。
秋,七月,吳主封故齊王奮為章安侯。
八月,以驃騎將軍王昶為司空。
詔以關內侯王祥為三老,鄭小同為五更,帝率群臣幸太學,行養老乞言之禮。小同,玄之孫也。
吳孫綝以吳主親覽政事,多所難問,甚懼;返自鑊里,遂稱疾不朝,使弟威遠將軍據入倉龍門宿衛,武衛將軍恩、偏將軍乾、長水校尉闓分屯諸營,欲以自固。吳主惡之,乃推朱公主死意,全公主懼曰:“我實不知,皆朱據二子熊、損所白。”是時熊為虎林督、損為外部督,吳主皆殺之。損妻,即孫峻妹也。綝諫,不從,由是益懼。
吳主陰與全公主及將軍劉丞謀誅綝。全後父尚為太常、衛將軍,吳主謂尚子黃門侍郎紀曰:“孫綝專勢,輕小於孤。孤前敕之使速上岸,為唐咨等作援,而留湖中不上岸一步;又委罪於朱異,擅殺功臣,不先表聞;築第橋南,不復朝見。此為自在,無復所畏,不可久忍,今規取之。卿父作中軍都督,使密嚴整士馬,孤當自出臨橋,率宿衛虎騎、左右無難一時圍之,作版詔敕綝所領皆解散,不得舉手。正爾,自當得之;卿去,但當使密耳!卿宣詔卿父,勿令卿母知之;女人既不曉大事,且綝同堂姊,邂逅漏泄,誤孤非小也!”紀承詔以告尚。尚無遠慮,以語紀母,母使人密語綝。
九月,戊午,綝夜以兵襲尚,執之,遣弟恩殺劉承於蒼龍門外,比明,遂圍宮。吳主大怒,上馬帶建執弓欲出,曰:“孤大皇帝適子,在位已五年,誰敢不從者!”侍中近臣及乳母共牽攀止之,不得出,嘆咤不食,罵全後曰:“爾父憒憒,敗我大事!”又遣呼紀,紀曰:“臣父奉詔不謹,負上,無面目復見。”因自殺。綝使光祿勛孟宗告太廟,廢吳主為會稽王。召群臣議曰:“少帝荒病昏亂,不可以處大位,承宗廟,已告先帝廢之。諸君若有不同者,下異議。”皆震怖,曰:“唯將軍令!”綝遣中書郎李崇奪吳主璽綬,以吳主罪班告遠近。尚書桓彝不肯署名,綝怒,殺之。典國施正勸綝迎立琅邪王休,綝從之。己未,綝使宗正楷與中書郎董朝迎琅邪王於會稽。遣將軍孫耽送會稽王亮之國,亮時年十六。徙全尚於零陵,尋追殺之,遷全公主於豫章。
冬,十月,戊午,琅邪王行至曲阿,有老公遮王叩頭曰:“事久變生,天下喁喁,願陛下速行!”王善之。是日,進及布塞亭。孫綝以琅邪王未至,欲入居富中,召百官會議,皆惶怖失色,徒唯唯而已。選曹郎虞汜曰:“明公為國伊、周,處將相之任,擅廢立之威,將上安宗廟,下惠百姓,大小踴躍,自以伊、霍復見。今迎王未至而始入宮,如是,群下搖盪,眾聽疑惑,非所以永終忠孝,揚名後世也。”綝不懌而止。汜,翻之子也。
綝命弟恩行丞相事,率百僚以乘輿法駕迎琅邪王於永昌亭。築宮,以武帳為便殿,設御坐。己卯,王至便殿,止東廂。孫恩奉上璽符,王三讓,乃受。群臣以次奉引,王就乘輿,百官陪位。綝以兵千人迎於半野,拜於道側;王下車答拜。即日,御正殿,大赦,改元永安。孫綝稱“草莽臣”,詣闕上書,上印綬、節鉞,求避賢路。吳主引見慰諭,下詔以綝為丞相、荊州牧,增邑五縣;以恩為御史大夫、衛將軍、中軍督,封縣侯。孫據、乾、闓皆拜將軍,封侯。又以長水校尉張布為輔義將軍,封永康侯。
先是,丹楊太守李衡數以事侵琅邪王,其妻習氏諫之,衡不聽。琅邪王上書乞徙他郡,詔徙會稽。及琅邪王即位,李衡憂懼,謂妻曰:“不用卿言,以至於此。吾欲奔魏,何如?”妻曰:“不可。君本庶民耳,先帝相拔過重,既數作無禮,而復逆自猜嫌,逃叛求活,以此北歸,何面目見中國人乎!”衡曰:“計何所出?”妻曰:“琅邪王素好善慕名,方欲自顯於天下,終不以私嫌殺君明矣。可自囚詣獄,表列前失,顯求受罪。如此,乃當逆見優饒,非但直活而已。”衡從之。吳主詔曰:“丹楊太守李衡,以往事之嫌,自拘司敗。夫射鉤、斬祛,在君為君,其遣衡還郡,勿令自疑。”又如威遠將軍,授以棨戟。
己丑,吳主封故南陽王和子皓為烏程侯。
群臣奏立皇后、太子,吳主曰:“朕以寡德,奉承洪業,蒞事日淺,恩澤未敷,后妃之號,嗣子之位,非所急也。”有司固請,吳主不許。
孫綝奉牛酒詣吳主,吳主不受,齎詣左將軍張布。酒酣,出怨言曰:“初廢少主時,多勸吾自為之者。吾以陛下賢明,故迎之。帝非我不立,今上禮見拒,是與凡臣無異,當復改圖耳。”布以告吳主,吳主銜之,恐其有變,數加賞賜。戊戌,吳主詔曰:“大將軍掌中外諸軍事,事統煩多,其加衛將軍、御史大夫恩侍中,與大將軍分省諸事。”或有告綝懷怨悔上,欲圖反者,吳主執以付綝,綝殺之,由是益懼,因孟宗求出屯武昌;吳主許之。綝盡敕所督中營精兵萬餘人,皆令裝載,又取武庫兵器,吳主鹹令給與。綝求中書兩郎典知荊州諸軍事,主者奏中書不應外出,吳主特聽之。其所請求,一無違者。
將軍魏邈說吳主曰:“綝居外,必有變。”武衛士施朔又告綝謀反。吳主將討綝,密問輔義將軍張布,布曰:“左將軍丁奉,雖不能吏書,而計略過人,能斷大事。”吳主召奉告之,且問以計畫。奉曰:“丞相兄弟支黨甚盛,恐人心不同,不可卒制;可因臘會有陛兵以誅之。”吳主從之。
十二月,丁卯,建業中謠言明會有變,綝聞之,不悅。夜,大風,髮屋揚沙,綝益懼。戊辰,臘會,綝稱疾不至;吳主強起之,使者十餘輩,綝不得已,將入,眾止焉。綝曰:“國家屢有命,不可辭。可豫整兵,令府內起火,因是可得速還。”遂入,尋而火起,綝求出,吳主曰:“外兵自多,不足煩丞相也。”綝起離席,奉、布目左右縛之。綝叩頭曰:“願徙交州。”吳主曰:“卿何以不徙滕胤、呂據於交州乎!”綝復曰:“願沒為官奴。”吳主曰:“卿何不以胤、據為奴乎!”遂斬之。以綝首令其眾曰:“諸與綝同謀者,皆赦之。”放仗者五千人。孫闓乘船欲降北,追殺之。夷綝三族,發孫峻棺,取其印綬,斫其木而埋之。
己巳,吳主以張布為中軍督。改葬諸葛恪、滕胤、呂據等,其罹恪等事遠徒者,一切召還。朝臣有乞為諸葛恪立碑者,吳主詔曰:“盛夏出軍,士卒傷損,無尺寸之功,不可謂能;受託孤之任,死於豎子之手,不可謂智。”遂寢。
初,漢昭烈留魏延鎮漢中,皆實兵諸圍以御外敵,敵若來攻,使不得入。及興勢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及姜維用事,建議以為“錯守諸圍,適可禦敵,不獲大利。不若使聞敵至,諸圍皆斂兵聚谷,退就漢、樂二城,聽敵入平,重關頭鎮守以捍之,令游軍旁出以伺其虛。敵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里運糧,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後諸城並出,與游軍併力搏之,此殄敵之術也。”於是漢主令督漢中胡濟卻住漢壽,監軍王含守樂城,護軍蔣斌守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