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高等學院教材·國家理科基地教材·細胞生物學

21世紀高等學院教材·國家理科基地教材·細胞生物學

《21世紀高等學院教材·國家理科基地教材·細胞生物學》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ISBN是9787030114624

基本介紹

  • 書名:21世紀高等學院教材·國家理科基地教材·細胞生物學
  • ISBN:9787030114624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3年8月1日
  • 版次:第一版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叢書名: 21世紀高等院校教材國家理科基地教材
平裝: 66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條形碼: 9787030114624
尺寸: 25.2 x 19.4 x 2.8 cm
重量: 1 Kg

作者簡介

王金髮,1973年畢業於安徽大學生物系並留校任教,1982年7月中山大學生物系遺傳學專業研究生畢業,同時獲得理學碩士學位。1989年11月至1993年1月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洛杉磯希望城分子免疫學系從事癌基因的分子生物學研究。現任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客座教授。
長期從事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主講的課程有細胞生物學、遺傳學、基因工程原理、微生物遺傳學、細胞科學與社會等,其中細胞生物學和基因工程原理是中山大學的優秀課程,細胞生物學被教育部批准為2002年度“國家理科基地創建名牌課程”,2003年細胞生物學被評為中山大學的精品建設課程。先後主持國家和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研究課題4項,參與1項國家863項目的研究工作;先後主持教育部教學研究項目2項、廣東省教學研究項目2項。
先後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科研和教學論文60餘篇,主編著作1部,參編3部;主譯1部,參譯1部。
1991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三完成人)、1997年獲廣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第一完成人)、2000年獲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第一完成人)、2001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2000年被評為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2001年被評為廣東省“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同年被中山大學學生評為“中大學子心目中的良師”;2002年被評為中山大學師德十佳標兵;2003年獲國家首屆高校教學名師獎。

內容簡介

《細胞生物學》是中山大學王金髮教授在十餘年講授細胞生物學課程的基礎上編著而成。其顯著特點是內容全面、重點突出,且語言生動、風格一致。結構設定富有特色,注重背景知識的介紹,激發學生興趣,培養獨立思維的能力。
全書共14章,包括細胞概述、細胞生物學研究方法、細胞質膜與跨膜運輸、細胞環境與互作、細胞通訊、核糖體與核酶、線粒體與過氧化物酶體、葉綠體與光合作用、內膜系統與蛋白質分選和膜運輸、細胞骨架與細胞運動、細胞核與染色體、細胞周期與細胞分裂、胚胎髮育與細胞分化、細胞衰老、死亡與癌變等內容。
《細胞生物學》可作為綜合性大學、醫學、農學、林學相關專業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同時可作為網路學院的細胞生物學課程的文字教材,也可供教師和有關科研、管理人員參考。

目錄

作者簡介
作者的話
1 細胞概述
1.1 細胞的發現及細胞學說的創立
1.1.1 細胞的發現
1.1.2 細胞學說的創立
1.1.3 細胞學理論對細胞學發展的推動作用
1.1.4 細胞生物學發展簡史
1.2 細胞的共性
1.2.1 細胞結構的共性
1.2.2 細胞功能的共性
1.2.3 細胞的形態
1.2.4 細胞的大小及體積的恆定
1.2.5 細胞及細胞器的計量單位
1.3 細胞的分子基礎
1.3.1 細胞中的水
1.3.2 無機鹽
1.3.3 有機小分子
1.3.4 生物分子及其功能
1.3.5 細胞結構體系的組裝
1.4 細胞的類型和結構體系
1.4.1 原核細胞
1.4.2 真核細胞的兩種主要類型: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
1.4.3 真核細胞的結構體系
1.4.4 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的比較
1.5 病毒——非細胞的生命體
1.5.1 病毒是比細胞更小的生命體
1.5.2 病毒只能在細胞中增殖
1.5.3 冠狀病毒與SARS
1.6 細胞生命的進化
1.6.1 細胞生命的起源
1.6.2 真核細胞的起源
1.6.3 從單細胞向多細胞進化
1.7 我國細胞生物學的發展戰略
1.7.1 細胞生物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和發展方向
1.7.2 我國細胞生物學發展戰略
提要
2 細胞生物學研究方法
2.1 顯微成像技術
2.1.1 光學和電子顯微鏡成像原理
2.1.2 常用的光學顯微鏡
2.1.3 光學顯微鏡的樣品製備
2.1.4 電子顯微鏡
2.1.5 電子顯微鏡的樣品製備
2.1.6 間接成像技術
2.2 細胞化學技術
2.2.1 酶細胞化學技術
2.2.2 免疫細胞化學技術
2.2.3 其他細胞化學技術
2.3 細胞分選技術
2.3.1 流式細胞儀的基本結構
2.3.2 細胞分選
2.3.3 染色體分選
2.4 細胞工程技術
2.4.1 細胞培養
2.4.2 細胞融合與單克隆抗體技術
2.4.3 動物細胞核移植克隆技術
2.5 分離技術
2.5.1 離心分離技術
2.5.2 層析分離技術
2.6 分子生物學方法
2.6.1 基因工程技術
2.6.2 基因作圖與人類基因組計畫
2.6.3 PCR技術
2.6.4 選擇性基因剔除與轉基因鼠
2.6.5 乳腺生物反應器技術
提要
3 細胞質膜與跨膜運輸
3.1 概述
3.1.1 細胞的膜結構
3.1.2 細胞膜的功能
3.2 紅細胞膜結構
3.2.1 紅細胞的生物學
3.2.2 紅細胞膜結構的研究
3.2.3 紅細胞質膜
3.3 膜的化學組成
3.3.1 膜脂
3.3.2 膜糖
3.3.3 膜蛋白
3.4 膜的分子結構及特點
3.4.1 結構模型
3.4.2 膜不對稱性
3.4.3 膜的流動性
3.5 物質的跨膜運輸
3.5.1 質膜物質運輸概述
3.5.2 被動運輸
3.5.3 主動運輸
3.5.4 主動與被動運輸、動物與植物主動運輸的比較
提要
4 細胞環境與互作
4.1 細胞表面
4.1.1 細胞被
4.1.2 植物的細胞外結構:細胞壁
4.1.3 細菌的細胞壁
4.2 細胞外基質
4.2.1 細胞外基質的基本組成和功能
4.2.2 蛋白聚糖與透明質酸
4.2.3 膠原和彈性蛋白
4.2.4 細胞外基質中的黏著蛋白
4.2.5 細胞外基質與細胞的相互關係
4.3 細胞識別與黏著
4.3.1 細胞識別及識別反應
4.3.2 細胞黏著的機制
4.4 細胞連線
4.4.1 細胞連線的概念和類型
4.4.2 緊密連線
4.4.3 斑塊連線
4.4.4 通訊連線
提要
5 細胞通訊
5.1 細胞通訊的基本特點
5.1.1 細胞通訊的方式
5.1.2 信號分子及信號傳導
5.1.3 受體與信號的接收
5.1.4 受體與配體相互作用及研究方法
5.1.5 信號轉導與第二信使
5.2 G蛋白偶聯受體及信號轉導
5.2.1 G蛋白的結構與功能
5.2.2 PKA系統的信號轉導機制
5.2.3 PKC系統的信號轉導機制
5.3 酶聯受體信號轉導
5.3.1 鳥苷酸環化酶受體與第二信使cGMP
5.3.2 受體酪氨酸激酶/Ras途徑
5.4 其他信號轉導途徑
5.4.1 NO的細胞信使作用
5.4.2 整聯蛋白介導的信號轉導
5.5 信號的整合與終止
5.5.1 信號的趨同、趨異與串話
5.5.2 信號終止提要
6 核糖體與核酶
6.1 核糖體的形態結構
6.1.1 核糖體的類型和化學組成
6.1.2 核糖體蛋白質與rRNA
6.1.3 細菌核糖體的結構模型
6.2 核糖體的生物發生
6.2.1 核糖體rRNA基因的轉錄與加工
6.2.2 核糖體的裝配
6.3 核糖體的功能——蛋白質的合成
6.3.1 核糖體的功能位點
6.3.2 蛋白質合成的基本過程
6.3.3 多聚核糖體
6.3.4 蛋白質合成抑制劑
6.3.5 細胞中蛋白質的壽命與降解
6.4 反義RNA與核酶
6.4.1 小分子RNA與反義RNA
……
7 線粒體與過氧化物酶體
7.1 線粒體的形態結構
7.2 線粒體的結構與化學組成
7.3 導向信號與先例體蛋白定位
7.4 先例體的功能——氧化磷酸作用
7.5 線粒體的遺傳、增殖和起源
7.6 過氧化物酶體
提要
8 葉綠體與光合作用
8.1 葉綠體的來源與分布
8.2 葉綠體的結構與化學組成
8.3 光合作用的光反應
8.4 光合作用的暗反應
8.5 葉綠體遺傳
提要
9 內膜系統與蛋白質分選和膜運輸
9.1 細胞質膜系統及其研究方法
9.2 內質網
9.3 高爾基體
9.4 溶酶體
9.5 細胞的分泌與內吞作用
9.6 小泡運輸的分子機制
提要
10 細胞骨架與細胞運動
10.1 細胞骨架的組成和功能
10.2 微管
10.3 微絲
10.4 中間纖維
提要
11 細胞核與染色體
11.1 核被膜
11.2 核孔複合體的運輸作用
11.3 分子伴侶
11.4 染色質
11.5 染色體
11.6 核仁
11.7 核基質
提要
12 細胞周期與細胞分裂
12.1 細胞周期
12.2 細胞周期調控
12.3 有絲分裂
12.4 減數分裂
提要
13 胚胎髮育與細胞分化
13.1 配子發生與受精作用
13.2 胚胎形成與分化
13.3 細胞分化的分子基礎
13.4 幹細胞
提要
14 細胞衰老、死亡與癌變
14.1 細胞衰老
14.2 細胞死亡
14.3 癌細胞
提要
參考文獻
縮寫表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