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雜誌人生存手冊》是2008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珍妮·麥凱,譯者是付玉輝。本書內容涵蓋了當今雜誌業所涉及的從產業結構、業務流程到從業技巧等多方面的業務信息,有助於讀者深入理解雜誌工作的各個環節和總體情況。
基本介紹
作者簡介,圖書簡介,前言,圖書目錄,
作者簡介
付玉輝,1989年9月入河南財經學院工業經濟系學習,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96年9月進入首都師範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師從段啟明教授,專業為古典文學。1999年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進入國家保密局金城出版社工作。2003年9月進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師從陳力丹教授,專業為傳播學。2006年獲博士學位。先後在河南省第五建築工程公司、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網寬時代》雜誌編輯和高級主管,2005年進入電信行業,具有豐富的新聞出版和信息產業從業經驗。現為中國網路通信集團高級主管。
圖書簡介
這是一本內容全面、資料豐富、兼具實用性和學術性的小型百科全書式的工具書。不管是對於媒體和新聞專業的學生,還是對於那些計畫將媒體工作當作自己職業生涯的人和雜誌從業人員來說,本書都是必備書。它對雜誌編輯和記者的各項工作進行了清晰的介紹。
前言
在報紙的誕生過程中,唐代人曾經將早期的報紙稱為“雜報”,此所謂“雜報”,只是“系日條事”的“條報”。而在宋人沈括的《夢溪筆談》中也已有了“雜誌”之名,其卷二十四和卷二十五之名目均為“雜誌”,其《補筆談》卷三,已有“雜誌”名目。其他以“雜誌”命名的書目自宋至明清,還有許多。此所謂“雜誌”,也只是雜記之意。“雜誌”在中文典籍中的出現,其實和“小說”一詞的誕生有些相似。“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外物篇》。莊子所謂“小說”,即瑣屑淺薄的言論與小道理之意。看來“雜報”、“雜誌”和“小說”這些名字在中文中最早的起源都含有些許輕視的意味。但是隨著人類文明和信息傳播歷史的演進,小說成為一種眾體兼備的文體,報紙則一向占據新聞傳播業核心媒介的地位,雜誌則成為新聞傳播世界重要的傳播媒介。
不管是研究外國新聞傳播史,還是研究中國新聞傳播史,雜誌都是新聞傳播生態系統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縱觀歷史,可以發現雜誌的誕生起源於人們對於各種信息日益豐富的需求。雜誌是新聞傳播歷史中一個具有深厚淵源的分支,雜誌也是新聞傳播歷史中一個充滿變化的分支。即使在今天的信息社會,從現實世界到虛擬世界,不管是具有百年悠久歷史的雜誌,還是備受關注的網路雜誌,都在充滿生機地生存著、活躍著,為人類的信息傳播世界帶來清新的色彩。
一、 小型百科全書式的雜誌人手冊
本書的作者珍妮·麥凱(Jenny McKay)是英國斯特靈大學(University of Stirling)電影與傳媒研究系的新聞學講師。她在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獲得古代和中世紀英語研究的文學碩士學位,並從英國開放大學(the Open University)獲得音樂專業畢業證書。她曾長期從事雜誌和報紙工作,也曾擔任國際非營利組織的新聞官員和編輯,並擔任報刊的自由撰稿人。在進入斯特靈大學工作之前,她曾任林肯大學(University of Lincoln)的新聞學高級講師。她的研究方向還包括女性新聞學研究、新聞和文學的關係研究等。
珍妮·麥凱在該書中談及雜誌定義時說:也許現在沒有一個確切而具有限定性的探究雜誌的定義,或許是因為“雜誌 ”這個詞是首先被用於指意味著一些混雜的內容的事物。身為印刷商和出版商的愛德華·凱夫(Edward Cave),當他於1731年創辦他的《紳士雜誌》(Gentlemen?s Magazine)的時候,被公認是第一個使用了“雜誌”這個詞來稱呼期刊的人。在此之前,當然也已經有了一些我們如今可以稱之為雜誌的出版物,特別是笛福(Defoe)的《評論》(Review)和創刊於1693年被稱作《女士信使》(The Lady?s Mercury)的第一種女性雜誌。但是這些並不是我們目前作為雜誌提及的所能列舉的全部。 逐漸地,凱夫之後的雜誌歷險則愈加廣為人知。和法語中的商店“magasin”一詞密切關聯(而在阿拉伯語中該詞則指大商場或大貨棧)的“雜誌”一詞,由此獲得了它的現代含義。
當然,也有人認為“雜誌”一詞首先是指倉庫,後來轉義為“知識的倉庫”來指代雜誌這種媒介了。在整個新聞傳播歷史中,綜觀雜誌的歷史,我們發現雜誌可謂是新聞傳播世界中最為美麗的拼圖。這一本一本的雜誌以各不相同的方式記錄著人類信息傳播的歷史,也以雜誌的形式傳遞著文明的火焰。雜誌最初誕生的時候,和報紙的界限並不明顯,極易混淆。後來,報紙逐漸趨向於刊載有時間性的新聞,雜誌則專刊小說、遊記和娛樂性文章,在內容的區別上越來越明顯。在形式上,報紙的版面越來越大,為對摺形式,而雜誌則經裝訂,加封面,成了書的形式。此後,雜誌才在形式上和報紙、圖書逐漸區別開來。拉里·麥克萊恩(Ruari McLean)在其關於雜誌設計的書中給出了一個關於雜誌的大致描述:通常來說,一個雜誌比報紙更為長久,比圖書更為短暫(McLean 1969:1)。
本書基於英國雜誌業的現實,是為從事雜誌工作或即將從事雜誌工作的人提供的一個小型百科全書式的工作手冊。英國是西方出版業起源最早、發展最為成熟的國家之一,也是雜誌的出版強國之一。英國雜誌業具有悠久的傳統,而且諸如《柳葉刀》(The Lancet)(創刊於1823年)、《旁觀者》(The Spectator)(創刊於1828年)、《經濟學家》(The Economist)(創刊於1843年)、《工程師》(The Engineer)(創刊於1856年)、《英國醫學雜誌》(BMJ,British Medical Journal)(創刊於1895年)等知名雜誌都已有綿延百年的歷史。這種現象既為英國雜誌歷史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基礎,同時也在進行新時代變革方面為其他國家的雜誌產業帶來了啟示。不過,作者也在書中指出:“有一個頗為有趣的現象是:學術界對雜誌業的關注遠遠少於對報業的關注(這就使得雜誌的許多方面都值得進行深入的學術研究,如雜誌歷史、倫理問題、對於管制體制的影響、語言、社會學等諸多方面)。即使是一般公眾,對於雜誌的關注程度也相對有限。”不過,隨著近年來國內外研究者對於雜誌研究的不斷重視和逐步深入,這種情形已經得到了改觀。而我國新聞傳播界在雜誌研究以及對於國外雜誌產業、雜誌經營、雜誌編輯研究成果的介紹方面都迭有新作問世,其中近年來研究者尤其對美國和英國雜誌業都給予了密切的關注。
二、 媒介融合時代雜誌人的進路
雜誌人是活躍於雜誌業中,從事新聞傳播工作的從業者。雜誌是雜誌人追尋事業夢想的平台,也是雜誌人尋求更大發展的基礎。對於雜誌人來說,進入雜誌業之前,一般都經受過直接或間接的專業訓練,而進入雜誌業之後,學習的過程也依舊在繼續。在這個過程中,對於雜誌人來說,可資參考的譯自外文的專業書籍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全景式的對於雜誌產業的方方面面的考察和研究,另外一種則是類似此書這樣的小型百科全書式的綜合性介紹。我認為,這二者對於雜誌人都是有益的,也都是必要的。而對於了解雜誌工作的整個業務流程以及工作環境而言,後者則更具針對性。
瀏覽這本書,可以發現,其對雜誌工作及行業進行了深入而充分的介紹,同時還沿著雜誌出版發展的歷史軌跡,對雜誌經營和雜誌記者的角色進行了深入探討。作者通過大量來自消費類雜誌、商業雜誌和專家著作的例證,討論和介紹了雜誌行業中從副主編到記者乃至發行人等關鍵職位的特點,概述了雜誌新聞實務方面諸如策劃、組稿、新聞寫作、調研、採訪、製作等專業技巧。書中還用專門的章節討論了電子出版和網路新聞、雜誌設計、攝影和圖片編輯及雜誌其他從業人員應具有的法律知識架構。本書作者珍妮·麥凱以其豐富的媒體工作經驗,嚴謹務實的寫作態度,在學術研究的基礎之上,為從事雜誌工作和即將成為雜誌從業人員的讀者提供了一個內容豐富、操作性強的新聞工作讀本。書中還以批評的眼光對雜誌行業的許多慣例提出質疑,並通過雜誌記者和傳媒理論專家的經典論述,使傳媒理論研究和雜誌工作的實踐層面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可以說,這本書兼具了實用性和學術性的特點,它既立足於雜誌行業的實際經驗,又得益於新聞轉播的專業知識,從而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具有知識結構最佳化和提升作用的實用工作手冊。
當前,雜誌人所處的時代是和以往大不相同的。我認為,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美國的“示範”下,西方國家媒體兼併、聯合之風迭起。在此風潮中,新聞媒體從單一的報業或廣電集團轉而成為集各種媒體於一身的綜合性的產業集團,繼而又融入更大的產業集團中,成為其中的一部分。集媒體、娛樂、電腦、電信等產業於一體的巨型“航母”以其資金、資源的優勢,進行全球性的信息滲透、擴張……近十餘年來,尤其是進入21世紀之後,新聞傳播人,包括雜誌人所面臨的工作環境已經發生了本質變化。
人類進入網際網路信息傳播時代之後,世界的結構將進一步趨於扁平化,傳媒業的結構將進一步趨於融合化,而未來的各種新聞傳播職業也將是在融合媒介生態環境中的一個流動不息的動態環節。這是21世紀新聞傳播業的一個重要特點,也是今後新聞傳播業發展的重要方向。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雜誌人所需要了解的,不管是新雜誌人,還是老雜誌人,抑或是將來有志轉向其他新聞傳播領域的雜誌人。而在如今的媒介融合時代,雜誌和其他的媒介之間的區別,卻不像以前那么鮮明了。一些報紙的增刊其實就是雜誌的形式。有些雜誌在形式上也保持了報紙的風格。對於雜誌人來說,也逐漸不再是一個界限分明的群體。雜誌人在成為雜誌人之前可以是報人,也可以是電視人、網路人,反之亦然。在媒介融合的時代,新聞傳播人的角色在不斷發生著變化,這就要求新聞傳播人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媒介融合時代的本質,深入了解每一種傳播媒介的特徵,並在專業化的基礎之上打通各個媒介的歷史的和人為的壁壘,從而在媒介融合時代更好地把握行業和職業的發展機遇,塑造自己完美的職業生涯。我相信此書會對雜誌人的職業歷程有所裨益。
翻譯是一件苦差事,只有在日常的喧囂之中沉靜下來,深入進去,才能圓滿完成數十萬字外文著作的翻譯工作。翻譯又是尋求從一種語言到另外一種語言一一對應關係的工作,但是這種一一對應關係的找尋有時往往又很難找到標準答案,所以這更是一件不斷思索、苦中有樂的工作。當年我著手對創辦於1822年9月12日、被認為是在我國出版的第一份外文報紙《蜜蜂華報》(A Abelha da China)進行研究的時候,所面對的是葡萄牙文的原始資料,而我所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形成對於《蜜蜂華報》葡萄牙語文本的解讀印象,所以從葡萄牙語中找尋新聞傳播的歷史軌跡就成了我研究《蜜蜂華報》的第一步。因此,我也一直認為,翻譯或對外文資料的閱讀和把握對於新聞傳播研究來說,是非常重要和非常基礎的一項功課。本書的譯者傅玉輝博士,自2006年6月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畢業以來,對於外國新聞傳播史一直保持著持續的關注,不斷對新聞傳播領域的新課題進行深入研究。此次翻譯《21世紀雜誌人生存手冊》,則可看作是其外國新聞傳播史研究過程的一個延續。就我的個人體會而言,我認為,當譯者經歷了艱辛和思索而獲得對於一個外文文本的圓滿解讀之後,內心是應該感到欣慰的,因為這是在跨文化、跨語言的層面上獲得的一次具有融會貫通特點的學習經歷和研究體驗。而對於此書的讀者來說,這個讀本也意味著一個契機,那就是讀者可以以此為視窗來獲得對於雜誌工作非常全面的了解,同時也能藉此對英國雜誌產業以及英國雜誌人生態有所感。
圖書目錄
1概述
2雜誌業務培訓
3雜誌新聞的職位和職業
4自由撰稿業務
5選題和信息
6寫作:從何處開始
7新聞寫作
8特寫寫作
9採訪1:追逐引語
10採訪2:追逐明星
11編輯和製作
12數字新聞和數字出版
13雜誌設計
14雜誌插圖和圖片編輯
15雜誌出版經營
16雜誌產業
17記者行為準則
18雜誌記者和法律
譯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