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社會學教程》是2006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艾玉。
基本介紹
- 書名:勞動社會學教程
- 作者:劉艾玉
- ISBN:7301041411,9787301041413
- 頁數: 333頁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6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尺寸: 23 x 17 x 1.2 cm
- 重量:399 g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劉艾玉又名劉愛玉,浙江餘姚人。1983年考入北京大學經濟系國民經濟管理專業,1989年獲勞動社會學方向碩士學位,2003年獲組織社會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勞動社會學、組織社會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近年來承擔多項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博士點基金及世界銀行貸款公路、水庫、環保項目的社會影響評估研究。主要學術成果有:《社會變遷過程中地區收入差異研究》、《社會變遷過程中的老年人家庭支持研究》、《政策、結構與人力資源》、《選擇:國企變革與工人生存行動》、《勞動社會學教程》等。
內容簡介
勞動社會學是一門用社會學的理論體系和方法對勞動者的社會勞動活動的結構、功能及其運行規律進行研究的分支社會學。本書系統介紹了國內外關於勞動社會學研究的主要理論、流派與研究視角,從個人、群體和組織、社會三個層面出發,分析了勞動者勞動活動的五個主要層面——勞動者、職業、勞動組織、勞動關係與勞動社會問題。本書還運用勞動社會學相關理論和方法,對中國現實生活中的重大勞動問題(如職業選擇、職業流動、勞動關係、勞動制度、就業與失業等)進行了深入分析。
本書可作為大專院校師生勞動社會學、勞動經濟學等相關課程的教材,也可做實際工作人員研究勞動問題的參考書籍。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勞動社會學的研究對象與內容
一、勞動社會學的產生條件
二、勞動社會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
三、勞動社會學與有關學科的關係
第二節 勞動社會學理論
一、勞動社會學的經典理論
二、現代的勞動社會學
第三節 國外勞動社會學研究簡況
一、國外勞動社會學研究的基本狀況
二、部分國家的勞動社會學研究
第四節 中國的勞動社會學
一、中國勞動社會學的發展歷史
二、勞動社會學研究的主要視角
思考題
第二章 勞動者
第一節 勞動者及其相關概念
一、勞動者界定
二、與勞動者相關的概念
第二節 勞動者的素質分析
一、自然素質
二、社會素質
第三節 勞動者與社會文化環境
一、微觀社會文化環境
二、中觀社會文化環境
三、巨觀社會文化環境
第四節 勞動者行為
一、勞動者行為界定
二、勞動者行為類型
第五節 勞動者的社會化
一、勞動者社會化的含義與特點
二、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
三、勞動者社會化的過程
四、職業地位與社會化
五、勞動者社會化的其他因素
思考題
第三章 職業與行業
第一節 職業與行業的概念及特點
一、什麼是職業
二、職業的特點及功能
三、什麼是行業
四、職業與行業間的關係
第二節 職業與行業的分類標準
一、職業分類
二、行業分類
第三節 職業、行業結構與社會發展
一、職業結構與社會發展
二、行業結構與社會發展
思考題
第四章 職業地位與聲望
第一節 職業地位與聲望基本分析
一、概念
二、研究職業地位和聲望的意義
三、職業地位與聲望研究的理論淵源
第二節 影響職業地位和聲望的因素分析
一、職業性因素
二、評價性因素
第三節 職業地位與聲望研究
一、測定職業地位和聲望的方法
二、國外關於職業地位和聲望的調查方法
三、中國職業聲望的調查與研究
第四節 各國(地區)職業聲望的比較
一、職業聲望等級相似性研究
二、職業聲望評價不一致性研究
思考題
第五章 職業選擇
第一節 職業擇入
一、職業對個人的要求
二、職業對個人的選擇
第二節 個人對職業的選擇
一、偶然性觀點
二、理性決定論
三、社會一文化影響論
第三節 勞動者與職業的匹配
一、社會心理學視角的分析
二、經濟學視角的分析
三、社會學的分析視角
第四節 當今青年的擇業特點
一、選擇的多樣化
二、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兼顧
三、自主性增強
四、職業類別偏好變化
思考題
第六章 職業流動
第一節 職業流動的分類和模式
一、職業流動的概念及分類
二、職業流動的社會結構模式
第二節 職業流動的影響因素
一、職業流動的結構因素
二、職業流動的個人因素
第三節 職業流動的研究方法
一、職業聲望的測定與流動表分析
二、路徑分析模型
三、對數線性分析模型
四、Logit回歸與事件史分析
第四節 中國的職業流動
一、中國職業流動的歷史回顧
二、存在的問題
思考題
第七章 勞動組織
第一節 勞動組織的結構與功能
一、組織與勞動組織
二、勞動組織的結構
三、勞動組織的功能
第二節 非正式組織
一、非正式組織的類型
二、非正式組織的特點
三、非正式組織的功能
四、對非正式組織的分析
第三節 勞動組織理論
一、理性——一秩序下的組織理論
二、整合一共識下的理論:人際關係學派與權變學派
三、市場一自由下的資源依附理論和種群生態學
四、權力一統支:制度理論簡介
五、知識與控制:組織理論中的後現代主義
六、正義與參與:批判理論
第四節 單位—一中國的勞動組織
一、單位制度形成的原因
二、單位組織的特點
三、單位制度的變化
思考題
第八章 企業文化
第一節 國際企業文化的興起
一、企業文化的興起
二、企業文化興起的原因
第二節 企業文化的內容要素
一、企業文化界定
二、企業文化的構成要素
第三節 企業文化的類型及特徵
一、企業文化的類型
二、企業文化的特徵
三、企業文化的功能
第四節 中國企業文化建設
一、中國企業文化發展的歷史
二、中國企業文化的特點
三、建設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面臨的任務
思考題
第九章 勞動報酬與社會收入分配
第一節 勞動報酬與員工激勵
一、勞動報酬
二、員工激勵
三、薪酬確定
第二節 社會收入分配問題
一、一般社會學分析
二、收入差異理論回顧
三、中國的社會收入分配問題
思考題
第十章 工會
第一節 工會的來歷及組織形式
一、工會的來源
二、工會的組織形式
第二節 工會的性質與職能
一、工會的性質
二、工會的職能
第三節 工會的地位與權力
一、工會的法定地位和權力
二、社會轉型過程中工會的實際地位和權力
思考題
第十一章 勞動關係
第一節 勞動關係概述
一、社會關係
二、社會關係的類型
三、勞動關係界定
第二節 業緣關係的類型
一、業緣關係及其特點
二、業緣關係的類型
第三節 勞資關係及其變遷
一、勞資關係的發展階段
二、勞資關係的類型
三、勞資關係中的主要行動者
四、西方國家勞資關係的新趨勢
第四節 中國的勞動關係及其變遷
一、勞動關係的性質與類型
二、中國勞動關係的變遷及其特點
思考題
第十二章 勞動制度基本分析
第一節 勞動制度初析
一、勞動制度的含義
二、勞動制度的要素與特徵
第二節 政府的行政性勞動制度
一、勞動就業制度
二、勞動工資制度
三、勞動保障制度
第三節 組織中的勞動制度
一、就業制度
二、工資制度與激勵的變遷
三、退休制度與管理
思考題
第十三章 勞動社會學與勞動問題
第一節 失業問題
一、什麼是失業
二、失業現象產生的原因
三、失業的代價
四、中國的失業問題
第二節 勞動中的特殊群體
一、殘疾人的勞動就業問題
二、中老年人的就業問題
三、移民群體的就業問題
第三節 女性與就業
一、女性勞動能力
二、中國女性勞動參與的現狀及其特點
三、勞動領域中的性別不平等
四、女性勞動參與面臨的挑戰
思考題
主要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