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是以“中國式現代化與新的文化使命”為主題,由中宣部主辦的論壇。
2024年5月23日至24日,2024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24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
- 活動時間:2024年5月23日 至 5月24日
- 舉辦地點:深圳國際會展中心
- 主辦單位:中宣部
活動歷程,主辦單位,論壇主題,活動內容,主論壇,分論壇,
活動歷程
2024年5月23日,2024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在廣東深圳舉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李書磊出席並發表主旨演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出席並致辭。
2024年5月24日,2024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人文灣區機遇灣區分論壇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主辦單位
2024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由中宣部主辦。
論壇主題
本屆論壇主題為“中國式現代化與新的文化使命”。
八場分論壇主題分別為: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數字時代出版人才發展、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電影業高質量發展、加強文化遺產的整體保護和活態傳承、推動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繁榮文藝創作、人文灣區 機遇灣區。
活動內容
中央宣傳文化單位、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宣傳部、部分文化企事業單位有關負責同志和有關智庫專家學者等參加論壇。
主論壇
討論內容 | 發表演講 |
---|---|
與會專家圍繞“中國式現代化與新的文化使命”這一主題,交流真知灼見,分析形勢任務,把握髮展規律,增進思想共識,凝聚推進文化強國建設的強大合力。 |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以“敦煌文化遺產的智慧啟示”入手,講述了文化遺產保護和中華文明發展的內在聯繫。 |
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錢乘旦從文明的產生和擴散、文明的延續和斷裂、現代文明轉型與古老文明回歸三個方面,闡述了對人類文明發展路徑的思考。 | |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長(副院長)李文堂圍繞文化主體性的堅守與中國式現代化的內生邏輯進行探討,他認為,中華文明之所以源遠流長、綿延不斷,在於堅守本根、海納百川、與時俱進的文化自信,其本質是中華民族文化主體的創造性和歷史主動性精神。 | |
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博認為,中華民族始終立足於文化主體性,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吸收多元文化因素,極大地促進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 | |
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汪暉認為,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我國堅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探索出一條和平發展之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 |
在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看來,要緊抓數字時代機遇,秉承科學的數據和方法論,積極主動地運用網路信息數據帶來的新技術資源和信息資源,創新研究方法,開闢新的學術領域,創新數字時代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體系。 |
分論壇
論壇名稱 | 討論內容 | 發表演講 |
---|---|---|
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分論壇 | 在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分論壇上,多位業界人士就“以創新引領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議題展開深度討論。 | 經濟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鄭慶東表示,文化和經濟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兩個輪子,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的。經濟發展為文化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文化發展賦予經濟發展深厚的人文價值。 |
針對目前“什麼火就抄什麼的”的跟風,抖音總裁韓尚佑認為,這極大地傷害了整體內容的原創性,“希望平台和整個文化產業能給更多的內容創作更多的機會和空間,給他們更多的扶持,避免大家都覺得創作是有風險且沒有回報的。” | ||
數字時代出版人才發展分論壇 | 在數字時代出版人才發展分論壇上,來自業界和學界的多位嘉賓圍繞數字時代下出版人才的培養機制和發展路徑進行主旨發言。 | 上海理工大學校長丁曉東認為,面向智慧型時代的融合出版,高校出版人才培養應注重跨學科能力的提升,在大出版觀、融合、智慧型這三方面上下功夫。“‘大出版觀’指導下的出版人才培養,關鍵要‘破圈’‘跨界’,尋求與其他學科、領域、產業的融合。”他建議,從“智慧型”切入,推動智慧型技術在出版場景的套用,在此過程中培養跨學科、跨領域出版人才。 |
北京語言大學校長段鵬圍繞出版人才培養的國際化和數位化之道展開分享,他表示,培養國際出版人才是當下高校投身出版強國建設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 在數字時代,國際出版人才的培養要“立足國際化”的大格局、堅持“開放辦學科”的發展方向,同時要在數位化轉型中“引領人才培養的新賽道”。 | ||
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分論壇 | 人民日報副總編輯徐立京表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戰略性新興技術、前沿技術的自主研發與集成套用能力,已經成為主流媒體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媒體必須加快向高科技轉型,以新質生產力催生媒體融合新模式新動能。 | |
騰訊公司副總裁陳勇認為,商業網站平台作為新技術的探索者,通過不斷疊代演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為傳媒行業提升科技的支撐力,更好賦能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我們通過算法將優質內容選拔出來,也是用算法將這些優質內容命中特定的賬戶,從而形成了廣泛傳播。” | ||
電影業高質量發展分論壇 | 眾多電影行業大咖齊聚電影業高質量發展分論壇,燃動鵬城,論壇上乾貨滿滿,共話電影行業的未來。 | 導演、演員吳京坦言,自己從小就開始關注關於中華民族英雄形象的文藝作品,《長津湖》里的志願軍戰士之所以感人,《流浪地球》里中國航天人之所以動人,都源自主創團隊對不同故事背景下的中國精神發自內心的認同。“歸根結底,我們在嘗試把中國英雄夢繼續傳下去,在和平年代捍衛英雄的情懷,在平凡生活中追隨英雄的途徑。” |
青年導演陳思誠表示,現階段電影創作最難的環節仍是劇本內容創作。不過他相信,比起好萊塢只能向未來探索,中國的創作土壤更豐富。“中國電影植根於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沃土上,各種故事類型電影均有取得票房口碑雙豐收的案例,類型不會限制觀眾的選擇,拍什麼比怎么拍更重要。”他說。 | ||
加強文化遺產的整體保護和活態傳承分論壇 | 在加強文化遺產的整體保護和活態傳承分論壇上,眾多知名專家學者齊聚於此,共話文化遺產保護和文化傳承。 |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表示,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文化就是要用文物的故事來講述中華民族的歷史。在她看來,只有把文物保護好了,才能不斷深入研究,而研究文物的目的是弘揚,要一代一代地把中華文化傳承下去。樊錦詩認為,發展旅遊和文物保護應當同步進行,“拿什麼來旅遊,那不就是文物嗎?文物壞掉了,那還能旅遊嗎?”樊錦詩說。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黨委書記王晨陽認為,人民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造者和傳承者,中國特色的非遺保護制度的根本立場就是人民至上。“保護好傳承人,培養好傳承人,發揮好傳承人的作用,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延綿不絕的關鍵所在。” | ||
推動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分論壇 | 論壇上,嘉賓們圍繞新質生產力與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人工智慧給文化貿易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更好賦能文化貿易等話題進行分享。 | 首都經貿大學副校長、對外文化交流(文化貿易)首席專家李小牧分析了新質生產力對於文化貿易帶來的增益,他表示,需要協調好數位技術套用與文化內容創作之間的關係,做好兩者之間的連線和轉化非常重要。李小牧建議,要研究利用快速發展的新技術,促進文化貿易的高質量發展。 |
完美世界集團高級副總裁、總編輯伊迪認為,AI對數字文化產業帶來著作權、真實性和倫理三重挑戰。“數字內容產業套用人工智慧可以遵循一個路徑,即建立相應技術標準和倫理套用規範。有了技術標準和倫理套用規範,在人工智慧套用方面便具有話語權,可以更好地促進國際文化交流、文化貿易,實現多方共贏。” | ||
繁榮文藝創作分論壇 | 在繁榮文藝創作分論壇上,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邱華棟談到了關於閱讀方式和媒介傳播的問題。他表示沒必要渲染所謂的閱讀危機,就本質而言,高質量的閱讀當然是聚精會神的艱苦勞動。 | |
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演員陳麗君表示,要迎來戲曲舞台藝術的再一次繁榮,就要在做好戲曲“非遺”傳承保護工作的同時,勇於創新,勇於打破邊界,化“非遺”為“時尚”,化“經典”為“流行”。陳麗君說:“今天的經典必是曾經的流行,今天的流行才可能成為未來的經典。” | ||
深圳歌劇舞劇院演員常宏基直言,希望將中國人審美的舞蹈展現在國際舞台上。他說:“希望自己能在深圳這片青春熱土,展現自己的青春力量和夢想之光。” | ||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編導周莉亞表示,時間是最嚴格的“檢驗者”,唯有被時間打磨沉澱過,方能檢驗出藝術作品的生命力;同時時間也是作品創作最重要的保障,創作就好比“細熬慢燉”,對於創作者來說,每個作品都需要前期學習的過程,我們需要沉下心來,放慢腳步,真正走進題材,了解題材背後的文化,去感受它。 | ||
在圓桌座談會上,影視演員胡歌稱學會演戲,先要學會做人。他認為,作為一個演員,生活才是最好的土壤。胡歌還透露:“作為一個演員獲得一些成績,會膨脹或自滿這都可以理解;但是當我意識到自己有不好苗頭的時候,不等上帝來‘毀滅’,我在當下先把自己‘毀滅’。” | ||
人文灣區 機遇灣區分論壇 | 在人文灣區 機遇灣區分論壇上,針對“科技是否會對藝術文化帶來挑戰”,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韓美林認為,即使科學再進步,有些東西是人工智慧取代不了的,比如我們的歷史、繪畫和審美。“當然還有我們的藝術創作,藝術創作力很多手法,就很難被取代。” | |
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霍啟剛表示,粵港澳三地有著非常深厚的歷史,嶺南文化的基礎,“我們應該把握機遇、善用優勢,鞏固灣區的文化內涵,推進深度交流合作。把我們的歷史、文化、人文精神,讓一代又一代灣區人傳承下去。” | ||
在文化藝術方面,霍啟剛建議,建立灣區主要城市的溝通機制,有關文化場所、團體、資源、活動和需求的資訊平台,共同打造出具國際影響力的比賽品牌和文化IP、表演節目,以粵港澳作為立足點,對外講好中國故事。 | ||
星競威武集團董事長兼CEO何猷君表示,優質要素的聚集和流動,展示出大灣區的非凡活力。港澳金融市場開放,國際聯繫管理,專業服務發達等,正在跟內地市場廣闊、產業體系完整,科技實力日益增強的優勢快速融合,逐漸從量變累計成質變,形成不可阻擋的時代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