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醫療行業十大事件

2023年醫療行業十大事件

2023年醫療行業十大事件,是華夏時報發布的2023年醫療行業典型事件。回望2023年,醫療行業是機遇與挑戰、成功與挫折並存的一年,“反腐”成為2023年影響最深遠的醫療事件,“創新”仍是整個行業的主旋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23年醫療行業十大事件
  • 發生時間:2023年
  • 發布機構:華夏時報
  • 發布時間:2023年12月30日
背景簡介,事件內容,

背景簡介

2023年,醫療行業重磅事件頻出,醫藥反腐集中整治打響後,隨之出現公司實控人被留置調查,藥企緊急撤回IPO申請等連鎖事件;
2023年,國家醫保談判對創新藥伸出橄欖枝,國產創新藥加速"出海"登上世界舞台,這些備受關注的醫療事件背後,反映的是行業的發展與陣痛,以及未來的走向和期許。

事件內容

  • 北京長峰醫院“4·18”重大火災事故
4月18日,北京長峰醫院發生一起重大火災事故,此次事故造成29人死亡、42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3831.82萬元。長峰醫院成立於2009年,主營業務為血管瘤類疾病及其他疾病的綜合診療服務,2017年成功在新三板掛牌上市。
經國務院事故調查組調查認定,這是一起因事發醫院違法違規實施改造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不力、日常管理混亂、火災隱患長期存在,施工單位違規作業、現場安全管理缺失,加之應急處置不力,地方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職責不落實而導致的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火災次日,長峰醫院股票停牌。11月24日,長峰醫院發布公告稱,全國股轉公司出具關於終止北京長峰醫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掛牌的決定。
  • 醫藥反腐集中整治打響
與過去的反腐不同,本年度年中開啟的醫藥反腐在深度、廣度和力度上堪稱前所未有。7月初,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十部委聯合印發了有關檔案,共同啟動了為期1年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聚焦解決當前醫藥領域腐敗的突出問題,以及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全鏈條中容易產生問題的關鍵環節;7月1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0部門召開了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視頻會議,對集中整治工作進行了重點部署;7月28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召開了配合開展集中整治工作的視頻會議,就聚焦醫藥領域“關鍵少數”,加強監督執紀執法,在紀檢監察系統內進行了部署;8月15日,國家衛健委發布《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有關問答》,闡述了此次開展集中整治的主要原則,公布了開展集中整治的重點內容和措施。
監管部門連續表達對醫藥反腐行動的決心,將國內醫藥反腐的力度直接帶到“史上最強”。同一時期,各地相繼通報了醫療機構、行政管理部門的公職人員以及醫藥上市公司實控人、幹部接受調查的訊息。
  • 首款國產PD-1抗癌藥成功闖關FDA
2023年10月29日,君實生物宣布,由公司自主研發的PD-1抑制劑特瑞普利單抗正式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可用於晚期鼻咽癌患者的全線治療,由此成為FDA批准上市的首箇中國自主研發和生產的創新生物藥。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特瑞普利單抗之所以能夠打破此前國產PD-1折戟FDA的“魔咒”,成功出海,也在於其精準把握住了FDA藥物審評的指導規則:特瑞普利單抗所瞄準的鼻咽癌,雖然並非大適應症,在美國存量患者約1萬例,每年新增約2000例,但也正因為其“市場小”,並未受到其他藥企的廣泛關注。直至特瑞普利單抗獲批前,仍存在未滿足的臨床需求,這也是FDA願意批准的主要原因。
  • “中國巴菲特”沃華醫藥實控人趙丙賢被留置
11月7日,沃華醫藥公告,公司近期獲悉,公司董事長、實際控制人趙丙賢被採取留置措施,配合監委機關協助調查。但所涉事項與公司無關,截至本公告出具日,公司未收到相關機關的通知,也未接受過任何協助調查。在資本市場上,趙丙賢有“中國巴菲特”之稱。
沃華醫藥表示,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控制權未發生變化,董事會、監事會運作正常,公司及子公司生產經營秩序正常,各項業務正穩步推進中,本事項不會對公司正常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不過,可能影響公司控制權走向的陸丙賢與前妻離婚“拉鋸戰”二審尚未開始,這意味著沃華醫藥還將面臨更多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另據12月23日公告,沃華醫藥於12 月21日收到證監會出具的《立案告知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沃華醫藥立案。
  • 26省啟動易短缺和急搶救藥集采
12月5日,廣州交易集團發布《關於開展易短缺和急搶救藥聯盟集中帶量採購相關藥品價格信息收集工作的通知》,這也意味著由26省組成的易短缺和急搶救藥集采啟動。此前,已有重慶、河南、廣西、海南、江蘇等多地對易短缺和急搶救藥集采展開探索。此次集採納入了氨茶鹼注射劑、地高辛注射劑、去甲腎上腺素注射劑等18個易短缺和急搶救藥品種(17個為注射劑),涵蓋了心腦血管系統藥物、呼吸系統用藥等6個治療大類。其中,絕大多數都出現了掛網採購價大幅上漲的情況。
與常規的藥品集采不同的是,針對易短缺和急救藥集采的目的並非是降價,而是為了保證藥品供應,提高用藥可及性。
  • 愛爾眼科醫生術中拳打患者頭部事件
12月19日,擁有209萬冬粉的微博博主“急診向日葵艾芬”發文爆料稱廣西貴港愛爾眼科醫院醫生馮某某在手術台上用拳頭猛擊患者頭部,此事隨後引發網友關注。12月21日凌晨, “貴港愛爾眼科” 微信號發布了《關於“醫生手術台拳擊患者頭部”網傳信息的聲明》,聲明中稱,此事發生於2019年12月12日,醫生為避免發生危險,情急之中用手迅速錘壓提醒患者,不存在傷害患者的動機和行為。
不過,此事仍持續發酵,12月21日晚,據央視新聞報導,貴港市衛健委組織由眼科專家、行政執法人員組成的調查組到貴港愛爾眼科醫院開展調查,並對初步調查情況進行了通報。當日深夜,愛爾眼科醫院集團在微博發布聲明稱,涉事醫生粗暴對待患者的行為,已嚴重違反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範。集團已於21日下午免去貴港愛爾CEO職務,暫停院長(即手術醫生)職務,兩人均接受進一步調查。下一步,集團將敦促貴港愛爾深入整改,並將根據後續調查結果做進一步嚴肅處理。
  • “抗癌神藥”CAR-T陷入致癌疑雲
CD19的自體CAR-T產品存在的引發T細胞惡性腫瘤的嚴重風險。FDA稱,已確定目前批准的所有BCMA定向和CD19定向轉基因自體CAR-T細胞免疫療法都有T細胞惡性腫瘤風險。產品包括百時美施貴寶(BMS)的Abecma和Breyanzi,傳奇生物的Carvykti,諾華的Kymriah,吉利德的Tecartus和Yescarta。
此前出海大賣的CAR-T新秀傳奇生物司回應稱,即便沒有CAR-T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一樣會有T細胞惡性腫瘤的風險;其他與骨髓瘤相關的治療,如烷基化劑、免疫調節藥物和自體幹細胞移植,都有增加繼發性腫瘤的風險。對此,CAR-T療法的業內人士表示,與致癌風險調查相比,更多的應該是關注新藥的風險收益比。
  • 國家醫保談判釋放鼓勵創新藥信號
2023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結果於2023年12月13日正式發布。今年是國家醫保藥品目錄連續第六年進行調整,本次調整共有126個藥品新增進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其中,有121個藥品通過談判或競價方式進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為歷年來最多的一次,平均降價幅度61.7%。涵蓋慢性病、罕見病、兒童用藥等領域,大量的新機制、新靶點藥物被納入目錄範圍。
其中,創新藥談判成功率較高、平均降幅較低,70%的創新藥實現原價續約。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價格談判少了火藥味。但是,新增藥品的競爭力更強了,很多原研藥,甚至是全球首創新藥通過談判進入了醫保目錄。今年醫保國談釋放出的信號,就是鼓勵創新藥,鼓勵創新企業。
  • 上海一生化等四家藥企“合謀”壟斷被罰12.19億元
這是今年醫藥領域收到的最大一筆反壟斷罰單。12月22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其官方微信號上發布《行政處罰決定書》,對上海上藥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武漢匯海醫藥有限公司、武漢科德醫藥有限公司、湖北民康製藥有限公司濫用在中國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市場的支配地位,實施以不公平高價銷售製劑的行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分別處上一年度銷售額3%、8%的罰款,罰沒款總額約12.19億元。上海市市場監管局調查還發現,武漢匯海醫藥有限公司、武漢科德醫藥有限公司、湖北民康製藥有限公司等三家企業,屬於同一實控人。《行政處罰決定書》揭露了其中內幕,對四家企業密切配合控制原料藥供應、實施不公平高價銷售行為、共享壟斷利潤的違法過程進行了詳細披露。
  • GLP-1類減肥藥掀起全球市場浪潮
2023年,減肥藥物開發領域成為新藥開發的熱點領域之一。諾和諾德的GLP-1(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司美格魯肽和禮來的GIP/ GLP-1受體雙重激動劑tirzepatide在安全有效減肥方面獲得了突破,讓接受治療患者的體重可以減少20%以上。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在中國網上藥店終端銷售額超過1億元的生物藥僅有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注射液。司美格魯肽和tirzepatide之外,天風國際相關研報中顯示,截至2023年8月份,共有106個GLP-1類減肥新藥的臨床試驗項目,其中中國企業占比約40%。輝瑞、諾華、安進、韓美製藥、信達生物、華東醫藥、恆瑞醫藥、石藥集團等都有相關產品在研,進度不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