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

《2023年度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是由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報告,於2023年9月27日發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23年度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
  • 頒布時間:2023年9月27日
  • 發布單位:中國銀行業協會
報告發布,報告全文,

報告發布

2023年9月27日,《2023年度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發布,提出2022年以來,銀行業金融機構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各項重大決策部署,深刻理解並全面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堅守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和使命,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不斷最佳化信貸投放結構,以金融“活水”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鄉村振興戰略,圍繞糧食安全、種業振興、鄉村產業、鄉村基礎設施和交通樞紐體系、美麗鄉村建設等重點板塊,以創新服務保障民生福祉,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活力;積極擁抱金融科技,聚焦數據化、智慧型化、開放化,在業務重塑、科技引領和風險前沿等維度持續取得進展;持續推動高質量對外開放,以金融實踐助力新發展格局;統籌做好穩經濟、促改革和防風險工作,金融供給能力明顯增強。

報告全文

一、巨觀經濟穩中向好,銀行業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
2022年是黨和國家發展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這一年也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國際局勢發生深刻變化,地緣政治衝突升級,主要經濟體通脹高企。國內出台實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經濟整體保持穩定。2022年,中國經濟總量達到121萬億元,躍上新的台階;GDP同比增長3%,快於多數主要經濟體。得益於經濟穩定增長和政策支持,銀行業總體穩健向好,並在支持實體經濟、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以及持續深化改革等多個方面取得明顯成效。截至2022年末,商業銀行總資產、總負債規模分別為319.81萬億元和294.2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8%和11.2%,增速較上年末分別提升2.2和2.8個百分點。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2023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長5.5%。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巨觀政策顯效發力,經濟總體呈現向上向好修復態勢,但仍存在國內投資消費增速放緩,國外需求周期性回落等問題,穩定和擴大內需成為經濟工作的重點內容。在此背景下,銀行業金融機構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各項重大決策部署,緊密結合自身定位,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力度和質效。截至二季度末,商業銀行總資產、總負債規模分別為344.92萬億元和318.59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1%和11.4%。下一階段,銀行業金融機構將持續“優資產、控負債、提中收、防風險、補資本”,以更穩健的力度和節奏,支持經濟修復和提質增效,推動國內經濟和自身的高質量發展。
二、資產業務結構最佳化,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2022年,在助力巨觀經濟成長的背景下,銀行業金融機構堅持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持續提升差異化、綜合化金融服務能力。截至2022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達219.1萬億元,同比增長10.4%,較年初增加20.6萬億元。公司貸款高速增長、結構最佳化。其中,製造業、科創、綠色信貸規模加速擴張,普惠小微貸款持續增量擴面降價,縣域和“三農”貸款穩步增長,房地產市場貸款先降後升,逐步企穩。2022年,普惠小微、涉農貸款、綠色貸款同比分別增長23.8%、14.0%、38.5%,均高於貸款總量增速。在加大支持力度的同時,銀行業進一步推動減費讓利,推進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持續下降,2022年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17%,比上年低34個基點。個人消費和經營性貸款增長呈現分化態勢,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持續下行。票據市場改革持續深化、業務流程最佳化和產品模式創新加速推進,中小企業主體占比繼續攀升,票據融資成本持續下行、創近五年新低。
2023年,各項經濟政策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進一步提升。上半年,人民幣貸款新增15.73萬億元,同比大幅多增2.02萬億元。基礎設施建設、製造業貸款、民營企業貸款餘額分別同比多增1.05萬億元、1861億元、9016億元,對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持續加大。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長25.7%,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較2022年平均水平下降0.39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投放力度加大,92%用於支持購買首套房,進一步支持改善民生。下一階段,銀行業金融機構將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信貸投向更加精準聚焦,信貸結構持續最佳化,投資及其它金融資產業務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商業銀行有望在資本市場、基礎設施公募REITs、綠色金融債券市場等領域,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負債業務穩健發展,成本管控重要性提升
2022年,穩健的巨觀政策繼續發力,銀行負債來源的穩定性及結構多樣性進一步提升,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多可持續的資金支持。存款方面,存款規模穩步增長,住戶存款占比提升,對公存款穩中向好。截至2022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達264.45萬億元,同比增長10.8%。存款定期化趨勢增強,在提升銀行業存款來源穩定性的同時,進一步壓減了商業銀行淨息差空間。截至2022年末,住戶活期存款餘額較上年末增加4.09萬億元,同比增長11.77%;住戶定期及其他存款餘額較上年末增加13.81萬億元,同比增長20.14%,占比提升1.60個百分點至67.96%。同業負債及其他負債業務方面,拆入資金規模較快增長,賣出回購金融資產增速加快,同業存單發行小幅下降,二級資本債發行規模創歷史新高,綠色金融債發行規模大幅增長。
2023年,國內經濟總體延續恢復態勢,貨幣政策體現前瞻性、有效性、可持續性,市場流動性保持充裕。截至2023年6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84.67萬億元,同比增長10.48%,存款保持穩定增長。住戶活期、定期及其他存款分別較同期增長7.58%、21.53%,存款定期化趨勢延續。下一步,商業銀行將繼續堅持以客戶為中心,持續加強對高成本存款的量價管控,多措並舉控制負債成本,促進負債業務高質量發展。
四、中間業務減費讓利成效顯著,各項業務差異化發展
銀行業金融機構牢記服務實體經濟宗旨,積極回響國家減費讓利政策,進一步規範金融業務發展。2022年,商業銀行總體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有所降低,但中間業務結構持續最佳化,非傳統中間業務收入占比持續提升。以42家上市銀行為例,2022年全年實現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8210.92億元,較上年末減少243.19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同比下降0.52個百分點。結構方面,銀行卡、支付結算、代理委託等傳統中間業務依然占據主導地位,但在中間業務收入總量中占比下降1.15個百分點。其中,銀行卡類業務收入保持最大占比,支付結算類業務收入占比提升較快,代理委託類業務收入占比出現下降。非傳統中間業務結束高速擴張,邁向高質量規範發展新階段,在中間業務收入總量中的占比也繼續提升。分業務品種來看,投顧諮詢類業務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受資本市場波動等影響,銀行業理財、託管規模和收入均較上一年有一定程度的下滑。在資管新規下,如何適應並對抗市場波動是非傳統中間業務穩定發展的關鍵。
下一階段,隨著《商業銀行表外業務風險管理辦法》頒布實施,商業銀行將更加注重金融業務發展的規範性,從增強審慎經營意識、完善表外業務治理框架、加強數位化手段運用、細化中間業務信息披露等方面入手,進一步推動中間業務規範發展。同時,隨著數字人民幣試點的深入推進,人工智慧、大數據和雲計算等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深度套用,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將迎來新的發力點和發展方向。預計未來商業銀行傳統中間業務將在結構和品質上持續最佳化。
五、銀行業風險總體可控,助力金融穩定與金融安全
2022年,我國金融風險防範化解工作有效應對國內外多重超預期因素的衝擊,取得積極成效。銀行業風險整體可控,主要經營和風險指標均處於合理區間,風險抵禦能力整體較強。截至2022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2.98萬億元,同比增速降至4.77%;不良貸款率逐季下降,2022年末為1.63%,創2018年以來新低。
2023年上半年,我國經濟總體回升向好,但也面臨有效需求不足等挑戰,銀行業資產質量持續承壓。我國不斷調整最佳化金融風險防控政策,有效防範房地產、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等重點領域風險,銀行業各項風險指標處於合理範圍。截至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3.20萬億元,較年初增加2172億元;不良貸款率1.62%,較2022年末微降0.01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06.13%,較2022年末小幅提升0.28個百分點。
下一階段,銀行業將認真落實各項監管政策要求,持續提高資產分類的精準性,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加強重點領域風險防範,推動表外業務規範發展,穩妥推進中小銀行改革化險,及時應對海外風險事件和市場波動可能造成的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提升操作風險管理水平,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有效維護金融系統穩定和國家金融安全。
六、探索轉型改革新路徑,提升高質量發展水平
2022年以來,中國銀行業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積聚轉型新動能,持續深化改革,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助推高質量發展。
一是提升高質量發展的治理效能。近年來,在監管部門推動之下,我國銀行業公司治理能力整體穩步提升,在加強黨的領導、完善董事會建設、強化風險管控、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探索了一些提升公司治理質效的良好做法,為行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特別是,將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有機融合持續推進,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進一步加強,以政治優勢促進治理效能提升。同時,通過建章立制不斷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持續提高風險管控能力,築牢高質量發展的安全邊界。貫徹新發展理念,將ESG理念融入經營管理各環節,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此外,部分商業銀行構建起包括定期報告、社會責任報告、綠色金融發展報告等多渠道的信息披露機制,高度重視與利益相關方的溝通,並探索開展ESG本土化、特色化的信息披露。
二是推動財富管理業務轉型發展。商業銀行積極探索財富管理轉型發展,但各類型商業銀行存在結構性分化。通過分析2022年部分上市銀行的年報數據發現,大型銀行及股份制銀行在高淨值客戶數量和AUM上具備規模優勢;中小銀行長期紮根當地區域,與本地客戶聯繫更為緊密,因此積累了大量大型銀行無法重點兼顧的富裕和大眾客群,有一定差異化優勢,這也為中小銀行發展財富管理業務提供了空間。此外,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以及銀行自身數位化轉型的縱深推進,金融科技全方位賦能商業銀行財富管理業務,已套用到智慧互動、客戶畫像、行銷支持、千人千面智慧型投顧等各個環節。後續,商業銀行將繼續加強投研團隊建設,提升產品篩選能力和大類資產配置能力,加快數位化賦能,持續完善財富管理生態圈。
三是全面推進數位化轉型。隨著金融科技資金投入、人才布局、體制機制等方面不斷提質增效,商業銀行數字經營理念不斷深入、數位技術加速革新以及數字基礎設施疊代升級,數位化轉型正在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以6家大型銀行為例,2022年科技投入合計為1165.49億元,同比增長8.42%。從業務領域數位化轉型成效來看,對公業務方面,大力支持中央財政預算管理一體化改革和央企司庫體系建設,持續深化與企業、政府系統的互聯互通;小微金融方面,為中小微客戶提供個性化“融資+融智”金融增值服務,打造供應鏈金融線上服務平台,建設線上標準化產品與場景定製產品“雙輪驅動”體系。下一步,以數據化、智慧型化、開放化為特徵的銀行數位化轉型,將進一步在業務重塑、科技引領和風險管理等維度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四是加快轉型金融創新。多家商業銀行發布金融支持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從戰略層面部署轉型金融發展。持續推動轉型金融信貸工具創新,以碳中和掛鈎貸款、碳減排掛鈎貸款、碳足跡披露掛鈎貸款為代表的與“碳”掛鈎的信貸產品快速湧現。前瞻性探索轉型風險與機遇,加強碳核算與氣候信息披露,在中國人民銀行指導下開展氣候風險壓力測試,不斷增強金融體系管理轉型風險和氣候變化風險的能力。
五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我國銀行業市場對外資開放堅持平穩、有梯次的節奏,逐步放寬在市場準入、經營地域、經營範圍等方面的限制,推動外資銀行在華平穩發展。截至2022年末,外資銀行在華共設立41家外資法人銀行、116家外國銀行分行和135家代表處,營業機構總數達911家,外資銀行總資產達3.76萬億元,淨利潤總計223.4億元,同比增長5%,保持穩健增長勢頭。同時,中資銀行緊跟中國經濟成長和改革開放步伐,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逐步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國際化之路。下一階段,我國商業銀行將進一步最佳化全球化發展布局,提升多元化金融服務質量,深度融入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為中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復甦貢獻中國金融的力量。
七、聚焦“十四五”重點領域,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2022年以來,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回響國家戰略安排,加快適應金融監管與息差環境變化,切實服務消費金融、鄉村振興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重點領域,持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一是監管架構改革助力銀行高質量發展。2023年3月,黨中央、國務院對金融監管職能部門進行系統性重構,形成“一行一局一會”的金融監管新架構,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金融監管改革實踐。金融監管新局面,將為提高金融監管質效、維護銀行業穩健發展、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以及增強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供堅實支撐。
二是持續提升資本管理水平。《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已於2023年2月發布,根據徵求意見稿,新辦法將於2024年1月1日起實施。新辦法充分考慮了國際監管要求與國內實際情況,對銀行體系資本計量做出了系統性重塑,有利於促進銀行持續提升風險計量精細化程度。後續,商業銀行一方面應繼續加大資源投入,強化資本觀念,提升組合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可結合新辦法對對公、零售、同業和投資等業務中信用風險加權資產計量準則的最佳化,適當調整業務結構,以實現更加穩健的經營。
三是大力支持消費金融發展。隨著我國消費金融行業生態日臻完善,政策引導不斷助力消費金融展業,商業銀行消費金融業務迎來重要的發展機遇期,持續發揮消費金融主力軍作用。當前,商業銀行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在信貸服務嵌入生活消費場景、汽車金融生態圈布局、消費金融數位化建設等方面展開先進實踐。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消費貸款規模保持穩健增長,本外幣住戶消費性貸款(不含個人住房貸款)餘額18.75萬億元,同比增長12.4%,增速比上年末高8.3個百分點。下一階段,商業銀行需要進一步把自身發展融入服務國家發展戰略之中,把握消費市場新機遇,抓住不斷湧現的新需求、新業態、新場景,推動消費金融健康可持續發展。
四是全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2022年以來,銀行業深刻領會黨的二十大報告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部署要求,錨定農業強國建設目標,積極主動作為,強化責任擔當全面落實鄉村振興重點工作。認真貫徹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著力支持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民眾內生髮展動力;圍繞鄉村產業振興,推動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緊盯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大力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支持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新農村。
五是積極應對低息差環境。近年來,面對疫情等非預期因素衝擊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商業銀行主動提高政治站位,積極落實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持續加大自身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但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和市場競爭加劇,國內商業銀行淨息差進入下行通道。在低息差的新常態下,商業銀行既要保持服務實體經濟的力度不下降,又要保持合理淨息差和利潤水平,實現內涵式資本補充方式,就需要將淨息差作為資產負債擺布的重要核心指標。一方面要大力發展零售業務,主動打造一張兩頭在外、具有無限延展可能的“資產負債表”;另一方面,要全面強化成本控制,以服務實體和價值銀行為主線,堅定不移地以自身高質量發展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金融力量。
展望未來,銀行業金融機構將始終堅持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主動擔當作為,繼續滿足實體經濟有效融資需求並注重可持續性,大力支持中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製造業等重點領域,積極推動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切實發揮好金融在促消費、穩投資、擴內需中的積極作用,堅持不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以高質量發展服務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