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金融十件大事

2023年中國金融十件大事是《中國金融》雜誌發布的事件盤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23年中國金融十件大事
  • 發布機構:《中國金融》雜誌
事件內容
  01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召開
  10月30日~31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首次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提出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證。會議強調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著力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著力打造現代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著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全面加強金融監管,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
  【點評】在新時代背景下,2023年10月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是我國金融發展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會議系統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奮力開拓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形成的寶貴經驗,深刻分析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金融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新任務,擘畫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宏偉藍圖,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的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新時代金融發展規律,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戰略思想,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戰略部署,特別是提出了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目標,為我們繼續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指明了方向。
  02 金融監管體系邁入新格局
  3月10日,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通過《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對金融監管體系的調整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根據該方案,組建中央金融委員會,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地方派出機構為主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在中國銀保監會的基礎上組建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和證監會一同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中國人民銀行取消大區分行,恢復省級分行和計畫單列市分行,不再保留縣(市)支行;金融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納入國家公務員統一規範管理。5月18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正式掛牌,7月20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36家派出機構正式掛牌;8月18日,人民銀行省級分行和計畫單列市分行正式掛牌。中國金融監管體系邁入新格局。
  【點評】黨中央國務院機構改革著重調整完善金融系統的領導機制、監管系統和職責分工,將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著力提升金融監管有效性。一是完善金融系統領導機制,著重加強黨的領導,同時,強化金融系統黨的建設,著力以黨建引領融合業務發展。二是著力完善現代金融監管系統,在加強中央銀行制度建設的同時,致力於強化金融監管,將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範疇,機構監管、功能監管、行為監管、穿透式監管和持續監管相統籌,持牌正規金融活動要納入監管,非持牌、非正規金融活動也要納入監管。三是重點明確金融作為中央事權,加強金融監管垂直管理,有效緩釋地方政府金融發展與金融監管職責權衡與扭曲,提升金融監管統一性和權威性。
  03 強化金融支持力促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凸顯出對於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視。7月14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發布,要求持續最佳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支持力度、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引導民營企業通過自身改革發展、合規經營、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發展質量,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8月30日,金融管理部門聯合全國工商聯召開金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工作推進會。11月27日,《關於強化金融支持舉措 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發布,要求持續加大信貸資源投入、暢通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渠道、擴大優質民營企業股權融資規模、加大外匯便利化政策和服務供給、強化正向激勵、最佳化融資配套政策,持續加強民營企業金融服務。
  【點評】黨的二十大以來,《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關於強化金融支持舉措 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陸續頒布,為保障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完善了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體制機制,明確了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指導思想、主線和目標。二是明確了民營經濟的根本定位,向市場釋放積極明確的信號,穩定民營經濟的發展預期,增強民營經濟發展的信心。三是針對我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類突出問題,推出一系列包括完善落實激勵約束機制、提供融資支持、強化法治保障等的具體化舉措,從根本上提振民營企業信心。
  04 多措並舉促進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
  進入2023年,適應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金融部門從供需兩端綜合施策,適時調整最佳化房地產政策,“三箭齊發”保持貸、債、股等重點融資渠道穩定,支持改善行業經營,最佳化調整個人住房貸款政策,著力穩定房地產市場。7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通知,將《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做好當前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有關政策適用期限延長至2024年12月31日;8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調整最佳化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的通知》和《關於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有關事項的通知》,對現行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進行了調整最佳化。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4.02%,同比下降0.32個百分點,超過22萬億元存量房貸利率完成下調,調整後的加權平均利率為4.27%,平均降幅73個基點;調降二套房貸利率下限40個基點,更好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點評】2023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定調房地產市場,過去行業過熱階段的限制性措施層層鬆綁,各級政府從供給端到需求端密集出台一系列穩樓市政策,著力促進房地產行業平穩健康發展。政策層面“托舉並用”的支持尚未使房地產行業擺脫需求不振的困境,市場修復節奏依舊緩慢,持續性回暖動力不足。整體來看,房地產市場的持續低迷和行業風險的不斷積累給我國巨觀經濟的平穩運行和金融系統的健康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預計2024年各地仍將繼續最佳化房地產市場政策,進一步向市場注入信心。
  05 利率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2023年以來,人民銀行持續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效能,引導公開市場操作和中期借貸便利(MLF)中標利率有序下行,降低實際貸款利率水平。6月20日,1年期與5年期LPR分別為3.55%和4.20%,均下降10個基點;8月21日,1年期LPR繼續下調10個基點至3.45%。截至9月底,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82%,同比下降0.18個百分點,持續處於歷史低位。同時持續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的重要作用,督促銀行進一步完善貸款利率定價機制,規範貸款利率定價秩序。9月,主要銀行第三次主動下調部分期限存款掛牌利率並同步下調了內部利率授權上限,定期存款加權平均利率為2.04%,較2022年4月下降0.4個百分點。
  【點評】2023年以來,為緩解當前經濟運行中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中期借貸便利中標利率不斷下調,LPR也隨之調降,私人部門的信貸融資成本得到減輕。除了刺激信貸增長,釋放“寬信用”信號以外,LPR利率的下調還意味著金融部門加大向實體經濟的讓利程度,伴隨其他穩增長政策的落地,市場對經濟發展的預期也會得到改善。同時,為維持合理利潤和息差水平,我國商業銀行存款利率2023年也呈現出下調頻率高、期限越長下調幅度越大的特點。低位運行的存款利率不僅為貸款利率進一步下調創造了空間,也擠出了銀行存款來提振消費。
  06 資本監管制度全面完善
  2023年11月1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資本辦法》),以進一步完善商業銀行資本監管規則,推動銀行強化風險管理,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資本辦法》主要內容包括五個方面。一是構建差異化資本監管體系,使資本監管與銀行規模和業務複雜程度相匹配,降低中小銀行合規成本。二是全面修訂風險加權資產計量規則,包括信用風險權重法和內部評級法、市場風險標準法和內部模型法以及操作風險標準法,提升資本計量的風險敏感性。三是要求銀行制定有效的政策、流程、制度和措施,及時、充分地掌握客戶風險變化,確保風險權重的適用性和審慎性。四是強化監督檢查,最佳化壓力測試,深化第二支柱套用,進一步提升監管有效性。五是提高信息披露標準,強化相關定性和定量信息披露,增強市場約束。作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資本辦法》立足於我國商業銀行實際情況,參考國際監管改革最新成果,全面完善資本監管制度,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點評】資本是商業銀行抵禦風險的最後一道防線。2023年11月發布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是對2012年出台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的全面升級,從差異化監管、資本計量方法、資本管理流程、監督檢查、信息披露等多個方面對之前的資本管理辦法進行了修改完善。最新版本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既是適應我國銀行業資本管理最新實踐的必然要求,也是對標國際銀行業資本監管標準的需要。辦法的出台有助於進一步提高我國商業銀行資本管理的精細化程度,對於促進商業銀行穩健運營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07 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
  2023年初,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2月1日,中國證監會就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涉及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管理辦法》《上市公司證券發行註冊管理辦法》等主要制度規則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2月1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相關制度規則57部,證券交易所、全國股轉公司、中國結算、中證金融、證券業協會108部配套制度規則同步發布實施。4月10日,主機板註冊制首批10家企業上市。
  【點評】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是對政府與市場關係的重大調整,將對資本市場產生深遠影響。一是緩解企業融資困境。實行註冊制擴寬了企業準入範圍,提升了資本市場包容性,有利於加快中國經濟結構調整。二是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實行註冊制提高了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讓市場選擇真正有價值的企業,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功能完善。三是最佳化政府監管職能。實施註冊制後,證監會不再對企業價值進行隱性背書,原核准制要求的實質性門檻將儘可能被轉化為信息披露要求。審核權力下放到交易所,監管機構將回歸監管本原,證券市場監管職能定位將進一步最佳化。
  08 《系統重要性保險公司評估辦法》發布
  為完善我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框架,建立系統重要性保險公司評估與識別機制,2023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制定了《系統重要性保險公司評估辦法》(以下簡稱《評估辦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評估辦法》共四條二十項,包括總則、評估流程與方法、評估指標、附則四個部分。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明確參評保險公司範圍,包括我國資產規模排名前10位的保險集團公司、人身保險公司、財產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以及上一年度被認定為系統重要性保險公司的機構。二是明確評估指標和權重,包括規模、關聯度、資產變現和可替代性4個維度總計13項評估指標。三是明確具體評估流程。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每兩年根據參評保險公司相關評估指標數據,計算各家保險公司加權平均分數,得分達到或超過1000分的保險公司將被認定為系統重要性保險公司。
  【點評】保險公司是我國金融系統重要組成部分,系統重要性保險公司評估、識別和監管是保障我國金融體系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國在保險公司監管領域的重要創新。制定和實施《系統重要性保險公司評估辦法》有利於明確我國系統重要性保險公司的名單、規模、關聯度、資產和可替代性等經營和風險狀況,有利於完善系統重要性保險公司的風險應對機制和針對性監管舉措,有利於釐清並處置系統重要性保險公司與其他金融機構、行業或市場的關聯性或複雜性。同時,金融管理部門也需要在促進系統重要性保險公司以及整個保險市場高質量發展方面提出更多的政策指引,以更好地匹配中國式現代化對保險業的內在要求。
  09 推進構建高水平的金融開放體系
  2023年,我國圍繞滿足實體經濟發展需要健全金融制度規則,進一步構建和完善了有中國特色的金融開放體系。6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在有條件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試點對接國際高標準推進制度型開放的若干措施》,率先在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北京等具備條件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推進服務貿易自由便利,允許試點地區內的外資金融機構開展與中資金融機構同類的新金融服務。11月,國務院印發《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推動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大宗商品貿易、境外承包工程、邊民互市等領域開展人民幣跨境結算,並探索開展自貿試驗區內金融機構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轉讓貿易融資資產等金融業務創新。12月,《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總體方案》發布,在金融服務方面,提出6項制度性開放舉措。
  【點評】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主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舉措,是提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重要路徑。堅持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相結合,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高水平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聚焦投資、貿易、金融、創新等對外交流合作重點領域,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進一步積極主動把我國對外開放提高到新水平。緊密銜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抓好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的落實落地,統籌推進重大標誌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
  10 綠色金融標準體系逐步完善
  2023年3月,為更好地適應綠色發展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修訂《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發布《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23年版)》(徵求意見稿)。7月,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印發《綠色債券信用評級指引》(JR/T 0280—2023)金融行業標準,對綠色債券信用評級盡職調查、信息披露、利益衝突等作出明確界定,為信用評級機構開展綠色債券信用評級業務提供有力支撐。9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綠色保險分類指引(2023年版)》,該分類指引是全球首個全面覆蓋綠色保險產品、保險資金綠色投資、保險公司綠色運營的行業自律規範,有助於引導保險業加快綠色保險領域創新,促進綠色保險規範發展。11月,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正式發布《綠色債券存續期信息披露指南》(中英文版),首次統一境內綠色債券存續期信息披露標準。
  【點評】長期以來,標準體系的缺失是我國綠色金融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在綠色金融發展的實踐中,金融機構普遍反映,綠色金融相關標準的缺失,導致金融市場中的綠色產品缺乏明確的標準要求,也影響到金融機構對綠色項目的可持續性評估和風險管理。近期,涉及綠色產業、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等相關標準的出台進一步強化了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頂層設計,有助於市場主體準確把握“綠色”的涵義,為綠色金融的規範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由於我國多個重要產業是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制訂綠色金融產品標準時,要注重對我國傳統產業轉型的包容性,納入轉型金融和棕色金融資產等要素,寫就中國特色綠色金融大文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