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

2021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

2021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於2021年10月31日在深圳舉行,主題為“聚天下英才,築創新高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21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
  • 活動時間:2021年10月31日
  • 主題:聚天下英才,築創新高地
  • 活動地點:深圳
活動背景,活動內容,

活動背景

深圳進入“雙區”驅動、“雙區”疊加的黃金髮展期,迎來“雙改”示範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先行示範城市等重大戰略機遇,“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深圳正以先行示範區的擔當作為,努力在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中發揮核心引擎作用,為我國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貢獻力量。

活動內容

2021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聚天下英才,築創新高地”為主題,誠邀廣大人才為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貢獻智慧和力量。
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毛軍發、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教授約翰·羅傑·斯彼克曼、深圳市作物分子設計育種研究院院長鄧興旺、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深圳聯得裝備高級技師肖清雄、賽能頂科(深圳)聯合創始人卡羅琳·安·奎因、深圳絢圖新材創始人林海暉圍繞一流大學與科技革命、人才培養、在深創業發展等先後作了主題演講。
其中包括:
毛軍發:一流大學是一流城市的名片
毛軍發,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主要從事高速電路互連與射頻電子封裝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各1項,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
2021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
毛軍發
發言內容:
“做出重大科技貢獻、促進科技革命,是成為一流大學的必要條件。”論壇上,毛軍發以《一流大學與科技革命》為題作主題演講,對我國一流大學建設存在的問題、建設一流大學的路徑以及解決國家“卡脖子”難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建議。
“目前我國大學雖然總體實力與量化指標已經達到國際一流,但是重大科學發現和重大技術發明不多,在開創新的學科方向、推動科技重大進步、解決國家 ‘卡脖子 ’難題等方面貢獻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在演講開始,毛軍發就拋出了我國一流大學建設存在的這一主要問題。
“沒有真解決問題,沒有解決真問題,問題沒有真解決。”毛軍發認為,這是導致大學科技工作主要問題的三方面原因。毛軍發說,所謂“沒有真解決問題”,是指我國的創新文化和精神有待全面形成,真正追求或正在從事重大科技創新不多;“沒有解決真問題”,是指一些研究課題立意不夠高,與解決重大科技問題的要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問題沒有真解決”是指我們的研究在系統性、精細化、徹底度上還有不足,在推動研究成果轉化為標準、平台上還要多下功夫。
如何解決?毛軍發認為有兩件事非常關鍵,首先是要營造一種創新的文化,要弘揚“兩彈一星”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要有科技自信、學術抱負,真心熱愛創新,敢於創新、善於創新;其次是要建立科學的考評制度,破除“四唯”,不能單純追求科研數量,一定要注重科研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聚焦到底解決了什麼真正的科技問題。
今年9月召開的中央人才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毛軍發說,無論是人才高地還是創新高地,一流大學一定是關鍵。“因為一流大學它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也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主戰場。更進一步說,一流大學是一流城市的名片,一流城市是一流大學的土壤。”
如何建成一流大學,可謂千頭萬緒,毛軍發認為,其中重中之重的工作之一就是要布局未來、追求卓越。“布局從0到1的原始創新基礎研究方向和變革性技術,在若干領域引領學科發展,為人類科技革命做出重要貢獻。同時圍繞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布局一批戰略性、顛覆性、全局性、 ‘卡脖子’技術,從而打造我們自己的戰略科技力量,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約翰•斯彼克曼:深圳有令人興奮的科研環境
約翰•斯彼克曼:英國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2011年全職來華工作,現任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能量代謝與生殖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籌)藥學院講席教授,深圳市代謝健康重點實驗室主任,重點研究遺傳和環境因素對動物及人類能量代謝的影響。2015年獲得中國科學院國際科技合作獎,2020年獲得奧斯本和孟德爾獎。2021年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
2021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
約翰•斯彼克曼
發言內容:
“中年發福不是因為新陳代謝變慢”“研究發現越胖運動減肥越難”這兩個引發全球媒體關注,並登上微博熱搜的話題是否也曾讓你大吃一驚?但你是否知道,這兩項研究成果都出自約翰•斯彼克曼,他是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能量代謝與生殖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
約翰•斯彼克曼10年前來到中國,但來到深圳只有一年時間。一年的工作生活,已經讓他後悔沒有更早一點來到這裡。“不要犯和我一樣的錯誤,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不要等了,來深圳吧!”他表示,深圳有令人興奮的科研環境,有更多機會,並且非常鼓勵人們進行創新研究。
“和歐洲一些適合科研的地區相比,深圳又同時擁有的良好的工作環境、適合居住的好天氣、漂亮的城市景觀、便捷的交通等優勢,而這些要素是歐洲許多地方無法同時具備的。”約翰•斯彼克曼如此想,也如此做的,他已經把之前在英國的一些員工帶到了深圳,“希望接下來的10年可以在深圳貢獻我的研究成果,和深圳共同成長。”
在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的舞台上,約翰•斯彼克曼分享了他關於肥胖和糧食安全的研究和思考。
約翰•斯彼克曼認為,現在全世界都處於肥胖的大流行中,所有國家的人們都在變得越來越胖,而肥胖往往和慢性病的風險息息相關。
“如何治療肥胖?最簡單的就是控制食物攝入當中的熱量,進入一種相對低熱量的飲食中。”但約翰•斯彼克曼卻發現,人們無法知道每一個人能量消耗,因為不同的人所需的能量也不同,因此需要了解人們的總能量需求以及影響它們的因素。
對於這些問題,約翰•斯彼克曼利用“雙標水資料庫”等方法研究人的能量消耗與年齡、體重、運動量等因素之間的關係,並得出了運動消耗的能量最終不會轉化為總能量、運動量越大基礎代謝水平越低、越胖的人減肥越困難等結論。
“我們可以使用這些數據和模型解決食品和糧食安全的問題。”約翰•斯彼克曼認為,這些模型可以考慮到年齡、性別等人口統計數據,可以通過這些模型來預計不同人的能量需求,並建議如何降低這些需求。“或許,種更多糧,不如少吃點!”他呼籲道。
“減肥成功的前提是準確預測能量需求,然後計算出達到目標體重需要攝入的卡路里。我們的資料庫可以精準推算個性化的能量需求,從而計算出應該吃多少。”他最近新成立了一家公司,準備推出這款產品及其他個性化產品,並剛與一家公司簽署協定,在其健康應用程式中使用他們開發的軟體。“這就是深圳的優勢所在,這裡創業的氛圍和文化鼓勵企業家進行創業。”約翰•斯彼克曼說。
鄧興旺:深圳在現代農業領域要有更大作為
鄧興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現任深圳市作物分子設計育種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院長、講席教授,南方科技大學客座教授。以擬南芥、水稻等為研究對象,主要從事植物光信號轉導、非編碼RNA、植物雜種優勢分子機理和分子設計育種領域的研究工作
2021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
鄧興旺
發言內容:“一生只做一件事,把科研論文寫到大地上。”鄧興旺微笑著手捧一碗白米飯,身上穿的白T恤上,印著這樣一句紅色的文字。鄧興旺在全球創新人才論壇上的海報充滿了“泥土的氣息”。
鄧興旺出生於湘西小山村,對農業懷有深厚的情感。作為全球頂尖的生物學專家,鄧興旺2014年毅然辭去耶魯大學終身教授教職,全職回國籌建了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農學院——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2010年來到深圳,創建了深圳作物分子設計研究院。
“在國外學術研究做得夠多了,要回國為農民的增收做研究。
”論壇上,鄧興旺懷抱一捆稻穗走上舞台,以《為中國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為題暢談如何讓中國稻穗金黃谷滿倉。
“一個中國農民最多養活4人,一個美國的農民可以養活100多人。”鄧興旺說,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的各行各業都取得了長足進步,不少方面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農業還是相對落後的一個行業。現代生物育種技術創新研發和套用成果嚴重不足,農業生產方式落後,適合機械化智慧型化生產的作物品種嚴重缺乏、智慧型農機裝備與智慧農業、大數據驅動的“網際網路+農業”等痛點和難點問題亟須重大突破。
在深圳,近年來鄧興旺帶領團隊成功研發了容易用、低成本、無風險的水稻第三代雜交育種技術,如今又致力於潔田技術(非轉基因抗除草劑作物)的研發和推廣套用。“我們堅信通過科技創新有決心和信心可以解決中國農業面臨的痛點和難點問題,保障中國糧食安全和滿足大眾不斷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鄧興旺信心滿滿地說。
對於深圳在國家農業現代化發展中的作用,鄧興旺也是充滿期待。他說,深圳是全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和探路者,又是信息網際網路產業最發達的地方,應該為國家農業現代化發展當好開路先鋒,開發智慧農業新品種和配套新農用機具。“深圳的優勢不在於有多少種田的地方,而是有很多高新技術企業和各類科技人才。在新的100年,深圳在現代農業領域要有更大作為,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保障大眾生活所需農產品提供科學技術和品牌。”
張翔:香港大學的願景:連線世界和大灣區
張翔,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現任香港大學校長。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材料物理、超材料和納米光子學方面,研究成果獲選《時代》雜誌“2008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及“2008年度五十項最佳發明”,帶領科研團隊利用“凱西米爾效應”進行的實驗成果被《物理學世界》選為2019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之一。
2021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
張翔
發言內容:香港大學最近與深圳市政府簽署關於在深合作辦學備忘錄,雙方聯手在深合作共建香港大學(深圳)。論壇上,對這所嶄新的大學,張翔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這所“一國兩制、一校兩區”的新型大學,就好像一個人,有兩條腿、一個心臟,同樣的學術血液在兩邊緊密循環並融成一體。
香港大學在過去的110年,歷經百年積澱,形成了重視基礎研究、國際化程度高、引才機制優勢明顯等特徵,不僅學術水平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人文學科諸如藝術、哲學、金融等也都是位列世界前茅。
“有著百年歷史的香港大學將和深圳市一道共建一所世界頂尖的大學。”張翔說,香港大學有一個願景——連線世界和大灣區。利用香港大學國際化的優勢、強大的基礎科學研究,來推動深圳的源頭創新。 我們希望發揮香港大學在香港的 ‘一國兩制 ’的優勢,吸引國際的頂尖科學家,當前的目標是想吸引全球1000個頂尖的科學家,同時在深圳建立一個全球校區,吸引全球頂尖的學生,兩邊聯動,建造一所全球頂尖大學。
張翔還在論壇上分享了自己對中國大學發展的一些思考,“中國大學在過去20年發展很快,政府對高等教育投資也相當大,目前大學的硬體發展得相當好。但是在自由合作的學術軟環境建設,鼓勵年輕學者獨立研究、敢於挑戰學術權威,學術評價的非學術干擾,學生的多元化培養以及新興跨學科研究和教學等方面都急需打破傳統壁壘。”
“在未來中國大學的發展中,香港大學將在三方面發揮作用,即世界頂尖的基礎研究、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和國際人才蓄水池。” 張翔說,未來世界的競爭是頂尖人才的競爭,雖然中國科技在過去40多年取得了巨大進展,但是某些方面,尤其是晶片還有“卡脖子”問題。為什麼會有“卡脖子”問題?就是因為我們頂尖的人才還是缺乏的。香港大學成立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就是要打造源頭創新的引擎,吸引全球的頂尖科學家到香港、深圳以及大灣區來,一道研究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氣候變化等巨大挑戰,造福社會和引領人類的文明。
肖清雄:在深圳,把大象裝進冰櫃
肖清雄,全國技術能手、南粵技術能手、廣東省技術能手、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廣東省高層次人才,現任深圳市聯得自動化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2007年參加工作以來,共主持完成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設計、PLC程式開發及技術攻關項目52項,累計為企業培養自動化技術骨幹30多名,完成工程師自動化技術培訓300人次,獲2項國家專利及5項計算機軟體著作權。
發言內容:“爸爸,把大象裝進冰櫃需要幾步?”“兒子,大象太大,裝不進冰櫃!”“這裡是深圳!想都不敢想來啥深圳啊!”……
肖清雄在論壇上以他與自家孩子的一次對話開篇,分享他從普通技工成長為高級技師的故事與感悟。對於如何把大象裝進冰櫃的問題,他在演講中重新給出了“深圳四步曲”的答案:大膽想、打開門、勇敢裝、別關門。
在中專學習電子電工時,肖清雄就夢想成為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羅東元那樣“身懷絕技走天下”的人,他說第一步是要敢想。之後,在父親的幫助指導下他打開了“冰櫃的門”,懷揣夢想來到深圳。
“把大象裝進冰櫃的第三步是最困難的,要勇敢把大象塞進去。”肖清雄說,當時在深圳為了取得等級資格證書,他咬牙到深圳技師學院報名,過著白天工人、晚上學生的生活。與此同時,深圳這座城市也在勇敢地改革創新,技能考試和職稱認定製度放開了工作年限年齡的限制,於是他在兩年時間裡,一口氣考完了高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三個等級證書。
對於問題的最後一步,肖清雄與自家孩子有了分歧。他說,孩子的答案是“關上門”,而他認為在深圳最關鍵的一點是“別關門”,因為“大象”會和“冰櫃”一起越長越大。得益於相關人才政策,肖清雄成立了深圳市電氣控制技能大師工作室,帶著本科生、碩士生70多人,完成了50多項技術攻關。
在演講過程中,肖清雄特別提起一件事,那是他在外資企業擔任工程師時發生的。“當時我們給一家公司建造生產線,客戶說了一句‘還好你們是外企,要不然真擔心完成不了任務’,這句話就像一根刺一樣,刺在了我心裡。”肖清雄說,之後他進入深圳一家本土企業擔任總工程師,立志拔刺。
去年疫情期間,一家知名德國企業聯繫肖清雄所在的企業,訂購汽車儀錶盤生產線。肖清雄說,德國品質被譽為精密製造的“天花板”,這是該企業第一次向德國以外的設備供應商訂購產品,當看到生產線平穩運轉的那一刻,他心中的那根刺才真正地拔了出來。
“如果你和我一樣不服輸,如果你和我一樣也曾經迷茫,如果你和我一樣都想拔刺、都想把大象裝進冰櫃,來深圳!下一站,深圳等你!”肖清雄說。
卡羅琳•奎因:深圳是任何人都能融入的地方
卡羅琳•奎因,英國籍,賽能頂科技術開發(深圳)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總經理,2008年舉家定居深圳。她是一位具有多語言能力、富有創造力的跨文化專家,也是深圳最活躍的國際志願者之一。
2021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
卡羅琳•奎因
發言內容:“從我出生那一刻起,就沉浸在東西方兩種文化中。”父親是英國人,母親是中葡混血,成長在香港的卡羅琳•奎因年少時也曾因混血的身份而不自信,但當她遊覽多國、結交全球朋友之後,她開始明白自己在多元文化中長大的優勢:“更能包容不同的想法和觀點,讓我有了國際視野。”
她開始大膽擁抱多元文化:前往英國索爾福德大學讀書,在德國、法國實習,並在挪威工作、成家。地廣人稀的挪威有著和香港截然不同的生活體驗,但卡羅琳•奎因很快適應並在那裡生活了23年,也從此感受到走出舒適區的美妙之處。
再一次走出舒適區,她的目的地是深圳。早在1988年她就曾到過深圳,2005年她和丈夫再次來到中國,在長沙的孤兒院收養了一個女寶寶,也看到了中國令人嘆為觀止的進步。領養之旅在他們心裡種下了好奇的種子,於是在2008年,卡羅琳•奎因和丈夫,拉著兩個孩子,提著四個行李箱,買上了去中國的單程票。
來到深圳後,卡羅琳•奎因創辦賽能頂科技術開發(深圳)有限公司。“深圳是每個產品開發人員的天堂。這裡有獨特的企業生態系統和供應鏈,這對於各類產品的開發和製造,尤其是高科技產品至關重要。這裡還有源源不斷的技術工人,以及高效的運輸和物流系統,這意味著我們公司能夠比在歐洲更快地為客戶生產出原型。”卡羅琳•奎因表示,深圳還是研發的生力軍,對於從事前沿行業工作的人來說,深圳是一個不斷噴涌的靈感源泉。
“我時常會想起我在香港的童年時光,也很高興看到在深圳定居也讓我的孩子逐漸的成為全球公民,開發她們的全球視野。”卡羅琳•奎因感到,深圳還是一個非常適合兒童成長的城市:擁有眾多國際學校、多種住房選擇、國際醫療保健,還有數不清的餐館和商店,提供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和商品。同時,深圳的多個海外人才服務中心,也為中外居民提供各種主題的惠民服務,及各類文化語言活動。
“我們在這裡感到如此安定,以至於有時在挪威和英國看望家人後,我們會開玩笑說,該回‘老家’——深圳了!”卡羅琳•奎因感到,深圳是一個任何人都能融入、感到賓至如歸的地方。
與此同時,卡羅琳•奎因不斷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傳播和推廣深圳的國際化城市新形象。作為華南地區挪威商會的特別顧問,她在挪威和中國之間架起橋樑,她還與香港的青年非政府組織合作,幫助香港的青年才俊和企業家了解大灣區的職業和商業機會。“希望能通過我分享的內容,激勵更多人給深圳一個機會,來到這裡親身體驗。”卡羅琳•奎因說。
林海暉:深圳創業三大優勢:產業閉環、金融閉環和政務閉環
林海暉,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雙博士,深圳市絢圖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曾任美國星鉑聯顏料製造公司全球首席技術官、美國邁圖高新材料集團戰略技術部總監。加拿大總督獎章獲得者、2001年瑞士喬諾法青年研究獎獲得者、24項美國專利發明人。2014年回國創業,建立深圳市絢圖新材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水性特效顏料及塗料的研發與產業化,是國際知名特種顏料專家。
2021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
林海暉
發言內容:“人生就像乘坐一輛火車。”站在論壇的舞台上,林海暉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故事,從廈門長大到多倫多求學、芝加哥工作,再到深圳創業,這是他人生4個重要的站點。至於為什麼選擇深圳創業?林海暉表示,其中既有感性因素也有理性分析,當年他是經羅湖口岸出國留學,決定回國創業時考察了國內很多城市,而深圳擁有三大優勢:產業閉環、金融閉環和政務閉環。
林海暉在演講中進一步闡述,產業閉環是指關鍵供應商與關鍵客戶要在三小時的車程範圍內形成集群,節省創業時間和整合成本,深圳有著完整的產業鏈;金融閉環方面,從初創企業到IPO至少要經過5輪融資,這期間涉及股權和債權融資各類金融產品,深圳的科技金融資源也很齊全;政務閉環方面,深圳有非常清晰的城市定位,持續穩健的產業政策,簡潔有效的政企關係以及充分的法務指導與保障。
談及創業的經驗,林海暉表示,成功的企業都有共同特點,首先要有核心的技術平台,並且可以延展到多個套用中,其次要有小賽道與大賽道的考量,在小賽道先練就團隊,等團隊發展到位再走向大賽道。
林海暉以自身經歷為例,當初他們選擇的核心技術平台是納米微包覆技術,在切入點上選擇了色彩材料的小賽道,再切入柔性印刷電子領域,“為什麼一開始選擇小賽道?因為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是中型企業,我們的技術優勢可以彌補生產能力和全球布局上的不足。”
今年是林海暉在深圳創業的第7個年頭。他說,創業頭三年他們在光明留創園完成了研發、中試、小生產,之後通過3輪融資完成建廠、擴容,如今公司的新材料產品已套用到汽車塗料、化妝品、兒童玩具等,公司也已具備了全球供貨的能力。
“所有的人才都應當把他的下一站放在深圳,這裡有最棒的人才政策,你的技術可以落地,你的夢想可以實現。對科技人才來講,沒有什麼比夢想得到實現更重要。”展望未來,林海暉在演講最後也道出了心中期待——“百年奮鬥中華心,海外學子聚中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