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醫學科學院

深圳醫學科學院

深圳醫學科學院(Shenzhen Medical Academy of Research and Translation,簡稱SMART),是一所集實體研究、經費資助、教育交流、創新孵化、政策諮詢等五大功能於一體的新型科研機構,由深圳市人民政府設立,登記為市政府舉辦的事業單位,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不定編制,不定級別,實行社會化用人制度。理事會是深圳醫學科學院的決策機構;院長是深圳醫學科學院的法定代表人,面向全球招聘,由理事會聘任,實行任期制。

深圳醫學科學院主要承擔深圳醫學科學院的各項籌備及項目推進工作。深圳醫學科學院以探索鼓勵源頭創新的新機制、引進與培養高水平人才為重要使命,主要職能包括科學研究、教育交流、創新孵化、政策諮詢等。

2022年12月10日,深圳醫學科學院(籌)揭牌。2023年3月30日,深圳醫學科學院(籌)辦公區,入駐光明生命科學園。

2023年11月21日,深圳醫學科學院在深圳市光明雲谷國際會議中心宣告成立,顏寧任創始院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深圳醫學科學院
  • 外文名:Shenzhen Medical Academy of Research and Translation,SMART
  • 機構地址: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 
    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 
  • 院長顏寧
  • 揭牌時間:2022年12月10日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發展方向,創新機制,資金保障,發展目標,機構領導,

研究方向

深圳醫學科學院重點聚焦重大疾病防治、國際前沿醫療技術、可持續發展健康研究領域,主要開展套用基礎研究、臨床及轉化研究、公共衛生研究,推動研究轉化、工程化及產業化全鏈條創新。到2025年,以深圳醫學科學院為中樞和橋樑的深圳醫學科技協同創新共同體基本建成,部分重點領域研究取得進展,針對重點人群和重大疾病的防治技術獲得階段性突破,醫學科技創新能力得到提升,深圳醫學科學院運行機制逐步完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化研究院所基本定型。到本世紀中葉,深圳醫學科學院成為全球著名醫學研究機構,粵港澳大灣區醫學科學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全球卓著。

發展歷史

建設全新機制的醫學科學院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重大項目之一。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和實施綜合改革試點的檔案中先後提出,支持深圳建設全新機制的醫學科學院。2022年3月25日的深圳市政府公報顯示,市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深圳市醫學科學院建設方案》,深圳醫學科學院選址坪山區,深圳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基地也是位於這個區,地塊位於坪山的西南門戶,馬巒山郊野公園以北,碧湖文化健康城範圍內,初期用地41萬平方米,預留20萬平方米作為未來拓展用地。按照全新機制的要求,主要建設“四平台一智庫”,力爭到本世紀中葉成為全球著名醫學研究機構。
11月1日舉辦的2022年度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上,科學家顏寧宣布,即將從普林斯頓大學辭職,回國加入深圳醫學科學院。
2022年12月10日,深圳醫學科學院(籌)揭牌。院長顏寧在致辭中表示,將腳踏實地、敢為人先,努力把深圳醫學科學院打造成立足深圳、引領灣區、輻射全國、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物醫藥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轉化創新基地。
2023年3月30日,深圳醫學科學院(籌)辦公區入駐光明生命科學園。
2023年11月21日,深圳醫學科學院在深圳市光明雲谷國際會議中心宣告成立,顏寧任創始院長。
2023年12月,深圳醫學科學院科研實驗室(一期)裝修項目完工,即將啟用。

發展方向

深圳醫學科學院建設以健康優先、關注前沿、共建共享、先行先試、依法辦院為基本原則,將聚焦解決“以健康為中心”的重大科學和關鍵技術問題,主動布局醫學科技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主要建設整合型醫學科技協同創新平台、開放型醫學科技資源管理平台、引領型醫學科技基礎支撐平台、創新型醫學科技人才培育平台、智慧型醫學科技戰略研究智庫。
與傳統的醫科院相比,深圳市醫科院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研究機構,它更核心的功能是承擔政府賦予的在醫學科技研究方面的公共管理和服務職能。
醫科院不是埋頭做項目,另外還要依託醫科院建設國際化高水平轉化醫學中心,重點建設轉化醫學核心設施、資源深度開發與共享設施、關鍵技術支撐設施等。其中,包括建設一所300張床位的高水平國際化臨床研究醫院。
深圳市醫科院的建設思路,是成為一個樞紐型的科研機構,相當於“組織科研的科研組織”,將政府戰略意志與人民民眾的健康需求、科學家的研究興趣、產業界的產業需求連結起來,將國家、地方和產業的需求有機地轉化為前沿選題,組織各方力量協同創新開展研究。
深圳市醫科院還將通過天使投資、創業投資、風險投資等形式,“入股”轉化企業,逐步從單一科技研發向科研產業混合體過渡。
深圳醫學科學院籌建期,設定綜合管理部、資源管理部、戰略發展部、項目管理部和基礎建設部。

創新機制

深圳醫學科學院將探索六大創新機制,即靈活的引才用才機制、聯動的多維合作機制、多元的資金籌措機制、創新的研究資助機制、科學的評審評價機制、協同的產業轉化機制。
據《深圳醫學科學院建設方案》介紹,深圳醫學科學院顛覆了那些用人的“老規矩”——不定編制、不定級別,自主設崗,遵循理事會治理、學術自治原則,學術委員會是院內最高學術機構,尊重科研人才的稀缺性,實行市場化薪酬、社會化用人,有點像“企業化”運作。
此番顏寧回國,就是SMART體製革新的體現之一。以她的到來,讓那些來自國內國際的科研人才,放下對於傳統科研管理體制不適的擔憂。
深圳醫學科學院從事的工作有兩大類,一是做研究(Research),二是做轉化(Translation)。
深圳醫科院不只是埋頭聚焦重大科學和關鍵技術問題,還要在突破醫學科技轉化及套用瓶頸方面積極探索。深圳規劃,建立一個“1+N+X”的臨床研究及轉化協同創新題,深圳醫科院就是這個“1”,針對當前研究轉化的瓶頸,建設一個國際化高水平轉化醫學中心。

資金保障

深圳市醫科院將代表政府承擔起醫學科技專項資金配置職能,並建立多元化的資金籌措機制,做大資金盤子,支撐深圳的醫學研究可持續發展。
資金來源由3部分組成:
政府專項資助:深圳市政府將設立醫學研究專項經費,委託市醫科院進行管理。
社會資助:深圳市醫科院將通過設立聯合基金、接受慈善捐贈、引入風險投資等多種方式,吸引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慈善基金會和風險資本投入醫學研究,並逐步探索設立“粵港澳大灣區衛生健康科技創新引導基金”。
轉化收益:推動一大批藥物、器械及新技術在深圳轉化及生產,轉化收益直接反哺深圳市醫科院,成為資金籌措的重要來源。

發展目標

深圳醫學科學院的發展目標是,到2025年,以深圳醫學科學院為中樞和橋樑的深圳醫學科技協同創新共同體基本建成,部分重點領域研究取得進展,針對重點人群和重大疾病的防治技術獲得階段性突破;到2035年,在醫學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制度安排、規則對接方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到本世紀中葉,深圳醫學科學院成為全球著名醫學研究機構,粵港澳大灣區醫學科學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全球卓著。

機構領導

創始院長:顏寧
深圳醫學科學院
深圳醫學科學院院長顏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