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六合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六合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21年六合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發布單位:六合區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2021年1月7日
  • 索引號:742397932/2021-08061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六合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緊緊團結依靠全區人民,積極搶抓市委、市政府重點支持六合加快高質量發展機遇,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強富美高”新六合建設取得新進展、邁出新步伐。
築牢“防”的堤壩。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第一時間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回響,創新推出“六個一”防控工作法,持續強化聯防聯控機制,全力築牢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堅實屏障,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成效,被列為全省第一批低風險地區。有效應對百年不遇的汛情,全面做好巡堤查險、應急處置等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夯實“穩”的基礎。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20億元,增長5.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6.3億元,增長12.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工業投資增長20%;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4.4%。拓展“進”的態勢。戰略性新興產業招引實現歷史性突破,先後簽約落地百億級項目6個,其中榮盛盟固利動力電池項目實現當年簽約、當年開工。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區中六合區排名前進24位,位列第47。守住“保”的底線。出台區“助企4條”“人才10條”,返還援企穩崗資金7500多萬元,兌現獎補資金1.16億元。新增市場主體超過1.2萬戶、增長18.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7%。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糧食工作分別被國務院、省政府激勵獎勵。
一、紮實推進“四新”行動,全力暢通“兩個循環”。突出項目帶動、消費拉動、協同聯動,千方百計穩定經濟成長態勢。組織落實展現新氣象。成立“1+4”工作專班,建立月調度、月研判、月通報機制,成功舉辦“四新”產業招商發布會、池杉湖荷花文化旅遊節、農民豐收節等重大活動。招商引資跑出新速度。簽約項目投資總額超過1300億元,億元以上籤約項目205個,實際利用內資、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58.9%、58%。首次榮獲市招商擂台賽目標任務進度“優勝單位”。項目建設取得新突破。全力實施181個“四新”項目和17類新消費活動,建成5G基站640座,新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年度目標20.6個百分點,消費品銷售額增長28%,新都市建設完成投資130億元。華君光伏組件、協合大健康產業園等14個省市重大項目全部實施、完成投資59.5億元。
二、深化創新名城建設,全力助推轉型發展。突出創新賦能、載體建設、主體培育,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創新成效迸發涌流。新增省級科創載體2家、省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新認定市級新型研發機構8家、增長167%,淨增高新技術企業75家、增長66%,入選市科技頂尖專家3人、增長200%,技術契約成交額完成率全市第一。獲評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範基地。產業轉型蹄疾步穩。天詩新材料等7家企業入選市瞪羚企業榜單,新增規上工業企業69家,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2%。新增“兩品一標”農產品23個,農業龍頭企業銷售收入增長10.1%,龍池鯽魚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竹鎮板栗獲中國地理標誌商標。獲評省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模範區。重點園區加速發展。六合開發區在省級開發區的綜合排名前進6位、位列第21,榮獲中國經濟營商環境十大創新示範區;龍池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成國家級孵化器。南京高新區六合園揭牌,環保裝備公共技術服務平台開放服務。
三、聚焦短板精準施策,全力打贏三大攻堅戰。突出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以實幹實績築牢全面小康根基。污染防治成效顯著。從嚴落實長江大保護要求,中央和省市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全部銷號,“十年禁漁”和“百項提升工程”有力有序實施。新增成片造林1.8萬畝,4個國省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PM2.5濃度均值下降14%,地表水環境質量、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在省、市排名前列,創成省生態文明示範區。風險防範紮實有力。著力化解政府性債務,債務風險等級進一步降低。深入開展非法集資、非法金融活動專項整治。嚴格落實包案化解責任,推動信訪涉穩事項穩妥有序處置。精準脫貧深入推進。125戶“夾心層”農戶實現穩定增收,62個經濟薄弱村、欠發達村穩定性收入全部突破180萬元。繼續加強對口幫扶、支援和合作。
四、緊扣城鄉協同聯動,全力打造大美六合。突出規劃先行、布局最佳化、功能再造,努力建設和諧宜居新城市。加力推進新城建設。龍袍新城全面啟動,先後完成42項專項規劃設計方案編制,35天完成4.2平方公里、1554戶產業片區搬遷,七個月累計搬遷建築面積超45萬平方米,與央企正式簽訂總投資超280億元的聯合開發協定。雄州中心區提速推進開發建設,拆遷“清零”行動有效釋放發展空間1800多畝。加快打造美麗鄉村。紮實開展“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全域推進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新建美麗鄉村宜居村140個,獲評省“四好農村路”示範區,被確認為全省首批20個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重點任務區。馬鞍街道大聖村入選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程橋街道“水韻原鄉”創成省級特色田園鄉村,金牛湖街道八百橋社區入選“美麗家園”省級示範點名單,橫樑街道盤活利用閒置農房、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成效明顯。加強精細精緻管理。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正式開工建設。竹鎮鎮、雄州街道龍虎營村、區稅務局榮獲全國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稱號。
五、加大富民惠民力度,全力辦好民生實事。突出鞏固基礎、兜牢底線、補短強弱,持續提高民眾獲得感和幸福感。抓實抓牢就業創業。新增城鎮就業2.5萬多人,完成研究生見習“寧聚計畫”1555人,培育自主創業1200人。發放就業困難人員補助3580萬元、創業貸款2864萬元、高校畢業生住房租賃補貼373萬元。抓實抓牢社會保障。落實階段性減免社保政策,為6700多戶參保單位減負8億元。新開工保障房74.8萬平方米、竣工25.6萬平方米。抓實抓牢公共服務。引入南外仙林分校等優質教育資源,公辦和民辦惠民園就讀幼兒比例提升至92.4%,創成省平安校園建設示範區。新增3A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2個,區婦幼保健院建成投用並創成全市首家區二級婦幼保健院,區人民醫院創成三級綜合醫院。冶山文化站及5家社區文化服務中心入選省“十百千”示範工程名單。竹鎮鎮、竹墩社區分別榮獲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稱號。
六、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全力提升履職水平。突出黨建引領、改革攻堅、制度創新,切實增強治理效能。全面深化從嚴治黨。深入推進黨的建設,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鞏固提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整治成效,組織開展政府黨組專題學習15次。主動接受各方監督,辦復人大代表建議129件、政協提案209件,公開政府信息6490條。全面深化綜合改革。有序推進園區去行政化改革,成立公用集團、文旅集團,組建區招商中心,市場化運作產業招商發展有限公司。營商環境“111”法治服務體系、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等改革做法被國務院和省市推廣。全面深化社會治理。嚴格落實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一年小灶”“三年大灶”工作要求,認真抓好國家和省市安全生產督導巡查反饋問題整改,紮實做好區級安全生產督導巡查,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全力打造食品安全示範城市,食品小作坊取證率100%。高標準通過省市“七五”普法終期考評,掃黑除惡行動成效好評率、矛盾糾紛調解率、民眾安全感等指標位居全市前列,區法律援助中心獲評全國先進單位,冶山街道創成省法治文化特色小鎮,鄉村治理獲得全國創新社會治理最佳案例。
各位代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過去五年,全區上下緊扣“強富美高”新六合建設目標,砥礪前行、開拓創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五年來,我們持之以恆抓產業、促發展,綜合實力持續提升。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8.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7%,工業投資年均增長9%。新增瞪羚企業11家、規上工業企業155家,規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9%。旅遊接待人次、總收入年均增長15%,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0%。六合現代農業產業園入選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名單。五年來,我們持之以恆抓改革、促創新,內生動能持續增強。從零起步規劃組建高新區,在建、投用科創載體面積超100萬平方米。簽約落地新型研發機構20家、孵化引進企業超400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達198家、年均增長超5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提高22.5個百分點。政務服務、綜合行政執法等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街鎮集成改革全面完成,在全省率先推出“一網通”“一區通”等便民措施,被評為省市營商環境先進區。五年來,我們持之以恆抓統籌、促融合,城鄉面貌持續改善。全力推進雄州中心區、龍袍新城規劃建設,建成省市級美麗鄉村305個、示範片區650平方公里,城鎮綠化覆蓋率達45.8%。提檔升級農路600公里,新改建橋樑73座。改造棚戶區121.6萬平方米,實施農村危房改造1071戶、基本實現“動態清零”。關停搬遷“散亂污”企業80家、升級改造121家,新增成片造林5.08萬畝,修復長江濕地6770畝,全區域基本消除黑臭水體。五年來,我們持之以恆抓服務、促保障,民生福祉持續增進。民生支出年均增長13.4%。新增城鎮就業10.2萬人,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1%,獲省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新開工保障房163.5萬平方米、竣工102.8萬平方米,籌集人才安居房13.1萬平方米。新建、改擴建各級學校42所,實驗高中創成省“四星級”高中。省中醫院江北院區正式掛牌運行,龍池、龍袍、金牛湖創成國家衛生街道。審計監督、穩價保供、氣象服務、退役軍人管理服務、雙擁等工作有力推進,人防、外事、民宗、僑台、紅十字等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2020年和“十三五”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區人民共同努力、共同奮鬥的結果,是各方有力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六合區人民政府,向全區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離退休老同志,向各級各類駐區單位,向在六合投資創業的境內外客商,以及所有關心支持六合發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比如,主導產業集聚集群效應還不夠明顯,科技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城鄉功能品質還不夠最佳化,公共服務供給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環境指標還不夠穩定,生態優勢轉化的路徑有待進一步探索;安全生產、社會領域的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政府系統仍有存在,等等。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十四五”發展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
各位代表,未來五年,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六合爭先進位、跨越趕超的關鍵五年。根據《中共南京市六合區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今後五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是:緊扣市委市政府對六合提出的“產業增長極、宜居新空間、生態後花園”定位,圍繞建設以人民為中心大美六合的發展願景,聚力擦亮“創新強效”的產業名片、“江北門戶”的視窗名片、“古棠新韻”的宜居名片、“襟江帶滁”的生態名片、“四鄉集萃”的文化名片、“基層善治”的幸福名片,初步形成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實體經濟為主體的增長方式,加快成為南京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服務雙循環格局重要傳導區,奮力在南京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乾在實處、展現作為。
著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北部創新支點。堅持創新發展導向,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落實創新名城建設部署,創新發展競爭力和輻射力顯著提高,形成更多依靠創新的引領型發展。建設具有特色的六合科技創新港,在寧鎮揚同城化中發揮傳導作用。建成一批國家級科創載體,形成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主體、高新技術產業為支撐的產業體系,主要創新指標和創新發展能力大幅提升。到“十四五”末,高新技術企業數超1000家,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2.5%。
著力打造高能級集聚的現代產業基地。堅持把工業崛起作為強區之本,把實體經濟作為核心抓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揮主引擎作用,製造業產業鏈條和協作配套體系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能級不斷增強,現代農業加快提升形成品牌,成為全市工業經濟新的重要增長極。開發園區、高新園區、農業園區加快提檔升級,在全省綜合排名穩步提升。圍繞全市“4+4+1”主導產業體系,著力推動地標產業打造取得突破,形成1-2個千億級主導產業集群和2-3個五百億級特色產業集群。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8%,規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0%,到“十四五”末,上市掛牌企業超30家,製造業增加值占比達28%。
著力打造高品質生活的幸福都市田園。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高於GDP增速,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優質公共服務資源顯著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長江六合段以及廣大鄉村生態品質、形態面貌明顯改善,綠色低碳發展成效明顯,區域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生態優勢轉化路徑更加清晰,充分彰顯大都市北部田園風采。到“十四五”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7%,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8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