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氣候公報

2021年中國氣候公報

《2021年中國氣候公報》是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完成的年度氣候報告。公報顯示,2021年,全國年平均氣溫10.5℃,比常年偏高1.0℃,為1951年以來最暖年。氣溫高、降水多,澇重於旱,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強發、廣發、並發,氣候年景偏差。但與近十年平均相比,氣象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偏少。

2022年3月1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21年中國氣候公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21年中國氣候公報
  • 發布單位:中國氣象局
  • 完成單位: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
  • 發布時間:2022年3月1日
發布歷程,主要內容,

發布歷程

2022年3月1日,在中國氣象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2021年度《中國氣候公報》正式發布。這份由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完成的年度氣候報告,全面分析了2021年中國氣候基本概況、氣候系統監測狀況以及主要氣象災害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綜合評估了氣候對行業、環境、人體健康等方面的影響。

主要內容

2021年,中國氣溫高、降水多,暖濕特徵明顯,澇重於旱,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強發廣發並發,氣候年景偏差。北方降水多,黃河流域秋汛明顯;區域性階段性氣象乾旱明顯,華南乾旱影響較大;高溫過程多,夏秋南方高溫持續時間長;登入颱風偏少,但“煙花”影響時間長、範圍廣;強對流天氣強發,局地致災重;寒潮過程多,極端低溫頻現;沙塵天氣出現早,強沙塵暴過程多。與近十年平均相比,氣象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偏少。全年氣候具有以下特徵:
1.全國年平均氣溫創歷史新高;高溫過程多、結束晚
2021年,全國年平均氣溫10.5℃,比常年(1981-2010年)偏高1.0℃,為1951年以來最暖年。浙江、江蘇、寧夏、江西、福建、湖南、安徽、河南、廣東、湖北和廣西11省(區)年平均氣溫均創歷史新高。
2021年,中國發生9次區域性高溫過程,比常年偏多5次,為1961年以來最多。7月20日至8月9日,中國中東部出現大範圍高溫天氣過程,極端最高氣溫普遍有35~40℃,局地超過40℃,有38個國家站日最高氣溫破歷史極值。9月17日至10月5日,南方出現1961年以來最晚高溫過程,結束時間較常年偏晚36天。
2.全國平均年降水量偏多;北方降水量居歷史第二多
2021年,全國平均年降水量672.1毫米,比常年偏多6.7%,其中北方降水量為歷史第二多,僅次於1964年,北京、天津、河北年降水量均為歷史最多。七大江河流域中,除珠江流域降水量較常年偏少16%外,其他流域均偏多,其中,海河流域(偏多74%)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最多,黃河流域(偏多39%)為次多,遼河流域(偏多34%)和淮河流域(偏多32%)均為第三多。
華南前汛期4月26日開始,偏晚20天,雨量偏少31%。6月9日入梅,偏晚1天,7月11日出梅,偏早7天,梅雨量偏少22%。華北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度為1961年以來第2長,雨量為1961年以來第3多。華西秋雨8月23日開始,11月8日結束,開始偏早8天,結束偏晚7天,雨量為1961年以來最多。
3.汛期暴雨極端性強,黃河流域秋汛明顯
2021年,全國共出現36次區域性暴雨過程。汛期,暴雨極端性強,河南等地暴雨災害嚴重;秋季,華北和西北地區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最多,黃河流域秋汛明顯。
5月中旬至10月下旬,中國共出現29次區域暴雨過程。7月15-22日,華北中部和南部、黃淮西部和南部出現強降雨過程,多地出現極端降水事件。河南鄭州最大日降水量達624.1毫米,接近該站常年的年降水量(641毫米);鄭州最大小時降水量達201.9毫米,超過此前中國大陸地區小時降水量氣象觀測記錄。
9-10月,5次區域暴雨過程影響黃河中游,黃河出現嚴重秋汛。9月24-26日,四川盆地、西北地區東部至華北、黃淮一帶出現暴雨過程,黃河支流渭河發生1935年有實測資料以來同期最大洪水。10月2-7日,山西平均降水量超過常年10月降水量的3倍,出現明顯秋汛。
4.區域性和階段性氣象乾旱明顯,華南乾旱影響較重
2021年,中國氣象乾旱區域性和階段性特徵明顯。江南、華南出現秋冬連旱、雲南出現秋冬春夏連旱、西北地區東部和華北西部出現夏秋連旱、華南階段性乾旱頻發。3月下旬至12月中旬,華南中東部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2~5成,氣象乾旱階段性發展。乾旱致使華南地區江河水位下降,山塘水庫乾涸,對農業生產、森林防火、生活生產帶來不利影響。
5.生成和登入颱風均偏少;“煙花”陸地滯留時間長
2021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2個颱風生成,較常年(25.5個)偏少3.5個,其中5個登入中國,較常年(7.2個)偏少2.2個。登入颱風平均強度(27.6米/秒)比常年偏弱。
第6號颱風“煙花”7月25日和26日先後登入浙江舟山普陀及平湖市沿海,為1949年有氣象記錄以來首個在浙江省兩次登入的颱風。“煙花”移動速度慢,在中國陸上滯留時間長達95個小時,為1949年以來最長,先後影響浙江、上海、江蘇等10省(市)。
6.強對流天氣頻發,局地致災重
2021年,中國共發生47次區域性強對流天氣過程,中等強度以上龍捲16次,較常年偏多。5月14日,江蘇蘇州和湖北武漢遭受強龍捲,極端性和破壞性為近年來罕見,蘇州市局地最大風力17級,武漢市強龍捲風影響距離長達18公里、最大破壞直徑1000米。
7.寒潮過程多、極端性強、影響範圍廣
1月上旬強寒潮降溫幅度大、影響範圍廣。1月6-8日,中國中東部地區出現寒潮天氣過程,河北東部、山東中部和河南北部降溫幅度達12~16℃,多地最低氣溫達到或突破建站以來歷史極值,北京南郊觀象台最低氣溫達-19.6℃,為1951年以來第3低。低溫、雨雪、大風天氣對東北地區及內蒙古東部、新疆北部等地畜牧業和設施農業生產造成不利影響。
11月上旬寒潮過程極端性強、雨雪範圍廣。11月4-9日,受寒潮影響,中國中東部及西北大部地區降溫幅度為8~16℃,部分地區超過16℃;116個國家站降溫幅度達到或超過歷史極值。此次寒潮給北方部分地區農業、交通、電力以及居民生活等造成較大影響,瀋陽、長春、天津、濟南等多地中國小停課。
8.沙塵天氣出現早,強度強
2021年,中國首次沙塵天氣過程發生時間為1月10日,為2002年以來最早。春季,北方地區共出現9次沙塵天氣過程,比常年同期偏少8次,但強沙塵暴過程為2013年以來最多。
3月13-18日的強沙塵暴過程為近10年來最強,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波及中國19個省(區、市)。內蒙古中西部、寧夏、陝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北京等地的部分地區出現強沙塵暴,北方多地PM10峰值濃度超過5000微克/立方米,北京超過7000微克/立方米;沙塵還南下至安徽、江蘇、上海、浙江等南方省(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