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報告聚焦後疫情時代農業食物系統轉型,圍繞農業食物系統與氣候變化、膳食結構與營養健康及環境可持續、面源污染與農業綠色轉型、
電子商務與小農發展、農產品貿易的變革與挑戰等重大議題展開,提出了重塑後疫情時代農業食物系統的七大措施。
主要措施
一是調整農業技術研發方向,優先發展多贏型技術創新體系。農業食物系統未來要應對氣候變化、極端天氣、自然資源退化等多重風險挑戰,就必須由過去只注重生產性技術轉向注重發展目標多贏的技術創新。
二是改革農業補貼政策,創新財政政策支持方式。要推動農業食物系統轉向營養健康和綠色環保需要改革政策支持方式。
三是加大制度創新,建設高效和具有包容性的食物價值鏈。將綠色、健康和營養的指標納入各級政府的績效考核體系中。
四是增加農村信息通訊基礎設施投資,順應產業數位化趨勢。充分發揮電商在農食系統轉型中的推動作用。
五是保持貿易暢通,增強農業食物系統轉型過程中應對不確定性衝擊的能力。
六是敬畏尊重大自然,保護野生動植物棲息地。
七是引導居民行為改變,實現人類健康與地球健康雙贏。加強對健康和可持續膳食的宣傳推廣,引導居民健康膳食,增加全穀物、水果和豆類的消費,減少對精製穀物和紅肉的過量消費;減少食物損失和浪費是引導居民行為改變的重要著力點,提倡適度飲食,珍惜食物,杜絕舌尖上的浪費,減輕水土資源壓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出版背景
過去幾十年,儘管世界各地在與飢餓和營養不良的鬥爭中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仍然面臨嚴峻挑戰。不健康的、不可持續的農業食物系統不僅有可能帶來營養不良的三重負擔(飢餓、微量營養素缺乏、超重或肥胖)、食品安全恐慌和人畜共患病,而且還有可能加劇氣候變化,因此,需要立即採取行動推動當前農業食物系統的轉型。同時,中國發展的經驗、歷程與智慧越來越多與國際接軌,也要求相關研究更加具備全球視野,立足中國,面向世界。
主要目的
其主要目的是增進中國與世界的相互了解,用國際社會能夠理解的語言和視角講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