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鼠疫疫情

2019年鼠疫疫情

2019年11月12日,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2人經專家會診,被診斷為肺鼠疫確診病例。該兩名患者由內蒙古當地救護車轉至北京市朝陽區醫療機構治療。

2019年11月16日,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鑲黃旗巴音塔拉蘇木採石場1人在烏蘭察布市化德縣醫院就診期間,反覆發燒,經專家會診,被診斷為腺鼠疫確診病例。

2019年11月27日,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江岸蘇木江岸嘎查1名牧民在四子王旗人民醫院就診期間,經國家和自治區專家會診,確診為腺鼠疫病例。患者發病前曾在鼠疫疫源地內活動過。

2019年12月23日,患者達到痊癒標準,符合出院條件治癒出院。

2020年4月20日,國家衛健委發布《2019年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數據顯示中國2019年鼠疫報告發病5例,死亡1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9年鼠疫疫情
  • 首次發生時間:2019年11月12日
  • 首次發生地區:內蒙古錫林郭勒盟
  • 患者人數:5人 
  • 主要類型:肺鼠疫,腺鼠疫,敗血型鼠疫
  • 臨床表現:多為高熱畏寒、伴噁心嘔吐、頭痛及四肢痛、顏面潮紅等
  • 死亡人數:1人
疫情發展,肺鼠疫,腺鼠疫,疫情處置,疫情防控,相關法規,科普知識,鼠疫的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臨床表現,預防措施,注意事項,

疫情發展

肺鼠疫

2019年11月12日晚,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政府官方網站發布訊息:2019年11月12日,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2人經專家會診,被診斷為肺鼠疫確診病例。該兩名患者由內蒙古當地救護車轉至北京市朝陽區醫療機構治療。

腺鼠疫

2019年11月16日,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鑲黃旗巴音塔拉蘇木採石場1人在烏蘭察布市化德縣醫院就診期間,反覆發燒,經專家會診,被診斷為腺鼠疫確診病例。患者,男,55歲,曾於2019年11月5日在採石場剝食過野兔,未發現本病例與前2例病例之間有流行病學關聯。患者已在烏蘭察布市化德縣醫院隔離救治,相關防控措施已落實。密切接觸者28名,已就地隔離醫學觀察,無發熱等異常表現。
2019年11月27日,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江岸蘇木江岸嘎查1名牧民在四子王旗人民醫院就診期間,經國家和自治區專家會診,確診為腺鼠疫病例。患者發病前曾在鼠疫疫源地內活動過。該患者已在當地醫院隔離救治,病情平穩,相關防控措施已落實,對4名密切接觸者已按要求進行隔離醫學觀察,無發熱等異常。
2019年12月23日,患者查體檢測指標和生命體徵恢復正常,經專家會商研究,患者達到痊癒標準,符合出院條件治癒出院。

疫情處置

2019年11月12日,北京市確診兩例由內蒙古輸入的鼠疫患者後,北京市立即啟動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機制,對兩名確診患者進行妥善救治。一名患者病情穩定,另一名患者病情危重,未進一步惡化。
2019年11月12日確診的2例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均無發熱等異常表現。
截至2019年11月14日,兩名鼠疫確診患者,一名病情穩定,另一名經專家會診,病情仍然危重,略有好轉,在進行對症治療。
2019年11月14日晚,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網傳在宣武醫院和北京兒童醫院發現鼠疫疑似病例,北京市組織專家力量對兩名來自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的就診患者進行了綜合判斷,結合患者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病原檢查,患者不符合鼠疫診斷標準,排除鼠疫,解除隔離觀察。
2019年11月16日,一名危重患者出現反覆、不穩定,病情加重,有關專家已進行會診,正在進行對症治療。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中已有部分人員相繼解除隔離醫學觀察,其餘人員未出現發熱等相關異常症狀。
截至2019年11月16日,北京市無新增鼠疫病例。
2019年11月16日,錫林郭勒盟腺鼠疫患者已在烏蘭察布市化德縣醫院隔離救治,相關防控措施已落實。密切接觸者28名,已就地隔離醫學觀察,無發熱等異常表現。此外,2019年11月12日確診的2例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均無發熱等異常表現。
2019年11月18日,42名與在北京確診的2名肺鼠疫患者的錫林郭勒盟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期滿,無發熱等異常表現,實驗室PCR檢測均為陰性,經專家會商研究,解除醫學觀察。還有4名密切接觸者繼續醫學觀察,無發熱等異常表現。來自錫林郭勒盟鑲黃旗的腺鼠疫患者仍在化德縣醫院隔離救治,該患者的密切接觸者28人繼續進行醫學觀察,目前無發熱等異常表現,區內無新發病例。
2019年11月21日8時,錫林郭勒盟來京就醫的兩名肺鼠疫患者的所有密切接觸者,已按照標準,全部解除隔離醫學觀察。
2019年11月23日,化德縣確診腺鼠疫病例的20名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期滿,無發熱等異常表現,解除醫學觀察,至此該確診病例的28名密切接觸者全部解除醫學觀察。
截至2019年12月4日,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腺鼠疫患者全部4名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期滿,無發熱等異常,全部解除隔離醫學觀察。
截止2019年12月23日,烏蘭察布市無新發病例,全市將持續開展鼠間疫情監測、發熱患者排查、滅鼠滅蚤以及鼠防知識進村入戶等鼠疫防控相關工作。

疫情防控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為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相關部門已採取了病例隔離治療、隔離區管理和終末消毒、密切接觸者追蹤、隔離醫學觀察和預防性服藥、健康宣教等工作。有關密切接觸人員,均已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進行隔離醫學觀察。截至2019年11月12日,全市無新增鼠疫病例,未接到密切接觸者出現發熱等相關異常情況的報告。
錫林郭勒盟鼠疫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鼠疫是可防、可治、可控的,及時發現、及時治療是可以治癒的,公眾不必過度恐慌。
專家提示:鼠疫可防、可控、可治。預防人感染鼠疫要做到“三不三報”,不私自捕獵疫源動物(狐狸、旱獺、野兔等)、不剝食疫源動物(野兔、旱獺等)、不私自攜帶疫源動物及其產品出疫區(鼠類、狐狸、旱獺、狼、野兔、以及和其有關的皮毛等),報告病死鼠及其他病死動物(狐狸、旱獺、狼、野兔等)、報告疑似鼠疫病人、報告不明原因的高熱病人和急死病人;“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人感染了鼠疫是可以治癒的。腺鼠疫患者治癒後能夠恢復正常生活和生產勞動。

相關法規

中國的法定傳染病分為甲、乙、丙三類,甲類傳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亂。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要求,對甲類傳染病的病人、病原攜帶者進行隔離治療,對其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隔離觀察,根據傳染病疫情控制需要,可採取進一步防控措施。對鼠疫患者的密切接觸者需進行9天的醫學隔離觀察。

科普知識

鼠疫的傳染源

主要為感染動物和肺鼠疫患者,宿主動物常見有嚙齒類動物和野生食肉動物,如蒙古旱獺、喜馬拉雅旱獺和達烏爾黃鼠、長爪沙鼠、布氏田鼠等。

傳播途徑

鼠疫主要通過病媒生物傳播、接觸傳播和飛沫傳播。在自然疫源地,病媒生物傳播是最主要的傳播方式,跳蚤是傳播鼠疫的主要媒介,寄生在染疫動物的跳蚤感染鼠疫菌後再叮咬人,即可造成人的感染。接觸傳播是指人在宰殺、剝皮及食肉時接觸染疫動物,或接觸鼠疫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時,病菌通過皮膚表面傷口或黏膜進入體內而造成感染。此外,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病人在呼吸、咳嗽時釋放出的病菌可以形成飛沫而短時間懸浮於空氣中,此時他人吸入時也可造成感染。

易感人群

人對鼠疫普遍易感。疫區從事野外工作的人員或獵殺、剝食旱獺的獵人、牧民接觸染疫動物可能性大,感染的機會高於一般人群。

臨床表現

根據發病部位和病理變化的不同,可將鼠疫分為腺鼠疫、肺鼠疫、敗血型鼠疫等,其他類型鼠疫如皮膚鼠疫、腸鼠疫、眼鼠疫等型比較少見。
1.腺鼠疫:臨床表現主要是高熱、畏寒、伴噁心嘔吐、頭痛及四肢痛、顏面潮紅、結膜充血、皮膚黏膜出血點等。多表現為腹股溝淋巴結、腋下淋巴結和頸部淋巴結腫大,且發展迅速,多為單側,一周后淋巴結很快化膿破潰。
2.肺鼠疫:臨床表現主要是起病急,畏寒高熱、頭痛胸痛、呼吸急促、嘴唇發紫、咳嗽、咳黏液或血性泡沫痰,常因心力衰竭、出血、休克而死亡。
3.敗血型鼠疫:臨床表現主要是高熱寒戰、神志不清、昏迷,進而發生感染性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及廣泛皮膚出血和壞死等。

預防措施

1、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做好各種傳染病包括鼠疫防護最有效的措施。就目前而言,公眾無須採取特殊的個人防護措施,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勤洗手,儘量避免去人群擁擠場所,去醫療機構就診或個人出現發熱、咳嗽等相關症狀時要及時佩戴口罩等。
2、若懷疑自己與病例有過接觸,可以進行自我觀察,持續2周自測體溫;或向當地疾控部門主動申報,取得專業指導,一旦出現發熱、咳嗽、淋巴結疼痛、咯血或出血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
3、外出旅遊時儘量減少和野生動物接觸,不逗玩健康狀況不明的旱獺,不私自捕獵、剝食、攜帶疫源動物,同時做好防蚤叮咬措施,通過使用驅避劑,減少軀體暴露,避免被蚤叮咬。
4、野外工作人員,要提高鼠疫防範意識,加強個人防護措施。
鼠疫是可防、可治、可控的,及時發現、及時治療是可以治癒的,公眾不必過度恐慌。

注意事項

“三要”
如果發現病(死)老鼠、狐狸、旱獺、野兔等動物,要及時報告給相關部門。
如果在身邊發現帶有疑似鼠疫症狀的病人要立即報告!
如果發現原因不明的急死病人,也要及時報告!
“三不要”
杜絕接觸和煮食病(死)老鼠、狐狸、旱獺、野兔等動物;
儘量不要與老鼠、狐狸、旱獺、野兔等動物有近距離接觸,不要在老鼠、狐狸、旱獺、野兔等動物洞周圍坐臥休息,以防跳蚤叮咬傳播病毒;
不要到鼠疫病人或者疑似鼠疫病人家中進行探視或者已死亡的患者家中弔喪,以防病毒進行二次傳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