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興寧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9年興寧市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2019年,我代表興寧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8年工作回顧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一年來,市政府在上級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常委會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立足生態發展區新定位,主動對接梅州市“一區兩帶六組團”發展戰略,著力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構建“一城一廊一帶”發展格局,全力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一、綜合實力持續提升
穩增長取得實效。努力擴大有效投資,省市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50.18億元。投入6.7億元,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配合做好龍梅高鐵、河惠莞高速麻布崗出口至羅浮連線線規劃建設前期工作;國道G205線繞城改建工程全線通車,完成國道G206線興寧松陂至豐順北斗、省道S339線大坪至回龍段升級改造工程,省道S225線至濟廣高速葉塘互通口、省道S225線火車站至水口段升級改造等項目進展順利。投入1.84億元,加強民生水利建設。完成山區中小河流治理10.5公里、水系連通試點工程100.5公里,望江獅水閘重建工程完成進度達85%。投入1.7億元,實施電網建設項目724個。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現代商貿、物流配送、電子商務、體育休閒等產業加快發展,消費潛力有效激活,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6.1億元,比增9.7%。外貿外資穩步增長,實現進出口總額7.06億元、增長4.1%。金融運行平穩,存貸比同比提高6個百分點。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71.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53.3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1億元。
實體經濟發展壯大。深入開展“暖企”“扶企”行動,扶持企業發展資金7400萬元,為企業發放增信放大貸款1.9億元;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2家、“個轉企”54家,全年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11.45億元。廣東明珠養生山城酒文化產業園建成啟用,泰聯玻璃新廠區等4個項目動工建設。完成園區固定資產投資5.78億元,廣州天河(興寧)產業轉移工業園“六縱六橫”道路、安置區二期等項目進展順利,水口工業園規劃調整、征地拆遷有序推進,園區承載力不斷提升。強化招商選資,新引進佳盟子數控工具機等契約項目18個,計畫投資總額80.5億元。創新驅動能力增強,實施技改項目15個,完成技改投資1.09億元;全市專利申請數430件、授權數276件。奧浦合金等10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華威化工被認定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新組建梅州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培育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31家、省高新技術產品38個;新增省級“眾創空間”和“星創天地”各2個,電商示範基地被評為省級示範性創業孵化基地。熙和灣客鄉文化旅遊產業園創建為國家4A級景區,徑南鎮月形山鄉村旅遊區創建為國家3A級景區,“十二肩嶺”古驛道活化利用等項目進度加快;高規格舉辦了廣東省第七屆花燈文化節暨興寧市首屆花燈文化旅遊節,擦亮“中國花燈之鄉”名片。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42.7億元、旅遊接待總人數502萬人次,分別比增25%、20%。
二、城鄉面貌持續改善
城區擴容提質加快。興寧大道建設基本完成,興南大道完成升級改造,棚戶區改造文峰新城B區交付使用,錦繡新城二期即將完工,動工建設錦繡新城三期、美術館、圖書檔案館、污水處理廠擴容等項目,實施錦繡大道(寧江新城段)、南部新城肉菜市場、福興肉菜市場等項目;投入1.33億元,實施石光街、興東路改造等51宗市政工程,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毅德商貿物流城、電商示範基地等帶動作用明顯,網際網路產業集聚效應逐步顯現,推動產城聯動發展。國家衛生城市、省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紮實推進,“美麗興寧·美好家園”城鄉環境大提升行動深入開展。安裝智慧型交通系統12座,對6個主要交通節點進行道路渠化和紅綠燈設定,實施10個高速公路出入口連線點、城區22個主要節點的景觀提升工程,城市顏值和品質明顯提升。
鄉村振興紮實推進。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6.49億元,比增4%。完成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新增高標準農田3.68萬畝。紮實開展“大棚房”和違法違規侵占山水林田湖資源整治行動,墾造水田項目全面開工,完成拆舊復墾驗收202畝。糧食生產安全穩定,總產達43.58萬噸。新增省級農業龍頭企業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53家,返鄉創業青年陳偉波入選“全國百名傑出新型職業農民”。興寧市首屆農特產品展銷暨農電商交流貿易會取得良好效益,達成意向訂單2280萬元。特色小鎮建設紮實推進,玖崇湖溫泉度假小鎮、熙和灣·客天下花燈文化特色小鎮分別入選省級、梅州市級特色小鎮創建示範點名單;注重技術和產品創新,工藝、紡織等13個專業鎮煥發新活力。中心鎮、重點鎮“六個一”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0億多元,完成新農村公路硬底化80公里、村村通自來水工程102宗。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353個自然村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58個省定貧困村全部建成乾淨整潔村,龍田鎮成功創建為“廣東省衛生鎮”,徑南鎮東升村入選2018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三、三大攻堅戰持續推進
重大風險防線築牢。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化解隱性債務4.26億元。設立57個廣東省電信網路新型違法犯罪定點監測站,嚴厲打擊電信詐欺、非法集資等行為。完成農信社轉制,組建了廣東興寧農村商業銀行。涉房、涉地、涉企等歷史遺留問題化解工作穩步推進;國道G205段交通安全隱患省掛牌督辦案件基本完成整改。加強食品藥品各環節監管,普及“智慧食藥監”平台套用,建設“明廚亮灶”2164家,嚴防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全力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全市未發生動物疫情。
精準脫貧穩紮穩打。圍繞“兩不愁、三保障、一相當”的目標,因地、因戶落實幫扶措施,壓實幫扶責任,加強動態管理,產業就業幫扶成效明顯,“三保障”政策全面落實,省定貧困村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累計投入3.97億元,實施幫扶項目4.4萬個;預計有10809戶、26681人可實現預脫貧,預脫貧率達92.3%。
污染防治成效提升。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交辦案件全部辦結,省環保督察交辦案件辦結率95.5%。全面落實河(湖)長制,開展“五清”專項行動,省考斷面考核點水洋斷面水質達到Ⅲ類標準;投入6000多萬元,清理禁養區養殖場(點)1015家;總投資16.9億元的環境綜合治理和修復項目進展順利,東排溝黑臭水體治理工程穩步推進;建設鎮、村污水處理設施20座,對10個鎮級垃圾填埋場進行整治,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2.94萬畝。完成碳匯造林2.5萬畝、森林撫育20.1萬畝,實施鄉村綠化美化工程29個。建設環境質量生態自動監測網路,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6.9%、飲用水源和地表水達標率100%,順利通過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質量考核。
四、民眾獲得感持續增強
民生保障紮實有力。全年民生領域支出51.09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2.36%。十件民生實事39項具體任務全面完成。社會保險提標擴面,提高了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孤兒保障標準和醫療救助水平,“五大險種”綜合參保人數達35萬人次;新建省級“兒童之家示範點”3個、兒童友好社區40個、殘疾人社區康園中心4個。惠民實事落到實處,培訓各類勞動力12598人,勞動力轉移就業18921人,城鎮新增就業4320人,失業人員再就業401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41%;新開工建設安置房490套(戶),完成農村危舊房改造1250戶、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503戶;惠民信息平台公布和查詢事項增加20項;“送影下鄉”農村公益電影放映5460場、“送戲下鄉”文藝演出80場;為58個省定貧困村配備健身器材,完成寧新文體廣場健身工程;組建了坭陂、羅浮、水口三個鄉鎮專職消防隊;發放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3202.3萬元。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成功創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教育強鎮(街)複評工作全面完成;興寧一中恢復國中招生,興寧市第三中學、黃陂崇文學校建成九年一貫制學校,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實現全覆蓋;新增廣東省規範化幼稚園26所,普通高中優質學位達100%。建成省級文體廣場示範點2個、文化驛站10個;山歌小戲《帶您去看海》在廣東省第九屆戲劇花會上獲銀獎。興寧圖書館獲評“國家一級圖書館”。完成羅屏漢故居修繕及布展工作。葉塘中心國小獲得“友邦中國青少年足球發展項目2018快樂足球冠軍杯”和梅州市“市長杯”冠軍。新建市人民醫院項目順利推進,第五人民醫院基本建成,第三人民醫院擴建等項目建設進度加快;大坪鎮衛生院等5所鄉鎮衛生院獲評全國“民眾滿意醫院”,龍田、徑南等15個鎮創建為“兩基”示範鎮(達標鎮)。落實人才新政,啟動興寧“人才港”建設;實施“客家菜師傅”工程,高質量承辦“粵菜師傅”與“少年廚神”梅州站活動。質量強市工作取得實效,“興寧茶油”獲批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新增“廣東省名牌產品”4個、“廣東省名特優新”農產品2個。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取得階段性進展。國防動員、徵兵和退伍軍人安置、人民防空等工作有序推進。工會、共青團、慈善等作用有效發揮。統戰、外事僑務、民族宗教、統計、物價、法制、供銷、打私打假、氣象、廣播電視、檔案、地方志、保密、老區建設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社會保持安定有序。社會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新增註冊志願者1000人,成立興田等4個鎮(街)的社會工作與志願服務協會。強勢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和“颶風2018”“梅安2號”“安網2018”等專項行動,刑事警情下降12.7%,“兩搶”案件下降27.8%。全年破獲刑事案件1207宗,其中破獲涉黑涉惡案件64宗;打掉涉惡團伙27個、保護傘2人,剷除惡勢力犯罪集團2個。推進智慧新警務建設,在梅州市率先實現“一窗通辦”派出所全覆蓋。“七五”普法深入實施,興寧市法治文化主題園被評為廣東省十佳法治文化主題園,華僑中學被評為省級“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推進法治建設“四級同創”,矛盾糾紛化解率達99%。社區矯正人員安置率、幫教率均達100%,市社區矯正局榮獲省集體二等功。落實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強化“打非治違”,完善應急聯動機制,“兩站兩員”、食品安全協管員等作用有效發揮,全市安全生產形勢穩中向好。
五、政府效能持續提高
各項改革取得新突破。“三去一降一補”穩步推進,減輕企業成本和負擔共2.2億元,17家國有“殭屍企業”出清重組步伐加快。深化“放管服”改革,壓減市政府部門權責清單事項57項,取消涉企涉民證明10項。清理規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30項,網上中介服務超市建成運營。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新增各類商事主體7179戶、比增7%。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成緊密型醫聯體8個。推進財政金融改革,落實預算編制執行、國庫集中支付、公務卡結算等制度,合併國地稅機構。深化“一門式一網式”“馬上辦”“多證合一”等改革,加快“數字政府”建設,行政效能有效提升。婦聯、僑聯、總工會、農電體制等改革穩步推進。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任務,徑南鎮東升村入選廣東改革開放“示範百村”。
自身建設取得新成效。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嚴格履行黨建、黨風廉政建設、意識形態“一崗雙責”,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決全面徹底肅清李嘉、萬慶良惡劣影響,狠抓中央巡視廣東、省委巡視梅州反饋問題的整改,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深入開展“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活動,形成一系列專題調研報告和系列行動方案。堅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自覺接受市政協和社會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工青婦等人民團體意見,辦理人大議案、建議35件,政協提案131件,辦復率均達100%。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推進,開展4次市政府學法活動,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南方號“興寧發布”榮獲2018年廣東政務新媒體年度區縣傳播力獎。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強化財政和審計監督,加強行政效能監察,持之以恆糾治“四風”,嚴肅處理“四風”隱形變異、頂風違紀幹部22人,政風行風持續好轉。
各位代表,一年來,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全市上下凝聚共識,迎難而上,取得了這些進展和成績,確實來之不易,這是上級和市委堅強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依法監督、鼎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拼搏、開拓創新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駐興部隊、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向所有關心支持興寧建設和發展的廣大鄉賢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仍然面臨不少的困難和問題。具體表現在:一是發展基礎不夠堅實。經濟總量小,三次產業結構不合理,第二產業所占比重比梅州市低12.5個百分點;實體經濟短板明顯,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離高質量發展還有較大差距。二是發展後勁不足。創新能力不強、主導產業不突出、項目儲備不足的現狀未得到有效改變。全市有高新技術企業25家,僅占梅州市的13%;農業效益和品牌提升還有很大空間,網際網路、文旅、康養、體育休閒等新興產業尚處於培育階段。三是發展任務繁重。與梅州副中心城市的定位相比,城鄉管理、民生事業、生態保護等方面還存在不少短板,輻射能力、帶動能力、集聚能力還不夠突出。四是發展環境有待最佳化。資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供給不足;交通、通信、能源、環保等基礎設施仍然薄弱;一些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思想解放的水平、擔當作為的精神、一抓到底的勁頭、依法行政的能力、崇商重企的意識仍需提高,等等。對此,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衝刺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義重大。我們要辯證地看當前面臨的形勢,沉著應對困難和挑戰,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堅定信心,保持定力,久久為功,奮進新時代,展示新作為,推動興寧改革發展各項工作邁上新台階。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梅州市委七屆六次全會和市委十三屆七次全會的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踐行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把握“六新”,推動“六爭六補”,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落實省委“1+1+9”和梅州市委構建“五星爭輝”新格局的部署,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加快構建“一城一廊一帶”發展格局、建設“工貿新城·智慧興寧”,打造梅州副中心城市,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5.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進出口總額增長2%;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3%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完成梅州市下達的能耗雙控目標。
為實現上述目標,重點做好如下工作:
一、最佳化提升產業結構,著力構建經濟發展新格局
圍繞爭當“梅州經濟成長之星主力軍”的目標,聚焦產業和項目,抓轉型促提升,加快補齊實體經濟短板,構建支撐興寧發展的現代經濟體系。
聚力發展新型工業。主動對接廣東梅興華豐產業集聚帶建設,整合資源,錯位發展,大力發展以新型工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建設發展平台。加快廣州天河(興寧)產業轉移工業園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建設園區國小、標準廠房、生活服務配套等項目,開通鄉鎮至園區的公交路線,清理、盤活閒置和低效用地,不斷提升園區承載力。積極向梅城和畲江園區方向發展,推進水口工業園的土地報批、征地拆遷等工作,謀劃建設工藝加工特色園區,主動對接廣梅園的輻射帶動,實現聯動發展。培育特色產業。依託鴻源機電、金雁電工、立訊精密、富農生物、凱聞食品等骨幹企業,突出強鏈補鏈,做大做強機械裝備製造、電子信息、食品藥品等產業;鼓勵南豐電氣、廣東躍速、朋鴻紡織、新球工藝等企業,實施品牌化、特色化、智慧型化改造,帶動機電、紡織、工藝等產業轉型升級;支持華威化工、弘和高新等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提升新型化工材料產業發展水平;促使廣東明珠珍珠紅酒廠遷建項目儘快投產,發展壯大酒產業;以泰歌科技與中海油合作項目、二氧化氯消毒液等項目為重點,培育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至年底,力爭培育產值超10億元以上的產業2個以上。
加快發展特色農業。嚴守耕地保護紅線,新建高標準農田2.3萬畝,完成墾造水田5093畝,保障糧食安全。發揮“陳小鴿”“梅一客”的示範帶動作用,鼓勵人才“上山下鄉”,發展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增梅州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家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40家以上。繼續辦好農特產品展銷會,加強與深圳前海農產品交易所等的合作,讓更多興寧農特產品“走出去”。堅持質量強農、品牌興農,抓好絲苗米、油茶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加強地理商標和農產品品牌建設,打響優質稻、油茶、柚果等品牌,提升農業效益。今年,力爭新增“廣東省名特優新”產品2個以上、“三品認證”2家以上。
培育發展網際網路產業。發揮興寧籍網際網路人才眾多的優勢,整合資源,營造氛圍,力爭將網際網路產業培育成為興寧新的經濟成長點。通過“編制發展規劃、設立發展基金、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出台扶持政策”等措施,培育網際網路產業發展沃土。高規格籌辦網際網路產業峰會,規劃建設網際網路產業園,加強與在外網際網路企業和鄉賢的聯繫,努力推動項目回歸、技術回歸、人才回歸,著力引進一批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5G通訊、線上教育等項目,帶動本地網際網路企業集聚發展。推進“網際網路+”,鼓勵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產業“觸網上雲”,推動網際網路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大力發展文旅產業。依託深厚文化和獨特資源,突出景區龍頭帶動,繼續在挖掘、活化、建設、融合上下功夫,促進文化、旅遊、生態融合,著力建設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遊產業帶的重要節點。打造龍頭。推進明珠養生山城、熙和灣客鄉文化旅遊產業園、宋聲生態旅遊、大天然生態農業休閒等6個旅遊項目,加快徑南鎮等5個旅遊特色鎮、葉塘鎮河西村等17個旅遊特色村建設,打造一批特色鮮明、有影響力的景區,帶動旅遊產業發展。辦好活動。持續釋放花燈文化旅遊節的效應,打響“賞花燈,到興寧”文旅品牌,進一步擦亮“中國花燈之鄉”名片;謀劃舉辦徒步休閒、紅色體驗、民俗風情、採摘體驗等活動,不斷擴大興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做精路線。發揮祝枝山等歷史名人效應,活化羅屏漢故居、劉光夏紀念館、古驛道等紅色遺址,激活圍龍屋、古村落、生態等獨特資源,串珠成鏈,完善配套,加強策劃,講好故事,打造紅色旅遊、鄉村旅遊、文化旅遊、健康養生游的精品路線,豐富旅遊產品供給,將興寧打造為重要旅遊目的地。
全力發展民營經濟。落實各級扶持實體經濟和民營經濟的各項政策措施,修訂完善《興寧市扶持實體經濟發展若干措施》,投入本級資金3000萬元,扶持企業發展壯大。著力減輕企業在社保、技改等12個方面的負擔,進一步減免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最佳化企業開辦註銷、不動產登記、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等流程,將企業開辦時間、不動產一般登記辦理時限均壓減至5個工作日內,工程建設項目平均審批時限壓減至90個工作日以內;進一步精簡企業用水用電用氣報裝程式,提升企業投資管理效率。繼續通過股權出質、動產抵押、增信放貸等方式,幫助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推進華威化工、金雁電工等合作項目,支持“個轉企、小升規”,力爭新增產值超5億元的企業1家以上、規模以上企業3家以上、“個轉企”60家以上。
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著力建設美麗宜居家園
圍繞打造“梅州副中心城市”的目標,堅持以城帶鄉,補短板優環境,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城鄉。
加快城區擴容提質。突出建管並重、完善功能、產城聯動,提升城市品質,增強城區吸附力、輻射力。完善城市功能。推進城市一級開發,加快征地拆遷進度,提高土地效益。完成棚戶區改造二期工程,加快文峰新城C區、錦繡新城三期項目建設;完成市污水處理廠擴容工程,推進圖書檔案館、美術館、市第二自來水廠擴建等項目,進一步完善肉菜市場、建築垃圾消納場、停車場、公廁等配套設施。啟動錦繡大橋建設,改造城南路、東城路等7條市政道路。繼續實施一批老城區供水、供電、道路等微改造工程。發揮毅德商貿物流城、廣東壹號、電商示範基地等的帶動作用,促進現代商貿、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金融等產業發展,建設商貿物流中心,新增限上商貿流通企業2家以上。加強城市管理。以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省文明城市工作為抓手,推進戶外廣告、建築施工、“二手車”市場等十項專項整治,規範園林綠化、市政養護、渣土運輸、建築工地的管理,落實進店經營和“門前三包”責任,提升綠化、亮化、美化、淨化水平,讓興城更具顏值、更有品質。培育特色小鎮。繼續推進玖崇湖溫泉度假小鎮、熙和灣·客天下花燈文化特色小鎮建設;依託良好自然生態、厚重歷史人文等資源,加快新陂葉塘圍龍屋、大坪紅色文化旅遊、石馬特色人文生態等5個特色小鎮的規劃建設。完善坭陂、羅浮、水口、合水等中心鎮、重點鎮的功能配套,提升圩鎮集聚能力。
強力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整合資源,突出特色,推動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提高農業農村效益。鼓勵工藝、油茶、茶葉等專業鎮、特色鎮,延長產業鏈,打造“一鎮一業”。實施“提升百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工程,打造一批田園綜合體和農業標準示範園,發展農家樂、民宿客棧等鄉村旅遊業態,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加快村莊規劃編制,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抓好“廁所革命”“四好農村路”、拆舊復墾等工作,補齊農村教育、文化、衛生和公共服務等短板,完成全市所有自然村“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務,60%以上的村達到乾淨整潔村的標準,改造農村公路四、五類橋樑,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農村土地制度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盤活未承包到戶的集體荒山、閒置利用地。推進“兩權”抵押貸款試點,促進普惠金融發展。鞏固農村集體資產清資核產成果,進一步健全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監督和收益分配製度。加快村民理事會建設,完善村規民約,營造良好鄉風文明。
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投入6億元,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圍繞“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融入全省1.5小時經濟生活圈”的目標,全力配合做好龍梅高鐵、河惠莞高速麻布崗互通出口至羅浮連線線等項目的規劃建設工作。完成省道S225線至濟廣高速葉塘互通出口、省道S225線火車站至水口段改造工程建設,實施省道S339線坪大線和省道S228線梅華線、溪流線等路面改造工程,規劃建設寧江橋至合水旅遊景區公路;完成農村生命防護工程500公里、新農村公路硬底化100公里、“暢返不暢”路面整治265.7公里,爭創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加快總投資4.18億元的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治理山區中小河流22公里、崩崗124宗,完成望江獅水閘重建工程。投入1.72億元,實施673個配電網改造項目,新建及改建供電線路1770公里,新建公共充電樁11個。加快總投資16.9億元的環境綜合治理與修復項目進度,啟動靜脈產業園項目,完成黃泥坑生活垃圾填埋場除險加固工程。實施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畫,規劃建設一批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
三、打好三大攻堅戰,全力守牢高質量發展底線
圍繞生態發展區的定位,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抓脫貧防風險,為推動興寧高質量發展打牢基礎。
精準實施脫貧攻堅。把提高脫貧質量、鞏固脫貧成效擺在重要位置,突出產業、就業、保障、扶智等幫扶,組織貧困戶參加“客家菜師傅”、建築工匠等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幫扶實效。加快省定貧困村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步伐,整合資源,統籌推進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鄉風文明等建設。健全長效脫貧機制,嚴格標準,動態調整,著力解決因病返貧、因學返貧、因災返貧等問題,確保年底累計95%以上的相對貧困人口達到脫貧。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全力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發揮57個電信網路新型違法犯罪定點監測站作用,繼續嚴厲打擊網路電信詐欺、非法集資、涉黑涉惡洗錢等違法行為。按照“嚴控增量、化解存量”要求,規範政府舉債融資行為,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做好安置區等重點項目工程結算和清收,積極防範財政風險。厲行勤儉節約,除民生和重點項目支出外,對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按不低於5%的幅度壓減;財政暫付掛賬壓減15%以上;對各預算單位趴在賬上兩年以上的結存資金一律收回,統籌使用。全面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積極化解涉地、涉房、涉企等歷史遺留問題,繼續防範非洲豬瘟等疫病,確保不發生重大安全風險。
努力增創生態優勢。全面鞏固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問題整改成效。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進一步完善環保工作責任體系和問責體系,推進生態涵養發展帶建設。堅決打好碧水、藍天、淨土三大保衛戰,確保飲用水質優良率100%、省考斷面水質優良率100%、全年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8%以上。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深入開展“五清”專項行動,實施34.4平方公里的生態清潔型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完成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環境違法問題清理整治;建設9個鎮、452個行政村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完成東排溝黑臭水體、興田洋崗村黑臭水體治理任務,徹底消除劣V類水體。開展對“散亂污”工業企業、移動源、揚塵等污染的專項治理,完成10個鎮級垃圾填埋場整治,建立市鎮村露天焚燒格線化監管機制。修訂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方案,啟動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場建設;推進農業面源、固體廢棄物、礦山復綠、地質災害等治理工程,完成125戶削坡建房治理任務。抓好24個森林公園、7個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工作,新增森林碳匯造林0.5萬畝、森林撫育12.9萬畝,築牢生態屏障。
四、深化改革和創新,著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圍繞“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目標,抓改革促創新,進一步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
合力改革攻堅。深入推進“多規合一”改革,強化城鄉發展、土地利用、環境保護、交通運輸、文化與生態等各類規劃的銜接。全面完成機構改革各項任務,落實審計管理體制改革。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落實減負降稅政策,加快推進17家國有“殭屍企業”市場化出清。加快財稅體制改革,完善財政運行機制,加強非經營性資產管理。推進教育綜合改革,統籌抓好校長“職級制”和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探索開展義務教育學區制辦學和九年一貫制對口招生制度改革,落實完善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制度。加快醫療衛生綜合改革,推進縣鎮醫聯體建設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促進“三醫”聯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實施“多證合一”“證照分離”“照後減證”,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實施營商環境綜合改革,加快“數字政府”建設,年底前重點領域基本實現“一門、一網、一次”辦理,持續深化減證便民。
強化創新驅動。以省級小微企業“兩創”城市示範建設為抓手,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創新創業發展長廊。集聚創新人才。落實“人才新政20條”,推進興寧“人才港”建設,完善人才服務體系,力爭引進一批醫療、工程技術、網際網路等高層次人才;舉辦興寧市“創新創業”大賽,培育一批“雙創”項目和優秀團隊。建設創新平台。整合資源,集聚要素,打造一批科技型企業、眾創空間和小微企業創業基地,力爭培育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5家以上、“眾創空間”1家以上。繼續建設一批農業、醫療等方面的合作共建平台,推動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提升創新能力。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深化與科研機構、院校的產學研合作,推動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延長產業鏈、價值鏈。今年,力爭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2家以上、梅州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以上、省高新技術產品10個以上。
精準招商選資。積極接受粵港澳大灣區的外溢輻射,搶抓珠三角與粵東西北地區產業共建、廣州市天河區全面對口幫扶的機遇,力爭引進梯度轉移項目4個、億元以上產業共建項目3個。完善招商激勵和責任機制,突出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鄉賢招商,加強招商項目策劃和研究,提高招商針對性和實效性,力爭引進契約項目10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5個以上。加強對引進項目的管理,切實提高項目的履約率、投產率和園區土地利用率;完善領導掛鈎聯繫企業和定期研判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切實提升對現有企業的服務水平。
五、統籌發展社會事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圍繞人民民眾新關切新期盼,堅持民生為重,抓保障補短板,不斷增強民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辦好十件民生實事。今年,市政府將繼續順應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努力辦好十件民生實事。主要包括提高底線民生保障水平、扶持創業就業、促進教育更加公平均衡、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關愛特殊群體、完善城區公共服務設施、改善農村生活生產條件、保障公共安全、加大政務便民服務力度等工作。
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實施積極的創業就業政策,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群體就業服務,培育各類勞動力1萬人以上。繼續擴大社保覆蓋面,推進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籌、醫保支付制度、社保精準扶貧等改革。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優撫安置等制度,健全留守兒童、婦女、老人和殘疾人的關愛保障機制,提高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和醫療救助的標準,加快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點建設,確保動態管理下應保盡保,力爭新建兒童友好社區64個,有康復需求的殘疾兒童和持證殘疾人接受基本康復服務比例達70%以上。
最佳化公共服務供給。制定解決全市學前教育學位不足、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大班額”突出問題行動方案,盤活整合現有資源,最佳化辦學結構,規劃新建、擴建部分學校,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辦學,落實小區配套建設學校政策,進一步加大投入,最佳化城鄉學校布局,增加優質學位供給,至2020年,學前教育學位不足得到有效緩解,基本消除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大班額”突出問題。今年動工建設文峰幼稚園,加快推進市二小、漢芬國小、李子園原技工學校、沐彬中學宿舍樓等改擴建工程,謀劃啟動黃嶺國小教學樓擴建項目,擴大齊昌中學等學校的國中招生規模,預計新增學位3740個。推進幼稚園標準化建設,促進普通高中優質化發展。支持市技工學校創建高級技工學校;整合梅州衛生職業技術學校和興寧市成人中等專業技術學校,爭取創建省級重點中職學校;啟動興寧市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教育基地建設。實施新一輪改善醫療服務三年行動計畫,支持市人民醫院創建三甲醫院,建成市第五人民醫院,完成市中醫院住院大樓、市第三人民醫院改擴建項目,推進新建市人民醫院、市婦幼保健院計畫生育服務中心升級改造等項目建設;加強兒科、產科和全科醫生培訓,提升鎮衛生院、村衛生站服務水平,全面完成“兩基”示範鎮創建活動。開展中小學生校園一小時體育活動,大力普及校園足球;依託謝育新足球俱樂部等平台,培育足球後備人才。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建設,力爭舉辦南國書香節興寧分會場活動。注重優秀歷史文化的傳承,謀劃建設祝枝山長廊,完成玉成圍、磐安圍修繕設計方案。積極申報粵閩贛邊紅軍紀念園,維修張瑾瑜故居,協助做好以羅屏漢、張瑾瑜事跡為題材的《生死堅守》電影拍攝工作。完成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推進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工作。推動國防動員和民兵預備役、人防、雙擁、統戰、外事僑務、港澳台、機構編制、氣象、民族宗教、統計、地方志、檔案、廣播電視、保密、應急等各項工作上新台階。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市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支持工會、婦聯、共青團、殘聯、工商聯等群團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推動社會協同善治。推進平安興寧建設,打造“平安之鄉”。完善“中心+格線化+信息化”平台,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深化城鄉格線化管理,落實信訪維穩責任制,抓好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矛盾糾紛排查、信訪積案化解,妥善處理社會矛盾。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推進“智慧新警務”建設,增設300路高清視頻探頭、30路高清治安卡口,逐步建立信息化、可視化、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壓實安全生產責任,加強依法治理,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全方位強化安全生產。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依法加強網路空間管理和引導,營造清朗網路環境。
各位代表!“打鐵還需自身硬”。面對發展的重任、人民的期待,我們將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奮力開創政府工作新局面。
新的一年,我們將旗幟鮮明講政治。把堅定政治方向作為做好政府工作的首要前提,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堅決全面徹底肅清李嘉、萬慶良惡劣影響,狠抓巡視整改落實,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深化“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活動,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堅決貫徹上級和市委的決策部署,確保政令暢通、執行有力。我們將堅持依法行政。全面落實“七五”普法,繼續開展市政府學法活動,完善市政府法律顧問制度。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式、合法性審查和行政執法責任追究。自覺接受市人大、市政協、司法和社會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全面推進政務公開,規範執法行為,提升政府公信力,加快建設“法治政府”“誠信政府”。我們將敢於擔當作為。深入落實《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和《關於適應新時代要求大力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的意見》,堅持實幹至上,擔當善為,謀實事、出實招、求實效,以“釘釘子”的精神抓好各項工作。嚴格落實“三個區分開來”,鼓勵擔當,容錯免責,為擔當者擔當,為實幹者鼓勁,營造良好乾事創業氛圍。我們將保持清正廉潔。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嚴格遵守黨紀國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嚴防“四風”問題隱形變異反彈,持之以恆正風肅紀。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從嚴控制政府“三公”經費支出,加大對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大項目的監督執紀問責,嚴查民眾身邊“微腐敗”行為,堅決糾治不正之風,建設廉潔政府。
同志們,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新征程要有新作為!讓我們在上級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振奮精神,真抓實幹,凝心聚力謀發展,努力奔跑追夢想,為加快構建“一城一廊一帶”發展格局、建設“工貿新城·智慧興寧”、打造梅州副中心城市做出新的貢獻,共同譜寫興寧新時代發展新篇章,以優異成績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附屬檔案1
2019年十件民生實事
一、提高底線民生保障水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從每人每月148元提高到170元。城鎮、農村低保對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補差水平,分別從每月503元、228元提高到554元、251元。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按不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6倍、且不低於當地現行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確定。孤兒基本生活最低養育標準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水平,分別從每人每月1560元和950元提高到1685元和1025元。城鄉低保對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政策範圍內基本醫療救助比例達到80%以上。
二、扶持創業就業。為符合條件的創業者提供最高30萬元、最長3年的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培養“客家菜師傅”200名,其中,技工學校全日制學生80名,勞動力技能晉升培訓120名。實施勞動力技能晉升培訓補貼、失業保險技能提升補貼政策,對按規定參加職業技能晉升培訓、法定勞動年齡內的省內外城鄉勞動者發放補貼2000人次。將生活困難的應屆高校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標準從每人1500元提高到2000元;工傷保險在全面實施浮動費率的基礎上,按省、梅州市部署要求階段性下調繳費費率。
三、促進教育更加公平均衡。建立學前教育、公辦普通高中生均撥款制度及逐步增長機制,公辦幼稚園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不低於每生每年300元,對符合條件的普惠性民辦幼稚園參照給予補助;公辦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不低於每生每年500元。繼續落實義務教育公用經費、中等職業教育生均撥款制度,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國小不低於每生每年1150元,國中不低於每生每年1950元,中等職業教育生均財政撥款基本標準不低於每生每年3000元(不含免學費補助)。維修改造原沐彬中學宿舍樓,劃歸興寧市一小辦學。
四、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年度累計最高支付限額從10萬元提高到11萬元,補充險最高支付限額從28萬元提高到30萬元;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起付標準從0.8萬元降為0.7萬元、年度最高支付限額從16萬元提高到20萬元;實行困難民眾市內就醫“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實行省內異地就醫“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直接結算;提高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符合計畫生育政策分娩補助標準,順產補助從1000元提高到1300元、剖宮產補助從1300元提高到1500元。培訓全科醫生21名、產科醫生(含助產士)20名、兒科醫生6名,擴大訂單定向醫學生招收規模至每年18名,為第五人民醫院招聘符合條件的首席專家2名,為58個貧困村衛生站配備8類健康監測儀器設備包。
五、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舉辦版畫、美術、舞蹈、山歌等公益培訓30期;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免費向市民開放;“送影下鄉”農村公益電影放映5460場(次)。
六、關愛特殊群體。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分別從每人每月157.5元、210元提高到165元、220元;為重度殘疾人、精神和智力殘疾人繳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標準,從每人每月 10 元提高到 20 元。
七、完善城區公共服務設施。完成東城路3號、5號、9號三個小區供水管網改造。擴建市第二自來水廠。實施福興(寧江新城)農貿市場建設項目,升級改造興鴻二街道路、東城路(東城市場段)。新建和提升改造城市公廁2座;新建旅遊廁所5座。
八、改善農村生活生產條件。新建和提升改造鄉村公廁1533座。建設臨水臨崖、急彎陡坡和安全事故多發路段的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100公里,完成58個省定貧困村通20戶以上自然村村道路面硬底化10公里。加大對20戶以上自然村的光纖建設和補點,力爭20戶以上自然村光纖網路覆蓋率達到100%。對全市103.3萬畝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按規定提高每畝補償標準。
九、保障公共安全。完成不少於3474批次食品抽檢任務,食品檢驗量達到每年每千人3.5批次;在全面開展監督抽檢的基礎上,對不少於7家的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開展以蔬菜類、水產品類和肉類為主的快速檢測,及時公示快檢信息,不合格產品處置率100%,全年快檢不少於25200批次。興寧市內生產的基本藥物品質抽檢覆蓋率達到100%。實施120急救體系標準化項目建設。
十、加大政務便民服務力度。最佳化平台已上線服務事項業務流程,實現民眾填寫表格、提交材料、跑動次數減少50%以上,已上線服務事項“零跑動”超過80%,“最多跑一次”事項超過60%,網上可辦率不低於70%。提升公共法律服務水平,實現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
附屬檔案2
《政府工作報告》有關用語說明
1.“一城一廊一帶”:市委十三屆六次全會提出,要著力構建“一城一廊一帶”發展格局。“一城”即是打造“梅州副中心城市”;“一廊”即是打造“創新創業發展長廊”;“一帶”即是打造“生態涵養發展帶”。
2.“個轉企”:是指個體工商戶利用現有的生產經營條件,依法重新登記有限公司(含一人有限公司)、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等各類企業。
3.“六個一”項目:即“修編一個能落地的規劃、儲備一批城鎮建設用地、完善一批市政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一個綠色宜居的住宅小區、打造一條聚人氣的特色商業街、建成一個便民利商的政務中心”。
4.“三清三拆三整治”:指清路障、清淤泥、清垃圾;拆危房和殘破建築、拆違章建築、拆旱廁;整治垃圾、整治污水、整治畜禽污染。
5.“明廚亮灶”:指通過採用透視明檔(透明玻璃窗或玻璃幕牆)、視頻顯示、隔斷矮牆、開放式廚房或設定視窗等多種形式,對餐飲食品加工過程進行公示,將餐飲服務關鍵部位與環節置於社會監督之下。
6.“兩不愁、三保障、一相當”:即穩定實現農村相對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相當於全省平均水平。
7.“五清”專項行動:指清理非法排污口、清理水面漂浮物、清理底泥污染物、清理河湖障礙物、清理涉河湖違法違建專項行動。
8.“兩基”示範鎮:即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示範鎮。
9.“客家菜師傅”工程:指梅州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實施“粵菜師傅”工程的部署要求,進一步明晰客家菜的發展定位,傳承客家菜歷史文化精華和精湛技藝,完善標準化體系,全面發展和培育多層次客家菜人才,不斷提升客家菜的品質、品味、品牌,推動客家菜特色化、品牌化、產業化的一項重要工程。
10.“颶風2018”:即省公安機關開展的打擊突出刑事犯罪專項行動,重點打擊整治槍爆、電信網路詐欺、盜搶騙等多發性侵財犯罪、以及涉黃賭和食藥環犯罪,著力推進刑偵基礎和追逃工作。
11.“梅安2號”:指對涉槍刀、涉盜搶騙和電詐、涉黑惡、涉黃賭、涉毒、涉金融領域、涉危爆物品和涉交通違法等8類突出違法犯罪進行專項打擊整治的行動。
12.“安網2018”:指全面整治網路違法犯罪亂象的專項行動。
13.“四級同創”:即法治城市、法治縣區、法治鎮街、民主法治示範村四個層面的創建活動。
14.“打非治違”:即打擊非法、違法生產;治理違規、違章作業。
15.“兩站兩員”:“兩站”即鄉鎮成立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聯席會議並設立交通管理站,重要路段、關口設立交通安全勸導站;“兩員”即建立鄉鎮專職交通安全員、行政村聘用交通安全協管員。
16.“三去一降一補”: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
17.“殭屍企業”:指已停產、半停產、連年虧損、資不抵債,主要靠政府補貼和銀行續貸維持經營的企業。
18.“放管服”改革: 即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的簡稱。
19.“數字政府”:指在現代計算機、網路通信等技術支撐下,政府機構日常辦公、信息收集與發布、公共管理等事務在數位化、網路化的環境下進行的國家行政管理形式。
20.“六新”:即緊跟新時代、立足新定位、把握新機遇、正視新挑戰、展現新作為、樹立新形象。
21.“六爭六補”:即爭先“六項工作”,指梅州市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文化名城建設、社會治理、基層黨建等六個方面工作要走在全省前列;補齊“六個短板”,指補齊梅州市對外交通、改革開放、技術創新、實體經濟、發展平台、民生事業等六個方面短板。
22.“1+1+9”:第一個“1”是指:堅定不移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第二個“1”是指:以新擔當新作為不斷把改革開放推向深入;“9”是指如下九個方面重點工作:①舉全省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②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省;③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④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⑤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⑦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協調發展新格局;⑧加快文化強省建設;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23.“五星爭輝”:即打造新的經濟成長之星——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五華縣和梅州高新區,著力打造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深度一體化發展的經濟成長極;打造縣域特色發展“四星”,平遠縣打造梅州優山美水生態之星,蕉嶺縣打造梅州壽鄉品牌之星,大埔縣打造梅州生態康養文旅融合之星,豐順縣打造梅州融入沿海經濟帶建設之星。
24.“三品”認證:指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綠色食品認證、有機食品認證。
25.“四好農村路”:即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
26.“兩權”抵押貸款:即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
27.“三資”:指農村集體的資金、資產、資源。
28.“暢返不暢”:指受養護資金不足等多種因素影響,相當數量農村公路處於失養狀態,原來順暢的路面因損壞失修而重新變得不順暢的情況。
29.校長“職級制”:指依照一定的評價標準把校長分為不同的級別,它在校長辦學自主權逐漸擴大的同時也對校長的素質提出更高要求,使校長的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和對學校的經營能力都達到一定的水平。
30.“縣管校聘”:指全體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和校長全部都實行縣級政府統一管理,特別是統一定期強制流動到縣域內的義務教育學校,從而將教師和校長從過去的某學校的“學校人”改變為縣義務教育系統的“系統人”。
31.“三醫”聯動:指醫保體制改革、衛生體制改革與藥品流通體制改革聯動,通俗的說即是:醫療、醫保、醫藥改革聯動。
32.“三個區分開來”:即把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與明知故犯行為區分開來,把國家尚無明確規定時的探索性試驗與國家明令禁止後的有規不依行為區分開來,把為推動改革的無意過失與為謀取私利的故意行為區分開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