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一帶一路’:全球化轉型時代的中國方案”研討會

2018年1月14日,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和北京大學出版社等單位聯合舉辦的“‘一帶一路’:全球化轉型時代的中國方案”研討會暨第120期北大博雅講壇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東旭報告廳舉行。此次研討會同時也是“回眸改革開放40周年,獻禮北京大學12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之一。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張輝教授和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劉建興分別主持了上午和下午的研討會。
建設“一帶一路”是由中國發起並惠及世界的一項重大倡議。自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首次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我國將“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轉化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實際行動,積累了豐碩的成果,得到了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回響和熱情參與。從“一帶一路”被寫入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到2017年高峰論壇召開,從黨的十九大報告五次提及,到“一帶一路”建設被寫入黨章,無不證明“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性和影響力。這是中國總結改革開放經驗、分享中國智慧,為當前世界經濟轉型提供的中國方案。研討會貫徹和落實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圍繞“一帶一路”倡議,總結和提煉了倡議提出四年來的主要成就、面臨的主要問題以及新時代全球化轉型的機遇與挑戰等重要主題。
上午9時,會議正式開幕。首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孫祁祥教授致歡迎辭。孫祁祥代表經濟學院向出席研討會的嘉賓和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她指出,在北大建校120周年之際,在經濟學院舉辦這樣一個重要活動,邀請到知名的學者、專家,特別是“一帶一路”方面的專家來到現場,共同探討全球化轉型時代的中國方案,具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徵和重要的現實意義,體現了北大經濟學人為中國經濟進一步的改革開放貢獻智慧的意願。
隨後,北京大學副校長王博致辭。他表示,北大對中國具有的特殊意義,一要繼承遵循學術和教育規律的傳統;二應從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人類,從重大問題和重大趨勢出發開展研究;三是要堅持北大自身的追求。他認為,這是一個合作的時代,必須充分整合多學科力量,讓我們的觀察、認識和理解更有整體性,為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回響國家號召作出北大人的貢獻。
隨後,北京大學出版社社長王明舟致辭並宣布“一帶一路”協同發展研究叢書系列的第三部《“一帶一路”:區域與國別經濟比較研究》正式發布。在北京大學和國家開發銀行強強聯合推出的系列研究基礎上,該系列叢書自出版以來就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在出版界產生了重要影響以及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等國家級項目的高度肯定,先後入選“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2017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迎接“十九大”重點出版物、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等,並輸出了英文著作權。他表示,北京大學出版社期待在各位學者的支持下,推出最新的研究成果,為經濟建設提供理論範式和科學指引。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教授首先發表演講。他以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切入點,指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種發展理念,“一帶一路”是落實這一理念的具體方略與途徑。方略和理念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從理論基礎看,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有兩個理論依據,即馬克思主義和人類文明的歷史進程。從實踐探索上看,應明確一個指導思想,即當代世界按照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哲學理念,不是簡單的對峙,而是在對峙中尋求最大公約數,發現矛盾的統一性。劉偉強調,這是在處理今後國際經濟關係、貿易關係等各方面問題時必須牢固樹立的基本指導思想。中國給出了富有中國智慧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一帶一路”方略,它對人類進步有極其巨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分析了“入世”談判以來的國際區域大環境和我國對外開放戰略的新特徵。他指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的15年間,綜合實力迅速提高,產生了深刻的歷史影響。“一帶一路”是習近平主席在十八大以後提出的一個重要的國際合作倡議,是中國對外開放又一重大舉措,體現了中國智慧和成為經濟大國後的擔當。從觀念層面看,中國“入世”的最大成果在於引進了雙贏的理念。從實踐層面看,2001年成功“入世”以後,中國不僅自身綜合國力得到極大提升,同時也給其他國家帶來了巨大利益。而“一帶一路”統籌國內和國外兩個大局,一方面推動中國對外開放,另一方面推動國際合作。同時還為解決我國國內東部和中西部發展不平衡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龍永圖認為,實施“一帶一路”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很多困難,講好、講清“一帶一路”故事不僅有利於世界,同時也有利於中國,應當動員全球參與“一帶一路”合作,實現“不是中國的獨奏,而是世界的合奏”。
國家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劉勇從國家開發銀行的實踐角度,探討了“一帶一路”與全面推進改革開放的關係。“一帶一路”將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力抓手,將推動建立全球化問題的國際新規則。在具體實施方面,應多點切入、多區域布局,以點帶線、線點結合、以點為主,通過建立合作區、特區等促進點的發展,進而促進線的結合。劉勇還強調,既要遵守國際貿易規則,同時也要堅持創新治理體制,把“一帶一路”和未來世界發展規劃相結合。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劉衛東研究員論述了“一帶一路”倡議的理論思路,提出了從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到包容性全球化的思路。他回顧了世界經濟發展的幾個重要階段及其決定因素,分析了當前瞬息萬變的世界經濟形勢,以及中國在全球經濟中角色和地位的變化,指出為什麼“一帶一路”能夠在經濟全球化的道路上發揮重要作用。劉衛東認為,“一帶一路”從中國的倡議變成一個全球的共識,形成了一種新的政治理念,這種政治理念就是引領包容性全球化。他強調“一帶一路”是用絲路精神推動相關經濟體的合作,包容性的全球化也是絲路精神的重要體現。
國家發改委巨觀經濟研究院國地所所長史育龍從創新對外投資合作方式的角度提出了紮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方略。針對這一方略,史育龍從多個方面進行了具體論述,比較重要的是,隨著當前形勢的變化,“一帶一路”從開始設計的“六廊六路、多國多港”框架,經過五年的發展已經出現了新的特點。面對這些新形勢,他提出在整體國際環境上營造一個更加寬鬆適宜的環境,用平常心看待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分歧和風險,基於國際環境的變化認真研究“一帶一路”建設的長效機制,在各項目上採取靈活推進方式等應對思路。他還提出了四條具體建議,涉及項目設計、制定差異化政策包、創新合作方式降低資金成本以及國內企業和機構能力的建設等。
張輝總結上午嘉賓發言,認為在如今的世界環境中,我們要深入學習和貫徹“一帶一路”倡議,宣揚絲路精神,這是新時代下全新的中國方案。“一帶一路”建設藍圖定位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框架之下,走向了快速、包容、高質、深入的發展道路,作為這個偉大時代的見證者,我們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未來無比期待。《孟子·梁惠王下》中有這樣一段千古流芳之問:“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乎?”中國將在“一帶一路”倡議推進過程中不斷將向世界證明,中國經濟的發展不是“獨善其身”的發展,更有古道熱腸之誠懇、一言九鼎之誠信、身先士卒之承諾、兼善天下之承擔。《蘭亭序》有言,“後之視今,亦如今之視昔”,希望後來人在回顧往事的時候,也能夠為我們這個時代感到自豪。
下午的研討會邀請了“‘一帶一路’協同發展研究叢書”的主要作者和特邀嘉賓,緊密圍繞“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熱點問題,從各自的專業領域進行了交流探討。
北京大學外語學院院長寧琦教授從區域國別文化研究的角度探討了“一帶一路”建設推進過程中的問題。她就沿線區域國家的語言、文化、歷史、宗教、政治等領域分析了“一帶一路”建設呈現出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她認為,我們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系統工程中,需要更多的積累,並加快儲備前瞻性的研究,其中戰略語言資源的建設極其重要。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院長洪俊傑教授回顧了人類經歷的三次全球化浪潮,對中國在百年未有的大變局背景下,建設開創性經濟發展新階段涉及到的各方面問題進行了分析。他還簡要介紹了當前全球價值鏈發展中的共軛環流理論,強調提升“一帶一路”價值鏈環流的引領能力、打造中國主導的全球價值鏈、推廣友好型國際規則的重要性。他認為“一帶一路”應當成為以共同發展、合作共贏為主要特點和理念的全球治理體系。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王大樹教授帶來了題為“‘一帶一路’:為人民幣國際化帶路”的演講。他指出,在貿易發展迅速的今天,應該讓多種貨幣行使世界貨幣的職能,有效對沖貨幣體系和全球化的風險。從貨幣國際化理論角度而言,人民幣國際化的推行十分重要。王大樹借鑑“漣漪理論”,論述了以中國內地、特別是上海為圓心,逐步擴大推行人民幣的國際貨幣職能。他認為“一帶一路”的互聯互通建設將為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開闢一條新的路徑。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信息中心與創新中心主任徐輝分析了胡煥庸線和“一帶一路”的關係,指出經濟、歷史位置、地理、區域、城市發展等方面的縱橫捭闔,構建了“一帶一路”戰略空間的格局架構。他認為,我國有很多核心城市和很多獨特的具有特殊職能的城市,正是由於中國城市的不斷發展,我們才能承擔“一帶一路”倡議、戰略、措施這樣的艱巨任務。建設好內陸城市三大板塊可以為“一帶一路”推進做好縱深部署。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副系主任昝濤副教授從“道”和“術”的層面解釋了全球化、全球化秩序以及中國區域研究的世界歷史位置。中國的區域研究思考的是在當前“一帶一路”背景下,在方法、概念、理論上有可能進行的創新和補充學習。“一帶一路”作為中國版本的全球化是對原有的世界秩序的補充,是一個改革倡議,而非一個顛覆性思路。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王旭副教授分析了當前在南亞地區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機遇與挑戰。他認為,“一帶一路”在南亞的推進,涉及到多文化、多政治立場、多重博弈的問題,還涉及中美、中日、美印等雙邊關係。處理南亞地區各國的關係,尤其是中印關係,對世界經濟全球化具有關鍵作用。我們應具備一定的戰略定力和戰略耐心,用平常心去面對正常的挑戰與機遇。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藍慶新教授就“‘一帶一路’:中國經驗推廣”這一主題發表演講。他認為,我們的目標是讓世界人民、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了解我們的理念和我們的發展經驗。他總結了中國經驗並將其歸納分為發展模式、發展制度、發展理念、發展方案四個方面,並依次進行了闡述。
交通部規劃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秦建國分享了他關於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研究,以及“一帶一路”建設與交通運輸組織的關係。他重點分析了中歐班列在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問題與挑戰,並對中歐班列在“一帶一路”進程中的發展持積極態度。他提出,多式聯運發展是降低物流成本的一個重要選項,在這個重要選項里中國要發揮自己的創造力,進一步增強自己的實力。
隨後,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處處長吳志峰主持了問答環節,各位嘉賓圍繞“一帶一路”中的金融開放行為、海外項目投資風險把控、向西開放中的民族文化衝突以及城市化建設戰略等問題與現場聽眾進行了互動交流。
最後,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董志勇教授致閉幕辭,感謝各方參與並宣布大會圓滿結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