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第二次張謇研究青年學者座談會

2017第二次張謇研究青年學者座談會是2017年8月8日在海門市能仁中學召開的座談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7第二次張謇研究青年學者座談會
  • 召開時間:2017年8月8日
2017年8月8日,海門市張謇研究會、海門市歷史學會在海門市能仁中學舉行第二次張謇研究青年學者座談會。這次座談會邀請了南通張謇研究中心幹事會副會長張廷棲教授、資深學者趙鵬研究員,南通大學張謇研究所副所長莊安正教授、管理學院院長蔣國宏教授,為青年學者傳道,授業,解惑。海門市社科聯主席顧青山參加座談會並講話。“兩會”青年學者和常務理事參加座談會。莊蘊寬先生的孫女莊研夫婦專程從上海趕來參加。
座談會由海門市張謇研究會、海門市歷史學會副會長黃彩萍主持。
座談會分兩大塊進行:首先由專家們介紹了各自進入張謇研究領域的契機、治學過程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然後是專家與青年學者進行互動交流。
張廷棲教授首先發言。他謙虛謹慎的長者風範,感染了整個會場。他說,從自己從事張謇研究的歷史中深深體會到,一定要勤奮,珍惜時間,不跟風,要注重張謇研究的現實意義,使張謇研究不斷深化。
莊安正教授則以他那幽默的風格與大家輕鬆地分享了他的治學經歷、治學方法,以及他與張謇研究會的密切關係和他自己在張謇研究論文撰寫過程中的一些心得感悟。他說自己退休後不養花,不養寵物,興趣全在於研究張謇上,以幸福自己,有利他人的心態處世。
蔣國宏教授則以他正值擔當重任階段的負重前行狀況和以感恩的心分享了張謇研究心得。他認為張謇文化是一個富礦,張謇研究大有可為,並以此來激勵青年學者在學術道路上努力奮進。
趙鵬研究員是南通文史界自學成才的典型,他的許多見解給予青年學者很大的啟迪。他介紹了自己的人生轉折以及因博物館的“物”與“博”而走近張謇研究的經歷,並且側重於從自己所秉持的研究方法、為文態度、價值取向與大家作了分享。他說,張謇是從傳統陣營里走出來的,他的心量很大。他做事情的目的性非常強。他理論的東西很少,對西方的東西接受也不是很多,所以不要動不動以現在的認識來揣度張謇當時的思想。要注意把張謇與他身邊的人做比較,觀察他所做的事是普遍規律還是他的開創性創舉,不要隨意拔高張謇。歷史告訴我們從哪兒來,可以往哪裡去,是要找準我們現在的位置,如此來看歷史才有價值。現在要注意的是我們的歷史研究過於注重啟迪、教化,並誇大了這些作用,甚至非常庸俗化。
張謇確實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偉大人物。我們首先要感知張謇,積累知識,積累想法,而後再概括起來表述出來,這樣比較自然。同時也要注意到張謇一方面是偉人,但另一方面在事業之外,他也有普通人的情感、煩惱和生活情趣。張謇不會因為“帽子”的多少而增減他的偉大。我們在治學中,要講究“讀書到骨”。學習“古之學者為已”的做學問態度,先達到豐富自己的目的,而後再“為人”。立足於還原歷史,以弄清史實為目的。我們治史要注意“學”“才”“識”三方面。“學”即學習的材料,好比是弓弩;“才”即才能,是將弓箭射出去的力量;“識”即學識,它最重要,決定能否打中靶心。
我們獲取材料的途徑要很廣泛,網路上的東西要注意甄別。我們要注意訓練為文精練。古人講究壓縮和擴充古文而不改變原意的訓練,現今我們可以用微信以最短的話把最想說的內容表達出來的方式來訓練自己。對於大家都知道的東西,就沒有必要再在文中重複講述。
緊接著,與會青年學者就自己在研究中的困惑和想法向專家提問。問題有比較寬泛的,也有比較專一的。如朱凌佳的實業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區別和張謇關於良知之學的認知,徐俊傑的張謇與佛教的關係,張裕偉的以身殉史的管勁丞先生其人以及《張謇軼聞》的史料價值,龔鄭勇的張謇興辦實業過程中如何解決征地拆遷中遇到的矛盾問題,吳帥傑的上海水產學院與張謇的關係,劉飛虎的張謇與白話文、張詧的手跡問題、張孝若英年早逝原因,吳震宇的是否可以通過戲說張謇讓草根民眾也能大概地認識張謇這樣一個偉人,趙傑的張謇精神研究對於當前核心價值觀的意義等等。這些問題都一一得到了專家們認真而詳細的精彩解答。只可惜時光飛逝,一天的活動很快就要結束,與會者還有許多困惑來不及請教專家,只好留待下次機會了。
海門市社科聯顧青山主席受邀講話,他讚嘆現場氛圍。他說,我感覺到專家們的張謇研究是很純的,研究的目的和動機不是為研究而研究,而是旨在求真。他表示社科聯將盡職盡責為大家服務,張謇研究會和歷史學會的青年學者們在研究工作方面無論有什麼需求、困難就提出來,包括選題建設,媒體平台等等,社科聯將努力發揮紐帶和橋樑作用。顧主席的支持使大家倍受鼓舞。
最後,海門市張謇研究會、海門市歷史學會會長高廣豐講話。他由衷地向四位專家致謝,並特地為大家解釋了取名“青年學者座談會”中“學者”的含義。他說,“學者”的第一個含義是出自韓愈的“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是指求學和做學問的人,意即要求我們來自教育戰線的年輕會員都要做學者型的老師。“學者”的第二個含義是指學術上有造詣的人,這是努力求學、刻苦做學問的結果。所以我們要想在學術上有所造詣,那么就要努力地去求學,刻苦地做學問。即是說,第二個含義是第一個含義的結果;反過來,即使在學術上有了一定的造詣,也需要不斷地求學,不斷地去做學問,才能有更大的成就,只要有一段時間放棄了做學問的話,那么馬上就會被別人超過,所以學問與學者是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高會長希望年輕會員確立這樣一個決心:我不單純地只是做一名教書匠,我要做一個學者型的老師,努力地求學、努力地做學問,並以此促進我們整個隊伍的學風建設。他期望在今年(2017年)的年會上會有更多年輕的會員取得更多的成績。以後每年都能不斷進步,那么我們年輕的同志就會成為在學術上真正有造詣的學者。大家報以熱烈的掌聲回應高會長的期望。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