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經濟50人論壇“一帶一路”專題研討會

2017中國經濟50人論壇“一帶一路”專題研討會於2017年7月22日在呼和浩特伊利集團召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7中國經濟50人論壇“一帶一路”專題研討會
  • 舉辦地點:呼和浩特伊利集團
當前,“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是世界經濟、社會和區域發展中最熱門的討論,也成為眾多國家和地區推進全球化發展的新契機。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逐步推進,越來越多的世界經濟體積極參與,共同努力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繁榮、開放、創新、文明之路。而今天的中國企業和企業家們,比以往更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那么,“一帶一路”倡議對中國的未來發展究竟意味著什麼?中國企業如何能搭上這趟快車?
2017年7月22日,經中國經濟50人論壇學術委員會的批准,中國經濟50人論壇企業家理事談“一帶一路”專題研討會在呼和浩特伊利集團召開。這是中國經濟50人論壇首次在企業召開企業家理事專題研討會,並邀請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遠征、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揚、國務院參事夏斌、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段永基、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時代集團總裁王小蘭、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雲、第一創業證券總裁錢龍海、上海潘氏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潘仲光、第一財經執行長周健工、道可特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兼主任劉光超等諸多來自學界、政界和商界的權威人士共話“一帶一路”。
今年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當天上午,本次活動的東道主——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介紹了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年來的發展成就和巨大變化,在場的各位專家和企業家對內蒙古把握“一帶一路”機遇、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表示祝賀。隨後潘剛帶領大家參觀了伊利的自動化工廠,並介紹了伊利以品質為信條,大力推動創新和國際化戰略,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實踐。在今年7月份荷蘭合作銀行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乳業排名中,伊利蟬聯了亞洲乳業第一,位居全球乳業8強,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表示,伊利取得的成績讓大家對中國乳業充滿了信心。
在當天下午的研討會中,與會嘉賓從各自專業角度,圍繞“一帶一路”建言獻策,將政府政策、理論研究和企業實踐有機結合,提出許多更結合中國的實際、更接地氣的建議。
由中國經濟50人論壇舉辦的首屆企業家理事專題研討會在伊利集團召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一排左四)、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遠征(一排右五)、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揚(一排左三)、國務院參事夏斌(一排右四)、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段永基(一排右三)、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一排左五)等出席研討會。
“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引領全球化走向未來的開始
“一帶一路”為什麼會獲得如此多的國家和地區廣泛參與?在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揚提出的問題受到廣泛關注。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表示,“一帶一路”是一個開放的區域合作倡議,目標十分的宏大,內容十分的豐富。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來後,取得的成果是超乎想像的。”隆國強表示。而中國經濟50人論壇舉辦此次倡議研討會,就是要討論如何從全球、從國家發展的角度,來加深理解“一帶一路”的意義,穩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李揚認為,“一帶一路”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我們不是規則先行,而是基礎設施先行。”促進設施聯通、貿易暢通是“一帶一路”的要點之一。而另一個要點就是“多元共贏”,承認世界是多元的,承認文化的多元、經濟的多元及利益多元,尋找共贏。
李揚還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引領全球化走向未來的開始。具體來看,在過去的全球化架構下,國家被分為至少兩類,一類是核心國家,一類是外圍國家,核心國家在整個產品鏈中發展高端產業,例如服務業,金融業。而外圍國家承接發展經濟體的產業轉移,依託低廉的勞動成本,主要從事製造業,和發達經濟體進行成品交換,同時被動地接受各種國際慣例、最佳實踐和價值標準。但是現在,全球化已經發生了變化,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出現在世界舞台上,動搖了發達經濟體在全球經濟發展中主導地位。李揚表示,在新的全球化時代,中國應當逐漸承擔起推動新一輪全球化的歷史責任。
“一帶一路”著力點:把中國的事做好,世界的事做好
中國引領的全球化有什麼不一樣?李揚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偉大的事業,“不止是推動全球,也是推動國內發展的新契機,所以應當全面深入的探討,把中國的事做好,世界的事做好。”
他建議,推進中國版全球化要在四個層面著力。一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專,在國際分工中占據地位;二是要發展自己的跨國公司,通這樣的企業逐漸把中國的產品、中國的文化推向世界;三是要牢牢依靠技術進步來推進全球化的深度和廣度;第四,還要把中國特色的治理體系向世界推廣,形成一個共治的世界。
隆國強表示,在調研伊利的過程中,看到了伊利“走出去”的發展路徑正是如此,不僅堅守國際一流的品質,還整合全球資源,構建了國際最高標準的質量管理體系,並將中國經驗推廣至全球。“在伊利的調研增強了我們發展的信心,”他進一步表示,“對中國企業生產、經營、國際化方面的成績,我們更加充滿信心。”
談到將“一帶一路”真正落地的問題,國務院參事夏斌表示,“一帶一路”是一個需要長期努力的任務,絕對不是短期任務。能否成功還要看中國推動改革的進程。中國作為崛起中的大國經濟體,參與全球範圍的資源配製,需要有適應全球範圍內資源配置的市場機制,需要具備應變外部政治、文化等的能力。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這句話說的也正是“一帶一路”開放包容的精神。隆國強表示,“共建合作共贏,共贏的落腳就是一定要換位思考。”他認為,在推進“一帶一路”進程中,要增強趕考意識,要“謹小慎微,如履薄冰。”
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遠征認為,推進“一帶一路”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
企業發展的最優路徑:把握機遇方向與中國崛起同行
毋庸置疑,“一帶一路”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空前的發展機遇。然而,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實體產業、金融產業乃至網際網路產業如何發揮各自優勢乘勢而上?各類市場主體如何“抱團出海”,進而形成合力推動“水漲船高”?
夏斌在發言中告誡企業,“有多大本事乾多大事業。”企業要堅定認識、把握方向、找準角色、吃透優惠政策,還要研究對方看清對方。各個國家情況不一樣,經濟發展周期不同,“吃透當地的情況,企業家在這個上面做功課才能贏。”對此,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雲表示贊同,“‘一帶一路’是一個長期系統工程,要穩紮穩打,在追求國際影響的同時,注重實際的經濟效益。”
與會的企業家認為,“一帶一路”的建設中,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企業必須做到求同存異。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表示,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難免遇到“水土不服”,真誠與包容是克服困難的方法。結合伊利的實踐,潘剛認為中國企業要將“一帶一路”打造成一條真誠之路、包容之路、中國“軟實力”輸出之路,這一觀點得到了與會嘉賓的高度認可。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遠征表示,“一帶一路”能得到眾多國家支持,就是因為做到了包容性發展。上海朗盛投資董事長平凡也認為,應該充分尊重和利用“當地經驗”來發展。
不同企業的定位、發展方向和功能不同,但都可以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識勢而謀、借勢而動、順勢而為。第一創業證券總裁錢龍海從行業角度表示,利用市場化的方式識別不同企業信用風險狀況並對其進行風險定價,既提升了社會資金資源的運用效率,又滿足了“一帶一路”的融資需求;上海潘氏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潘仲光則希望,未來能領導中國乃至世界的可卷顯示屏的發展;第一財經執行長周健工以媒體的視角看到的是,我們應該關注中國在網際網路領域的“一帶一路”推進,包括中國模式的輸出,以及中國創業者主動到海外創業的發展情況。
無論企業領域如何不同,建立新的規則和對話機制是必須要做的事情。道可特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劉光超強調,要在現有的國際治理體系下面,建立新的規則,並涵蓋貿易、投資、金融等各個方面。
“一帶一路”既是中國企業成長為世界級企業的最佳平台,也是中國為世界做出貢獻的最佳舞台。相信在“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政府、學術界和企業界的共同努力下,“一帶一路”一定會由倡議變為全球共識,由共識內化為世界經濟成長的新動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