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產業園區持續發展藍皮書

2017中國產業園區持續發展藍皮書

《2017中國產業園區持續發展藍皮書》是同濟大學發展研究院研究完成的藍皮書。2017年12月3日,在由同濟大學發展研究院、新華社中國金融信息中心主辦的“2017中國產業園區持續發展論壇”上,《2017中國產業園區持續發展藍皮書》發布,中國產業園區百強榜單同時揭曉。

該藍皮書通過對2016年中國產業園區持續發展指數進行分析,在充分肯定365家國家級產業園區的重要貢獻基礎上,提出了新時代百強榜產業園區發展的態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7中國產業園區持續發展藍皮書
  • 屬性:藍皮書
  • 完成單位:同濟大學發展研究院
  • 發布時間:2017年12月3日
主要內容,內容解讀,

主要內容

365家國家級產業園區在經濟發展中繼續扮演著重要角色,成為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2016年,全國總計365家國家經開區和高新區,兩類國家級園區的合計GDP為170946億元,超過全國GDP的1/5(22.97%);兩類國家級園區合計上繳稅收為29327億元,超過全國上繳稅收的1/4(25.31%);兩類國家級園區合計出口創匯為55254億元,大約占全國出口創匯的2/5(40%)。
2017中國產業園區持續發展藍皮書
世界經濟艱難復甦和國內經濟整體回暖的情況下,兩類國家級園區呈現回穩態勢,其中高新區相關經濟指標增幅略大於經開區。2016年,兩類國家級園區的GDP同比增加8%,高於全國GDP增速(6.7%)1.3個百分點,其中經開區增速為7.1%,高新區增速為8.9%;兩類國家級園區的上繳稅收同比增加7.4%,高於全國上繳稅收增速(4.8%)2.6個百分點,其中經開區的增速為7.3%,高新區增速為7.5%;兩類國家級園區的出口創匯同比下降2.1%,與全國出口增速(-2%)基本持平,其中經開區和高新區的下降速度相當。
百強榜產業園區在兩類國家級園區中占據重要位置。2016年,百強榜園區共上繳稅收19725億元,超過兩類國家級園區合計上繳稅收的2/3(67.27%)。百強榜園區共貢獻出口創匯41798億元,超過兩類國家級園區合計出口創匯的3/4(75.65%)。
百強榜產業園區5年來總體情況穩定,但穩中有變。2016年,73家產業園區連續5年進入百強榜,7家產業園區連續5年進入前10強,14家產業園區連續5年進入前20強。5年來,連續進入10強的7家園區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蘇州工業園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進入前20強的14家產業園區,除上述7家園區外,還有7家分別是:深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漕河涇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百強榜園區綜合指數開始反彈,略高於2012、2014和2015年水平,但仍低於2013年水平。2016年,百強榜綜合排名得分均值為0.3124,同比上升2.29%。其中,經濟發展、創新發展、產業合作、公共服務四項指標平均得分均上升,是綜合平均得分反彈回升的主要原因,園區作為重要的經濟成長極、創新集聚區、管理示範區和開放先導區的作用重新顯現。
強榜東中西部園區入選數量分布基本穩定,但東部園區入選數量仍然占據絕對優勢。從入選數量來看,2016年,百強榜園區東部擁有64家、中部21家、西部15家,與2015年區域數量分布相同。從平均得分來看,2016年東中西部園區較2015年均有回升,東西部百強園區增速穩中趨好,中部園區增速緩中有降。
百強榜高新區數量和平均得分均略高於經開區,高新區相對於經開區仍有持續發展優勢。2016年,百強榜高新區數量領先經開區兩家,占據51席;從平均得分來看,高新區平均得分(0.3151)高於經開區平均得分(0.3096)近2個百分點。
百強榜中發達省市區的入選數量占據絕對優勢,5年來百強榜省域分布前三甲持續保持不變,江蘇省是入選百強榜園區數量最多的省份且發展強勁。按各省市區入選百強榜園區數量來看,2016年排名前4的省份為江蘇(20家)、山東(11家)、廣東(9家)、浙江(7家),安徽、遼寧、湖北和河南並列第五名(均為4家);按平均得分來看,排名前5的省市為北京(0.6166)、上海(0.4528)、天津(0.4031)、湖北(0.3597)和陝西(0.3512);江蘇、浙江、湖南、黑龍江、廣西和甘肅6省入選百強園區數量增加,遼寧、吉林、福建、陝西、雲南和山西6省入選百強園區數量減少。5年來,江蘇、山東和廣東三省所含百強榜園區的數量均在7家以上;江蘇省發展勢頭最強,擁有百強榜園區的數量從2012年的13家持續上升到2016年的20家。

內容解讀

《2017中國產業園區持續發展藍皮書》解讀
藍皮書通過對2016年中國產業園區持續發展指數進行分析,在充分肯定365家國家級產業園區的重要貢獻基礎上,提出了新時代百強榜產業園區發展的態勢:
365家國家級產業園區在經濟發展中繼續扮演著重要角色,成為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2016年,全國總計365家國家經開區和高新區,兩類國家級園區的合計GDP為170946億元,超過全國GDP的1/5(22.97%);兩類國家級園區合計上繳稅收為29327億元,超過全國上繳稅收的1/4(25.31%);兩類國家級園區合計出口創匯為55254億元,大約占全國出口創匯的2/5(40%)。
世界經濟艱難復甦和國內經濟整體回暖的情況下,兩類國家級園區呈現回穩態勢,其中高新區相關經濟指標增幅略大於經開區。2016年,兩類國家級園區的GDP同比增加8%,高於全國GDP增速(6.7%)1.3個百分點,其中經開區增速為7.1%,高新區增速為8.9%;兩類國家級園區的上繳稅收同比增加7.4%,高於全國上繳稅收增速(4.8%)2.6個百分點,其中經開區的增速為7.3%,高新區增速為7.5%;兩類國家級園區的出口創匯同比下降2.1%,與全國出口增速(-2%)基本持平,其中經開區和高新區的下降速度相當。
百強榜產業園區在兩類國家級園區中占據重要位置。2016年,百強榜園區共上繳稅收19725億元,超過兩類國家級園區合計上繳稅收的2/3(67.27%)。百強榜園區共貢獻出口創匯41798億元,超過兩類國家級園區合計出口創匯的3/4(75.65%)。
百強榜產業園區5年來總體情況穩定,但穩中有變。2016年,73家產業園區連續5年進入百強榜,7家產業園區連續5年進入前10強,14家產業園區連續5年進入前20強。5年來,連續進入10強的7家園區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蘇州工業園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進入前20強的14家產業園區,除上述7家園區外,還有7家分別是:深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漕河涇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百強榜園區綜合指數開始反彈,略高於2012、2014和2015年水平,但仍低於2013年水平。2016年,百強榜綜合排名得分均值為0.3124,同比上升2.29%。其中,經濟發展、創新發展、產業合作、公共服務四項指標平均得分均上升,是綜合平均得分反彈回升的主要原因,園區作為重要的經濟成長極、創新集聚區、管理示範區和開放先導區的作用重新顯現。
百強榜東中西部園區入選數量分布基本穩定,但東部園區入選數量仍然占據絕對優勢。從入選數量來看,2016年,百強榜園區東部擁有64家、中部21家、西部15家,與2015年區域數量分布相同。從平均得分來看,2016年東中西部園區較2015年均有回升,東西部百強園區增速穩中趨好,中部園區增速緩中有降。
百強榜高新區數量和平均得分均略高於經開區,高新區相對於經開區仍有持續發展優勢。2016年,百強榜高新區數量領先經開區兩家,占據51席;從平均得分來看,高新區平均得分(0.3151)高於經開區平均得分(0.3096)近2個百分點。
百強榜中發達省市區的入選數量占據絕對優勢,5年來百強榜省域分布前三甲持續保持不變,江蘇省是入選百強榜園區數量最多的省份且發展強勁。按各省市區入選百強榜園區數量來看,2016年排名前4的省份為江蘇(20家)、山東(11家)、廣東(9家)、浙江(7家),安徽、遼寧、湖北和河南並列第五名(均為4家);按平均得分來看,排名前5的省市為北京(0.6166)、上海(0.4528)、天津(0.4031)、湖北(0.3597)和陝西(0.3512);江蘇、浙江、湖南、黑龍江、廣西和甘肅6省入選百強園區數量增加,遼寧、吉林、福建、陝西、雲南和山西6省入選百強園區數量減少。5年來,江蘇、山東和廣東三省所含百強榜園區的數量均在7家以上;江蘇省發展勢頭最強,擁有百強榜園區的數量從2012年的13家持續上升到2016年的20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