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中亞區域地礦資源開發比作一艘大船,那區域內各國礦產資源開發技術就是這艘船的舵,近年來,乘著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這艘大船鼓帆前行。
2017年7月31日,記者從中亞區域地質礦產資源開發技術國際培訓班開班儀式上獲悉,近年來,新疆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研究機構開展合作研究40餘項,實施風險勘查項目4項。
此次培訓班由國家科技部國際合作司主辦,新疆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承辦。培訓班上的20多位學員來自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國,他們將在國內地球物理學領域的研究院所、科研機構專家的帶領下,採取課堂授課、實地考察、互動交流等多種形式,共同學習交流有關礦業開發、探礦等先進技術,充分發揮各方在資源、資金、產業、技術、基礎設施等方面的互補優勢與合作潛力,推動各方在礦業領域的務實合作。
“參加培訓的學員都是我們國家礦產資源開發方面的博士,通過培訓和交流,我們希望了解中國先進的礦產開採技術,最終加快兩國在礦產資源領域的深度合作。”來自哈薩克斯坦的學員代表說。
“‘一帶一路’給沿線國家帶了新的發展機遇,抓住這個機遇,我們要努力提升與中國在地質礦產領域合作的水平,使各方在互利合作中實現共贏。”來自吉爾吉斯斯坦的學員代表說。
事實上,新疆連續三年成功開設國際培訓班,得益於新疆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先後與中亞國家地質科研機構聯合成立了中哈、中吉、中烏3個科技合作工作站,三個科技合作站的主要任務是搭建資源信息與技術平台,為跨國地學研究和疆內外企業“走出去”提供支持,以此為基礎申報的“中亞礦產資源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被科技部認定為“示範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近年來,新疆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在國際合作方面碩果纍纍。信息平台建設方面,初步建立了包含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羅斯西伯利亞、蒙古和中國新疆的地質、礦產、地球化學、地球物理、遙感和地理數據信息的中亞地質礦產資料庫,是目前國內擁有的中亞地區地質方面涵蓋範圍最廣、信息最為全面系統的資料庫,這些資料和成果將為新疆發展和國家建設陸上大通道發揮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