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媒體國際合作:模式與機遇”媒介沙龍

2017年11月2日,“媒體國際合作:模式與機遇”媒介沙龍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來自中國、高棉、烏干達、孟加拉國等五國的媒體嘉賓暢談國際媒體合作的意義與路徑,來自“一帶一路”39個國家的40多位記者出席並參與討論。
在發言中,嘉賓們表示,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媒體合作對各國來說有所裨益。烏干達《新願景報》高級記者卡托(Ronald Lwere Kato)說:“‘一帶一路’不僅為烏中兩國媒體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機會,也帶動了烏政府與中國政府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在共同發展的過程中,記者將成為深化互信理解的紐帶,媒體應該為民眾提供他們需求的知識。”他說,“世界各國的聯繫已越發緊密,沒有國家是孤立的,各國人民不斷尋求相互了解,媒體正是實現這一願望的平台。”
孟加拉國《金融快報》記者朱拜爾哈桑(Mohammad Hubair Hasan)認為,“一帶一路”國家在國際新聞界普遍缺乏話語權,各國大多是在西方媒體的報導中了解對方,因此實現媒體合作能夠讓各國人民客觀深入地彼此認識,從而促進國家層面的進一步合作,共同應對國際社會問題。
近年來,中國在媒體國際合作方面也進行了更多的嘗試。中國五洲傳播中心總編室副編審吳婭民透露,五洲傳播中心同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的25家媒體共同設立“一帶一路”媒體傳播聯盟。其聯盟框架下的“絲路電視跨國聯播網”項目,同21家本土主流電視台合作,以14種語言播出,覆蓋40多個國家和地區,輻射5億多觀眾。超過1000億觀看量的《中國春節:全球最大的盛會》與《鳥瞰中國》紀錄片也是五洲國際傳播中心分別同英國廣播公司和國家地理共同拍攝的作品。
中央電視台《今日亞洲》欄目的資深責編曹玥說,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也與日本TBS電視台、今日俄羅斯電視台、印度Zeenews電視台等10家亞洲主流媒體合作,製作了首個亞太媒體聯合採訪節目《亞媒看中國》,從港珠澳大橋、高鐵等8個話題,以外媒視角講述他國眼中的中國故事。曹玥稱,該節目的全球播放量已達到1152萬次,她期待能與更多“一帶一路”國家媒體合作。
中國四達時代集團品牌市場部海外公共總監馬紹勇一上台,便引發台下非洲記者的熱烈掌聲。馬少勇說:“近些年,四達時代集團對非洲國家開展了‘數字遷移’,將當地節目播出的信號由模擬信號轉變為了數位訊號”。他說,這一合作為非洲國家提供了対節目生產、播出控制、傳輸網路、終端設備的整體數位化解決方案。節約了媒體投入和運營資金,提高了畫面質量。
看到機遇的同時,各國媒體人也意識到了合作過程中可能面臨的挑戰。四達時代集團品牌市場部海外公關總監馬少勇認為,媒體國際合作的最大困難在於解決國家間的文化誤解。對此,加納記者阿桑蒂表示贊同。他通過闡述自己的在華經歷,指出中加兩國人民在飲食習慣等生活、文化方面的不同。他說:“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人民在交往中一定會發生摩擦,這是自然規律,適應文化差異需要時間。”
與會的各國記者對未來充滿期待,他們表示,應該把握機遇,推進各國媒體合作。高棉國家電視台主持人翁卡納卡(Ung Kaneka)認為,文化的不同敦促雙方思考共通之處,挑戰越大,才能越加了解對方。烏干達記者卡托則表示,差異是必然的,但只要雙方堅定合作的信心,長期共同的努力可以調和這些矛盾。他說:“正是因為差異,我們才須合作。”
此次學術交流活動由中非新聞交流中心以及中國-南亞東南亞新聞交流中心主辦,這兩個中心隸屬於中國公共外交協會,自2014年以來,兩個中心會邀請非洲、南亞以及東南亞國家的記者來華採訪、交流、學習以及參加各種文化體驗活動,幫助這些國家的記者在華開展新聞報導,促進中國新聞界與這些記者所在地區之間的媒體務實合作。2017年,來自非洲29國和南亞東南亞12國的共44名記者從3月開始,在華開展為期10個月的採訪、交流、學習等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