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

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於2016年9月23--25日在寧夏銀川和固原召開。研討會由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等主辦,本屆的主題是 “早期絲綢之路與東西文化交流”,來自美國、日本以及國內各大學、研究機構的 80 余位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分享交流最新考古發現和學術研究成果。中國考古學會絲綢之路考古專業委員會也同時成立。
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廳副廳長、文物局局長衛忠說,提到絲綢之路,人們一般都會想到漢武帝開邊,派遣張騫出使西域,似乎自此中國才同西方交往。實際上,生活在古代中原地區的人們和西域及以西地區之間的交流開始得很早。近年來的考古發現,為探討漢代以前中原地區和西域乃至以西地區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豐富的證據。
此次研討會的主要議題包括:早期絲綢之路上的重要考古新發現與新認識;早期絲綢之路上的古代文化、環境;漢以前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互動;東西方文明起源的比較研究;寧夏地區在早期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與地位等。
與會專家認為,絲綢之路歷史悠久,從考古發現看,在漢代張騫通西域開啟大規模的、持續的、官民結合的東西方文化交流之前的舊新石器時代、商周以及秦代,都存在著人員、動植物(農作物、家畜等)、冶金術、玻璃、絲綢等方面零星的、斷續的、不同規模的早期東西方文化交流,這條道路堪稱人類文化的大動脈。
此次研討會上,經中國考古學會批准,成立了絲綢之路考古專業委員會。該委員會由研究絲綢之路考古學以及相關學術領域的專家、學者組成,旨在促進絲綢之路考古學以及相關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國絲綢之路考古事業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安家瑤當選首屆主任委員,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羅豐等當選副主任委員。此前,寧夏已連續舉辦了兩屆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其主題分別是“絲綢之路上的考古、宗教與歷史” “粟特人在中國:考古發現與出土文獻的新印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