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敦煌論壇:絲綢之路文化的復興”學術研討會

2014“敦煌論壇:絲綢之路文化的復興”學術研討會由甘肅省委宣傳部主辦、甘肅省教育廳和蘭州大學共同承辦,來自美國、俄羅斯、德國、日本、吉爾吉斯斯坦、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近40位專家學者參加,圍繞“絲綢之路文化的復興”主題展開深入研討,以期增進絲綢之路沿線各國文明對話,促進民心相通,共謀和平發展。

甘肅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連輯,甘肅省教育廳廳長王嘉毅,吉爾吉斯斯坦奧什理工大學副校長沙姆什耶夫·貝凱特別克,俄羅斯莫斯科國立語言大學孔子學院安德烈·希列茲涅夫教授,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國立大學副校長亞歷山大·石米德教授,俄羅斯伊爾庫茨克歐亞研究所亞歷山大·坎普倫口教授,德國波茨坦環境影響研究所于爾根·克洛普教授,美國康奈爾大學潘安儀教授,美國臨湖學院陳時偉教授,日本京都大學山本孝子博士,台灣南華大學鄭阿財教授,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院長郝春文教授,武漢大學陳國燦教授,廈門大學楊際平教授,西北師範大學黃兆宏教授,以及蘭州大學校長王乘教授,蘭州大學副校長高新才教授,蘭州大學學者、西部環境與氣候變化研究院賀纏生教授,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敦煌學研究所所長鄭炳林教授等領導和嘉賓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高新才主持。
連輯在講話中指出,文化合作交流過程中,怎么看待文化衝突、怎么理解文化衝突是需要解決好的一個問題。他認為要正確看待文化衝突,必須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文化衝突是文化存在的基本方式,與生俱來,我們只能去適應它,不能去排斥它。第二,文化衝突的結果不是此消彼長,而是共存共榮共贏。第三,文化衝突不論怎么融合,源流始終是清楚的。第四,文化雙方要相互尊重,不要歧視,要有平等的文化觀。第五,不要把意識形態分歧與文化衝突混為一談,文化和意識形態有聯繫,但是兩件事。第六,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連輯說,交流、合作、共贏是敦煌文化的歷史主題,也和當今的時代主題高度契合。在絲綢之路文化復興的過程中,我們應虛心向古人學習,大膽地交往,最終的結果肯定是相得益彰,各有益處。
王乘在致辭中強調,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是教育部百所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近年來在敦煌文獻整理與研究、敦煌石窟佛教文化與藝術研究等領域取得了一批世界公認的研究成果,培養的敦煌學高層次人才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一致肯定,為“敦煌在中國,敦煌學也在中國”學術局面的形成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然而,敦煌學博大精深,在某些方面我們還遠遠做的不夠,尤其是在廣義敦煌學領域,面對當前方興未艾的絲綢之路研究,融經濟、政治、外交、國防、能源、安全等為一體,其範圍之廣、程度之深,需要我們整合更多的力量,以更加廣闊的視野和更多元的務實合作來開展研究。
開幕式後,7位中外學者結合各自研究領域先後作了主題報告,從經濟、歷史、文化、生態、環境等角度闡述了對“絲綢之路文化復興”的看法。主題報告分別由郝春文教授和于爾根·克洛普教授主持。
據悉,為加強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文化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文化在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在成功舉辦兩屆國際文化產業大會的基礎上,金秋十月,甘肅省又迎來了第三屆國際文化產業大會。“敦煌論壇:絲綢之路文化的復興”會議作為大會期間舉辦的一項重要學術活動,為期1天。10日下午,與會人員還參加分論壇或到相關學院進行交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