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張騫文化暨秦蜀古道學術研討會

2016年12月23日,作為陝西省首屆“絲綢之路青年學者論壇”漢中分論壇活動之一,由陝西理工大學,城固縣委、縣城府主辦的張騫文化暨秦蜀古道學術研討會在張騫故里—漢中城固縣舉行。
來自全國各地張騫文化、民俗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及漢中張騫文化研究會成員,城固縣相關領導,齊聚一堂,共話張騫故里文化旅遊及經濟發展。會議由陝西理工大學文旅學院院長、漢中市張騫文化研究會會長梁中效主持。
據了解,這是繼1986年和1993年之後,漢中市第三次高規格召開張騫學術研討會。會上,上海博物館的陶喻之研究員、陝西理工大學著名文化學者李銳教授、漢中市民俗文化協會會長王繼勝、漢中職業技術學院著名文化學者李青石教授等,分別從中國張騫文化的歷史研究、文化淵源,一帶一路中的重要地位、價值及張騫文化產業園,“張騫”品牌系列產業項目開發打造等方面發表不同見解、觀點,並提出指導性建議,最後進行了分組討論。
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故里在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城南2公里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他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嚮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其為博望侯。被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張騫病逝於長安,歸葬漢中故里。
如今,張騫墓已成為城固旅遊的一張名片。1938年國立西北聯合大學歷史系對張騫墓進行了初步發掘,出土“博望造銘”封泥一枚,加之墓前碑石、漢代石雕等文物,確認為漢博望侯張騫之墓。1956年張騫墓被列為陝西省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張騫墓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張騫墓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自1994年開始,張騫文化藝術節在其故鄉已連續舉辦了多屆,與其相關的公祭儀式也在每年清明節舉行一次。
隨著“一帶一路”經濟構想的提出,作為絲綢之路源點城市項目的張騫文化再次引起高度重視。此次研討會的召開,對進一步挖掘、開發張騫文化,把歷史文化轉化為經濟文化成果,促進縣域文化旅遊經濟發展將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