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石家莊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6年石家莊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過去的五年,是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的五年。始終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預計2015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350億元,年均增長9.4%,占全省比重由2010年的16.7%提高到17.8%,人均生產總值達到5萬元,比2010年增加1.6萬元。全部財政收入達到778.5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75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5%、18%,占全省的比重分別由2010年的14.8%、12.4%提高到19.2%、14.1%。固定資產投資達到5720億元,年均增長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680億元,年均增長13.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6年石家莊市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人:邢國輝
發布時間,檔案全文,

發布時間

2016年石家莊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發布時間:2016-02-01 08:44:07

檔案全文

政府工作報告
——2016年1月19日在石家莊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石家莊市人民政府市長邢國輝
邢國輝作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從今年(2016年)開始,我市將實施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根據市委九屆七次全會精神,市政府制定了《石家莊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請各位代表連同《綱要(草案)》一併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十二五”時期工作回顧
“十二五”期間,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圍繞轉型升級、跨越趕超、建設幸福石家莊的總目標,深入實施中東西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全力以赴推進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發展新常態,齊心協力,銳意進取,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治污染、惠民生,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成就。
過去的五年,是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的五年。始終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預計2015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350億元,年均增長9.4%,占全省比重由2010年的16.7%提高到17.8%,人均生產總值達到5萬元,比2010年增加1.6萬元。全部財政收入達到778.5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75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5%、18%,占全省的比重分別由2010年的14.8%、12.4%提高到19.2%、14.1%。固定資產投資達到5720億元,年均增長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680億元,年均增長13.7%。
過去的五年,是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加大,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的五年。經濟結構持續最佳化,三次產業比重由2010年的10.9∶48.6∶40.5調整到9.4∶45∶45.6。生產力布局日益最佳化。中東西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深入實施,中部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比重達到71.5%,東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達到42%,西部綠色屏障功能日益增強。工業強市戰略成效顯著。預計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117億元,年均增長10.9%;利潤達到790億元,占全省的36%,年均增長13.8%。全市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13家,增加值達到329億元,年均增長18.5%。五年新增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338家,連續9次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市。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商貿設施不斷完善,成功列入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城市共同配送體系等10個國家級試點,電子商務、商貿物流、金融服務、文化旅遊等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預計2015年服務業增加值完成2440億元,年均增長10.5%。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糧食生產實現“十二連豐”,總產達到505萬噸,蔬菜、林果、畜牧產業穩定發展,五年新增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18家,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65.5%,成功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
過去的五年,是城鎮建設上水平出品位,新型城鎮化加速推進的五年。順利完成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城區面積由469平方公里擴展到2206平方公里,“一河兩岸三組團”城市發展新格局初步形成。交通路網日臻完善。正定國際機場第二航站樓建成投用,京石武高鐵全面運營,石濟客專正式開工。西柏坡高速、京港澳高速改擴建、京昆高速石太北線和307國道、308國道、新趙線等改建工程順利完成。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8萬公里,比2010年增加2624公里。城市功能顯著提升。新客站投入運營,東廣場及周邊路網連線貫通。軌道交通1、3號線30公里路段實現“洞通”。新改建太行大街、新城大道、新勝利大街等83條市區道路。集中實施了一批供熱、供水、供電、通訊、地下管網改造等城市基礎設施工程,城市承載能力明顯提升。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建成通水,配套工程建設紮實推進。正定新區建設步伐加快。累計完成投資198億元,建成道路20條,“三縱三橫”主路網框架基本形成,園博園、新區第一中學建成投用,特教學校、信息技術學校主體竣工,河北奧體中心、國際展覽中心、綜合商務中心等功能性設施加速推進。正定古城保護取得階段性成效。城鎮面貌明顯改善。五年累計完成投資1365億元,實施縣城建設攻堅項目2160個。鹿泉、晉州、井陘、高邑、元氏榮獲省人居環境進步獎,省級以上園林縣城達到11個。深入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完成1213個省級重點村建設任務。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2010年的50.8%提高到58%。
過去的五年,是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發展活力不斷增強的五年。商事制度改革實現突破,“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制度全面實施,市場主體總量突破56萬戶,比2010年增加25萬戶。國有企業改革成效明顯,完成68家國有企業改制,2015年22家監管企業營業收入達到293.9億元,年均增長11.8%。財政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績效預算管理全面推開,“營改增”政策深入實施。投融資體制改革取得積極進展,2015年新增貸款規模達到986.8億元,貸存比達到63.8%,全市在各類資本市場掛牌上市的企業達到112家,其中“十二五”期間新增90家。農村綜合改革步伐加快,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420.9萬畝,供銷社改革經驗在全省推廣。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綜合保稅區通過省預驗收,石洽會、冀商大會、通用航空展等展會影響力不斷擴大。五年實際利用外資48.3億美元,引進市外資金4800億元,外貿進出口總值完成680億美元,對外投資達到17.6億美元。協同發展實現良好開局,京津冀產學研聯盟正式成立,與京津合作項目達到158個,總投資2529.4億元。
過去的五年,是生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人民幸福指數不斷提高的五年。始終把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生活環境作為重大民生工程,努力增強人民民眾的幸福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大氣質量實現明顯好轉,優良天數從2013年的43天提高到180天,PM2.5濃度下降42.2%。累計壓減燃煤998萬噸、煉鐵產能158萬噸、煉鋼產能160萬噸、水泥產能1850萬噸,提前三年完成水泥過剩產能壓減任務,提前一年實現“十二五”總量減排目標,為京津冀區域空氣品質改善,實現“APEC藍”、“閱兵藍”做出了重要貢獻。集中實施洨河、汪洋溝、磁河綜合整治工程,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基本達標。五年完成造林26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7.2%,榮獲“國家森林城市”和“全國綠化模範城市”稱號。民生保障水平明顯提升。2015年各級財政用於民生的支出達到560.5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達到82.1%,比2010年提高20.2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8076元和11600元,年均增長10.1%和13%。五年累計解決287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實現22.7萬扶貧對象穩定脫貧。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持續增加,連續十一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養老服務業快速發展,千名老人擁有床位達到32張。五年開工安居工程16.7萬套,全面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教育事業均衡發展,22個縣(市)區全部通過省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督導評估;山區教育扶貧經驗在全國推廣。文化事業日益繁榮,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路更加健全。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任務圓滿完成,在全省率先實現標準化村衛生室全覆蓋。人口和計生工作全面加強,計生特殊家庭醫養扶一體化服務保障機制更加健全。治安防控體系不斷完善,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活動紮實推進,“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全面建立,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連續六次入選全國十大幸福城市。國防動員深入開展,組織舉辦抗戰勝利7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在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七連冠”基礎上,順利通過了第八次考核驗收。援藏援疆任務圓滿完成。婦女兒童、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殘疾人、氣象、檔案、人防等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成就。
過去的五年,是政府職能加快轉變,自身建設不斷加強的五年。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全面完成,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入推進,非行政許可審批和行政監管類別全部取消,行政審批事項五年減少79%。自覺接受市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累計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864件、政協委員提案2957件,辦結率均達100%。反腐倡廉力度不斷加大,查處損害發展環境問題1637件,實施責任追究1949人,營造了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各位代表!回顧五年的改革發展歷程,我們萬眾一心,開拓奮進,經受住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巨大衝擊,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嚴峻挑戰,努力克服國內經濟“三期疊加”的不利影響,取得了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新成就。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石解放軍、武警官兵和政法幹警,向中直、省直機關駐石單位,向關心支持石家莊發展的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國內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還不高,經濟成長動力仍處在轉換之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尚未形成有效支撐;創新驅動主動力不足,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生態環境壓力依然較大,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省會輻射帶動作用不強,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地位有待提升;縣域經濟整體實力不強,新型城鎮化進程不快;民生改善任務繁重,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和社會管理水平還需提高;幹部隊伍作風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任務仍然艱巨,發展環境仍需進一步最佳化。我們一定高度重視這些問題,堅持問題導向,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任務
“十三五”時期,是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階段,是轉型升級、跨越趕超、建設幸福石家莊的加速階段。展望“十三五”發展大勢,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緩慢復甦,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我國經濟步入增速更穩、結構更優、質量更好、效率更高的新常態,特別是國家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為我們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和京津產業轉移,打造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極”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我市經過“十二五”的發展,經濟基礎更加雄厚,產業結構日趨最佳化,城市框架已經拉開,為實現新一輪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尤其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關注省會的建設和發展,趙克志書記明確要求我們在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上走在全省前列,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上走在全省前列,在完善城市規劃和城市功能,特別是加強大氣污染治理,千方百計退出全國污染城市後十位上走在全省前列,在創建文明城市、文明行業、文明單位、爭做文明市民上走在全省前列。張慶偉省長要求我們要在發展理念的轉變方面形成共識,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形成共識,在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機遇方面形成共識。同時,省委、省政府將出台支持省會建設發展的重要意見,為我們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堅強保障。我們必須牢牢抓住機遇,再接再厲,乘勢而上,奮力書寫省會經濟社會發展新篇章!
“十三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歷史機遇,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守發展、生態、民生三條底線,深入實施中東西三大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加快轉型升級、跨越趕超、建設幸福石家莊步伐,努力打造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極”,確保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十三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奮鬥目標,概括起來就是“兩個前列”、“兩個翻番”、“三個確保”。“兩個前列”:全市綜合經濟實力位居全省前列,經濟質量和效益位居全省前列。“兩個翻番”:到2020年,生產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三個確保”:確保大氣質量得到明顯改善,確保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極”作用凸顯,確保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要預期量化目標是: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8%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以上,按期完成國家和省下達的環境治理目標任務。
實現“十三五”發展目標,必須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十個更加注重”為基本遵循,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適應和引領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必須牢牢抓住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把握協同發展、轉型升級、又好又快工作主基調,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新動能成長和傳統動能提升,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全力實現七大戰略任務新突破:
(一)全方位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在厚植省會發展優勢上實現新突破。充分發揮冀中南功能拓展區的龍頭帶動作用,全力打造功能完備的現代省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極”。構建一體化綜合交通網路。積極推進京石邯城際鐵路、津石鐵路、石衡滄黃城際鐵路和太行山高速、津石高速、石衡高速等國省幹線建設,不斷加密與北京、天津及周邊地區互聯互通的交通網路。推進繞城高速以內的高速公路實行開放式收費,不斷完善主城區快速路體系。提升正定國際機場功能,全力打造京津冀區域航空物流樞紐中心。積極推進京津石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共享平台建設,儘快實現京津冀區域內交通“一卡通”、客運“一票制”和貨運“一單制”。構建功能明確的承接平台。把“大正定新區”建設作為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號工程”,全力申辦國家級新區,主動承接公共服務、行政事業機構、企業總部、研發創新中心等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高端產業轉移。統籌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國家和省級產業園區,積極承接京津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輕工食品等產業轉移。構建協同創新共同體。圍繞石保廊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積極與京津聯合創建一批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充分發揮石家莊京津冀產學研聯盟和科技大市場作用,支持企業與京津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協同創新。主動參與設立京津冀產業結構調整、科技成果轉化、扶貧開發等基金,努力形成優勢互補、分工協作、創新共贏的發展格局。
(二)建設全面創新型城市,在推進發展動力轉換上實現新突破。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營造創新創業良好氛圍,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力。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發展。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全力打造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壯大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大力推動重點領域技術創新,圍繞高端產業開展重點創新,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力爭到2020年,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達到2.6%,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8000家,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8%。堅持以體制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完善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推動經濟發展從依靠要素驅動轉換到依靠創新驅動的軌道上來。健全以增加科技人員收入為核心的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整合科技創新資金,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促進科技成果加快轉化。實施創業導師制度,整合行業專家、優秀企業家等各類人才資源,為創業創新主體提供培訓和諮詢服務。堅持以政策創新保障發展。大力實施高端專業技術人才引進和知識更新工程,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人才培養和引進支撐體系。健全普惠性扶持政策,支持社會資本、市場主體和各類開發區建設創新創業服務平台。到2020年,新建20家院士工作站、5個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力爭培養10萬名各行各業高技能人才。
(三)建立新型現代產業體系,在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上實現新突破。堅持信息化、高端化、服務化發展方向,積極落實“中國製造2025”和“網際網路+”行動計畫,加快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格局。著力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提升生物醫藥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水平,積極支持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發展。每年滾動實施重點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100項以上,到2020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22%以上。著力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制定工業轉型升級和“網際網路+製造業”實施計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鼓勵優勢企業通過資本、技術等整合重組,實現集團化、集約化發展。力爭到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5%以上,主營業務收入超100億元企業達到10家。著力發展現代高端服務業。圍繞金融服務、商務服務、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等八大重點領域,繼續實施三年行動計畫,著力建設現代流通體制,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商貿流通企業向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發展。力爭到2020年,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3%。著力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最佳化現代農業布局,支持中部縣(區)大力發展都市休閒農業、西部山區縣著力發展生態農業、東部平原縣(市)開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強農業龍頭企業建設,推進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不斷提高農業組織化、標準化、品牌化和產業化水平。到2020年全市家庭農場發展到1500家以上,實體農民合作社達到4000家以上。
(四)最佳化城市空間發展格局,在促進區域平衡發展上實現新突破。積極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城市建設,強化省會地位和作用,努力形成集現代城市、特色城鎮、美麗鄉村於一體的城鄉統籌發展新格局。推進中東西區域協調發展。按照“一核一帶兩軸三區”市域空間結構,以產業結構調整和區域協調發展為重點,做大做強中部城市經濟,加快發展東部工業經濟,力促西部綠色工業、生態農業和旅遊業發展,在全市域形成功能布局合理,城鎮化、工業化與生態建設相協調的空間結構。推進組團式都市區建設。按照“一河兩岸三組團”城市發展格局,以建設智慧城市、生態城市、海綿城市為抓手,劃定城市邊界,建設城市隔離帶,加快主城區提檔升級步伐,大力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競爭力。按照新的區劃調整方案,積極推進組團一體化發展,加快城市交通、市政設施、城市管理同城化進程。實施城區排水管網綜合改造,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快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多元化可持續的投融資機制,進一步最佳化行政區劃和創新行政管理,綜合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3%,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2%。深入實施縣城建設攻堅行動,提升縣城建設質量和水平,打造有歷史記憶、地域特徵、宜居宜業的美麗縣城。實行縣域經濟增比進位考核,發展壯大縣域特色產業,支持有條件的縣(市)爭創全國百強縣。加快建設美麗鄉村,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到2020年基本實現美麗鄉村建設全覆蓋。
(五)打造宜居綠色家園,在改善生態環境上實現新突破。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基本理念,堅定不移地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持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大力最佳化能源結構,不斷提高清潔能源占能源消耗的比重。減少煤炭消費總量,到2020年原煤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下降到65%,潔淨煤使用率達到90%以上。推進鋼鐵、水泥、電力、焦化、石化、製藥等重點行業節能減排。實施企業搬遷升級改造工程,到“十三五”末高排放企業全部遷出主城區。確保到2018年大氣質量退出全國重點監測城市後十位,到2020年實現大氣質量明顯好轉。推進水環境綜合整治。加大水源涵養和水污染防治力度,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控用水總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大力開展滹沱河等重點河流綜合改造工程,加快恢復河流生態系統。加強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建設,用足用好引江水。推進綠色石家莊工程建設。圍繞鞏固提升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建設水平,深入實施太行山綠化、沿河綠化、環省會綠化等生態建設工程,到2018年完成植樹造林300萬畝,實現太行山宜林地帶綠化全覆蓋,到2020年全市建成區綠地面積達到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42.2%以上。
(六)開創改革開放新局面,在增強發展動力活力上實現新突破。堅持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作為推動發展的強大引擎,更加注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加注重高水平雙向開放。積極承擔改革試點任務。堅持各領域改革開放向先進省市看齊,大力推進自貿區和京津改革開放經驗在我市複製推廣,爭取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實驗區和天津濱海新區政策向我市延伸。圍繞建設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範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等,大膽創新,先行先試,創造可複製的經驗做法。紮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實現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建立覆蓋全部國有企業的國有資本預算管理制度。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建立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加快金融體制改革,著力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努力擴大直接融資比重。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積極探索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建立健全農村產權交易流轉市場。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建立“雙隨機”抽查機制,構建事中事後監管新模式。全面提升開放層級和水平。積極營造法制化、國際化、便利化外商投資環境,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到2020年民營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5%以上。拓展“走出去”新路徑,建立石家莊“一帶一路”貿易商聯盟和智庫合作聯盟,精準組織優勢產能推介和項目對接。力爭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5%以上。
(七)全力增進民生福祉,在建設惠及全民的幸福省會上實現新突破。著眼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切實增強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堅定不移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把脫貧攻堅放在改善民生首要位置,加大財政投入,落實“六個精準”要求,實施“五個一批”行動計畫,確保2018年前,贊皇、靈壽、行唐、平山4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到2020年全面完成30.2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實施創業就業扶持工程。實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更加完善的創業扶持政策,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建立起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和城鄉平等的就業制度。到2020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實施社會保障完善工程。推進健康石家莊建設,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兩項制度,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推動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逐步實現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商業健康保險銜接配合,努力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逐步提高城鄉社會救助標準,實行農村低保線與扶貧線“兩線合一”。加快發展社會福利、慈善救濟事業,推進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協調發展,大幅增加養老服務設施。實施教育優先發展工程。提高學前教育普及水平,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完善家庭困難學生資助體系,促進教育公平。到2020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5%,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9.9%。實施文化軟實力提升工程。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為主線,加強公共文化和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大力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加大對農村、偏遠山區等薄弱地區的文化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培育壯大文化市場主體,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打造優勢文化品牌。到2020年,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5%。
各位代表!目標承載使命,任務考驗擔當。只要我們萬眾一心,苦幹實幹,就一定能夠鑄就發展新輝煌、率先實現全面小康!
三、2016年主要工作
今年(2016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做好全年工作必須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按照巨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要求,戰略上堅持穩中求進、戰術上堅持全力攻堅,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加快發展動能轉換和質量效益提升,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左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長8%,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103以內。圍繞實現上述目標,重點做好以下九項工作:
(一)以科技創新為主動力,推進全面創新型城市建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激發全社會創新潛能和創業活力,使省會成為全省創新創業最活躍、先進要素最密集的城市。推進協同創新示範區建設。充分發揮環保產業發展研究院等6家產業研究院和石家莊京津冀產學研聯盟的作用,與京津合作共建一批產業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基地,年內力爭建設1家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2個協同創新平台。積極推動科技大市場與中國技術交易市場、北方技術交易市場等建立統一報價系統,全年來自京津的技術契約交易額增長10%以上。大力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實施高新技術產業倍增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計畫,重點支持20家創新型領軍企業開展關鍵技術攻關,集中實施110項重大科技專項,研發推出省級以上新技術、新產品120項。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設立2億元市級融資支持資金,力促科技型中小企業做大做強,年內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600家、科技小巨人企業230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0家。努力打造高端創新平台。重點抓好東旭集團平板顯示玻璃技術工程實驗室、以嶺藥業創新中藥重點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台建設,全年新建市級以上重點(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30家。著力推進中關村創業大街、北大科技園、騰訊眾創空間等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年內全市各類孵化載體達到50家以上,孵化器面積達到200萬平方米、在孵企業達到1500家。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力支持入選“長江學者”等人才帶項目來我市創業。鼓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創新模式,建成一個服務功能完善的創新創業園,規範化、標準化眾創空間達到10家以上,新認定科技領軍人才15名,新增創新創業團隊200個、創客1600名。最佳化人才政策,著力解決中低端人力資源同質化、高端和複合型人才不足問題。鼓勵設立科技支行、科技擔保、科技保險等專營服務機構,新增創投基金2家以上。
(二)以重點領域率先突破為發力點,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立足國家和省賦予的功能定位,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在我市全面落實。申報建設國家級正定新區。以構建京津冀協同發展重要支撐區為目標,加大國家級正定新區的申報力度,力爭早日獲批。加快綜合保稅區建設,全面完成口岸設施、綜合服務中心、信息化系統等設施建設,確保順利通過封關驗收。著力推動交通互聯互通。啟動京石邯城際鐵路前期工作,加快南繞城高速建設,確保2017年建成通車。積極採取PPP模式,同時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力爭平贊、西阜、津石、石衡高速早日開工建設,實現縣縣通高速、縣縣通一級公路目標。加大產業項目引進力度。啟動總投資50億元的北大科技城項目,以此為載體,建設功能完善、體系健全、京津資源聚集的科技創新基地。加大新興產業對接合作力度,全年落地京津冀協同發展項目達到50項,力促大唐電信、翼辰鐵科等一批合作項目竣工投產。
(三)以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推進工業強市戰略向縱深發展,促進新興產業加速壯大,全面提升工業經濟質量和效益。加快提升現代醫藥產業。依託重點園區、龍頭企業,積極推進企業向園區集聚,集中實施石藥抗腫瘤系列新藥產業化、常山生化生物原料藥生產基地等總投資167億元的25個重大項目,重點發展新型高端製劑、現代生物技術和現代中藥,加快原料藥綠色化、製劑高端化、中藥國際化步伐。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產業。依託中電科、四方通信等骨幹企業,大力推進北斗衛星導航、有源光纜、LED光電產業化等總投資196億元的21個重大項目建設,促進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加快發展,全面提升信息產業的規模和比重。積極培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興產業,構建石家莊大數據云平台,著力打造大數據全產業鏈。改造提升先進裝備製造業。依託中航通飛、中車石家莊公司、格力電器等優勢企業,實施中航通飛產業基地等總投資103億元的14個重大項目,壯大城市軌道交通裝備、通用航空特種裝備、智慧型農業機械、家用服務機器人產業,提升高端裝備能級水平。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重點支持中博、中車等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提高公車、公務用車、私人用車中新能源汽車比例。鼓勵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發展,支持益生環保、英凱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等重點企業做大做強,抓好井陘太科太陽能發電、柏森生物質燃料等新能源項目建設。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開展精準對標,把對標行動向縣域產業集群延伸。圍繞做優做強食品、紡織、石化等傳統優勢產業,滾動實施君樂寶乳業嬰幼兒配方奶粉建設、常山集團新型紡織品開發等重點技改項目200項,技改投資增長10%以上。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年內新培育省級“兩化融合”重點企業10家以上。加大對實體經濟的幫扶力度。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最大程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企業稅費負擔、社會保險費、財務成本、電力價格、物流成本。設立中小微企業發展基金,鼓勵企業發行債券、短期融資債券,努力拓展企業融資渠道。幫助規模以下企業提檔升級,年內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家。通過資產重組、產權轉讓、關閉破產等方式,加快推進“殭屍企業”退出市場。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更多領域,推動民營企業科技創新、調整結構、培樹品牌,激發民營經濟的活力和創造力。
(四)以發展現代服務業為龍頭,力促城市經濟上台階。繼續實施服務業重點領域三年行動計畫,力爭在拓展服務業領域、擴大服務業規模、提高服務業比重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做強金融服務業。精準做好銀企對接工作,建立實體經濟與金融機構常態化溝通機制,全市新增貸款規模繼續保持全省領先。加強企業上市輔導培育,確保新增各類上市企業30家以上。加快設立石家莊農村商業銀行,推進縣級聯社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積極引導保險機構投資我市經濟社會建設。提升現代物流業。以建設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城市共同配送國家試點為抓手,全力推進深國際、卓新物流、冀中南智慧型物流港、環城國際汽車物流園等18個重點項目建設,確保神威醫藥物流園一期等項目竣工投用。拓展信息服務業。提升信息服務基礎設施水平,加快雲計算產業園建設,積極培育大數據產業。加快建設“商務雲+中國夢網”平台,支持北國如意購物網、慧聰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電商平台擴大交易規模。推動4G網路向農村延伸,抓好正定、行唐等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建設,年內實現農村電子商務全覆蓋。全年電商交易額達到2500億元以上。大力發展會展業。加快國際展覽中心建設,按照每半月舉辦一次大型會展、每季度舉辦一次國際性會展的目標,不斷提升石洽會、旅交會、藥博會、動博會等傳統展會水平,舉辦好第二屆中華健康節、“愛飛客”飛行大會等新興展會,吸引更多國內外人士了解石家莊、投資石家莊。最佳化休閒旅遊業。以打造環省會、西部山區旅遊產業帶為重點,加快精品景點、農家樂、旅遊交通標識等基礎設施建設,整合旅遊資源,推出一批適合市民節假日“下鄉進山”的精品線路。支持中山國遺址公園開發保護,打造古文化旅遊品牌。落實帶薪休假制度,鼓勵錯峰休假,有效促進旅遊消費,力爭全年實現旅遊業總收入585億元,同比增長15%。壯大文化教育體育產業。以發展職教培訓為重點,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加快職教園區建設,推進產教深度融合、“中高專本”銜接融通。以做大做強影視製作、動漫遊戲、出版發行等為目標,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努力繁榮文化市場。加快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組織好“中超”主場比賽,爭辦全國性、國際性賽事,帶動全市體育產業快速發展。加快發展健康養老業。全面放開養老市場,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養老服務業。大力發展“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支持中節能健康城、富力療養度假中心、綠城養老養生園等重點項目建設,發展“全鏈式”健康養老服務業。提檔升級傳統服務業。支持北國、勒泰、萬達等大型商貿零售企業加快轉型發展,利用新型商業模式改造提升新華集貿、南三條等大型批發市場。高標準建設商貿流通服務設施,重點抓好華潤萬象綜合體、北人集團奧特萊斯等大型商貿綜合體項目。
(五)以“三農”工作為重中之重,加快縣域小康建設步伐。構建現代新型農業產業體系,補齊縣域經濟發展短板,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圍繞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繼續抓好50個小麥、48個玉米萬畝高產示範片建設,糧食總產穩定在440萬噸。發展壯大畜牧、蔬菜、林果三大優勢產業,著力做大做強君樂寶、三元、雙鴿3個省級畜牧業鏈條經濟,新建30個市級蔬菜標準園、15個現代果品示範區。積極推廣“葫蘆峪”模式,建成13個市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積極培育各類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推進適度規模經營,規範農村專業合作社註冊管理,新發展家庭農場220家,實體農民合作社300家。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繼續實施縣(市)區黨政一把手引進5億元、10億元以上項目責任制,加快引進和落地一批強縣立縣的大項目、好項目。支持晉州紡織、趙縣生物製藥、無極皮革等產業集群擴大規模、規範發展,力爭主營業務收入超50億元的產業集群達到20家。加大對縣域發展的考核力度,改進考核辦法,科學設定權重,激勵各縣(市)區爭先進位,開創縣域經濟發展新局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以“四美五改”為重點,完成406個重點村建設任務,重點打造鹿泉抱犢寨、欒城三蘇都市農業游兩個省級片區,持續推進平山西柏坡、正定古城片區和京石高鐵沿線美麗鄉村示範線建設,其他縣(市)區各建設一個示範片。著力抓好10個以上中心村、10個以上旅遊村建設。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改造縣鄉公路400公里,新增變電容量169萬千伏安,新建輸電線路236公里。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推進農民工市民化,鼓勵有穩定就業和收入的農業人口進城落戶,讓新市民共享城市公共服務。完善農產品價格保護和農業補貼政策,健全農村征地補償制度,不斷提高補償標準,增加農民土地增值收益。努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確保農民收入增幅高於全市居民平均水平。加大脫貧攻堅力度。以四個國家級貧困縣為重點,完善市縣鄉脫貧責任制,建立年度脫貧攻堅報告和督查問責機制。加強貧困地區交通、水利、電力、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每個貧困縣打造一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培育設施蔬菜、優質林果、特色養殖和手工業等脫貧產業。支持貧困地區農民工返鄉創業,每個貧困縣至少建立一個返鄉創業園。深入實施山區教育扶貧工程,改善貧困地區辦學條件和教育質量,確保貧困家庭勞動力至少掌握一門致富技能。加大政策脫貧力度,將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救助範圍,把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農村低保;引導資金、土地、人才、技術等要素向貧困地區聚集,支持貧困縣重點項目建設。推進易地搬遷安置,完善搬遷後續扶持政策,改善搬遷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年內確保完成6.2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六)以做強做美省會、做大做優縣城為目標,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抓住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省會建設發展實施意見的重大機遇,修編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集中實施一批重大城建項目,完善省會功能,拓展發展空間,提高城市品位。完善交通路網體系。啟動石濟客專火車東站及廣場建設,確保2017年“五一”前竣工。抓好南二環東延西拓、和平路高架西延、裕華路西延、107國道、307輔線改造工程,確保年底前建成通車。按照一級公路標準,啟動衡井線、新趙線、338國道、234國道新改建工程,形成省會新的繞城公路。加快軌道交通建設,確保1號線一期和3號線一期工程首開段年底前達到聯調聯試和工程驗收條件,開工建設2號線一期和1、3號線一期兩邊段工程。加快推進槐安路與友誼大街匝道、槐安路東二環立交橋工程,建設華南路、明珠街等20條支路,完善新火車站區域路網。加快公交都市建設步伐,啟動體育大街快速公交BRT2線建設,新建改造30座港灣式公交停靠站。提升城市載體功能。高標準抓好中山路綜合改造,打造具有省會特色的繁華大道。出台供熱規劃,理順供熱管理體制,抓好電廠餘熱入市工程建設,新增市區供熱面積1400萬平方米。啟動滹沱河市區段16公里生態景觀建設工程,對河流兩側2700萬平方米範圍實施高水平綠化美化。推進龍泉湖公園、滹沱河濱水公園、體育公園等5個公園建設,打造省會最具規模的風景區。加強城市地下管廊建設,推進城市雨污分流工程,抓好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新開工項目全部按照海綿城市要求實施。大力發展節能建築,啟動1個超低能耗被動式建築試點,完成20萬平方米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加大老舊小區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力度,完成387個老舊小區改造任務,解決100個老舊小區無物業管理和100個老舊小區3層以上吃水難問題。強力推進正定新區建設。把滹沱河北岸作為省會建設主戰場,集中謀劃實施41個、總投資431億元的基礎設施和功能性項目。加快啟動圖書館、規劃館、青少年宮等5大場館建設,力促碧水源集團河北總部、省二院分院、寶能醫院等項目上半年開工,奧體中心年底竣工投用。加強正定古城保護,按期完成古城牆修復、陽和樓、南關村綜合改造等重點工程,努力使正定古城成為一顆展示省會厚重歷史文化的璀璨明珠。實施智慧城市建設工程。重點推進城市運營中心和雲計算數據中心、智慧城市時空信息雲平台建設,以及公共安全、智慧格線、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5項智慧套用項目,提升城市現代化管理水平。實施公共場所免費Wi-Fi服務工程,二環路以內和正定新區主要公共場所實現全覆蓋。深入推進“以克論淨”城市保潔模式,開展占道經營、門前三包、渣土治理、樓宇天線和露天炭火燒烤等五個專項行動,提升市區精細化管理水平。強力推進市區交通擁堵治理,通過實施堵點改造、完善道路配套設施、最佳化交通組織等綜合措施,力爭市區道路擁堵問題得到有效緩解。規範停車場管理,增加停車位數量,對市區公共停車場實現“六統一”管理和“智慧泊車”。加速縣城擴容提質。深入實施縣城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完善縣城規劃體系,推進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建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多規合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年內所有縣城實現集中供水、集中供熱或清潔能源供熱、污水垃圾達標處理。大力提升縣城環境容貌,加快迎賓景觀大道、標誌性街道、特色街區、精品建築的改造提升。支持晉州、高邑爭創省級新型城鎮化試點,支持晉州、正定申報國家級園林縣城,支持行唐、靈壽、趙縣、無極爭創省級園林縣城。堅持小城鎮大戰略,重點培育一批工業型、旅遊型、歷史文化型專業特色城鎮,提升城鎮集聚人口和產業的能力。
(七)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引領,增強經濟發展活力。積極跟進落實中央、省出台的重點改革舉措,提升改革開放的深度和廣度,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更大力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高新區實行全員崗位聘用管理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電子營業執照”,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抓好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試點,力爭完成保全服務公司等3家企業改制工作。深化財政金融體制改革,全面完成“營改增”改革,完善以績效預算為引領的預算管理制度。大力推廣PPP融資模式,積極引進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按照省要求,上半年提早完成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重點抓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力爭確權登記面積達到80%以上。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健全農村綜合服務體系。更大力度推進雙向開放。實施精準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集群招商,精心辦好石洽會等系列招商引資活動,努力提高招商項目落地率。支持鋼鐵、水泥、機械裝備、輕工紡織等產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力爭新增境外投資企業10家以上。全年實際利用外資增長6%。更大力度加快開發區建設。把開發區作為推進轉型升級、開放發展的主戰場,對全市25個省級開發區的經濟發展、基礎建設、生態環保等6項內容實施分類評價,建立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機制,對排名領先的開發區在建設用地指標、評先評優上給予獎勵。大力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創建具有地域特點、產業特色、開放特徵的品牌園區,力爭10個以上園區列入省級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更大力度穩定對外貿易。著力抓好8個省級以上出口基地建設,大力培育出口品牌,鼓勵企業開展境外商標註冊、出口和宣傳推廣,努力擴大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科技含量高的產品出口規模。支持企業擴大先進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以及重要原材料進口,全年外貿出口總值增長6%。
(八)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全面抓好生態保護和修復。堅持源頭防控、終端管控、嚴格執法,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全力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制定三年退出全國大氣質量重點監測城市後十位時間表、路線圖。強力推進“壓煤、抑塵、控車、減排、遷企、增綠”六大措施,開展散煤、焦化行業、露天礦山、道路車輛污染整治四大專項行動,對重點行業和20蒸噸以上燃煤鍋爐安裝自動監控設施,年內淨削減煤炭50萬噸;開展工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重點行業治理項目完成率達到80%;加大中心城區工業企業搬遷力度,推進常山紡織、歐意藥業、中諾藥業等企業搬遷,確保空氣品質明顯好於上年。加強水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滹沱河下游污染綜合治理和洨河、汪洋溝水質提升工程,啟動崗南、黃壁莊飲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隔離圍擋工程,確保飲用水安全。加快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建設,17座縣級水廠全部投用,市區東北水廠、良村開發區水廠具備通水能力。抓好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市建設,編制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中長期規劃,新增農業壓采地下水能力8300萬立方米。實施西北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工程,確保出廠水質達到一級A標準。深入實施生態修復工程。重點抓好太行山生態綠化、礦山綠化、過境河流兩岸造林、東部特色經濟林等造林綠化項目,完成太行山區人工造林60萬畝,封山育林120萬畝,平原植樹造林10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8.5%。加強山水林田湖綜合治理,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計畫,穩步有序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完善西部生態區域補償機制,打造生態、富裕、和諧的西部生態區。加強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完善與財政掛鈎的空氣品質考核獎懲制度,以環保格線化管理、行政處罰、排污收費、信息公開為手段,突出重點區域、重點企業環境監管。嚴格落實生態環境督辦問責制度,開展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責任審計。對排污企業實行線上監測,依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九)以增強人民民眾幸福感為根本,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加大投入,讓人民民眾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努力擴大就業再就業。認真落實推進“雙創”政策措施,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鼓勵科技人才、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全年城鎮新增就業9.52萬人。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到217.5萬人、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84萬人。開工建設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2.3萬套,農村危房改造3500戶。新建社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10家,新增護理型養老床位1000張。開展特殊群體幫扶工程,切實落實好計畫生育特殊家庭醫養扶一體化、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等幫扶政策。提高醫療保障水平。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全面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探索建立分級診療模式。推進“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市”工作,重點抓好50所中醫藥特色鄉鎮衛生院建設。進一步提高新農合保障水平,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5%以上。實施全面兩孩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深入實施學前教育第二期行動計畫,創辦30所普惠性幼稚園。創新小學生免費託管服務方式,在主城區40所國小實現託管服務。抓好國家中國小綜合質量評價、特殊教育綜合改革示範區工作,繼續實施優質教育資源提升擴充工程。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採取兼併、託管、合作辦學等模式,重點引進京津高職教育優質資源,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高等技術技能人才。健全文化服務體系。加快文化設施建設,確保霞光大劇院10月底建成投用。加強基層文化站建設,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對100個社區文化活動室和文化廣場進行提檔升級。繼續開展“彩色周末”、專業藝術院團下基層演出、公益電影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動。制定全民健身行動計畫,更新健身路徑170條。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加快食品藥品可追溯制度建設,確保人民民眾飲食用藥安全。強力排查整治安全生產隱患,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切實規範社會和民間組織的融資行為,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完善信訪綠色通道制度,方便民眾表達訴求。深化平安省會建設,繼續實施“天網”工程,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加強國防教育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深入開展雙擁共建工作。積極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人防檔案、氣象防震、婦女兒童、殘疾人等各項工作,促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四、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率先發展新任務,我們必須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創新型、實幹型、服務型、法治型、廉潔型政府建設,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
(一)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建設創新型政府。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堅決破除制約發展的思想觀念、制度藩籬,實現思想再解放、認識再提升。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力求各項工作都做到細緻、精緻、極致。增強網際網路思維,加大政務信息公開力度,為民眾提供及時、便捷、高效服務。突出問題導向,創新發展路徑,創新政策措施,努力在轉換增長動力、最佳化經濟結構、補齊發展短板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二)敢於擔當,恪盡職守,建設實幹型政府。堅持真乾實幹苦幹巧幹,強化省會意識、率先意識,一切工作都按照在全省創一流、當典範、樹標桿的原則進行謀劃、部署和推動,確保各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大力開展“問計省直”活動,最大限度爭取省直部門支持。進一步完善工作推進機制,建立健全末位淘汰機制、捆綁考核機制、督查要賬機制。強化功成不必在我的發展理念,多做一些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的實事、好事,以十年一劍、滴水穿石的執著精神推動發展。
(三)轉變作風,提高效率,建設服務型政府。把“馬上就辦、辦就辦好”作為基本準則,把“夙興夜寐、激情工作”作為新常態。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精簡和規範行政審批事項。堅決砍掉繁瑣手續,縮短辦理時限,打通服務企業、聯繫民眾的“最後一公里”。積極推行政府購買服務制度,為人民民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產品和服務。大力改進會風文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真正把精力用在抓落實上、把功夫下在見實效上。
(四)依法行政,照章辦事,建設法治型政府。堅持依憲施政、依法行政,做到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式、責任法定化。健全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完善重大事項集體決策機制,確保政府的一切工作在法律的框架下進行。自覺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監督、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和社會公眾的輿論監督,保障和支持審計、監察等部門依法獨立行使監督權。完善行政執法程式,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
(五)嚴守紀律,艱苦奮鬥,建設廉潔型政府。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認真踐行“三嚴三實”要求,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持不懈糾正“四風”。始終牢記“兩個務必”,堅持勤儉節約辦事、集中財力辦大事。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和“一崗雙責”,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強化對人權、事權、財權的制度約束,努力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藍圖已經繪就,加快轉型升級、跨越趕超的號角催人奮進。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奮發作為,加快轉型升級、跨越趕超、建設幸福石家莊步伐,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